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凡人凡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发表人:边荒传说(燕飞)
发表时间:2010-12-09
修仙小说中经常能看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相信99%的人,会理解为“天道无情,高高在上,俯瞰众生,在它的眼中,普罗大众皆如蝼蚁”,而确实,在你所看到的故事情节中,也无不凸显着这个意思。凡人中虽然见不到这句话,但从包括韩立在内的修士视人命如草芥,动不动就出现“血祭”、“灭族”、“团灭”的镜头,不难看出其中弥漫着的“大道无情”,会让你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字。
它来自于《道德经》第5章,与其广为人知相对应的是,后面还有一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却是鲜为人知,被很多喜欢引用《道德经》的人自动过滤了。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老子仅仅是在发表“大道无情、众生如蚁”的感慨吗?
显然不是。贫道多次强调过,《道德经》的内容,浓缩起来无非是四个字:“天道人心”;老子的主张,概括起来无非是八个字:“崇尚天道,平息人心”。老子提倡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人类应该遵循天道,人道应该效仿天道,所以从这个逻辑来推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两句话,其含义是“天地不讲究仁,把万物看成是草狗一样,人们应该崇尚天道,效仿天道,所以圣明的统治者或者管理者,也应该不讲究仁,要把百姓当成草狗一样看待”。
看到这里,很多道友也许会说:鼓动统治者、管理者把老百姓当成草狗来看,这老头子是不是立场有问题呀?不然就是吃错药、脑子进水了?如果这是他的真实意图,那么这老家伙就不仅仅是反科学、反技术、反文明、反发展了,还有必要给他再加上一条:******!
贫道可以负责任地说,你没有看错,这的确是老子真实的意思表达。很少有人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说,《道德经》的前后文中也没有对此作出解释,只能靠你自己去理解。
有人懂得其中的深意吗?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你还很难在各式各样对《道德经》的解读中,见到一个合理的版本,下面还是让贫道来为你揭开其中的奥秘吧。
(一)、天道无亲
“仁”是什么意思?易中天说:孔子所说的仁,指的是一种有层次、有差别的爱。依据是樊迟问孔子“仁”是什么,孔子说是“爱人”;而孔子又主张先要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推已及人,再去爱其他人,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墨家的“兼爱”指的是无差别的爱,而儒家的“仁爱”指的是有层次、有亲疏、有差别的爱。
老子所说的“天地不仁”中的“仁”字,和孔子说的是不是一个意思?这不重要。我们可以大概地断定,老子说的“仁”,应该是“情感、爱、恻隐之心”的意思,反正是人类的一种情感。有感情,就会有亲近疏远之分,有喜好厌恶之别,就好象在凡人中,忘语总是对漂亮的女修怀有特别的感情,经常会放她们一马,比如虚天殿中的元瑶,坠魔谷中的紫灵,昆吾山中的天澜圣女、白瑶怡。即便是慕佩灵、柳玉、宋姓女子被第二元婴抓走了,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小黑知道慕佩灵修炼了颠凤培元功,应该有好戏看了,结果被狂野湘军吓唬一句“月票榜上看家伙”,就乖乖地把人放出来了,由此可见,忘语笔下的“仁”,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书友心中。
天地不仁,就是说天地没有情感,在它眼中,万物就象是草狗一样,没有亲疏之分,没有好恶之别。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仁其实就是一视同仁,天地对于万物,都是同等看待的,没有喜欢谁,不喜欢谁;同情谁,不同情谁;想要照顾谁,不照顾谁。
天道无情,恰恰是天道规则赖以维系的必要前提。因为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错综复杂的,其演变过程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比如在生物链中,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低级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高级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和低级食肉动物为食,高级食肉动物死亡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后又重归于尘土,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这个链条中,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假如老天爷对某种生物特别照顾,那么处于它食物链上游的生物吃什么?天道规则是一个有机整体,在一张网中,只要一个结点断了,整张网就会崩溃。
正因为天道不讲人情,所以天道规则才能做到“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整个世界才会如此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新陈代谢,循环演变。如果老天爷讲感情的话,为照顾某些个别生物而屡屡违反规则、突破规则,那整个世界不早就乱套了!
