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七星剑(上官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东岳泰山日观峰,擎天一柱千仞削壁悬岩之间。祁灵以坚忍不拔之毅力,视步下艰险如无物,攀登其间,被石洞中的隐世高人,以神奇绝妙的手法,一抖悬丝,将祁灵的失足下落的身形,凌空缠住,进而将祁灵三颗治疗风湿的丸药要去,半晌没有回音。忍耐至此,已经是至于至极,祁灵觉得洞中这人除了不通人情之外,更是品德不高的怪人,要不是自己性命系在他一根悬丝之上,此时祁灵真要拂袖而去,离开日观峰。

    正在这时候,洞中那人笑声震荡,从洞中掷出祁灵得自闲云老和尚那三颗专治风湿的灵药,还给祁灵。

    祁灵有着无限诧异惊奇,依照洞中人的传知,拆开药包一看,哪里是什么专治风湿的灵药,原来是叠得端方四正的一帆小书笺。祁灵读完这封书笺,看见信末龙飞凤舞的两个大字“闲云”

    在恍然大悟中,祁灵止不住欣喜无限,脱口朗声大叫道:“闲云老前辈!”

    祁灵言犹未了,系在身上那根悬丝,便自冉冉上升。此时,日观峰阵雨忽来,云潮汹涌,脚下千寻削壁万太幽壑都成云海一片,祁灵确有飘飘欲仙乘风而去的感觉。虽然阵雨势急,宛若倾盆,祁灵一身寸缕不干,寒意凛冽,但是却抵不住由衷而发如获至宝的欣喜,忘却了胃肌所随的苦痛。

    祁灵的身形,逐渐接近洞口之际,忽然上升之势顿停,依然空荡荡地系挂在那里。

    洞中此时传出闲云老和尚那熟悉的声音,说道:“祁施主!请原谅老僧不近人情,有三点相约,要在施主跨进这个石洞之前,互取谅解与协定。”

    祁灵一听,止不住心里暗自忖道:“这老和尚也真是古怪人物,日观峰前如此相试,要换过任何一位耐性稍差的人,早就掉头拂袖而去。事到如今,真相即已说明,又何必还要把我系吊在半空里互谈协定,这不是有点胁迫而从的意思么?

    祁灵这略一思忖之间,闲云老和尚又从洞中缓缓地说道:“老僧决非有意胁迫祁施主之言行,如果祁施主不愿接纳老僧三事之约,虽然未便请施主入洞,但是,老僧敬重施主为人,决以万全之策,携施主脱离日观峰削壁悬之险。祁施主不信,请低头向下面看。”

    祁灵果真依言向脚下看去,阵雨已停,云壑峰依旧,两尺之外,已难看出任何事物,只有白茫茫的一片。

    祁灵正怀疑闲云老和尚要自己低头下去看什么?忽然一股劲风擦身而下,这股劲风力道大得惊人,刚一擦身而过,脚下云封的千寻悬岩,顿时宛如翻江搅海,石破天惊,无边云海,却在祁灵的脚下,击成一个方圆逾丈的云洞,下瞰可达七、八丈深。

    就在这云开未合之际,祁灵看得清楚,在身下五、六丈远的地方,有一个大鸟巢似的藤萝,盘结在一棵苍劲的松树枝上。

    从祁灵悬身处起,到藤萝鸟巢那里为止,正是一段寸草不生神仙都难以立足的削壁。但是,若从祁灵那里跃身而下,落到藤萝鸟巢里,准可确保无伤。而且连接着那棵苍劲松树盘根错节的地方,正是一条似有如无的石径,一直通到那边的飞瀑悬岩之下。

    掌风击开支壑,顷刻封闭依然,就听得石洞中闲云老和尚说道;“祁施主如果不能接受老僧三事相约,老僧只好挥剑智力投资断悬丝,施主落身鸟巢,安然下山。前途老僧另有所赠,以答谢施主千里迢迢,远涉关山来到东岳之劳累。”

    祁灵此时浑身寒湿,尤其这根悬丝捆得浑身边道全失,越发感到疲备不堪,老和尚如此一再催促,便也忍耐不住朗声说道:“不知有何三事相约,尚请老前辈明言相告。晚辈三思之下,能应诺则应诺,否则,晚辈只有抱憾离山。

    闲云老和尚喧了一声佛号,说道:“第一:老僧虽是远离嵩山,久别少林,祖师遗命,不敢有违。老僧今日传赠施主少林绝技,不能有师徒名份,即使日后,施主也不能轻易道出武技师称。”

    祁灵应声说道:“弟子愚鲁,何能何德敢望身列少林门墙?能得老前辈慈悲,传授一二绝技,使他日能为铁杖大师一雪生前之辱,愿已足矣。”

    闲云老和尚闻言,顿时和言之,佛号连声,稍过一会才说道:“第二:

    少林绝技誉于武林,数十年如日中天。祁施主一旦习得少林绝技,日后出道江湖,举手之间,不仅少林门人会惊诧施主一身绝技由来,即使江湖黑白两道即将误认施主为少林门人。因误成仇,老僧内疚终生,故请祁施主习成少林绝技之后,必须运其智慧,改头换遄,使识者不识,不识者更是茫然,祁施主有此自信否?”

