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骏生于苏州河畔二 (1/2)
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那么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许多作者对于写作都有特殊的癖好,以日本的几位推理小说家为例,江户川乱步把书房设在地下室,喜欢点着蜡烛在幽暗环境中构思;佐野洋爱总在雨天的深夜写作,认为幽暗的气氛才能使自己才思泉涌;水上勉在书房外筑了高墙,认定只有不见天日的房间才是理想的写作场所。
但我也许属于另类,对此没有特别的习惯,白天黑夜都可以进入写作状态。当然,最好还是在一个清静的环境里,静下心来能够投入进去。一旦你进入了写作的那种状态,那就会像被催眠了一样,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电影镜头似的画面,有时确实有些恐怖片的味道,似乎身体已经不再属于你了,而文字则像是有了生命似的,拼命地从键盘下分娩出来—大多时候你会顺产,但也有难产的时候,这时候你真的会像生孩子一样承受巨大痛苦,如果你万一没有挺过来,那就是最可怕的结果了—流产。
常有朋友问我为何会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写出那么多的长篇小说?我的回答是:小说可以分为三类—点、线、面。通常来说,短篇是点式小说;中篇小说和故事性的长篇是线式小说(畅销书大多在此列);而勾勒社会和人生百态,建造了一个难以摸透的庞大世界的则属于面式小说(此类大多为经典)。
到目前为止,我的小说主要属于线式。
线式小说的关键在于找到一根最合适的线,只要抓着那根线走下去,很快就会拉出许多东西来的,所以写起来比较快。但有的时候这根线也会中途断掉,这时候就麻烦了,需要动很大的脑筋,否则就会半途而废。而且,我也不觉得加长一倍,就要花出更多倍的精力。因为只要一部作品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性,就会自然而然地“生”出许多东西来,并不需要太费多大的力气。当然,首先得多动脑筋多做设想,这样好的思路就会自己找上门来的。相反,我觉得写3部6万字的中篇,要比写一部20万字的长篇耗费的精力可能更大。
至于面式小说,则不是一根线的问题,也不是很多根线的问题,而是整个巨大的面,在这个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点和线,甚至有点像迷宫。所以,要写面式小说必须要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或者丰富的知识准备。其实,我也是很想写面式小说的,而且也积累了几十个不错的题材,不过,因为现在我还太年轻,所以我宁愿静静地等待。
寻找心灵的圣地
每一个小说家都有自己心灵的圣地,比如张承志的伊斯兰黄土高原,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我也曾经苦苦地寻找过自己的心灵圣地,但我的生活经历过于平凡,就和千千万万城市中的年轻人一样,根本就从无机会去体验某些环境。我也曾为此而迷茫徘徊,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根就在身边—那就是一条河。
10岁以前,我住在上海江西中路的一栋大楼里,大楼很老,我想大概是30年代造的吧。我还记得大楼里有部旧式的电梯,带着我直上到三楼,那时候我的家就在那里。我们一家三口住在一间不大的房间里,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们家那个镶嵌在罗马柱之间的阳台—
我打开阳台的玻璃门,趴在栏杆上。我的阳台突出在这栋大楼的墙壁上,看上去就像是城墙的防御马面,栏杆是铁的,在转角的地方还有圆形的花纹。说实话,我喜欢我的阳台,我总是坐在阳台上看书,四周的风,会轻轻掠过我的额头和书页,还有慵懒的阳光。最后我所见到的是,外滩的屁股。我之所以称这些高大的楼房为外滩的屁股,因为我是从这些建筑的背面注视它们,但这种视角对我来说是习以为常了。(苏州河)
