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凡人凡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老子提倡“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背后的真意。
(三)、规则比情感重要
很多人可能宁愿选择让人感觉温馨的人情味,而不喜欢冷冰冰的规则,但贫道要提醒你的是,不管你喜不喜欢,规则都比人情更为重要,请看下面的例子:
有一家酒店,很有人情味。某天接到一个台湾客人的电话,说是在酒店遗落了一包回家祭祖时从祖坟上带来的泥土,酒店发动员工翻遍了所有的袋,最后找到了;另一次一位老太太说忘了带走一缕头发,这是她死去的丈夫的,她随身带着,每天睡觉时都放在枕头下,酒店又发动员工翻找袋,也找着了。这些客人都对酒店印象很好,倍感温馨,酒店经理也引以为荣。
在一次与同行交流时,这位酒店经理举出了上面的例子,同行们都很欣赏他们的做法,只有一位酒店经理笑着说:“我们酒店从来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其他人很奇怪,问:“难道你们从来没有遇到过丢了东西的客人吗?”,这位经理回答说:“有,不过我们酒店有规定,在客人退房以后,服务员如果发现客人遗落的东西,一律要保存,不管值不值钱,哪怕只是一张写有电话号码的纸,也要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这样就不会在无意中扔掉客人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我们有专门的一个房间做保管室,将客人遗留下来的东西进行编号保存”。
相信看完这个故事,道友们对于两家酒店的孰优孰劣,会有自己的判断。制度和规则能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发生,当然比事后弥补要强得多,不管你的这种弥补是如何的尽心尽力,是如何地充满人情味。
相比之下,西方人更注意遵守规则,而中国人更在乎人情。
请看一位出国留学生讲述的故事。初到学校的那天晚上,他找不到地方住宿,就给导师打了个电话,结果他的导师毫不客气地说:“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你应该向学校相关部门寻求帮助”,说完就把电话挂了。在那一瞬间,他原本火热的心头被泼了一盆冷水,对西方社会人情的淡漠有了深切感受,这件事情让他对留学生涯的前景感到悲观,甚至有放弃学业回国的冲动。
但接下来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看法。过了一星期之后,他开着老乡的二手车去上街,迎面被一辆违反交规的小车给撞了,他的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麻烦了,在异国他乡遇到这种事情,不会被人敲榨吧?一个人都不认识,谁会来帮你呀?结果让他意外的是,在场看到事情发生经过的几个过路人,主动留下来等待警察的到来,为他作证,说是对方的过错,警察也据此很公正地作出了处理。这和国内大家碰到点事情就托关系找人,处理结果就看谁关系更硬的印象大不一样,让他觉得西方社会虽然人情淡薄,但秩序井然,也有不错的一面。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然而人情多了是会变味的,当整个社会风气从“有熟人好办事”变成“没有熟人不能办事”时,透过人际关系网表面的温情,就会看到一个令人恶心的真相:有关系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游离于关系网之外的老百姓,都成为被漠视、被遗弃的对象。
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首先是规则,而不是爱。一个社会没有秩序,远比缺少人情味要可怕得多,不信你可以去索马里、伊拉克、卢旺达看看。
(四)、我-爸-是-李-刚
需要指出的是,“以百姓为刍狗”中“百姓”的概念,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平民百姓”是不同的。老子口中的“百姓”是和“圣人”相对应的概念,“圣人”指的是圣明的社会管理者,而“百姓”指的是被管理对象,包括了圣人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按照老子的观点,圣人在管理社会时,应该“不仁”,要完全抛弃个人情感,既不能对自己的亲友特别照顾,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对被管理者区别对待,这样整个社会才能秩序井然。
遗憾的是,翻看中国历史,没有一个朝代的统治者可以完全做到“不仁”的。他们总是对自己“仁”,对自己的亲友“仁”,对自己所处的阶层“仁”,而对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平民百姓“不仁”。每个朝代都因此而形成一个特权阶层,压在草根阶层上面,成为当时社会关系的固定模式,然后又因为特权阶层的极度扩张和屡屡突破规则,侵犯草根阶层微薄的生存权利,最后使其不堪重负而造成整个社会形态的崩塌。
建国初期的帝王,因为亲身因历过王朝更迭的剧烈动荡,大都能自觉遵守规则,维持特权阶层和草根阶层之间这种不对称的平衡关系,对这种脆弱的平衡被打破时可能造成的后果有清醒的认识,比如李世民就曾告诫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然而不管是在历代王朝,还是我们建国不久的**,权贵阶层藐视规则,越界行事的例子比比皆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掌握了主动权。不但是他们,就连他们的亲友,甚至司机、秘书,都因为权贵们的“仁”,因为他们对“自己人”的特别关照,而成为特权阶层的一分子,从而可以肆无忌惮地践踏规则而不受应有的制裁,这就是某人可以在校园内驱车撞死人后,仍然从容淡定的原因。
纵有万法千规章,不及我-爸-是-李-刚,这就是特权阶层的底气所在。
然而需要知道的是,特权阶层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平民百姓任劳任怨,辛勤工作之上的,正是百姓们创造出了供这些人享用的物质基础,支撑起了整个上层建筑的正常运转。但百姓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一旦特权阶层过于庞大,或者需求过于旺盛,成为百姓们不能承受之重,或者频繁越界,损伤了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基础,那么这个王朝就离解体不远了。
希望**的权贵们能引以为戒。当然相比以往的历朝历代,**的特权阶层是幸运的,他们早已准备好了移民的后路,可以更加的有恃无恐:陈-良-宇抽屉中的护照,足足有13本之多!