    闲云老和尚说完话,祁灵沉吟良久,朱作答复。

    老和尚又接着详道:“施主今日一诺,便要奉行终生,不能变化少林技击之形,东岳泰山便是终老之地。”

    老和尚这几句话,说得突然,冷峻无比,暗蕴威严。

    祁灵忽然昂起头来,向着石洞朗声说道:“铁仗大师闯荡江湖许久,无人知其为少林嫡传出家弟子。”

    闲云老和尚又缓转过语气,说道:“铁杖僧若无特殊之天赋,老僧何至独宠一身。”

    祁灵慨然应道:“弟子祁灵不敢越前人之长,亦不甘落前人之后。”

    闲云老和尚略略提高了声音,紧跟着问道:“如此说来,祁施主自信能遵守这条相约?”

    祁灵毫不迟疑地应道:“否则甘愿终老泰山,朝伴云雾,夜宿星辰,了此一生。”

    闲云老和尚低喧了一声佛号,连称:“善哉!善哉!”

    祁灵与闲云老和尚如此一对一和人之间,忘却浑身寒冷,反而引起豪气大发,紧接着朗声说道:“老前辈!弟子愿闻这第三条。”

    闲云老和尚在石洞里高喧一声“阿弥陀佛”说道:“祁施主自制自信应允前两项相约,这第三条易事耳。”

    说着话,系住祁灵的那根丝绳,忽又缓缓地下附数尺,本来祁灵已经相距洞口不远,如此遽然一附,又与洞口相距丈余开外。

    闲云老和尚轻轻咳了一声,沉着语气说道:“老僧斗胆请祁施主暂忍十天悬吊之苦,暂时吊在洞口之外,十天之后,老僧再请施主人洞。”

    祁灵一听惊诧之情,莫可言喻。自己被闲云老和尚作弄失足,复又以丝绳悬吊,此刻浑身盘骨俱散,四肢软弱如绵,眼冒金星,头出冷汗。期望闲云老和尚说完三事之约,便收绳入洞。没料到老和尚最后一项相约,竟是要悬吊自己十天,半日已是难熬,十天如何渡过?闲云老和尚既然要传武功,何故要作弄自己?

    祁灵正待脱口叫出,请闲云老和尚还是斩断悬丝,让他远离泰山,放马江都故里。闲云老和尚却先他一瞬说道:“祁灵施主能以一诺之真,备受千山万山坎坷崎岖之劳苦,这十日之悬,当然是易事耳。何况,十日悬空,变为习得精绝武功之乍入门径,以小苦而获大得,祁施主智慧天生,不同于常人,定能了解。”

    祁灵这才大悟,原来十日之悬,是习武之门径,如此说来,再吊十日,便当忍受。他想到,要应当初虎丘塔上所对铁杖僧千手剑之一诺,没有超凡出众的武功,不以为功,要习得出众的武功,岂是幸然而得?

    祁灵立即平心静气地应道:“弟子幼读圣贤书,深知水霜历雪,才能培植栋梁之材。这十日悬吊之苦,弟子便当甘之如饴。”

    闲云老和尚口称“善哉!”顷刻说道:“施主能以十日之忍,收之丰,当为施主所未能预料。”

    老和尚说着话,忽然现身洞口,灰衣飘指,宝相庄严。合掌当胸,远远向祁灵打着问讯,说道:“祁施主如今三事承诺,千金不移,老僧与施主暂作小别,十日之后,当在洞中相迎。”

    话一说毕,但见他身形突然悠悠离开洞口,直向岩下云雾中飘然而落。

    祁灵吊在那里目送闲云老和尚如此飘然而去,一时倒是忘记自身悬吊之苦,禁不住羡意遽生,暗自忖道:“我若能练成闲云老和尚这样炉火纯青的技艺,仗义江湖,除尽邪恶,这才真是不负男儿七尺之躯。”

    正在遐想神驰之际,忽然脚下风动云开,一袭灰衣飘动,闲云老和尚忽又疾如冲天之矢,嗖然上升,停在石洞之口,向祁灵留神看了一眼,两眼神光一扫,停在祁灵身上。

    祁灵突然兴起一丝不悦之意,慨然说道:“老前辈去而复返,是另有叮咛,或是不放心弟子甘心悬吊十日之诚意?”

