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东晋烽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汉以前在燕齐一带的方士中就造有“谶语”。秦始皇时,方士卢生入海求仙,带回《图录》一书,中有“亡秦者胡也”的谶语。《史记》中也载有《秦谶》。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经学地位提高,产生了依傍、比附经义的纬书。纬以配经,故称“经纬”;谶以附经,称为“经谶”;谶纬往往有图,故又叫“图谶”、“图录”、“图纬”;以其有符验,又叫“符谶”;以其是神灵的书,又叫“灵篇”。
谶纬之学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由于先秦天命神权、天人感应观念的流行,出现许多祥瑞灾异、神化帝王和河图洛书、占星望气等等说法。谶纬之学在东汉发扬光大,王莽,刘秀都是借助谶纬之学登上皇位。
东汉初年儒家谶纬大盛。东汉光武帝刘秀曾以符瑞图谶起兵,即位后崇信谶纬,“宣布图谶于天下”,儒家谶纬之学遂成为东汉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神圣性。当时用人施政、各种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依谶纬来决定;对儒家经典的解释,甚至也要向谶纬看齐。谶纬在汉代的流行,是与汉代思想界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泛滥分不开的。谶纬与经学的结合,推动了汉代经学的神学化。
谶纬之学对东汉政治、社会生活与思想学术均产生过十分重大的影响,在东汉末年渐衰。由于谶纬本就是人为制作的,可以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散布改朝换代的政治预言,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危险,魏晋以后屡加禁止。
因为谶言大都是隐语
,一般很难破解,只有在事后才能弄明白。比如秦朝时,“亡秦者胡”,秦始皇误以为说的是匈奴,于是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后来历史表明,“亡秦者胡”指的是他儿子胡亥。
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也装神弄鬼,制作的“大楚兴、陈胜王”的谶语藏进鱼肚子里。三国时的刘禅,小名阿斗,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北斗就是紫薇星,吞紫薇预示着阿斗是天命所归。这玩意儿可能是诸葛亮弄出来的,本想收拢人心,没想到成为千古笑话。
《晋书 ·元帝纪》:“太安之际,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及永嘉中,岁、镇、荧惑、太白聚斗、牛之间,识者以为吴越之地当兴王者。是岁,王室沦覆,帝与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
晋怀帝永嘉五年 (公元311年),匈奴贵族刘渊攻陷洛阳,俘晋怀帝。晋瑯邪、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渡江到南京,后瑯邪王司马睿称帝,史称东晋。之前有童谣说:“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五马即指五王,一马化龙指司马睿称帝。这个谶言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直到司马睿称帝才明白过来。有些民间高手不出头,偷偷地编一些童谣流传。
道教初创,充分吸取和运用了东汉的谶讳之学,将其演化为道教图谶,其功能之一就是作宗教式的政治预言,预告王朝更替、人物兴衰和符命所在。在古代历史舞台上演出的诸多道教图谶中有一个最引观众注目,就是东晋以来流传于世的“老君当治,李弘应出。”
从公元322年到公元416年前数年,前后不到百年,东起山东,西至四川、陕西,南到安徽等地,均有人以李弘名义领导农民起义。到隋末,各种符谶蜂起,而李弘之谶仍颇有市场。隋炀帝大业十年(614)二月,“扶风人唐弼举兵反,众十万,推李弘为天子,自称唐王”。
大概是这个谶言太露骨,太明显,难以兑现,于是那些道士把它改头换面,变为“李氏当为天子”、“老子将度世”等一类不确指的符谶以及通俗化的谣谶。由于隋末天下汹汹,出现改朝换代的迹象,政治预言家们便粉墨登场,李姓当王之谶随之不断涌现。这些谶语搞得隋炀帝疑神疑鬼,只恨不能“尽诛海内凡姓李者”。
炀帝怀疑李金才从子李敏名应谶语,杀李金才一族三十二人。举义群雄中之李姓者也以“名应图谶”欲称王。李轨与曹珍等人“谋共举兵,皆相让,莫肯为主。曹珍曰:‘常闻图谶云李氏当王。今轨在谋中,岂非天命也。’遂拜贺之,推以为主。”唐高祖李渊称帝前本为隋“炀帝友人,炀帝以图谶多言姓李将王,每排斥之”。李渊“自以姓名著于图录,太原王者所在,虑被猜忌,因而祸及”,对其子李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许世绪对李渊说:“公姓名已著谣录”。唐俭也说:“公日角龙廷,姓协图谶,系天下望久矣。”
