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一品代嫁娇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也有着莫名的崇拜,十分客气而低调地行礼,谦虚地回话:“这还只是踏入官场的第一步,以后怕还有的是事情!”
“你心里清楚便好!”苏三叔见他并没有被中状元这事儿冲昏头脑,看着他的眼神越发满意了。
回头命苏迹取来了一方端砚,上好的砚台,上面雕的虎豹鹰蛇盘踞,势头极猛,这是在隐祝赵晋能够有百兽的气场在官场一往无前!
赵晋拱手谢过,十分爱惜地收藏起来。
苏芷则交代了他一些休养的方法,又把刺激萎缩肌肉的走针方法与苏迹对了一遍,完全没有问题后,她才起身往老太君的院子去。
其实老太君早就起来了,她常说人老了,觉少,睡在床上是一把老骨头,还不如早早起身。
苏芷也是劝她,让她多出来走动,生命在于运动嘛!
老太君见了赵晋照例送上了一份大礼,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却是一片铜钥匙。
“这原本是四只,当年你父亲母亲各自都有一只,但现在却不知他们的去了哪里,但关键时刻这东西却是能保命的!”
老太君的神情很是认真,又带着几分对往事的回忆。
苏芷不忍打扰她,取了铜钥匙,齐齐收了。
晌午时分宫里头便来了消息,赵晋果然被放到翰林院,入职从六品修撰一职,而榜眼、探花也是按规矩分到正七品编修。
下午蒋兴旺携好友韩之平来投帖子拜访赵晋,并顺便替巴蜀士子宴请赵晋,他心里虽不愿,却也知官场即是如此,既然要投身于此,便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应对。
苏芷一听是老乡来了,也不好回避,便命人上了茶,坐在赵晋身旁陪着。
蒋兴旺与韩之平是个懂规矩的,先是奉上了一些小礼物,再与苏芷见过礼后才坐下。
落座后,蒋兴旺看着周边的富贵磅礴的宅子和花厅,再看着赵晋脸上的春风得意心生羡慕,不由咂摸着下巴感慨着:
“还是你个状元郎安逸,看看我们嘛,还要去参加三日后的翰林院馆选,这得考上了才能进,考不上,恐怕就只有等缺下放了!”
新科进士并非人人都能入翰林,前三甲是板上钉钉。至于二甲和三甲进士则都要再经过翰林院治下自行出的馆选之试入选才能有资格进入。
虽说翰林院清苦,没有什么油水,还要层层选拔不容易,但大明朝自古便有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说法。
就像刘首辅、次辅等内阁辅臣等人也全都是从翰林院一路熬资历熬过来的。
所以纵使前路颇多曲折,可众人却依然趋之若鹜!
赵晋客观地替他们分析:“翰林馆选,主考的是心志,所出之题大约便是孔孟之道。韩兄若正常发挥定然是没有问题的!”
韩之平心性坚定,身强志坚,看他一路走来不疾不徐,二甲三十五名,属中上等,但未见骄傲自大,可知他稳得住!
“哎,那我呢?”蒋兴旺想问又不敢问,有些犹犹豫豫的。
“兴旺你可想清楚了,你志向何方?”
关键不是能不能馆选得上,得想清楚翰林三年的资历他可熬得起?
蒋兴旺与韩之平的情况肯定是不一样的。
翰林清苦,蒋兴旺家里的压力还是挺大的,而且老母亲也不能离得他太久,如果接到京城,只怕以他的奉禄会养不起,当然关键还是要看他如何取舍。
蒋兴旺沉默片刻道:“我其实……想是想去翰林院的,但想想我还是下放谋得一方县令,最好是巴蜀那边的才最好,既能入仕途,又能照看家人!”
蒋兴旺始终是抱着光宗耀祖的心思,他为什么能够在如此家贫的情况下一路熬过来。
因为有赵晋的帮助和鼓励,但是也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执念,村里几乎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他们,那么他就要让大家看看,他蒋兴旺不是个怂包。
他要成为村里的头一份,现在他做到了,但是如果留在京城,岂不是等同于锦衣夜行?
