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沧海横流(三) (1/2)
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一个人的甲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漫天风雪中,光绪拍了拍身上的积雪,似乎是不经意的看了一眼有些回不过神来的吴绍基,转身走回行营中去了。站在远处担任警戒的景铭等人,赶忙跟随着光绪的身影悄然而去,留下吴绍基一个人站在雪地里发呆。
皇上所说的准备回京的话,倒并不让吴绍基感到多少惊讶。皇上迟早都是要回京的,不能总呆在辽东这里吧。只是皇上忽然从辽东的战事转到回京的话题上,而且话语中似乎还别有深意,一时之间让吴绍基也有点跟不上步点的感觉。君心难测!吴绍基在心中摇了摇头,默然的跟随了过去。
经历了田庄台这场生死之战后,如今的皇上似乎变得越来越深沉了,让人有些不可捉摸,就算是一直跟随在皇上身边的吴绍基,现在也常常感觉自己很难完全明白皇上内心中真实的想法。就如同现在,吴绍基相信皇上对自己的信任并没有减退,也没有丝毫提防戒备的态度,而且平常的言谈之间,似乎将来对自己还有重用之意,可不知道为何,又忽然从自己手中拿过了军情处的权力,近些日子,更是将李奇峰等人直接召进皇帝行营中安排部署,旁人根本插不上手。
对此,吴绍基倒并不是很介意,他一直也觉得自己并不擅长军情处的事务,而私心里面也不愿意牵涉太多隐秘的事情,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心中很清楚,古往今来但凡在这些事情上面涉足太深,最后通常都不会有好的结果,现在皇上让自己不再兼管军情处的事情,其实也算是一种解脱。只是皇上为何忽然在这个时候这样去做,吴绍基一直都没有想明白。
而摆在眼前的当务之急,是朝廷正在与日本进行的和谈之事,一旦和谈成功,局面就会变得相当复杂,皇上在田庄台所取得的强势也会因为和谈,而变得有些尴尬和被动。毕竟名义上的朝政大权还在太后手中,朝廷如果以和谈的结果来压制皇上手中的兵权,结果如何还很难说。可看皇上的态度,似乎一点也不担心。难道这背后还藏着什么文章?饶是机谋善断的吴绍基也是百般困惑。
没有人比吴绍基更加了解皇上此时的实力,除了此刻辽南的这支新建陆军,和通过田庄台一战积累的民心人望,其他的和京城里的太后相比就差的太远了。所谓朝政大权,说穿了就是具体掌管朝廷事务的大大小小的官员,而这其中大部分官员,尤其是朝廷中枢要害之处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太后多年来提拔的人,而这恰恰就是皇上现在最大的软肋。
以当前朝廷内忧外困的局面,皇上不要说夹带里面没有那么多合适的官员人选,即便有恐怕也无法骤然间全部撤换,更加不要说会遭遇帝党一系何等强烈的反对。没有了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政令不畅,名义上的朝政大权即便拿过来也是空的。按照吴绍基最初的理解,皇上应该在站稳脚跟,掌握了朝廷中一定的人脉关系,进而确立了自己毋庸置疑的威信后,才会选择和太后摊牌。可皇上却忽然这个时候表现出这样强硬的姿态,吴绍基实在想不明白,到底是皇上刻意做出的样子,还是真的有什么石破天惊的妙手扭转局面,或者真的就像皇上所说的那样,自己这些人要做的,其实就是学会跟随皇上的步伐而已...…
而此时在津门,通过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居中搭线,面对国内的巨大压力已经有些喘不过气来的伊藤博文,在获悉清国的谈判意向后,顺水推舟派出了原来驻清国公使小村寿太郎为谈判代表,朝廷这边也以慈禧的懿旨,委派恭亲王作为谈判全权代表,在津门的租界内展开谈判。
慈禧急切盼望和谈的心情不言而喻,此时日本面临的困境也是空前的艰难。巨大的战争消耗已经让日本的财政濒临崩溃的危险了,日本贫瘠的国力在这场逐渐陷入僵局的战争中暴露无疑,特别是依赖于国内的后勤保障,现在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前线的需要。
在山东半岛,因为攻掠了登州和莱州等地,粮草食物多少还可以就地补充,实际上从征清第三军在山东半岛展开攻势,司令官大山岩便已经默许了各部疯狂抢掠平民的行为。然而武器弹药的匮乏,却是一个致命的问题,这也是日军征清第三军无法继续向直隶进军,以及面对威海的防守无能为力的原因。而在辽南,困守大连湾和金州的日军则更加糟糕,几乎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为了保障征清第三军在山东半岛的攻势,辽南日军的后勤保障被缩减了一大半,局面已经变得相当危险了。再加上严寒冬季的到来,日军事实上根本无力再发动一场像样的攻势。所以一直都在等待清国妥协的伊藤博文,在获悉了清国朝廷渴望谈判的意愿后,刻意拖延了几天,做足了一定的姿态后,便立刻派出小村寿太郎为谈判代表,同时下令征清第三军对威海展开强攻,希望通过攻陷威海,为下一步谈判争取筹码。
或许正是因为双方心中对于和谈的愿望都非常迫切,经过最初几天的试探后,双方很快就进入实质性的谈判阶段。虽然距离签订合约还很漫长,但是双方的价码都已经摆在桌面上了,剩下来的就是如何讨价还价了...
