顶点小说网 23wx.cx,道德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信言[1]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2]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3]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4]。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注释
[1]信言:真实可信的话。
[2]辩:巧辩,能言善辩。
[3]博:广博,知识渊博。
[4]多:与少相对,这里指丰富。
译文
真实可信的话并不好听,好听的话反而不可信。
善良的人并不善辩,善辩的人反而不善良。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圣人无私,总是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
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拥有更多。
天道利于众生而不伤害它们。
圣人的行为准则,是惠济大众而与世无争。
解读心得
1.本章说明圣人与天道一样,大公无私,帮助他人,给予他人,惠济大众却与世无争,清静无为而无所不为。
2.越简单朴素的越是真实深刻的,真言不美,善者不辩,知者不博,因为简单朴素符合大道。有些话,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有些道理,不必声高,不必争辩;有些思想,知识不必广博。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为外在的华美诱惑所迷。
3.只有舍,才会有得;只有利他,才能利我;只有无我,才有自我。
前人校注
实在质也,本在朴也。
--王弼
信实之言多朴直,故不美。甘美之言多华饰,故不信。嘉善之言止于理,故不辩。辩口利辞乱于理,故不善。
--范应元
信则为实而已,故不必美。美则为观而已,故不必信。以善为主则不求辩,以辩为主则未必善也。
--苏辙
不能无为,然辅而不强。
--司马光
天之道生育无穷,未尝害物。圣人之道为而不恃,未尝争竞。
--范应元
真实之言,即由衷之言也。老子意谓道本无言,因言以显。但我所言者,字字皆从真实理中流出,以彰道妙,故信实而不美。非若世人夸诞浮辞,虽美而不信也。且世衰道微,人心不古。学者不达无言之旨,乃哓哓好辩尚博,各擅专门。道本无言,乃至约也。但了悟于心,可目击而喻,妙契无言。
--憨山德清
经典故事
阿柴智劝儿子免纷争
北魏时期,吐谷浑部落酋长阿柴有二十个儿子,个个英武骁勇。阿柴担心自己死后,儿子们因大位之争而相互争斗。他深知如果一个国家内部四分五裂,那么整个王国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所以,阿柴在病重的时候,硬撑着病体安排各项政务。临终前,阿柴将自己的弟弟、子侄们召集到病床前,让儿子们每人献出一支箭来。他先取出其中的一枝,交给弟弟慕利延,命他将其折断。
于是,慕利延随手一折,那支箭很轻易地就断了。但他心里却不明白哥哥的用意。
接着,阿柴又将其余的十九支箭合成一束,交给慕利延,让他试着将其折断。慕利延按照阿柴的话去做,但是他费尽全身的力气,却无法折断它们。
直到此时,众人还是不明白阿柴的用意。
后来,阿柴指着这些箭,问道:"知道我让你们这么做的道理吗?"众人一起摇了摇头。
阿柴语重心长地对众人解释道:"一支箭容易折断,但十九支箭的力量合起来,就难以摧毁;其实,对于国家也是一样的,如果王国内部分裂,单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抵御外敌的,这样国家很快就会灭亡了;只有大家同心协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阿柴支撑着说完这番话,就与世长辞了。
吐谷浑部落的人们都按照阿柴的遗志去做,他们的部落也越来越兴旺,百姓的生活也日益安定了。
阿柴知道,自己儿子们的竞争关系到社稷存亡。所以,在弥留之际,以智慧和道德教导他们,让他们团结一心。
阿柴的行为,正是因为他懂得"天之道,利而不害",所以不能破坏这种和谐,一个家庭更是如此。他也明白,"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真正能成就大业的,也往往是"不争"之人,所以他在弥留之际智劝儿子们和解矛盾,团结一致。
信言[1]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2]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3]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4]。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注释
[1]信言:真实可信的话。
[2]辩:巧辩,能言善辩。
[3]博:广博,知识渊博。
[4]多:与少相对,这里指丰富。
译文
真实可信的话并不好听,好听的话反而不可信。
善良的人并不善辩,善辩的人反而不善良。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圣人无私,总是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
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拥有更多。
天道利于众生而不伤害它们。
圣人的行为准则,是惠济大众而与世无争。
解读心得
1.本章说明圣人与天道一样,大公无私,帮助他人,给予他人,惠济大众却与世无争,清静无为而无所不为。
2.越简单朴素的越是真实深刻的,真言不美,善者不辩,知者不博,因为简单朴素符合大道。有些话,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有些道理,不必声高,不必争辩;有些思想,知识不必广博。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为外在的华美诱惑所迷。
3.只有舍,才会有得;只有利他,才能利我;只有无我,才有自我。
前人校注
实在质也,本在朴也。
--王弼
信实之言多朴直,故不美。甘美之言多华饰,故不信。嘉善之言止于理,故不辩。辩口利辞乱于理,故不善。
--范应元
信则为实而已,故不必美。美则为观而已,故不必信。以善为主则不求辩,以辩为主则未必善也。
--苏辙
不能无为,然辅而不强。
--司马光
天之道生育无穷,未尝害物。圣人之道为而不恃,未尝争竞。
--范应元
真实之言,即由衷之言也。老子意谓道本无言,因言以显。但我所言者,字字皆从真实理中流出,以彰道妙,故信实而不美。非若世人夸诞浮辞,虽美而不信也。且世衰道微,人心不古。学者不达无言之旨,乃哓哓好辩尚博,各擅专门。道本无言,乃至约也。但了悟于心,可目击而喻,妙契无言。
--憨山德清
经典故事
阿柴智劝儿子免纷争
北魏时期,吐谷浑部落酋长阿柴有二十个儿子,个个英武骁勇。阿柴担心自己死后,儿子们因大位之争而相互争斗。他深知如果一个国家内部四分五裂,那么整个王国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所以,阿柴在病重的时候,硬撑着病体安排各项政务。临终前,阿柴将自己的弟弟、子侄们召集到病床前,让儿子们每人献出一支箭来。他先取出其中的一枝,交给弟弟慕利延,命他将其折断。
于是,慕利延随手一折,那支箭很轻易地就断了。但他心里却不明白哥哥的用意。
接着,阿柴又将其余的十九支箭合成一束,交给慕利延,让他试着将其折断。慕利延按照阿柴的话去做,但是他费尽全身的力气,却无法折断它们。
直到此时,众人还是不明白阿柴的用意。
后来,阿柴指着这些箭,问道:"知道我让你们这么做的道理吗?"众人一起摇了摇头。
阿柴语重心长地对众人解释道:"一支箭容易折断,但十九支箭的力量合起来,就难以摧毁;其实,对于国家也是一样的,如果王国内部分裂,单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抵御外敌的,这样国家很快就会灭亡了;只有大家同心协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阿柴支撑着说完这番话,就与世长辞了。
吐谷浑部落的人们都按照阿柴的遗志去做,他们的部落也越来越兴旺,百姓的生活也日益安定了。
阿柴知道,自己儿子们的竞争关系到社稷存亡。所以,在弥留之际,以智慧和道德教导他们,让他们团结一心。
阿柴的行为,正是因为他懂得"天之道,利而不害",所以不能破坏这种和谐,一个家庭更是如此。他也明白,"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真正能成就大业的,也往往是"不争"之人,所以他在弥留之际智劝儿子们和解矛盾,团结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