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十三棍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密忽闻王世充趁自己与宇文化及在黎阳激战之际,突然发起兵变,率部闯入东京帝宫,杀掉了隋帝杨侗左右诸臣,且自命为大丞相并总理天下兵马,而隋帝已成一介傀儡的消息后,大战刚刚结束,便怒不可遏地迅速调头集结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猛力攻克东京洛阳周围王世充所占的轩辕、虎牢等重镇,一路重新聚起重兵,再次死死围定东京
王仁则闻知堂弟王拔柱被少林武僧打死,正欲调兵报复,忽见李密重兵卷来,急忙率部逃往东京
东京洛阳周围的大多重镇重新落在李密手中。东京洛阳宫再次成为一座孤岛。
从大业十二年初,王世充奉隋帝杨广圣诏北上所聚十万大军,直至王世充入主东京,与李密大军大小七十余战,王世充的十万兵马损失八成,如今仅剩下的不足两万的人马。若说往日他在东京城外,与李密交战也罢对峙也好,好歹毕竟还算可进可退;如今,他和他的人马入驻东京,再次被李密的数万大军围得水泄不通,而东南西北各镇统被李密大军占据,两个月时间,东京数万守军加上黎民百姓再次陷入大饥荒,一斛米已经卖到八九万钱,末了,连王世充手下的公卿大臣都已无米可食了
如今的他,竟然成了瓮中之鳖
眼见要被活活困死,王世充不得不孤注一掷了——他决计亲率最后这两万兵马,与李密做最后一场的拚死搏战!
最后这两万将士,也统是追随他多年的家乡子弟兵。
决战之前,他对全军士兵下发了最后一道号令:此战,成则共享富贵,败则死无所葬!
李密自与王世充交战以来,大小七十多场战役,可谓是屡战屡胜。所以,在王世充突然开城出兵的最后这场拼死突围中,李密竟然疏忽轻敌,近十万大军几乎还未及列阵,便被王世充大军冲得溃不成军。
王世充又事先备下了一个长相酷似李密的人,乘双方激战之际,忽令左右将那个相貌酷似李密的人押到阵前,率众齐呼:"李密被活捉啦!李密被活捉啦!"
李密的部下闻听,顿时哗然,群龙无首,整个大军当即全线溃败!李密不及招架,最后,在左右几十个武卫的拚死护卫下,杀出一条血路,仓皇逃到大唐帝京长安,归降到李渊属下
东京内外,重归大隋治下。
东京重归不久,向以忠臣自诩的王世充突然凶相毕露:即刻威逼杨侗禅位于自己。因杨侗不肯听从,他竟命侄子王仁则缢杀了杨侗,自立为帝,改国号大郑。
王世充废隋建郑之后,王仁则被封为郑国的荆王爵号,并晋为屯卫大将军。在柏谷屯设州,更柏谷屯为轘州。仍命王仁则驻扎于东京外围,负责轘州等东京周边诸镇的镇守和兵马调度。
王仁则驻扎轘州之后,对州城附近的柏谷寺和少林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虽说堂弟王拔柱与少林寺僧因寻粮之争中杀了两人,可王拔柱之死,毕竟也是为了军粮。他若不为王拔柱报仇,以后谁还会再为他卖命?故而,见局势稍定,便上表请郑帝王世充诏准解散少林寺,并驱散众僧!
王世充拦阻道:"唉!仁则啊!你要知道,眼下天下大势,夏、唐、郑呈三分鼎立之势。大郑与李密的几年争战,已经是元气大伤,近期军报连连告急,唐军又从西部一路攻入我大郑领地。短短两月,我大郑江山便十去五六。若不是求助窦建德的夏军帮我扯住唐军,东京只怕已不再王姓了!眼下夏、唐两军对峙,也不敢掉以轻心。即使夏军能一举击败唐军主力,我大郑仍旧还是吉凶未卜——那姓窦的早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很可能还会反过头来,再一举灭掉我大郑啊。
"当初,拔柱不知轻重,偏要去招惹那些不要命的少林和尚,还无缘无故地杀了人家两个人。不是朕不许你为拔柱报仇,少林寺位居大郑之地,又距东京甚近,下院十数个,信众更是不计其数。若能收抚为我所用岂不甚好?即使不能收抚,也用不着为一帮和尚大动干戈损兵折将了。其实,他们一向所倚者,统不过隋文帝当年所赐的万亩寺田。正是凭着这万亩良田,少林寺才能供养得起众多的僧人,并聚拢起众多的居士佃户。他们若是实在不识时务,其实,朕一道诏书完全就能收回那些寺田。没了粮地,自然就是树倒猢狲散,哪里还用得着费一刀一剑?"
