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丁巴达吉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可是如果非得让我们拿出一条说服力强大的主线路来,能够将人类数千年来的历程,缝串的密不透风,严严当当,我看只有食色二字可以当此重任。食色两个字就象所有人类生活的纲领。这一条线提了起来,无数的悲欢离合,情仇爱恨,都变成了一条项链上的珠子,璀璨动人,却因为整体的结构而更加的优美。 从宏观的角度看,无数的人都曾经企图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解释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我们曾经见识过许多形形色色的字眼,诸如性,权力,财富,荣誉,优越感,满足感,等等等等。可是毫无疑问的是,在所有这些翻来覆去的关键词的寻找中,性与食物出现的次数尤为频繁。在我看来,除却了食色之外的其他字眼,并非不能圆满的解释世界,但是关键问题是:这些人类的特质,并非是最朴素的人性。诸如权力和优越感之类的东西,好像不是与生俱来的人性,而是后天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社会属性。属于人成长之中,对于基本人性的延伸和发挥罢了。而正是这个原因,这些人性所推动的人类行为,往往带有了违背人性的成分,也就是说,在追求这些东西的过程中,逐渐忘却了最初最根本的动机,也就沾染了罪恶的成分。(当然罪恶的另外一个极端反面,就是我们所谓的文明。)好比那些起初是为了吃饱肚子讨个老婆过生活而奋斗的人士,随着愿望一步步的满足,最后反倒把这过程中获得权力或者财富,当成了人生的全部。至于食欲和性欲,倒是其次了。 但是食色不同。这个最基本的人性是如此的纯朴,即使人类再在宇宙中存活亿万年,恐怕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褪色。原因就是这个特点,是从娘肚子里就带来的,从生物的基因里就深埋了亿万年。 然而食色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个特点是如此的简单而明晰。尽管从来没有人把它说出来,可是一旦说出来,你无法有丝毫的抵赖。这个特点就是:对于食色,当我们得到的时候,它就成了一件极其琐碎的小事,可是一旦缺失,它就立马变得比天还要大,甚至直逼生死。也就是这么两件可大可小的事情,在我看来,就组成了我们的基本生活,并且衍生出了那么多平淡如水或者惊心动魄的故事。可是无论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但凡缺少了这两件因素,这个故事毕竟无法讲述下去,更不要提什么有趣了。因为第一,我们的主人公不吃饭,如何可以继续生活下去。第二,我们的主人公不做ài,如何可以有小孩子来把没有完成的故事情节给补充起来。现实的情况中,性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对象,因为食物的丰足,已经不能让我们对它产生太多的向往。可是对于性的关注,却远远超过食物翻新花样可以达到的程度。因为社会上总是有小孩子,那些尚不能得到性行为的群体。而对于已经拥有性行为的成人,他们则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于是各种描写离奇的性行为的电影逐渐多了起来。这个也是对于性这种人性的进一步延伸,甚至有了变态的嫌疑。 先不要说这部电影。我首先就特别喜欢饮食男女这四个字带给我的感觉。这是一种质朴而健康的感觉,这是一种满足而快乐的感觉。一个人有了果腹的食物,还有了心旷神怡的性生活,之后无论再在生活中遭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也就如此了。人生百年,无非如此,还能怎样。基本的欲望满足之后,我们大多会产生出一些别样的动机出来,似乎要为自己的人生,再创造出一些更加伟大的东西出来,所谓的立功立德立言。说的宏大一些,也就是为人类的文明,添砖加瓦。可是一旦少吃一顿饭,几天没有做ài,恐怕整个的想法,又要掉个个了。这里我们又回归到食色的基本特点上来,那就是不可缺但有则无足轻重。 饮食男女正是一部平淡似水的片子,正如李安先前的任何一部片子。可是在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片子中,饮食男女无疑是最好看的一部。幸亏我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正好是吃过大餐的,不然看到老头子做的那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真的不知道究竟是应该继续耐着肚子中的饥饿,把片子看下去,还是应该赶快出门去,美美的饱餐一顿。 饮食男女中,李安似乎把中国菜的推广,也作为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推崇。