    闲云老和尚一听祁灵如此侃侃问来,不觉露出一丝慈祥微笑,左手单掌立胸,右手遥指东方说道:“祁施主此时身不畏寒,元真固守,已经深入内修门径。若能于每日天将明之时,月影已避,一光未通,东方混沌一气,忽有白云一楼,扶摇而升,渐而朱霞炫晃。此时正是阳气乍露,日之初升。祁施主如能转而面向东方,引发丹田之气,舌抵上,清心凝神,吐气,纳清气,三后斯行,裨益匪浅。”

    祁灵一听闲云老和尚去而复回,是在指点自己吐纳门径,那里还敢有一丝怠慢之意。立即收敛起方才那一丝不悦的心情,两眼凝视,敬谨恭聆。

    闲云老和尚接着说道:“祁施主方才登临日观峰之时,身轻已逾常人,如今凌空悬吊,虽然未能得一枝之攀,跃登石洞,但是,藉悬丝摇晃之势,闪躲腾挪,变为可行之易事耳”

    老和尚似乎言犹未尽,却自在袖一展,宛如灰鹤亮翅,挥舞起两袖轻风,飘然隐入云中,下落不知其底。

    祁灵目送闲云老和尚二次离去,此刻心情,已是安定而宁静。虽然一索悬空,悠悠荡荡不着边际,却没有方才那种仇怒难抑的情绪。

    同时,心里也在回忆着闲云老和尚方才所说的两段话。本来泰山之巅,寒风凉冽,虽在三伏炎暑,依然热不胜寒,何况祁灵登临泰山之时还是冬末春未来的季节?可是,祁灵一身薄裘,一袭青衫,而且又遭受过阵雨淋漓,若按常理,早就应当寒僵肢体,冷冻内腑。而此时,祁灵虽然也略有寒意,却无冻僵之苦,倘非奇迹。便即老和尚所言,已经深入内修门径。

    思想及此,祁灵衷心大慰,心城暗自忖道:“若按老和尚教导的吐纳之法,按日行动,十日之后,又不知精进几许。”

    然而,祁灵又止不住心急,想到自己悬吊上经处,为时十日,饮食无着,十日不饮不食,岂非饿煞?还有老和尚临行之时,声言悬吊此间,尚能闪躲腾挪,言有未尽,用意不明。

    祁灵回首四周,但见月光、匍松、山石、流泉,只有自己一个人是如此的悬挂半空,不自觉地失笑出声,真是旷世奇闻,只生难见。

    祁灵独自思忖一回,不如趁势安眠,蓄精养锐,等待着明日清晨的东方日出。意念一次,便自阖上眼睛,收敛心神,随着这悠悠忽忽的摆动,静心入睡。

    就在祁灵刚闭上限晴的瞬间,忽然一声鹤唳,高吭入云,声如金钟玉振。

    在松涛如潮,阵阵不歇的声浪中,破空而起,引得日观峰下,群山回应,历久不绝。

    这一声鹤唳,把刚刚闭眼入睡的祁灵惊醒。

    深夜空山,突生的一株劲松,盘曲伸张,宛如昂首欲飞的苍龙。就在这株劲松的横枝上,长腿独立,引颈高吭的正是一双白鹤。

    这双白鹤独立昂首,姿态昂藏,正对着祁灵凝视不动。祁灵自从目睹闲云老和尚飘然有若御风而行的离去,便深信宇内之事,断非自己十年饱读诗书所能臆测于万一。这只突如其来的白鹤,说不定正是闲云老和尚所豢养,此刻奉命前来陪伴自己,以免自己独吊深山,备尝枯寂。

    祁灵想着,便含笑向白鹤打着招呼说道:“鹤兄!你是否奉闲云老前辈之命,前来陪伴于我的么?”

    白鹤竟然似懂人言,引伸着长颈,低鸣一声。

    祁灵见状大喜,连忙又说道:“鹤兄!夜色已深,我欲入睡,明日如有空暇,再说你飞恶化半我可好?”