江西中路的房子是在苏州河的南岸,但那时候我更多的是居住在苏州河的北岸—那是我外婆家,在老闸桥边的一条弄堂里,据说山东马永贞初到上海的时候就常在那座桥下习武卖艺。那时候,七八岁的我常常会趴在桥栏或者是河堤上,... -->>
许多作者对于写作都有特殊的癖好,以日本的几位推理小说家为例,江户川乱步把书房设在地下室,喜欢点着蜡烛在幽暗环境中构思;佐野洋爱总在雨天的深夜写作,认为幽暗的气氛才能使自己才思泉涌;水上勉在书房外筑了高墙,认定只有不见天日的房间才是理想的写作场所。
但我也许属于另类,对此没有特别的习惯,白天黑夜都可以进入写作状态。当然,最好还是在一个清静的环境里,静下心来能够投入进去。一旦你进入了写作的那种状态,那就会像被催眠了一样,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电影镜头似的画面,有时确实有些恐怖片的味道,似乎身体已经不再属于你了,而文字则像是有了生命似的,拼命地从键盘下分娩出来—大多时候你会顺产,但也有难产的时候,这时候你真的会像生孩子一样承受巨大痛苦,如果你万一没有挺过来,那就是最可怕的结果了—流产。
常有朋友问我为何会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写出那么多的长篇小说?我的回答是:小说可以分为三类—点、线、面。通常来说,短篇是点式小说;中篇小说和故事性的长篇是线式小说(畅销书大多在此列);而勾勒社会和人生百态,建造了一个难以摸透的庞大世界的则属于面式小说(此类大多为经典)。
到目前为止,我的小说主要属于线式。
线式小说的关键在于找到一根最合适的线,只要抓着那根线走下去,很快就会拉出许多东西来的,所以写起来比较快。但有的时候这根线也会中途断掉,这时候就麻烦了,需要动很大的脑筋,否则就会半途而废。而且,我也不觉得加长一倍,就要花出更多倍的精力。因为只要一部作品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性,就会自然而然地“生”出许多东西来,并不需要太费多大的力气。当然,首先得多动脑筋多做设想,这样好的思路就会自己找上门来的。相反,我觉得写3部6万字的中篇,要比写一部20万字的长篇耗费的精力可能更大。
至于面式小说,则不是一根线的问题,也不是很多根线的问题,而是整个巨大的面,在这个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点和线,甚至有点像迷宫。所以,要写面式小说必须要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或者丰富的知识准备。其实,我也是很想写面式小说的,而且也积累了几十个不错的题材,不过,因为现在我还太年轻,所以我宁愿静静地等待。
寻找心灵的圣地
每一个小说家都有自己心灵的圣地,比如张承志的伊斯兰黄土高原,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我也曾经苦苦地寻找过自己的心灵圣地,但我的生活经历过于平凡,就和千千万万城市中的年轻人一样,根本就从无机会去体验某些环境。我也曾为此而迷茫徘徊,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根就在身边—那就是一条河。
10岁以前,我住在上海江西中路的一栋大楼里,大楼很老,我想大概是30年代造的吧。我还记得大楼里有部旧式的电梯,带着我直上到三楼,那时候我的家就在那里。我们一家三口住在一间不大的房间里,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们家那个镶嵌在罗马柱之间的阳台—
我打开阳台的玻璃门,趴在栏杆上。我的阳台突出在这栋大楼的墙壁上,看上去就像是城墙的防御马面,栏杆是铁的,在转角的地方还有圆形的花纹。说实话,我喜欢我的阳台,我总是坐在阳台上看书,四周的风,会轻轻掠过我的额头和书页,还有慵懒的阳光。最后我所见到的是,外滩的屁股。我之所以称这些高大的楼房为外滩的屁股,因为我是从这些建筑的背面注视它们,但这种视角对我来说是习以为常了。(苏州河)
江西中路的房子是在苏州河的南岸,但那时候我更多的是居住在苏州河的北岸—那是我外婆家,在老闸桥边的一条弄堂里,据说山东马永贞初到上海的时候就常在那座桥下习武卖艺。那时候,七八岁的我常常会趴在桥栏或者是河堤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