每一次片中各个人物的见面,各个人故事的汇集,以及家庭的冲突,矛盾的展示,都集中在了一次盛大的晚宴上。面对着一桌令人眼花缭乱的菜肴,各个人物的故事,就如同一道道不同口味不同色彩的菜品,让人调动起了各种感官,仔细的玩味。 片中的每一个人,似乎对于食物的兴趣并不巨大。老头子虽然是个高级厨师,可是在片子一出场,就是一个丧失了味觉的愁苦人物。三个女儿的心思,则根本不在食物上面。恰恰相反,她们的年龄和机遇,正是令她们为性痴狂的时候。实际上饭桌上的女人,兴趣反倒在饭桌下面的双腿之间。另外我前面就说了,人生之中,性就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任何一部电影,怎能不讲这个事情。电影中大女儿的问题是迟迟嫁不出去,成了一个为家庭而正在牺牲自己青春的老处女。并且也有哀怨,更有心理愈加焦躁的倾向。二女儿似乎情况好些,事业成功并且生活中并不缺乏可以互相慰籍的对象。可是也始终没有寻到一个可以既在肉体上又在心灵上可以互通的人,并且与父亲的关系并不和谐,一直处在情感的迷惘当中。三女儿活泼可爱,正当豆蔻年华,却又无意间抢走了自己好朋友的男朋友,并且与之有了小孩。还有老头子的邻居,一个孀居的年轻寡妇,带着一个年幼的孩子,无依无靠,人生不可捉摸。而她的母亲,虽然风姿已逝,容貌不再,还在野心勃勃的企图找一个有良好背景的老伴,度过自己颓废的晚年。这6个人,6种生活,正如6道菜,6种不同的风景,构成这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故事。平淡之中,波折不断,起伏之中,日子缓缓向前滑动。 故事的推动之中,李安犹如审判者,或者生活无形的手,在片子即将结束之时,自然顺畅的给每个人的生活,给与了一个恰当的安排。大小女儿分别出嫁,有了自己的归宿。而二女儿,自己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最终也导致了别人对待她的不负责任。终于在片末之时,仍旧没有得到一个个人的归宿。看来只有飞到大洋彼岸的阿姆斯特丹,才会有另外一段姻缘在等待着已经更加成熟的她。而最出人意料的则是李安最后抖的这个包袱:老头子在饭桌上居然宣布要和年轻的邻居寡妇走到一起,而且言语之中表明,他们早就相好许久。这个惊人的决定让大家大惊失色,更加让年轻寡妇的母亲,那个老寡妇顿时失望的昏了过去。没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老头子,居然早就在暗地里,悄悄成为了自己的女婿。不过这也毫不稀奇,在争夺男人的战斗中,年老色衰者,肯定是失败的一方,女儿赢了自己的母亲,更加没有多大的悬念。这时候留给我们的震撼倒是:老头子是如此的胸有城府,深藏不露。或者我们要说,李安是如此的狡猾而富于心计,居然做到了瞒天过海,骗了所有的人。 可是无论怎样,问题还是解决了。老头子最终和年轻寡妇走到了一起。当我们再次看到他们的时候,年轻寡妇的肚子已经大了起来。这时候我们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我们低估了老头子对于生活的需求程度,我们也低估了老头子的生活热情。这个时候,一切就又走上了正道。我们明白了老头子为什么之前一直闷闷不乐,原来孩子们不出去,也在变相的毁掉他的生活。而对于他的生活而言,三个女儿却怎样也无法和这个年轻的寡妇相比。只有这个年轻寡妇,才可以给与他真正的幸福。(这个幸福与老头子的下半身有关) 片子的末尾,老头子的旧房子似乎被自己的二女儿买下了。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寓意。难道李安有意的安排二女儿在这里继续父亲的生活,而使得片子的结构最终有一个循环的联想。可是明显的一点是,在品尝二女儿做的菜时,老头子的味觉忽然恢复了。这是一个重大的信息。意味深长不说,还有现实的意义。从象征的意义上说,我们可以理解为老头子和二女儿的关系和好了,并且老头子真正幸福的生活开始了。从现实的意义上讲,老头子又可以重新出山,出去赚大钱了。因为此时他也有必要再重新具有这样一种强大的经济能力,毕竟他又要有一个孩子要抚养了。 饮食男女另外一点吸引我的,是李安所表现出来的含蓄和隐忍。我们常说惜墨如金,可是李安在这部片子的剪辑中,做到了惜镜头如金。每一个情节的讲述当中,所用的镜头都非常的简短并且含蓄。尤其把事情的倾向性表述完结的那个镜头,似乎更加是小心翼翼,唯独过分用力的叙述,会把故事讲述的太直白露骨。这让我想起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寥寥几笔,就要把整个的境界给表述的干干净净。唯恐多余的一笔一画,就要把一张清新图像的淡雅美感,给破坏的意境全无,了无生趣了。 4卧虎藏龙,对于道的追求,技术和思想的完美结合 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一生都在追求一种极其模糊的道,到了身中毒箭,将死之时,居然说出了一句惊人之语:我已经浪费了我的整整一生。现在,我要用尽我平生的最后一口气力,告诉你(俞秀莲),我一生都在深爱着你。