    祁灵这两句话刚一说出口,突然白鹤昂首伸颈,高鸣一声,就在鸣声未了之际,双翅一展,大如车轮“蓬”地一声,振翅而起,来势疾如闪电,直朝祁灵迎面扑来。

    祁灵大为诧异,惊呼之声尚未脱口,已自感到白鹤双翅扑来的劲风,凌厉如削,呼吸以为之闭塞。慌忙中,祁灵也顾不得呼叫,自然一缩小腹,躬腰一挣,双腿平起直蹬,居然荡开数尺,恰好躲开白鹤这一扑之势。

    祁灵翅底惊魂,心神未定,没料到内鹤又是一震双翅,二次扑来。祁灵但愿求生,竭尽全力双手一撑,拧腰反转,藉着丝绳悠荡之势,又险煞人的避开一扑。

    在这接连两扑之间,祁灵忽然若有所思,闲云老和尚复返之时,曾经说到:丝绳悬空,仍可闪躲腾挪。看来老和尚未尽之意,分明是说日观峰上自有飞禽走兽来袭,要自己利用已得的内修功力,藉这悬丝在空之势,来闪躲腾挪。

    祁灵如此想罢,心中惊意顿减,反而双目凝神,注视着连扑两着未曾得手而此刻正在飞翔的白鹤。立意要看准来势,再行躲闪。

    那只白鹤在空中飞舞半晌,忽又低鸣一声,双翅一敛,又回到方才停足的那棵劲松之上,昂然而立,凝眸注目,看着祁灵。

    祁灵不由地向着白鹤叫道:“鹤兄!你看方才应我说话,分明性已通灵,当能明了我的话音。你明明欺我太甚。岂是你这灵物所应为。”

    祁灵如此自言自语,说了一阵,白鹤听得凝神不动,而且低鸣两声,似在应诺。正如祁灵所言,这只白鹤是性已通灵不凡之物。

    祁灵一见白鹤状至友善,好像是听得懂自己所说的话,便欣喜地说道:

    “鹤兄!我祁灵能在泰山之阳日观峰之上,获识于你,实是有缘,你我交个朋友如何?如果鹤兄有意,他日祁灵下山行道江湖之间,结个游伴如何?”

    白鹤引颈凝神听到此处,低鸣一声,似有不耐之意。将头掷伏到翅膀里,竟站在劲松枝杆上,休憩起来。

    祁灵一个人独自无聊,看来白鹤已无敌意,而自己又是倦意又生,便也禁不住阖上眼睛,养神休息。

    谁知道就在祁灵闭上眼睛不到一会,又只听到“呼”的一声,劲风袭来,凌厉如前。祁灵连眼睛也没有来得及睁开,知道又是白鹤来袭,仓皇应战,如法炮制,缩腹躬腰,撑手蹬腿,荡开老远。

    可是,这次又不同于前番,祁灵刚一荡开,眼睛还没有睁开,顿时又觉得脚下有一股劲风撞来。此时祁灵正是全力荡开,余势未衰,已经来不及藉势回荡。人在急时,急智遽生,何况是在性命交关之时?祁灵来不及荡回,倒是立即一伸双手,抓住丝绳,一提丹田之气,猛力向上一窜,高达两丈,把下面袭来的那股劲道,卸避无遗。

    祁灵一口气将身形飘然下坠。他适时睁开眼睛一看,方才他那一跃之间,竟然超过了闲云老和尚居住的洞口。如果不是祁灵是荡开数丈,只怕此刻正是从洞口擦身而下。这一情景,使祁灵惊喜过度。

    若按祁灵在闲云老和尚居住的茅舍之中,掌力引导药力发散,顿增功力和情形看来,这丝绳悬吊一丈高的距离,也只要一跃之间,便可毫不费事地跃登石洞之内。可是,自从被悬丝吊住之后,祁灵便浑身劲道俱失,那里还能凭空纵跃?没有想到被这白鹤扑击数次,为了躲闪腾挪,竟然又恢复了劲道,而且还能凌空一跃两丈,如何叫祁灵不为之惊喜不已?

    祁灵顿时想道:“我何不趁丝绳不再摆动之时,纵身一跃,停身洞内,免得要受十日悬吊之苦?”

    转而一念:“那只白鹤三番两次扑击,使得自己尽在闪躲腾挪,丝绳摇摆不定,无法正对洞口,只有等等白鹤去后,作如此打算。”

    正在盘算之际,祁灵忽然又察到白鹤方才从下面扑来一击之后,许久未作第二次扑击,难道已经飞去了么?低头留神一看,那里还有白鹤飞舞的踪迹,果然已经离去。祁灵再看悬吊着自己的那根丝绳,此时也正好停止不动。

    心中想道:“这倒天从人愿,此时不上去,还待何时?”