(五)、“以人为本”还是“以道为本”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就是社会的管理者不能过分地讲究“人道”,更不能坚持“以人为本”,而应该“以道为本”。
比如人口问题。地球上有限的资源,绝对不可能支撑越来越膨胀的人口数量,这是无从回避、不可否认的客观规律。西方的“人道主义”、“以人为本”的观念,在世界人口问题上起了极其恶劣的负面作用,比如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就因所谓的“侵犯人权”、“不人道”而饱受垢病。
“以人为本”还是“以道为本”?老子的态度是很明确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必须崇尚天道规则,尊重自然规律,即便这样做会损害被管理者的利益,侵犯人权,不人道,也必须坚持这样做,因为只有崇尚天道,尊重规律,你的行为才符合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
但要坚持“以道为本”,必然会触及很多人的现实利益,甚至需要你自己、你的亲人朋友作出牺牲,这就需要管理者做到“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让所有的人都支持“不仁”吧,这样气候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一系列的危机,才有解决的可能,人类才会有长久的希望。
谢谢阅读。
。。。。。。
收集整理人:huhaoslm3
。。。。。。
是老子提倡“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背后的真意。
(三)、规则比情感重要
很多人可能宁愿选择让人感觉温馨的人情味,而不喜欢冷冰冰的规则,但贫道要提醒你的是,不管你喜不喜欢,规则都比人情更为重要,请看下面的例子:
有一家酒店,很有人情味。某天接到一个台湾客人的电话,说是在酒店遗落了一包回家祭祖时从祖坟上带来的泥土,酒店发动员工翻遍了所有的袋,最后找到了;另一次一位老太太说忘了带走一缕头发,这是她死去的丈夫的,她随身带着,每天睡觉时都放在枕头下,酒店又发动员工翻找袋,也找着了。这些客人都对酒店印象很好,倍感温馨,酒店经理也引以为荣。
在一次与同行交流时,这位酒店经理举出了上面的例子,同行们都很欣赏他们的做法,只有一位酒店经理笑着说:“我们酒店从来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其他人很奇怪,问:“难道你们从来没有遇到过丢了东西的客人吗?”,这位经理回答说:“有,不过我们酒店有规定,在客人退房以后,服务员如果发现客人遗落的东西,一律要保存,不管值不值钱,哪怕只是一张写有电话号码的纸,也要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这样就不会在无意中扔掉客人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我们有专门的一个房间做保管室,将客人遗留下来的东西进行编号保存”。
相信看完这个故事,道友们对于两家酒店的孰优孰劣,会有自己的判断。制度和规则能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发生,当然比事后弥补要强得多,不管你的这种弥补是如何的尽心尽力,是如何地充满人情味。
相比之下,西方人更注意遵守规则,而中国人更在乎人情。
请看一位出国留学生讲述的故事。初到学校的那天晚上,他找不到地方住宿,就给导师打了个电话,结果他的导师毫不客气地说:“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你应该向学校相关部门寻求帮助”,说完就把电话挂了。在那一瞬间,他原本火热的心头被泼了一盆冷水,对西方社会人情的淡漠有了深切感受,这件事情让他对留学生涯的前景感到悲观,甚至有放弃学业回国的冲动。
但接下来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看法。过了一星期之后,他开着老乡的二手车去上街,迎面被一辆违反交规的小车给撞了,他的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麻烦了,在异国他乡遇到这种事情,不会被人敲榨吧?一个人都不认识,谁会来帮你呀?结果让他意外的是,在场看到事情发生经过的几个过路人,主动留下来等待警察的到来,为他作证,说是对方的过错,警察也据此很公正地作出了处理。这和国内大家碰到点事情就托关系找人,处理结果就看谁关系更硬的印象大不一样,让他觉得西方社会虽然人情淡薄,但秩序井然,也有不错的一面。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然而人情多了是会变味的,当整个社会风气从“有熟人好办事”变成“没有熟人不能办事”时,透过人际关系网表面的温情,就会看到一个令人恶心的真相:有关系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游离于关系网之外的老百姓,都成为被漠视、被遗弃的对象。