这就是老子所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背后的真意。
(二)、法外情
贫道记得,在近20年前曾看过一部刘德华主演的电影《法外情》,影片内容已经有些模糊了,但记得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女子,遭人玩弄怀孕后又被抛弃,她生下了一个儿子,为养活自己和孩子,她沦为娼妓,但她不愿意看到孩子陪着自己受苦,所以把他寄给别人抚养,以自己的卖身所得,定期给孩子支付生活费,并供孩子上学,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她自己,为了避免影响孩子的前途,从未暴露身份,只是远远地看看自己的孩子,不敢靠近。后来,孩子长大了,成了一名很有前途的法官,以刚正不阿、铁面无私著称,而她自己年老色衰,生意清淡,艰难度日,最后因受不了一个老妓客变态的性要求,杀了他之后被押上法庭,抬头一看,主审法官正是自己魂思梦想的亲生儿子……
年轻的法官此时已在养父母口中得知了所有的真相,此时他必须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是禀公断案,维护法律的尊严,还是法外施仁,暗中放自己可怜的母亲一马?
影片的结局早已谈忘,但这无关紧要。贫道在这里引用这个故事的目的,只是想提醒道友们注意一个事实:和天道排斥人情一样,法律、伦理和情感之间,也是会出现剧烈冲突的,杀人偿命天公地道,但从情感的角度来说,杀人者却又往往有其值得同情之处。所以在古装戏中公堂上往往会出现一块牌匾,上书“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而在电视上的法律栏目中,也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法无可恕,情有可原”。又比如某港台片中的一个情节:一个大陆的偷渡客带着年幼的儿子流落街头,孩子说:“爸爸,两天没吃东西了,我饿!”,偷渡客让孩子在街上等他,自己默默地走进了一家超市,一会儿那孩子看见超市方向人声鼎沸,原来是一个偷面包的贼被愤怒的人们活活打死了!也许在场的围观者会觉得小偷本来就该打,活该,但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还会这样想吗?
在强烈的个人感情面前,你还会坚定地维护规则吗?假如你是那个法官,你会不会断然把自己的母亲送进监狱?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不会走上前去指责自己父亲的小偷行径?
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要做到“不仁”,其实比“仁”更难。但规则制定者和执行者的“不仁”,是确保规则正常发挥作用的必要保证,因为“不仁”才能“一视同仁”,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就是对规则最大的维护。在任何时候,情感都不能成为突破规则的借口,否则,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因为“情有可原”而逃脱规则的制裁,那么慢慢地规则就会变成官样文章,毫无约束力,整个社会就会乱套。
这就是老子... -->>
发表人:边荒传说(燕飞)
发表时间:2010-12-09
修仙小说中经常能看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相信99%的人,会理解为“天道无情,高高在上,俯瞰众生,在它的眼中,普罗大众皆如蝼蚁”,而确实,在你所看到的故事情节中,也无不凸显着这个意思。凡人中虽然见不到这句话,但从包括韩立在内的修士视人命如草芥,动不动就出现“血祭”、“灭族”、“团灭”的镜头,不难看出其中弥漫着的“大道无情”,会让你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字。
它来自于《道德经》第5章,与其广为人知相对应的是,后面还有一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却是鲜为人知,被很多喜欢引用《道德经》的人自动过滤了。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老子仅仅是在发表“大道无情、众生如蚁”的感慨吗?
显然不是。贫道多次强调过,《道德经》的内容,浓缩起来无非是四个字:“天道人心”;老子的主张,概括起来无非是八个字:“崇尚天道,平息人心”。老子提倡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人类应该遵循天道,人道应该效仿天道,所以从这个逻辑来推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两句话,其含义是“天地不讲究仁,把万物看成是草狗一样,人们应该崇尚天道,效仿天道,所以圣明的统治者或者管理者,也应该不讲究仁,要把百姓当成草狗一样看待”。
看到这里,很多道友也许会说:鼓动统治者、管理者把老百姓当成草狗来看,这老头子是不是立场有问题呀?不然就是吃错药、脑子进水了?如果这是他的真实意图,那么这老家伙就不仅仅是反科学、反技术、反文明、反发展了,还有必要给他再加上一条:******!