赵晋是个人精,为人极其剔透,在蒋兴旺不曾表态时就已经明白他的选择。
但他受自己和韩之平的影响所以才会暂时犹豫,他现在缺颗定心丸,他长叹一声道:“其实入翰林并非我的本意!待到时机成熟或许我也会下放!”
赵晋面容云淡风轻,但看着他就莫名让人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心安。
苏芷眼眸间有疑惑,赵晋有什么打算,但还没有告诉她!
几人聊过几句,苏芷离开一会儿,将之前从老太君那里拿到的铜钥匙取了过来:“先前那般拿着不好收拾,我让明月替我打了两条络子,你看是挂起来,还是戴起来?”
“听娘子的!”赵晋微微弯腰低头方便苏芷替他戴上。
两人戴着相同的铜钥匙,精致的花纹,古朴的纹路,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如此赵晋才随着蒋兴旺两人前往醉风楼参加宴席。
这次来的都是来自锦官城的同窗,彼此间便是不熟,却也有一些情分,得维持着面子情!
在这里赵晋看到了身为二甲进士第十一名的杜一清。
他原本在一众人的敬酒中显得春风得意,他的名次是除了赵晋以外的巴蜀士子中最好的。
赵晋不在,他是理所当然地主角,大家都乐意捧着他,各自宴饮,好不凑趣。
可赵晋一来,顿时就吸引走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大家还在敬酒的,也都匆匆与他喝过,纷纷转向赵晋,热切地捧起赵晋来。
杜一清身边随即变得清幽寂静起来,他端起酒杯,仰头喝下一口,只觉酒再不复先前的浓香,满嘴苦涩溢开。
“没想到呀没想到,世事真是难料,原先在我们身边最为低贱的乡野小子赵晋居然现在会是我们中最为风光的!”耳边响起一道夹杂着巴蜀音的京片话,听得杜一清耳膜隐隐发疼,他抬眼望去,便看到了一个老熟人。
也有着莫名的崇拜,十分客气而低调地行礼,谦虚地回话:“这还只是踏入官场的第一步,以后怕还有的是事情!”
“你心里清楚便好!”苏三叔见他并没有被中状元这事儿冲昏头脑,看着他的眼神越发满意了。
回头命苏迹取来了一方端砚,上好的砚台,上面雕的虎豹鹰蛇盘踞,势头极猛,这是在隐祝赵晋能够有百兽的气场在官场一往无前!
赵晋拱手谢过,十分爱惜地收藏起来。
苏芷则交代了他一些休养的方法,又把刺激萎缩肌肉的走针方法与苏迹对了一遍,完全没有问题后,她才起身往老太君的院子去。
其实老太君早就起来了,她常说人老了,觉少,睡在床上是一把老骨头,还不如早早起身。
苏芷也是劝她,让她多出来走动,生命在于运动嘛!
老太君见了赵晋照例送上了一份大礼,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却是一片铜钥匙。
“这原本是四只,当年你父亲母亲各自都有一只,但现在却不知他们的去了哪里,但关键时刻这东西却是能保命的!”
老太君的神情很是认真,又带着几分对往事的回忆。
苏芷不忍打扰她,取了铜钥匙,齐齐收了。
晌午时分宫里头便来了消息,赵晋果然被放到翰林院,入职从六品修撰一职,而榜眼、探花也是按规矩分到正七品编修。
下午蒋兴旺携好友韩之平来投帖子拜访赵晋,并顺便替巴蜀士子宴请赵晋,他心里虽不愿,却也知官场即是如此,既然要投身于此,便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应对。
苏芷一听是老乡来了,也不好回避,便命人上了茶,坐在赵晋身旁陪着。
蒋兴旺与韩之平是个懂规矩的,先是奉上了一些小礼物,再与苏芷见过礼后才坐下。
落座后,蒋兴旺看着周边的富贵磅礴的宅子和花厅,再看着赵晋脸上的春风得意心生羡慕,不由咂摸着下巴感慨着:
“还是你个状元郎安逸,看看我们嘛,还要去参加三日后的翰林院馆选,这得考上了才能进,考不上,恐怕就只有等缺下放了!”