看片到此时,作为观众的我们,不禁和片中的俞秀莲一起,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爱情何其美好而且珍贵,竟然足以和道如此宏大的字眼相提并论。同时,我们的心中又有疑问,道究竟是什么?而爱情是不是一种道?或者,通过爱情这样一种现实的道路,我们是否可以追寻到道的一部分内容? 道这个词语,最早是老子所使用。道德经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似乎就足以给道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并且把道这个概念,和具体的生活拉开了巨大的距离。叫人望而生畏,不敢谈论。可是对于我们这些比较朴素的人来说,我们所作的一切,就是本着一个最基本的目的,让现实的生活更加愉快。就算偶尔进行一些形而上的思辨,也无非是企图让现实生活在自己的心中,得到一个最大程度的澄清和明晰化,从而可以作为支持我们行为的更进一步的依据和理论指导,可以让我们更有信心的生活下去。于是在我看来,道也不那么稀罕:道就是真理,道就是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道就是我们可以放心走在上面的坦荡大道。一句话:道是让我们生活下去,而不是把我们推上死亡道路的人生观。 所以就此往下说,我就愈发的对这部片子产生了莫大的好奇。李安在这部片子的最后,让两个主角,李慕白和玉蛟龙,都死去了。这不同于李安的一贯手法,这也有悖于娱乐电影的基本格调。可是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整个片子最后所营造的氛围,竟然没有让这部片子以一种悲剧的色彩结束,相反,我们似乎还从中得到了乐观和积极的鼓励,除却了情感的宣泄之外。用一句老话来形容,这部影片做到了哀而不伤。两个主角的死亡,居然如此轻而易举的被我们所接受,并且丝毫不觉得违背常理,煽情做作,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李慕白的死亡可能更加容易理解,因为他毕竟是被动死亡,自己也无可奈何。从李慕白的临终遗言,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如果得到救治的话,李慕白肯定愿意更好的活下去,去迎接他崭新的人生。可是玉蛟龙的死就奇怪了。一方面,玉蛟龙的死不像是李安安排的对于李慕白死亡的进一步加强和引申,因为已经没有这个必要。李慕白自己临死时,就已经否定了自己一生追寻的道。另一方面,我们不肯轻易的相信,玉蛟龙选择死亡是一种意识含糊的举动,只是糊里糊涂的受了李慕白死亡,以及李慕白所一生追寻的道的影响,是一种愚蠢而贸然的行为,有很大的冲动性嫌疑。因为玉蛟龙毕竟不是凡人,能够在一个娃娃的岁数,就能够领略到武功的高深境界,我们不能不相信玉蛟龙有着超强的判断力,并且最后选择的行为,一定是经过了冷静的思考,有着强有力的思想动机。李慕白在否定道肯定爱情的时刻却不得已的死去了,失去了追寻爱情的实践机会。可是玉蛟龙在历经了一切的波折之后,却把摆在自己面前,伸手可及的爱情又给否定了,以死表达了一种类似于追寻道的倾向。这两种死亡,两种态度,叫人无法不感慨其中的古怪。难道我们最后只能得出如此的猜测:那就是玉蛟龙才刚刚踏上李慕白之前曾经走过的道路。 可是这也仅仅是一个猜测,也许是我对于李安心思的猜测,也许是李安对于李慕白心思的猜测,更是李安对于人生的猜测。如果我们不要如此反复的从电影里面进进出出,就让我们干脆进入电影的内部,我们还是感到整个电影所试图表述的一种观点:那就是世界上的确有一种超脱于现实生存的道,值得我们去为之在所不惜,死而无憾。玉蛟龙的死,就似乎在另外一种角度上,可以被如此理解。可是遗憾的是,我们终究还是不知道,这个超脱了生存的道,究竟是什么,是怎样的一种人生体悟,或者艺术境界。我忽然想到孔子的一句话:畏天。天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可是这里我们知道的一点却是,宇宙中有我们所不理解的部分,也许还是我们永远都无法穷尽认识的,对于这些东西,我们必须抱着敬畏之心,更不敢妄下结论。 那么到此为止,我是不是可以这样揣摩李安的心境。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这是一种热爱世界的已知部分,并且尊重世界的未知部分的优雅心态。这种心态可以给与我们一个极其宽容的生存空间,因为我们从此可以从容的在现实生活中游走,却始终有着开拓未来,探索更高境界的可能性。我不得不佩服李安的最后设置。他其实让李慕白和玉蛟龙充当了自己的两个观点,一个代表现实主义态度,一个代表理想主义倾向。他们各自的死,就分别说明了任何一方均不可完全的取得现实生活中的胜利,也表明了这两方的斗争将长期存在,长期转化。李慕白死时的态度,正表明了他刚刚走上的一条否定理想的道路,而玉蛟龙的死,则是另外一种极端,是理想主义开始在她的人生中领军挂帅的开始。