津门直隶总督府内,此时屋外是点点飞雪,屋内因为贯通了地龙的缘故,透着一股子暖和的气息。一脸倦容的恭亲王奕䜣穿着狐皮夹袄,半眯着眼睛靠在躺椅上面,对着面前的红泥火炉里幽幽的火光有些发愣。
屋子的另一角,形容清癯的李鸿章在一堆洋人的玻璃器皿中忙碌了半天,亲手调好一杯咖啡端到恭亲王面前,呵呵笑着说道,"王爷品尝一下,这是年初法国公使送给我的咖啡,据说产于加勒比海的牙买加,因为产量很少所以非常昂贵...…"
恭亲王随手接过尝了一口,望着李鸿章一笑说道,"又是牙买加又是加勒比海的,少荃对这西洋人的东西,研究的倒还颇深啊,你就不怕传出去,翁同龢他们弹劾你崇洋媚外?"
"王爷就别取笑鸿章了,我大清的洋务,不就是从王爷这里开始的?真要说到崇洋媚外,还轮不到我李鸿章,这第一个,还就是王爷你了。"说着,两人对视一眼,不觉哈哈大笑起来。
笑罢李鸿章一撂衣摆坐了下来,目光炯炯的望着恭亲王说道,"这次太后以王爷主持中日和谈之事,以鸿章看来和谈之事恐怕并不容易。眼下中日之间的这场仗互有攻守,战局并不明朗,日本人又是狼子野心,绝不会轻易妥协,这个时候轻言和谈,万一有所差池,舆论哗然,王爷心中可要三思啊!..."
"少荃的意思我明白,我原本也想躲在一旁,不担闲也落的轻松自在。可是看看眼下大清乱成这个局面,我若不站出来,还不定闹出怎样的事端出来。再怎么说毕竟还是爱新觉罗的天下,真要是甩手不管,也是身不由己啊..."恭亲王不觉长长的叹息了一声,满脸都是憔悴苦涩。
"话虽如此,可王爷想过没有,当真现在要与日本人和谈,能够谈出什么样的结果出来,王爷心中还是要有个分寸才好。"李鸿章面色中闪过一丝忧虑,斟酌了一下又问道,"鸿章想问问王爷,日本人那边提出的和谈条件究竟是什么呢?"
... -->>
在漫天风雪中,光绪拍了拍身上的积雪,似乎是不经意的看了一眼有些回不过神来的吴绍基,转身走回行营中去了。站在远处担任警戒的景铭等人,赶忙跟随着光绪的身影悄然而去,留下吴绍基一个人站在雪地里发呆。
皇上所说的准备回京的话,倒并不让吴绍基感到多少惊讶。皇上迟早都是要回京的,不能总呆在辽东这里吧。只是皇上忽然从辽东的战事转到回京的话题上,而且话语中似乎还别有深意,一时之间让吴绍基也有点跟不上步点的感觉。君心难测!吴绍基在心中摇了摇头,默然的跟随了过去。
经历了田庄台这场生死之战后,如今的皇上似乎变得越来越深沉了,让人有些不可捉摸,就算是一直跟随在皇上身边的吴绍基,现在也常常感觉自己很难完全明白皇上内心中真实的想法。就如同现在,吴绍基相信皇上对自己的信任并没有减退,也没有丝毫提防戒备的态度,而且平常的言谈之间,似乎将来对自己还有重用之意,可不知道为何,又忽然从自己手中拿过了军情处的权力,近些日子,更是将李奇峰等人直接召进皇帝行营中安排部署,旁人根本插不上手。
对此,吴绍基倒并不是很介意,他一直也觉得自己并不擅长军情处的事务,而私心里面也不愿意牵涉太多隐秘的事情,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心中很清楚,古往今来但凡在这些事情上面涉足太深,最后通常都不会有好的结果,现在皇上让自己不再兼管军情处的事情,其实也算是一种解脱。只是皇上为何忽然在这个时候这样去做,吴绍基一直都没有想明白。
而摆在眼前的当务之急,是朝廷正在与日本进行的和谈之事,一旦和谈成功,局面就会变得相当复杂,皇上在田庄台所取得的强势也会因为和谈,而变得有些尴尬和被动。毕竟名义上的朝政大权还在太后手中,朝廷如果以和谈的结果来压制皇上手中的兵权,结果如何还很难说。可看皇上的态度,似乎一点也不担心。难道这背后还藏着什么文章?饶是机谋善断的吴绍基也是百般困惑。
没有人比吴绍基更加了解皇上此时的实力,除了此刻辽南的这支新建陆军,和通过田庄台一战积累的民心人望,其他的和京城里的太后相比就差的太远了。所谓朝政大权,说穿了就是具体掌管朝廷事务的大大小小的官员,而这其中大部分官员,尤其是朝廷中枢要害之处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太后多年来提拔的人,而这恰恰就是皇上现在最大的软肋。