新科进士并非人人都能入翰林,前三甲是板上钉钉。至于二甲和三甲进士则都要再经过翰林院治下自行出的馆选之试入选才能有资格进入。
虽说翰林院清苦,没有什么油水,还要层层选拔不容易,但大明朝自古便有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说法。
就像刘首辅、次辅等内阁辅臣等人也全都是从翰林院一路熬资历熬过来的。
所以纵使前路颇多曲折,可众人却依然趋之若鹜!
赵晋客观地替他们分析:“翰林馆选,主考的是心志,所出之题大约便是孔孟之道。韩兄若正常发挥定然是没有问题的!”
韩之平心性坚定,身强志坚,看他一路走来不疾不徐,二甲三十五名,属中上等,但未见骄傲自大,可知他稳得住!
“哎,那我呢?”蒋兴旺想问又不敢问,有些犹犹豫豫的。
“兴旺你可想清楚了,你志向何方?”
关键不是能不能馆选得上,得想清楚翰林三年的资历他可熬得起?
蒋兴旺与韩之平的情况肯定是不一样的。
翰林清苦,蒋兴旺家里的压力还是挺大的,而且老母亲也不能离得他太久,如果接到京城,只怕以他的奉禄会养不起,当然关键还是要看他如何取舍。
蒋兴旺沉默片刻道:“我其实……想是想去翰林院的,但想想我还是下放谋得一方县令,最好是巴蜀那边的才最好,既能入仕途,又能照看家人!”
蒋兴旺始终是抱着光宗耀祖的心思,他为什么能够在如此家贫的情况下一路熬过来。
因为有赵晋的帮助和鼓励,但是也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执念,村里几乎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他们,那么他就要让大家看看,他蒋兴旺不是个怂包。
他要成为村里的头一份,现在他做到了,但是如果留在京城,岂不是等同于锦衣夜行?
赵晋是个人精,为人极其剔透,在蒋兴旺不曾表态时就已经明白他的选择。
但他受自己和韩之平的影响所以才会暂时犹豫,他现在缺颗定心丸,他长叹一声道:“其实入翰林并非我的本意!待到时机成熟或许我也会下放!”
赵晋面容云淡风轻,但看着他就莫名让人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心安。
苏芷眼眸间有疑惑,赵晋有什么打算,但还没有告诉她!
几人聊过几句,苏芷离开一会儿,将之前从老太君那里拿到的铜钥匙取了过来:“先前那般拿着不好收拾,我让明月替我打了两条络子,你看是挂起来,还是戴起来?”
“听娘子的!”赵晋微微弯腰低头方便苏芷替他戴上。
两人戴着相同的铜钥匙,精致的花纹,古朴的纹路,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如此赵晋才随着蒋兴旺两人前往醉风楼参加宴席。
这次来的都是来自锦官城的同窗,彼此间便是不熟,却也有一些情分,得维持着面子情!
在这里赵晋看到了身为二甲进士第十一名的杜一清。
他原本在一众人的敬酒中显得春风得意,他的名次是除了赵晋以外的巴蜀士子中最好的。
赵晋不在,他是理所当然地主角,大家都乐意捧着他,各自宴饮,好不凑趣。
可赵晋一来,顿时就吸引走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大家还在敬酒的,也都匆匆与他喝过,纷纷转向赵晋,热切地捧起赵晋来。
杜一清身边随即变得清幽寂静起来,他端起酒杯,仰头喝下一口,只觉酒再不复先前的浓香,满嘴苦涩溢开。
“没想到呀没想到,世事真是难料,原先在我们身边最为低贱的乡野小子赵晋居然现在会是我们中最为风光的!”耳边响起一道夹杂着巴蜀音的京片话,听得杜一清耳膜隐隐发疼,他抬眼望去,便看到了一个老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