王仁则道:"陛下教导的是。只是,臣以为,即使诏命收回寺田,眼下一时,粮食仍是我军燃眉之急。小小一座寺院,一两万亩的良田,按一千个人头,一年也就吃五十万斤粮,不算居士布施,一年至少也可省下三五十万乃至百八十万斤粮的。侄儿的手下已经打听出了,他们寺后的柏谷墅山林一带有许多的秘密粮窖。我估计,少林寺几年省下来的存粮,至少也在一二百万斤以上!侄儿以为,若能把这些粮食弄来,好歹也可救我大郑军一时之急!"
"你们查了两三年了,除了人家主动送来的十万斤粮谷,至今也没见你们查出一粒粮食来!眼下,你不能再给我节外生枝了!你若认定那里有粮,既可以先派人悄悄去寻找,也可以再张口去借。他们若是不肯相借,你们寻到哪里有粮,那时再派兵去搬也好,去抢也罢,他们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降龙罗汉慧玚来到柏谷寺,告知众僧:郑帝王世充再次派人到上院少林寺找善护师叔借粮。这次,上座善护派人赶到东京,奉上开皇年间隋文帝赐予的一些金银诸物,以此寺中已无粮可借
王世充看到寺里送到东京的诸多金银,就是想发作,一时也找不到什么理由——眼下,粮食虽是郑国朝廷赖以支撑的唯一急需,可是,人家奉送的这些金银,并不比他们张口所借的粮食数量价值更菲。所以,一时也无计可施了。
柏谷寺的众僧便发觉:最近几天,柏谷坞一带的山岩丛林,常常会出现一些面目陌生的打柴人、牧羊人和采药人
多年以来,柏谷寺僧与附近几处庄子的百姓你来我往甚是密切。除了每年的夏秋两季上山交租,山下村里的百姓,凡是家中遇有病灾之时,寺里只要听说了,多会主动前往救济。甚至百姓家中有了红白喜事,寺僧也会派人前往凑个份子。彼此之间一向从未曾谋过面者,实在少之又少。
昙宗与普惠、明嵩、普胜几人俱都感到:这些突然频频光临柏谷坞一带山林的陌生面孔,恐怕又是冲着寺粮来的。
自开皇以来,因寺粮丰足,上院便开始有意把粮仓分散储藏。往年,每季收上来的粮食,都是先被寺僧们晒干了,再拿麻袋扎好了,然后人扛担挑地,顺着寺中一条秘道运到后山,再分别存入各处的粮窖。整个藏粮图,也只有上座善护、志操、慧玚、昙宗、普惠、明嵩和普胜七个人知道。而柏谷屯的粮窖,因是直接负责收佃的寺院,故而也是少林寺诸多下院中收储存粮最多的。特别近几年,因天下动荡,寺僧们不仅又掘建了一些新的地下粮窖,也在后山诸多山岩洞穴中新增了一些秘密粮窟。
然而,近几年因兵荒马乱,加上连年歉收,坐吃山空,寺里若真是存有大量陈年余粮,其实,就算借他几十万斤百八十万的,也犯不着因此与他结下仇怨的。实在的,眼下,寺里的粮食已经自顾不暇,因而,根本不敢再开这个口了。
为防王仁则会派大军搜山,自从李密兵败,王世充废隋建郑之后,众僧们连夜又将山上的几处粮窖以山石乱树掩遮得更隐秘了一些。
其中,有一处山洞的粮窖,只因下雨时会有积水从洞隙渗入,为防粮食受潮,众僧便将粮食连夜转到另一处秘密山洞之中。