以当前朝廷内忧外困的局面,皇上不要说夹带里面没有那么多合适的官员人选,即便有恐怕也无法骤然间全部撤换,更加不要说会遭遇帝党一系何等强烈的反对。没有了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政令不畅,名义上的朝政大权即便拿过来也是空的。按照吴绍基最初的理解,皇上应该在站稳脚跟,掌握了朝廷中一定的人脉关系,进而确立了自己毋庸置疑的威信后,才会选择和太后摊牌。可皇上却忽然这个时候表现出这样强硬的姿态,吴绍基实在想不明白,到底是皇上刻意做出的样子,还是真的有什么石破天惊的妙手扭转局面,或者真的就像皇上所说的那样,自己这些人要做的,其实就是学会跟随皇上的步伐而已...…
而此时在津门,通过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居中搭线,面对国内的巨大压力已经有些喘不过气来的伊藤博文,在获悉清国的谈判意向后,顺水推舟派出了原来驻清国公使小村寿太郎为谈判代表,朝廷这边也以慈禧的懿旨,委派恭亲王作为谈判全权代表,在津门的租界内展开谈判。
慈禧急切盼望和谈的心情不言而喻,此时日本面临的困境也是空前的艰难。巨大的战争消耗已经让日本的财政濒临崩溃的危险了,日本贫瘠的国力在这场逐渐陷入僵局的战争中暴露无疑,特别是依赖于国内的后勤保障,现在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前线的需要。
在山东半岛,因为攻掠了登州和莱州等地,粮草食物多少还可以就地补充,实际上从征清第三军在山东半岛展开攻势,司令官大山岩便已经默许了各部疯狂抢掠平民的行为。然而武器弹药的匮乏,却是一个致命的问题,这也是日军征清第三军无法继续向直隶进军,以及面对威海的防守无能为力的原因。而在辽南,困守大连湾和金州的日军则更加糟糕,几乎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为了保障征清第三军在山东半岛的攻势,辽南日军的后勤保障被缩减了一大半,局面已经变得相当危险了。再加上严寒冬季的到来,日军事实上根本无力再发动一场像样的攻势。所以一直都在等待清国妥协的伊藤博文,在获悉了清国朝廷渴望谈判的意愿后,刻意拖延了几天,做足了一定的姿态后,便立刻派出小村寿太郎为谈判代表,同时下令征清第三军对威海展开强攻,希望通过攻陷威海,为下一步谈判争取筹码。
或许正是因为双方心中对于和谈的愿望都非常迫切,经过最初几天的试探后,双方很快就进入实质性的谈判阶段。虽然距离签订合约还很漫长,但是双方的价码都已经摆在桌面上了,剩下来的就是如何讨价还价了...
津门直隶总督府内,此时屋外是点点飞雪,屋内因为贯通了地龙的缘故,透着一股子暖和的气息。一脸倦容的恭亲王奕䜣穿着狐皮夹袄,半眯着眼睛靠在躺椅上面,对着面前的红泥火炉里幽幽的火光有些发愣。
屋子的另一角,形容清癯的李鸿章在一堆洋人的玻璃器皿中忙碌了半天,亲手调好一杯咖啡端到恭亲王面前,呵呵笑着说道,"王爷品尝一下,这是年初法国公使送给我的咖啡,据说产于加勒比海的牙买加,因为产量很少所以非常昂贵...…"
恭亲王随手接过尝了一口,望着李鸿章一笑说道,"又是牙买加又是加勒比海的,少荃对这西洋人的东西,研究的倒还颇深啊,你就不怕传出去,翁同龢他们弹劾你崇洋媚外?"
"王爷就别取笑鸿章了,我大清的洋务,不就是从王爷这里开始的?真要说到崇洋媚外,还轮不到我李鸿章,这第一个,还就是王爷你了。"说着,两人对视一眼,不觉哈哈大笑起来。
笑罢李鸿章一撂衣摆坐了下来,目光炯炯的望着恭亲王说道,"这次太后以王爷主持中日和谈之事,以鸿章看来和谈之事恐怕并不容易。眼下中日之间的这场仗互有攻守,战局并不明朗,日本人又是狼子野心,绝不会轻易妥协,这个时候轻言和谈,万一有所差池,舆论哗然,王爷心中可要三思啊!..."
"少荃的意思我明白,我原本也想躲在一旁,不担闲也落的轻松自在。可是看看眼下大清乱成这个局面,我若不站出来,还不定闹出怎样的事端出来。再怎么说毕竟还是爱新觉罗的天下,真要是甩手不管,也是身不由己啊..."恭亲王不觉长长的叹息了一声,满脸都是憔悴苦涩。
"话虽如此,可王爷想过没有,当真现在要与日本人和谈,能够谈出什么样的结果出来,王爷心中还是要有个分寸才好。"李鸿章面色中闪过一丝忧虑,斟酌了一下又问道,"鸿章想问问王爷,日本人那边提出的和谈条件究竟是什么呢?"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