    想罢,默念着方才慌忙里攀绳上升的方式,满堤丹田之气,双手揉绳,正待一跃而起的时候,忽然又有一个念头袭上心来:“闲云老和尚与我相约三事,其中一项就是要我忍受十日悬吊之,我也亲口承诺,如今忽又擅自上攀,岂非自毁诺言么?终身不渝,我与老和尚相约之事,言犹在耳,便自毁约,‘信’之一字,尚在何处?”

    想到此处,祁灵不禁愧作顿生,汗流浃背,上攀的双手,不觉自然垂下,所提丹田之气,也为之一滞无余。

    祁灵就在如此又饥又渴、又乏又倦的交迫之下,几次想自己尚有余力的时候,攀登石洞。他相信石洞之内,寅有食物疗饥,免除目前这样凌空悬吊,备尝饥渴的痛苦。

    此时月已正中,夜已及半。祁灵也逐渐由饥饿而感到寒冷。山风吹来,酷寒刺骨,不如未入夜以前那种不畏寒意了。祁灵心里明白,原先不畏严寒,是由于药力助长内功,元气未失之故。而此刻寒冷,正是由于腹内饥渴已极,连带生寒。祁灵更明白,如此悬吊下去,即使不至于饿死,也要冻僵在这日观峰之上。

    但是,祁灵此刻心里清明似镜,不着尘埃,对于此地生死,似乎已经置之度外。

    正是祁灵忍受不了寒冷与饥饿,神智将昏之际,忽然一张飞泉,从空而下,直落于祁灵的口中。其温如汤,其醇如酿,使祁灵顿时有如醍醐灌顶,甘露浇心,一时也顾不得睁开眼睛来看,尽自张着嘴在承接着这一线突如其来的飞泉。

    虽然是一泉如线,祁灵张嘴承接许久,也未能饮下,但是,一滴入腹,暖气顿生,从丹田蓬发而起,向四肢发散。而且从内腑到四肢,不仅倦意俱无,有一股劲道勃勃欲起,浑身百脉,都在发胀。

    祁灵一面张嘴承受这股飞泉,一面暗自感谢闲云老和尚,果然是用心良苦,立意至深,虽然把自己悬吊在此,却是随时留神观察,处处细心照拂。

    正是闭眼想到此处,忽然感觉到那股又温又醇的飞泉,点滴俱无。而且,浑身经脉发胀,几欲破裂之势。祁灵这才睁开眼睛抬头向上看去,并且极其感到的叫道:“老前辈!”

    这一声“老前辈”刚一出口,人正抬头一望,吓得祁灵浑身一颤,冷汗交流,下面的话全都吓得迸不出半个字来。原来的祁灵的头顶之上,那里有什么飞泉,竟是一条粗若茶碗、长约两三丈的大蟒蛇,从洞口直悬下来,颈项之间,仿佛有鲜血淋漓的模样。不消说,方才祁灵闭眼仰头所饮下的,正是这条蟒蛇所流出来的血,毋怪竟是如此入口犹湿,过喉而腻。

    祁灵始而惧怕,继而呕心,忍不住心里一阵翻腾,五腑六脏都为之抖动。

    可是偏偏又是悬吊在半空中,要呕吐不出。

    若以一般出知武林人士而言,茶粉细,数丈长短的蟒蛇,尚不足以为惧。

    但是,祁灵虽然生性胆大,豪气天生,毕竟还是一位不识武功的书生,仓促之间,乍见一条大蛇悬在头顶,任他如何胆色十足,也吓得魂飞魄散,何况又饱饮一顿蛇血呢?想起来更是心胆俱落,肠胃翻腾。

    祁灵毕竟不是庸俗之辈,一惊失魄,片刻就定下心来,暗自忖道:“这条大蛇要是下口于我,恐怕早就尸体支离破碎,为何这半晌没有动静?”

    惊意未敛,诧意又主,反正自己悬吊在洞口,要逃也难出蛇口,而且此刻浑身血脉暴胀不已,四肢百骸,都极思伸展,因而也减低了乍见时的惧怕之心。

    祁灵昂头再看时,这次看得仔细,不像上次那样一瞥惊魂便不敢仰视。

    这次凝神一看,祁灵不禁脱口民道:“原来不是蟒蛇,是条大黄鳝!”

    这样粗大的黄鳝,也是值得惊人的是,但是,祁灵却惊意全消,口中喃喃说道:“千年鳝精,一点真血,增长气力数十,博物志上记载得清清楚楚。

    啊呀!我今天炮饮了这许多千年鳝精的血,岂非要胀破血脉,干裂而死么?”