癞头和尚智兴望着这处搬空的粮洞,想到近几天老在山上转悠的那些陌生人,挠了挠癞痢头,不觉心生一计
这天傍晚,他叫上鬼影头陀道广,两人到灶房向灶头讨了几把麦子装在僧衣里,悄悄溜出了寮舍、溜出山寺,直到半夜才又悄悄溜了回来,不知又在外面做了什么勾当。
第二天天未亮,两人又溜出寺去,爬到后山一处枝繁叶茂的大树上往下瞅。
天大亮以后,他们看见,从山道上爬上来了两三个别着柴刀,却根本不打柴,只是在山岩林间这里敲敲、那里扒扒的人。
有一个人突然在石头上发现了几粒散落的麦粒儿!只听他大叫一声,如获至宝地捡起了麦粒儿,惊喜地对远处打了个呼哨。另外两个打柴人不一会儿便跑了过来,三人在地上指指点点、寻寻觅觅的,顺着麦粒儿,最后找到一处干树枝遮掩着的山崖跟前。
他们扒开一些树枝,见里面露出了一个被乱石垒着的山洞。三人急切地扒开山崖前的石头,又在岩洞口捡到一些麦粒。于是,三人田鼠扒洞似的,往里扒得更欢快了。里面露出了几块更大的石头竖在了洞口。
癞头和尚智兴和道广眼看着他们三人一起使劲移动着石头,在树上捂着嘴偷偷发笑。又见三人撅着屁股又扛又搬的,石头却是纹丝不动。
末了,又见三人趴在石头缝里往瞅了很久后,退了出来,左右看看,又忙着把碎石头和乱树枝依旧堆遮好了。其中一个人又在旁边的一棵半大的树上砍下一些树枝来,横架在洞口的石头和树枝上。而后几个人便匆匆下山去了。
三人一定是急着回去报信去了!
望着三人匆匆跑下山去的背影,癞头和尚智兴跳下树来,又是拍屁股打胯、又是大笑的,还乐得在地上连着翻了几个跟头!
道广望望远去的三人背影,一把拔出自己背上的砍刀,眯着眼看了看刀刃,朝着路边的一篷蒺藜丛斩去!
用柴刀一挑,顺手撂到背后的荆篓里
第二天天不亮,突然悄悄摸到山上一二百个带刀拿剑穿着郑国官兵衣服的人。其中领头的三人正是昨天那三个打柴人。
癞头和尚智兴静静地爬在树上,一面摇着二郎腿,一面啃着一个青皮大罗卜,等着看那些官兵如何堕入他布下的陷阵——
只见那些人一齐动手,急慌慌地扒开了乱荆和杂树,又搬开大石头掩着的洞口,只见里面黑黢黢的,一眼望不到底。一个人点着了火把。一二百个众兵鱼贯而入
癞头和尚智兴一把扔掉罗卜头儿,一手支着耳朵,等待探听动静。
过了好一会儿,突然,从洞里传了一声闷闷的巨响。
紧接着,便听见洞里传出一片鬼哭狼嚎之声。
再接着,就见那些进去的兵士们滚成一团往洞外爬,一面爬,一面叫,一面捂着头脸,一面满地乱翻
扑天盖地的,不知打哪里一下子冲出了成千上万只的细腰大蚂蜂来!仍旧追逐着逃出洞来的官兵,寂静的山林,一时鬼哭狼嚎。
接着,又是一声巨响!
原来,那些刚刚逃出洞的士兵,又先后纷纷跌入洞外一片被枯叶覆盖着的因遇到大山石,挖了一半便废弃的粮窖。下面是一层的蒺藜丛
又一片鬼哭狼嚎之声从大坑里蓦地传了出来,仿如厉鬼惨叫,令人不忍卒闻!
癞头和尚智兴皱着眉、挤着眼,使劲摇了摇头,后来,干脆把头抵在树干上,拿两手紧紧捂住了耳朵!