这条从东晋流传至隋朝的谶言威力之大可见一斑。
/> 汉以前在燕齐一带的方士中就造有“谶语”。秦始皇时,方士卢生入海求仙,带回《图录》一书,中有“亡秦者胡也”的谶语。《史记》中也载有《秦谶》。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经学地位提高,产生了依傍、比附经义的纬书。纬以配经,故称“经纬”;谶以附经,称为“经谶”;谶纬往往有图,故又叫“图谶”、“图录”、“图纬”;以其有符验,又叫“符谶”;以其是神灵的书,又叫“灵篇”。
谶纬之学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由于先秦天命神权、天人感应观念的流行,出现许多祥瑞灾异、神化帝王和河图洛书、占星望气等等说法。谶纬之学在东汉发扬光大,王莽,刘秀都是借助谶纬之学登上皇位。
东汉初年儒家谶纬大盛。东汉光武帝刘秀曾以符瑞图谶起兵,即位后崇信谶纬,“宣布图谶于天下”,儒家谶纬之学遂成为东汉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神圣性。当时用人施政、各种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依谶纬来决定;对儒家经典的解释,甚至也要向谶纬看齐。谶纬在汉代的流行,是与汉代思想界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泛滥分不开的。谶纬与经学的结合,推动了汉代经学的神学化。
谶纬之学对东汉政治、社会生活与思想学术均产生过十分重大的影响,在东汉末年渐衰。由于谶纬本就是人为制作的,可以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散布改朝换代的政治预言,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危险,魏晋以后屡加禁止。
因为谶言大都是隐语
,一般很难破解,只有在事后才能弄明白。比如秦朝时,“亡秦者胡”,秦始皇误以为说的是匈奴,于是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后来历史表明,“亡秦者胡”指的是他儿子胡亥。
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也装神弄鬼,制作的“大楚兴、陈胜王”的谶语藏进鱼肚子里。三国时的刘禅,小名阿斗,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北斗就是紫薇星,吞紫薇预示着阿斗是天命所归。这玩意儿可能是诸葛亮弄出来的,本想收拢人心,没想到成为千古笑话。
《晋书 ·元帝纪》:“太安之际,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及永嘉中,岁、镇、荧惑、太白聚斗、牛之间,识者以为吴越之地当兴王者。是岁,王室沦覆,帝与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
晋怀帝永嘉五年 (公元311年),匈奴贵族刘渊攻陷洛阳,俘晋怀帝。晋瑯邪、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渡江到南京,后瑯邪王司马睿称帝,史称东晋。之前有童谣说:“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五马即指五王,一马化龙指司马睿称帝。这个谶言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直到司马睿称帝才明白过来。有些民间高手不出头,偷偷地编一些童谣流传。
道教初创,充分吸取和运用了东汉的谶讳之学,将其演化为道教图谶,其功能之一就是作宗教式的政治预言,预告王朝更替、人物兴衰和符命所在。在古代历史舞台上演出的诸多道教图谶中有一个最引观众注目,就是东晋以来流传于世的“老君当治,李弘应出。”
从公元322年到公元416年前数年,前后不到百年,东起山东,西至四川、陕西,南到安徽等地,均有人以李弘名义领导农民起义。到隋末,各种符谶蜂起,而李弘之谶仍颇有市场。隋炀帝大业十年(614)二月,“扶风人唐弼举兵反,众十万,推李弘为天子,自称唐王”。
大概是这个谶言太露骨,太明显,难以兑现,于是那些道士把它改头换面,变为“李氏当为天子”、“老子将度世”等一类不确指的符谶以及通俗化的谣谶。由于隋末天下汹汹,出现改朝换代的迹象,政治预言家们便粉墨登场,李姓当王之谶随之不断涌现。这些谶语搞得隋炀帝疑神疑鬼,只恨不能“尽诛海内凡姓李者”。
炀帝怀疑李金才从子李敏名应谶语,杀李金才一族三十二人。举义群雄中之李姓者也以“名应图谶”欲称王。李轨与曹珍等人“谋共举兵,皆相让,莫肯为主。曹珍曰:‘常闻图谶云李氏当王。今轨在谋中,岂非天命也。’遂拜贺之,推以为主。”唐高祖李渊称帝前本为隋“炀帝友人,炀帝以图谶多言姓李将王,每排斥之”。李渊“自以姓名著于图录,太原王者所在,虑被猜忌,因而祸及”,对其子李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许世绪对李渊说:“公姓名已著谣录”。唐俭也说:“公日角龙廷,姓协图谶,系天下望久矣。”
这条从东晋流传至隋朝的谶言威力之大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