    祁灵虽是书生,却是所知极为渊博的书生,他能认出千年鳝精,自然就为自己饱饮鳝血而担心。

    尤其此时浑身发胀有增无已,越发令祁灵为之倍增焦急。

    正是焦灼不已之际,忽又听到呼地一声,一阵劲风硬如板门样地煽至。

    祁灵正在神驰心急之下,如此一阵急袭而来的劲道,那里还能躲得过?刚叫得一声:“又是白鹤”

    “啪”地一下,右腿上,已经着着实实地挨了白鹤煽来的一翅。这一煽之力,少说也有一、二百斤,不禁把祁灵煽开多远,而且整个的右腿都煽得麻木了。

    祁灵远没有来得及转神应付,只见白鹤引颈一鸣,双翅一掠,照准祁灵左胯扑来。其扑来之势,疾如闪电,断非前两次那种飞舞周旋的神情可比。

    慢说祁灵方才挨了一翅,煽开老远,无法躲避,就是能够躲避,也无法闪躲得开。当时但觉得左胯上的有如沉重地一击,整个下肢都为之震麻了。

    祁灵此时真让这千年鳝精和巨大的白鹤闹得机智全失,莫知所以。这两件事来得都是如此突然,又都是来得令人不可思议。慢道祁灵只不过是个大胆书生,换过一个老练江湖的武林人物,也会为之张惶失措。

    但是,有一点使祁灵由亲身感受,而体验到奇怪非常。那就是这只的巨大的白鹤连扑两次,都是沉重的一击,换过平时,只怕这左右两知胯腿,早就血肉模糊,甚至于血肉横飞。可是,如今的两条大腿不但没有伤折,反而到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松散。

    祁灵人在诧异不止,那只白鹤却飞舞在周围,矫若惊鸿,疾若闪电,或用双翅,或用全身,或用扑,或用喙啄种种方式,不一而足,就在祁灵如此一分神之间,分别扑向祁灵的全身。

    每扑一处,经脉活络,盘骨松散,劲道倍增。如此接连扑中十数下,祁灵不仅浑身没有一丝痛意,更感到舒适异常。

    情形如此,即使祁灵如何迷失灵智,也会联想起,无端流来千年鳝精血,无端扑来助人为乐的白鹤,这两件事情来得不无原因。

    正好白鹤单翅独抡,煽过祁灵“命门”最后一煽之后,祁灵灵再也忍耐不住,震荡着丝绳,凭空一跃,大叫道:“老前辈!闲云老师父!你待弟子祁灵恩重如山,弟子肝脑涂地,也不足以言报。”

    这样一跃凌空,要不是丝绳拉住,也不知道要蹦起多高。这样一喝出声,深夜高山,隆如巨石下坠,空洞震荡,声音远播如雷。

    三千机缘集一身,从祁灵在虎丘古塔上服下那颗丸药开始,历遇机缘,此时不过才真刀小试,便能志震如雷,上跃数丈。所欠的就是拳脚刀剑的招式,否则,诸当前武林,祁灵可以挤身一流好手,应无愧色。

    祁灵朗声叫罢,空山寂寂,回声杳杳,轮月已斜,蓝空依旧。此时山风稍息松涛无声,日观峰沉浸在银样天地里,也沉浸在无声的天地里。祁灵一呼未应,便索性闭目养神,等待西坠玉兔,再迎东起金鸟。

    正如闲云老和尚所谪的,在月影已避,而曙光未露的时候,从日观峰俯瞰下方,只觉得是混沌一片。忽而从山谷深处,吐出白云一缕,依次扶摇上升,不一会便弥满整个山峰。这时候东方黑深暗色当中,红色的彩霞开始耀人限目,只仅仅如此一耀之际,便又隐而不现。后来便有毫光再出,继而又幻成万象不同奇妙色彩,五光十色,光怪陆离。到这时候,才有一线鲜红如血的霞光,喷洒而出,一轮红赤如火的太阳,一涌而起。

    祁灵闭目时是三鼓又半,醒时已经是明月西沉无踪。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祁灵的精神愈觉焕发,山寒袭人,也毫无所感。只是一心一意,凝神注视着黑暗沉沉的东边天际。

    日出景色,能使看的人疑身置于天上,慨叹为神奇妙绝四言置评。祁灵虽然年仅弱冠,生平未曾一见日出奇景,可是此时却全心全力遵照闲云老和尚所教导的吐纳之法,引气吐纳,吐浊纳清。日出之于祁灵,不是一幅人生难得一见的奇景,而是无限引力,万股精华,在引导着他行功吐纳。