坐在远处山岩上的道广,看着崖下满地乱滚乱叫的众兵,突然神情有所不忍。又见他们一个个被蚂蜂蛰得眼肿嘴噘,被蒺藜扎得手脚是刺,末了相继爬上陷阱,彼此搀着扶着走下山去那时,不禁面露戚色,蓦地阖目合十:"阿弥陀佛"
见使尽各种法子,仍旧搜寻不出少林寺的藏粮,恼羞成怒的王仁则上表洛阳宫大郑国陛下王世充... -->>
李密忽闻王世充趁自己与宇文化及在黎阳激战之际,突然发起兵变,率部闯入东京帝宫,杀掉了隋帝杨侗左右诸臣,且自命为大丞相并总理天下兵马,而隋帝已成一介傀儡的消息后,大战刚刚结束,便怒不可遏地迅速调头集结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猛力攻克东京洛阳周围王世充所占的轩辕、虎牢等重镇,一路重新聚起重兵,再次死死围定东京
王仁则闻知堂弟王拔柱被少林武僧打死,正欲调兵报复,忽见李密重兵卷来,急忙率部逃往东京
东京洛阳周围的大多重镇重新落在李密手中。东京洛阳宫再次成为一座孤岛。
从大业十二年初,王世充奉隋帝杨广圣诏北上所聚十万大军,直至王世充入主东京,与李密大军大小七十余战,王世充的十万兵马损失八成,如今仅剩下的不足两万的人马。若说往日他在东京城外,与李密交战也罢对峙也好,好歹毕竟还算可进可退;如今,他和他的人马入驻东京,再次被李密的数万大军围得水泄不通,而东南西北各镇统被李密大军占据,两个月时间,东京数万守军加上黎民百姓再次陷入大饥荒,一斛米已经卖到八九万钱,末了,连王世充手下的公卿大臣都已无米可食了
如今的他,竟然成了瓮中之鳖
眼见要被活活困死,王世充不得不孤注一掷了——他决计亲率最后这两万兵马,与李密做最后一场的拚死搏战!
最后这两万将士,也统是追随他多年的家乡子弟兵。
决战之前,他对全军士兵下发了最后一道号令:此战,成则共享富贵,败则死无所葬!
李密自与王世充交战以来,大小七十多场战役,可谓是屡战屡胜。所以,在王世充突然开城出兵的最后这场拼死突围中,李密竟然疏忽轻敌,近十万大军几乎还未及列阵,便被王世充大军冲得溃不成军。
王世充又事先备下了一个长相酷似李密的人,乘双方激战之际,忽令左右将那个相貌酷似李密的人押到阵前,率众齐呼:"李密被活捉啦!李密被活捉啦!"
李密的部下闻听,顿时哗然,群龙无首,整个大军当即全线溃败!李密不及招架,最后,在左右几十个武卫的拚死护卫下,杀出一条血路,仓皇逃到大唐帝京长安,归降到李渊属下
东京内外,重归大隋治下。
东京重归不久,向以忠臣自诩的王世充突然凶相毕露:即刻威逼杨侗禅位于自己。因杨侗不肯听从,他竟命侄子王仁则缢杀了杨侗,自立为帝,改国号大郑。
王世充废隋建郑之后,王仁则被封为郑国的荆王爵号,并晋为屯卫大将军。在柏谷屯设州,更柏谷屯为轘州。仍命王仁则驻扎于东京外围,负责轘州等东京周边诸镇的镇守和兵马调度。
王仁则驻扎轘州之后,对州城附近的柏谷寺和少林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虽说堂弟王拔柱与少林寺僧因寻粮之争中杀了两人,可王拔柱之死,毕竟也是为了军粮。他若不为王拔柱报仇,以后谁还会再为他卖命?故而,见局势稍定,便上表请郑帝王世充诏准解散少林寺,并驱散众僧!
王世充拦阻道:"唉!仁则啊!你要知道,眼下天下大势,夏、唐、郑呈三分鼎立之势。大郑与李密的几年争战,已经是元气大伤,近期军报连连告急,唐军又从西部一路攻入我大郑领地。短短两月,我大郑江山便十去五六。若不是求助窦建德的夏军帮我扯住唐军,东京只怕已不再王姓了!眼下夏、唐两军对峙,也不敢掉以轻心。即使夏军能一举击败唐军主力,我大郑仍旧还是吉凶未卜——那姓窦的早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很可能还会反过头来,再一举灭掉我大郑啊。
"当初,拔柱不知轻重,偏要去招惹那些不要命的少林和尚,还无缘无故地杀了人家两个人。不是朕不许你为拔柱报仇,少林寺位居大郑之地,又距东京甚近,下院十数个,信众更是不计其数。若能收抚为我所用岂不甚好?即使不能收抚,也用不着为一帮和尚大动干戈损兵折将了。其实,他们一向所倚者,统不过隋文帝当年所赐的万亩寺田。正是凭着这万亩良田,少林寺才能供养得起众多的僧人,并聚拢起众多的居士佃户。他们若是实在不识时务,其实,朕一道诏书完全就能收回那些寺田。没了粮地,自然就是树倒猢狲散,哪里还用得着费一刀一剑?"