贫道可以负责任地说,你没有看错,这的确是老子真实的意思表达。很少有人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说,《道德经》的前后文中也没有对此作出解释,只能靠你自己去理解。
有人懂得其中的深意吗?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你还很难在各式各样对《道德经》的解读中,见到一个合理的版本,下面还是让贫道来为你揭开其中的奥秘吧。
(一)、天道无亲
“仁”是什么意思?易中天说:孔子所说的仁,指的是一种有层次、有差别的爱。依据是樊迟问孔子“仁”是什么,孔子说是“爱人”;而孔子又主张先要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推已及人,再去爱其他人,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墨家的“兼爱”指的是无差别的爱,而儒家的“仁爱”指的是有层次、有亲疏、有差别的爱。
老子所说的“天地不仁”中的“仁”字,和孔子说的是不是一个意思?这不重要。我们可以大概地断定,老子说的“仁”,应该是“情感、爱、恻隐之心”的意思,反正是人类的一种情感。有感情,就会有亲近疏远之分,有喜好厌恶之别,就好象在凡人中,忘语总是对漂亮的女修怀有特别的感情,经常会放她们一马,比如虚天殿中的元瑶,坠魔谷中的紫灵,昆吾山中的天澜圣女、白瑶怡。即便是慕佩灵、柳玉、宋姓女子被第二元婴抓走了,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小黑知道慕佩灵修炼了颠凤培元功,应该有好戏看了,结果被狂野湘军吓唬一句“月票榜上看家伙”,就乖乖地把人放出来了,由此可见,忘语笔下的“仁”,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书友心中。
天地不仁,就是说天地没有情感,在它眼中,万物就象是草狗一样,没有亲疏之分,没有好恶之别。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仁其实就是一视同仁,天地对于万物,都是同等看待的,没有喜欢谁,不喜欢谁;同情谁,不同情谁;想要照顾谁,不照顾谁。
天道无情,恰恰是天道规则赖以维系的必要前提。因为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错综复杂的,其演变过程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比如在生物链中,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低级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高级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和低级食肉动物为食,高级食肉动物死亡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后又重归于尘土,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这个链条中,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假如老天爷对某种生物特别照顾,那么处于它食物链上游的生物吃什么?天道规则是一个有机整体,在一张网中,只要一个结点断了,整张网就会崩溃。
正因为天道不讲人情,所以天道规则才能做到“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整个世界才会如此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新陈代谢,循环演变。如果老天爷讲感情的话,为照顾某些个别生物而屡屡违反规则、突破规则,那整个世界不早就乱套了!
这就是老子所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背后的真意。
(二)、法外情
贫道记得,在近20年前曾看过一部刘德华主演的电影《法外情》,影片内容已经有些模糊了,但记得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女子,遭人玩弄怀孕后又被抛弃,她生下了一个儿子,为养活自己和孩子,她沦为娼妓,但她不愿意看到孩子陪着自己受苦,所以把他寄给别人抚养,以自己的卖身所得,定期给孩子支付生活费,并供孩子上学,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她自己,为了避免影响孩子的前途,从未暴露身份,只是远远地看看自己的孩子,不敢靠近。后来,孩子长大了,成了一名很有前途的法官,以刚正不阿、铁面无私著称,而她自己年老色衰,生意清淡,艰难度日,最后因受不了一个老妓客变态的性要求,杀了他之后被押上法庭,抬头一看,主审法官正是自己魂思梦想的亲生儿子……
年轻的法官此时已在养父母口中得知了所有的真相,此时他必须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是禀公断案,维护法律的尊严,还是法外施仁,暗中放自己可怜的母亲一马?
影片的结局早已谈忘,但这无关紧要。贫道在这里引用这个故事的目的,只是想提醒道友们注意一个事实:和天道排斥人情一样,法律、伦理和情感之间,也是会出现剧烈冲突的,杀人偿命天公地道,但从情感的角度来说,杀人者却又往往有其值得同情之处。所以在古装戏中公堂上往往会出现一块牌匾,上书“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而在电视上的法律栏目中,也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法无可恕,情有可原”。又比如某港台片中的一个情节:一个大陆的偷渡客带着年幼的儿子流落街头,孩子说:“爸爸,两天没吃东西了,我饿!”,偷渡客让孩子在街上等他,自己默默地走进了一家超市,一会儿那孩子看见超市方向人声鼎沸,原来是一个偷面包的贼被愤怒的人们活活打死了!也许在场的围观者会觉得小偷本来就该打,活该,但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还会这样想吗?
在强烈的个人感情面前,你还会坚定地维护规则吗?假如你是那个法官,你会不会断然把自己的母亲送进监狱?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不会走上前去指责自己父亲的小偷行径?
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要做到“不仁”,其实比“仁”更难。但规则制定者和执行者的“不仁”,是确保规则正常发挥作用的必要保证,因为“不仁”才能“一视同仁”,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就是对规则最大的维护。在任何时候,情感都不能成为突破规则的借口,否则,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因为“情有可原”而逃脱规则的制裁,那么慢慢地规则就会变成官样文章,毫无约束力,整个社会就会乱套。
这就是老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