    回想天下事,本无难易二字,端看人心之专一与持久与否。祁灵以超人的秉赋,百折不回的坚忍,与其专心一致的精神,天下在他,便没有不成之事,这武林之道,变复如此。

    从白云一缕扶摇上升,到红赤如火,圆大如盘的太阳涌出云层,祁灵目不暇瞬,心无旁骛,这一阵吐纳引导功夫做毕,祁灵只觉得眼对着逐渐强烈的阳光,毫无刺疼之感,丹田容量觉得增大,身轻如燕。

    沉默许久,目送日起三午,才轻轻盖上眼睛,调匀了气息,低低地叹道:“如此看来,慢说悬吊此处十天,就是悬吊二十天一个月,我也甘之如饴,求之不得。”

    祁灵如此自言自语,轻声感叹之余,却听到闲云老和尚仿佛是在耳边低暄了一声佛号,慈祥无限地说道:“祁施主秉赋果然不同于常人,苦乐感受自与人异,数十年来,为老僧所仅识者。不过,祁施主要想吊上半月二十天,却真的求之不可得了。”

    祁灵睁开眼睛一看,闲云老和尚,脸上带着一丝温人肺腑的微笑,眼睛透着罕见的慈祥光辉,飘飘地站在石洞洞口。

    祁灵吊在那里,微一提气,抬手抱拳,深深颔首,再三拱手说道:“老前辈世外神仙,处处明察秋毫,时时洞察肺腑,弟子此生此世,能得谒识老前辈,记深觉此生不虚。”

    闲云老和尚双手合十,含笑低喧佛号,连声说道:“善哉!罪过!罪过!

    老僧搅得一身红尘孽债,若称之为神仙,实为大慢神道之道,不敬之至。”

    祁灵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接着说道:“弟子承诺老前辈三事之约束,甘愿在此悬吊十天,老前辈为何第二天便要解去这项约定?难道老前辈察知弟子存心不坚,用心不专,有负老前辈的盛望么?”

    闲云老和尚忽然又神色肃穆,宝相庄严地说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老僧佛门弟子,奉信因果循环。种因得果,毫分不爽。老僧原以为以施主之秉赋能在十天之内,悟得妙用,必有所获。不料施主心坚如金石,不动不摇,剩余九日已属多余,又何必悬吊?”

    祁灵这才真正明白,这一天一夜之间,自己的一言一行,及至心中的一思一念,都逃不过老和尚的明察秋毫之末,设若自己有一念之差,只怕这趟泰山之行,是白费力气了。

    想到情切处,吓出一身冷汗,对于闲云老和尚所说的因果之论,更是聆听谨记。

    这时候,闲云老和尚忽然大袖一吐,袖尖搭住悬丝,一拂而起,祁灵的身形,仿佛就像被一件东西托住一送,遽然从一丈多余的悬岩下面,直升而起,落身到石洞洞口。

    洞口方圆不过数尺,可是洞内却是一明两暗,天然三间房舍,其后曲折旋回,尚不知后进深入多少。洞口接此天光,洞内自燃松脂,洞顶石乳琳琅,间或有水露滴落项下,凉彻骨髓。

    闲云老和尚含笑举手,把祁灵让到当中,指着右侧石室说道:“山居何日为上,尚不可预期。室内自有山泉,木下存有食粮,独自为炊,三、五月尚不虞匮乏。”

    祁灵点点头,心里暗自忖道:“三、五月后,如若仍是一无所成,也只有终老此间。”

    闲云老和尚回手指着中间石室里的蒲团,相对坐下之后老和尚才严颜说道:“祁施主还记得昨日悬吊在石洞之外,被一只巨鹤扑击数次的情形否?”

    祁灵闻言应声说道:“晚辈已经料到这只仙鹤是老和尚所驯服豢养者。”

    闲云老和尚摇头说道:“老僧只是请问施主能否记得当时的情形?”

    邻灵奇怪老和尚为何如此一味追问“当时的情形”只好稍一思忖,便将那只大白鹤三番扑击,都被自己躲闪过去的情形,概略地说了一遍。

    闲云老和尚听完祁灵的叙述,神情略有一些失望之意,当时缓缓地接着问道:“祁施主记忆所及,仅止于此乎?能否再进一层说明?”