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首先是规则,而不是爱。一个社会没有秩序,远比缺少人情味要可怕得多,不信你可以去索马里、伊拉克、卢旺达看看。
(四)、我-爸-是-李-刚
需要指出的是,“以百姓为刍狗”中“百姓”的概念,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平民百姓”是不同的。老子口中的“百姓”是和“圣人”相对应的概念,“圣人”指的是圣明的社会管理者,而“百姓”指的是被管理对象,包括了圣人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按照老子的观点,圣人在管理社会时,应该“不仁”,要完全抛弃个人情感,既不能对自己的亲友特别照顾,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对被管理者区别对待,这样整个社会才能秩序井然。
遗憾的是,翻看中国历史,没有一个朝代的统治者可以完全做到“不仁”的。他们总是对自己“仁”,对自己的亲友“仁”,对自己所处的阶层“仁”,而对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平民百姓“不仁”。每个朝代都因此而形成一个特权阶层,压在草根阶层上面,成为当时社会关系的固定模式,然后又因为特权阶层的极度扩张和屡屡突破规则,侵犯草根阶层微薄的生存权利,最后使其不堪重负而造成整个社会形态的崩塌。
建国初期的帝王,因为亲身因历过王朝更迭的剧烈动荡,大都能自觉遵守规则,维持特权阶层和草根阶层之间这种不对称的平衡关系,对这种脆弱的平衡被打破时可能造成的后果有清醒的认识,比如李世民就曾告诫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然而不管是在历代王朝,还是我们建国不久的**,权贵阶层藐视规则,越界行事的例子比比皆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掌握了主动权。不但是他们,就连他们的亲友,甚至司机、秘书,都因为权贵们的“仁”,因为他们对“自己人”的特别关照,而成为特权阶层的一分子,从而可以肆无忌惮地践踏规则而不受应有的制裁,这就是某人可以在校园内驱车撞死人后,仍然从容淡定的原因。
纵有万法千规章,不及我-爸-是-李-刚,这就是特权阶层的底气所在。
然而需要知道的是,特权阶层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平民百姓任劳任怨,辛勤工作之上的,正是百姓们创造出了供这些人享用的物质基础,支撑起了整个上层建筑的正常运转。但百姓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一旦特权阶层过于庞大,或者需求过于旺盛,成为百姓们不能承受之重,或者频繁越界,损伤了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基础,那么这个王朝就离解体不远了。
希望**的权贵们能引以为戒。当然相比以往的历朝历代,**的特权阶层是幸运的,他们早已准备好了移民的后路,可以更加的有恃无恐:陈-良-宇抽屉中的护照,足足有13本之多!
(五)、“以人为本”还是“以道为本”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就是社会的管理者不能过分地讲究“人道”,更不能坚持“以人为本”,而应该“以道为本”。
比如人口问题。地球上有限的资源,绝对不可能支撑越来越膨胀的人口数量,这是无从回避、不可否认的客观规律。西方的“人道主义”、“以人为本”的观念,在世界人口问题上起了极其恶劣的负面作用,比如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就因所谓的“侵犯人权”、“不人道”而饱受垢病。
“以人为本”还是“以道为本”?老子的态度是很明确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必须崇尚天道规则,尊重自然规律,即便这样做会损害被管理者的利益,侵犯人权,不人道,也必须坚持这样做,因为只有崇尚天道,尊重规律,你的行为才符合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
但要坚持“以道为本”,必然会触及很多人的现实利益,甚至需要你自己、你的亲人朋友作出牺牲,这就需要管理者做到“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让所有的人都支持“不仁”吧,这样气候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一系列的危机,才有解决的可能,人类才会有长久的希望。
谢谢阅读。
。。。。。。
收集整理人:huhaosl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