王仁则道:"陛下教导的是。只是,臣以为,即使诏命收回寺田,眼下一时,粮食仍是我军燃眉之急。小小一座寺院,一两万亩的良田,按一千个人头,一年也就吃五十万斤粮,不算居士布施,一年至少也可省下三五十万乃至百八十万斤粮的。侄儿的手下已经打听出了,他们寺后的柏谷墅山林一带有许多的秘密粮窖。我估计,少林寺几年省下来的存粮,至少也在一二百万斤以上!侄儿以为,若能把这些粮食弄来,好歹也可救我大郑军一时之急!"
"你们查了两三年了,除了人家主动送来的十万斤粮谷,至今也没见你们查出一粒粮食来!眼下,你不能再给我节外生枝了!你若认定那里有粮,既可以先派人悄悄去寻找,也可以再张口去借。他们若是不肯相借,你们寻到哪里有粮,那时再派兵去搬也好,去抢也罢,他们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降龙罗汉慧玚来到柏谷寺,告知众僧:郑帝王世充再次派人到上院少林寺找善护师叔借粮。这次,上座善护派人赶到东京,奉上开皇年间隋文帝赐予的一些金银诸物,以此寺中已无粮可借
王世充看到寺里送到东京的诸多金银,就是想发作,一时也找不到什么理由——眼下,粮食虽是郑国朝廷赖以支撑的唯一急需,可是,人家奉送的这些金银,并不比他们张口所借的粮食数量价值更菲。所以,一时也无计可施了。
柏谷寺的众僧便发觉:最近几天,柏谷坞一带的山岩丛林,常常会出现一些面目陌生的打柴人、牧羊人和采药人
多年以来,柏谷寺僧与附近几处庄子的百姓你来我往甚是密切。除了每年的夏秋两季上山交租,山下村里的百姓,凡是家中遇有病灾之时,寺里只要听说了,多会主动前往救济。甚至百姓家中有了红白喜事,寺僧也会派人前往凑个份子。彼此之间一向从未曾谋过面者,实在少之又少。
昙宗与普惠、明嵩、普胜几人俱都感到:这些突然频频光临柏谷坞一带山林的陌生面孔,恐怕又是冲着寺粮来的。
自开皇以来,因寺粮丰足,上院便开始有意把粮仓分散储藏。往年,每季收上来的粮食,都是先被寺僧们晒干了,再拿麻袋扎好了,然后人扛担挑地,顺着寺中一条秘道运到后山,再分别存入各处的粮窖。整个藏粮图,也只有上座善护、志操、慧玚、昙宗、普惠、明嵩和普胜七个人知道。而柏谷屯的粮窖,因是直接负责收佃的寺院,故而也是少林寺诸多下院中收储存粮最多的。特别近几年,因天下动荡,寺僧们不仅又掘建了一些新的地下粮窖,也在后山诸多山岩洞穴中新增了一些秘密粮窟。
然而,近几年因兵荒马乱,加上连年歉收,坐吃山空,寺里若真是存有大量陈年余粮,其实,就算借他几十万斤百八十万的,也犯不着因此与他结下仇怨的。实在的,眼下,寺里的粮食已经自顾不暇,因而,根本不敢再开这个口了。
为防王仁则会派大军搜山,自从李密兵败,王世充废隋建郑之后,众僧们连夜又将山上的几处粮窖以山石乱树掩遮得更隐秘了一些。
其中,有一处山洞的粮窖,只因下雨时会有积水从洞隙渗入,为防粮食受潮,众僧便将粮食连夜转到另一处秘密山洞之中。
癞头和尚智兴望着这处搬空的粮洞,想到近几天老在山上转悠的那些陌生人,挠了挠癞痢头,不觉心生一计
这天傍晚,他叫上鬼影头陀道广,两人到灶房向灶头讨了几把麦子装在僧衣里,悄悄溜出了寮舍、溜出山寺,直到半夜才又悄悄溜了回来,不知又在外面做了什么勾当。