    祁灵不知道老和尚为什么要如此一再追问那只白鹤扑击的经过,时隔未久自然能够记得当时的一举一动。于是便将那只白鹤如何乘人无备,鼓动双翅,挟着劲风,疾电迎面扑来,自己在仓惶间如何缩腹躬腰,蹬腿闪让,第二次扑来太快,只掐得双掌猛撑,拧腰外旋,因势利导,藉荡动之势,旋转闪开

    闲云盖眼凝神,仔细倾听,听来容颜齐开,暗自颔首。最后说道:“少林历代掌门,对于本派七十二种秘技,必能精通数种以上。但是,还必须有一种独树一格的绝技,而这一项绝技,必须不在本派七十二种绝技之列,系由本人精心独创。”

    闲云老和尚微微盖闭着双目,似在沉思与回想,却又缓缓地说道:“这种绝技除了上代掌门,别无第二人知晓,等天意到来,再传给亲传弟子。所以,少林寺领导武林,奇才辈出,外人只知道这是七十二种秘传绝技,独步武林,又有谁知道这是各代历届掌门人,都有精心潜修之创见,才能在日月交替之中,维持名声不坠。”

    祁灵听在心里,引起极大兴趣,他铭记了方才老和尚如此接二连三地追问大白鹤扑击的情形,倒是兴致勃勃地问道:“弟子冒昧敢问老前辈,你精心苦练潜修的绝技,可否能为弟子见识见识?”

    闲云老和尚突然一睁双眼,两道光芒倏地一冈,顿使人觉得他豪气大增,英气蓬勃。接着高声朗喧一声佛号,吟了两句:“乘槎过海浪潮急,舞袖凌空风送平。”

    祁灵本是诗、词、歌、赋件件精通,可是对于老和尚朗吟这两句似诗非诗、似赋非赋的词句,倒是无法领悟,莫知所云。

    闲云老和尚没有注意祁灵纳闷的情形,只是用低沉的语气,略有伤逝过去的情绪,缓缓地说道:“老僧生性不求攻人但求避攻,在躲闪一着上,费尽心机。老僧从习得的少林绝技攻招当中,独创四招凌空躲闪的功夫。此种功夫攻人无术而躲闪却变化万千,出人意料。”

    祁灵一时触动心机,轻轻若有所悟地“啊”了一声。复又轻轻地说道:

    “老前辈太以这四招神奇妙绝的凌空闪避招术,获中掌门之选。”

    闲云老和尚低喧佛号,盖眼无言。

    祁灵紧接着又问道:“弟子斗胆揣测,老前辈方才朗吟的两句诗,是含有这四招凌空闪让的神韵么?”

    闲云老和尚突然从蒲团上站起身来,随意吟道:“乘槎过海浪潮急,舞袖凌空风送平。”

    刚一吟罢,猛一见他脚站稳、腰不拧、户不晃,就在洞中平起数尺。悠悠忽忽突然一收腹,向前一躬腰,双脚起处人像泛舟一叶,操桨水面,飘然闪开。祁灵看在眼里,惊叫出声。闲云老和尚这样一展身形,分明是和祁灵叙述躲闪白鹤扑击的那一招式,出一辙。所不同的,只是老和尚的身形是那样悠然飘忽,却又奇快绝伦,显不出一点匆忙,但带一丝火气。

    而且,在蹬腿之后,快如电闪的身形,却是起伏不停,倒是真像扁舟在海,风狂浪争的情形。

    还等不到祁灵惊叫出声,闲云老和尚忽又双掌一出,双袖齐拂,腰间一拧,闪电般一个反旋,本是疾速后闪的身形,就在如此一撑一旋的瞬间,身形顿稳,凌空扯平,像是挂起一幡大旗,在那里飘动。

    从老和尚朗声拔空而直,到挥袖凌空扯平,而飘然下落坐落在蒲团之上为止,也不过是一错神之间的事。在这一错神之间,老和尚在方圆两丈有余的石室里,凌空游动一匝,而且,变化多端,起伏不定的极尽闪之能事。

    祁灵看在眼里,既惊异老和尚的举动,又仿佛想透了老和尚的用意。如此两种意念不同,反而使得祁灵呆坐在一旁,怔怔地说不上话来。

    闲云老和尚神色不变,气息如常地坐在那里,望着祁灵说道:“祁施主!

    你看老僧方才的身形,是否与你仓惶之间躲闪白鹤袭击的形式,略有相同之处?”

    祁灵连忙应声说道:“若论身形,如同一辙。只是老前辈动静之间,动如脱兔而静又如泰山,动静难以捉摸,不带一丝看来是勉强之意。”

    闲云老和尚微微一笑说道:“变化不同,速度不同,那是属于功夫,功到自然成;举手抬足,拧腰缩腹,那是属于架式,架式系来自智慧与经验。

    祁施主!方才老僧一演四式,就是:乘槎过海浪潮急,舞袖凌空风送平。”

    祁灵在心里一直有着一种若有所悟的意念,一时却又无法顺理成章地说出。如今老和尚如此一说,正是解开了祁灵心中这似解未解的结。当时不觉脱口说道:“老前辈浸隐十年,精心创见,得以获致掌门之位,就是方才那四式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