第二天天未亮,两人又溜出寺去,爬到后山一处枝繁叶茂的大树上往下瞅。
天大亮以后,他们看见,从山道上爬上来了两三个别着柴刀,却根本不打柴,只是在山岩林间这里敲敲、那里扒扒的人。
有一个人突然在石头上发现了几粒散落的麦粒儿!只听他大叫一声,如获至宝地捡起了麦粒儿,惊喜地对远处打了个呼哨。另外两个打柴人不一会儿便跑了过来,三人在地上指指点点、寻寻觅觅的,顺着麦粒儿,最后找到一处干树枝遮掩着的山崖跟前。
他们扒开一些树枝,见里面露出了一个被乱石垒着的山洞。三人急切地扒开山崖前的石头,又在岩洞口捡到一些麦粒。于是,三人田鼠扒洞似的,往里扒得更欢快了。里面露出了几块更大的石头竖在了洞口。
癞头和尚智兴和道广眼看着他们三人一起使劲移动着石头,在树上捂着嘴偷偷发笑。又见三人撅着屁股又扛又搬的,石头却是纹丝不动。
末了,又见三人趴在石头缝里往瞅了很久后,退了出来,左右看看,又忙着把碎石头和乱树枝依旧堆遮好了。其中一个人又在旁边的一棵半大的树上砍下一些树枝来,横架在洞口的石头和树枝上。而后几个人便匆匆下山去了。
三人一定是急着回去报信去了!
望着三人匆匆跑下山去的背影,癞头和尚智兴跳下树来,又是拍屁股打胯、又是大笑的,还乐得在地上连着翻了几个跟头!
道广望望远去的三人背影,一把拔出自己背上的砍刀,眯着眼看了看刀刃,朝着路边的一篷蒺藜丛斩去!
用柴刀一挑,顺手撂到背后的荆篓里
第二天天不亮,突然悄悄摸到山上一二百个带刀拿剑穿着郑国官兵衣服的人。其中领头的三人正是昨天那三个打柴人。
癞头和尚智兴静静地爬在树上,一面摇着二郎腿,一面啃着一个青皮大罗卜,等着看那些官兵如何堕入他布下的陷阵——
只见那些人一齐动手,急慌慌地扒开了乱荆和杂树,又搬开大石头掩着的洞口,只见里面黑黢黢的,一眼望不到底。一个人点着了火把。一二百个众兵鱼贯而入
癞头和尚智兴一把扔掉罗卜头儿,一手支着耳朵,等待探听动静。
过了好一会儿,突然,从洞里传了一声闷闷的巨响。
紧接着,便听见洞里传出一片鬼哭狼嚎之声。
再接着,就见那些进去的兵士们滚成一团往洞外爬,一面爬,一面叫,一面捂着头脸,一面满地乱翻
扑天盖地的,不知打哪里一下子冲出了成千上万只的细腰大蚂蜂来!仍旧追逐着逃出洞来的官兵,寂静的山林,一时鬼哭狼嚎。
接着,又是一声巨响!
原来,那些刚刚逃出洞的士兵,又先后纷纷跌入洞外一片被枯叶覆盖着的因遇到大山石,挖了一半便废弃的粮窖。下面是一层的蒺藜丛
又一片鬼哭狼嚎之声从大坑里蓦地传了出来,仿如厉鬼惨叫,令人不忍卒闻!
癞头和尚智兴皱着眉、挤着眼,使劲摇了摇头,后来,干脆把头抵在树干上,拿两手紧紧捂住了耳朵!
坐在远处山岩上的道广,看着崖下满地乱滚乱叫的众兵,突然神情有所不忍。又见他们一个个被蚂蜂蛰得眼肿嘴噘,被蒺藜扎得手脚是刺,末了相继爬上陷阱,彼此搀着扶着走下山去那时,不禁面露戚色,蓦地阖目合十:"阿弥陀佛"
见使尽各种法子,仍旧搜寻不出少林寺的藏粮,恼羞成怒的王仁则上表洛阳宫大郑国陛下王世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