可惜他们两人都已经死去了,我们从此就没有了下文,不然我可以蛮有信心的说,我们必将在未来的一天,再次看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发生在他们的身上。 这时候,我们似乎对于李安的用意开始有了准确地把握。他没有回答我们仍旧存在的太多疑虑,那就是我们在文章开始提到的,道和爱情的关系,道能否超脱生死,道可以不可以从爱情之中寻找。他所作的,我们懊恼的发现,居然就是把我们的这些问题,用各个人物的故事给鲜活的表达了出来,他自己也没有答案,他自己也在苦苦追寻这些问题的终极答案。如果说他最终还是对于一种可能存在于世界当中的,比生死还要严重的道,给与了适当的尊重,并且为之留下了存活的空间,那么我看这也仅仅是他所尝试着给出的一种猜测。也就是说,李安的这部电影,就是单纯的呈现,而无所表达。他提出了无数的问题,却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而这一切,正是李安电影思想的道。叙述而不是议论,因为议论必将牵扯到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叙述只需要呈现我们眼中的世界。尽管这个世界之中,有那么多不被我们所理解的部分。 最后再谈谈几点枝节上面的问题。 关于影片中李慕白的死,我认为还可以从技术的角度加以赞赏。我的原因是,如果李慕白不死,我们可以想见的真实爱情的过程,并将让我们无比担心之后李慕白的结局。对于爱情的体悟,恐怕也只能是阶段性的,而不能一旦了悟,就可以万事大吉,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的生活下去。我们无法相信公主和王子,英雄和侠女,从此可以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而死,就给这一切问题,给出了一个彻底而干净的了断,从而可以让观众少却了对于未来的担忧,达到理想的完满,不至于陷入现实的困惑和缺憾。无论是从审美的角度看,还是从观众的心理需求看,还是从艺术制作的技术层次看,李慕白的死,从这个方面,达到了使这部影片最终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而玉蛟龙的死,除却了前面说的各种原因,也稍微的加强了一点悲剧的色彩,让结局更加显得意味深长,美丽动人。这个倒不必细说,因为毁坏美丽的东西,早就成为我们审美中,一个不可改变的原则,也早就被一代一代的电影人所大肆使用。 卧虎藏龙在电影制作上的独特之处,还在于李安成功的把思想和技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运用。中国以前的功夫片拍了何其多,可是让人物在竹林上面写实的打斗,以及在城墙上健步如飞,李安还是第一人。他带给了我们一种新的视野,原来武侠也可以这样拍。有人批评好莱坞的片子场面盛大,情节虚无,这是一种重技术胜过思想的极端。也有人说艺术片艰涩难懂,可看性不强,这又是重思想胜于技术的个案。可是李安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新场面,我们看到了思想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我们看到了电影可以拍的如此动人心魄。就这个意义上,我自己是把卧虎藏龙看成一部艺术片的,而且是一部极其优秀的艺术片。可是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在将来的一天,不再听到什么商业片和艺术片之类的区分,我只想听到这是一部电影。因为怎样的电影,都是一种艺术,而艺术,只有好坏之分,没有种类之别。
2005。12。11写完
。可是如果非得让我们拿出一条说服力强大的主线路来,能够将人类数千年来的历程,缝串的密不透风,严严当当,我看只有食色二字可以当此重任。食色两个字就象所有人类生活的纲领。这一条线提了起来,无数的悲欢离合,情仇爱恨,都变成了一条项链上的珠子,璀璨动人,却因为整体的结构而更加的优美。 从宏观的角度看,无数的人都曾经企图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解释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我们曾经见识过许多形形色色的字眼,诸如性,权力,财富,荣誉,优越感,满足感,等等等等。可是毫无疑问的是,在所有这些翻来覆去的关键词的寻找中,性与食物出现的次数尤为频繁。在我看来,除却了食色之外的其他字眼,并非不能圆满的解释世界,但是关键问题是:这些人类的特质,并非是最朴素的人性。诸如权力和优越感之类的东西,好像不是与生俱来的人性,而是后天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社会属性。属于人成长之中,对于基本人性的延伸和发挥罢了。而正是这个原因,这些人性所推动的人类行为,往往带有了违背人性的成分,也就是说,在追求这些东西的过程中,逐渐忘却了最初最根本的动机,也就沾染了罪恶的成分。(当然罪恶的另外一个极端反面,就是我们所谓的文明。)好比那些起初是为了吃饱肚子讨个老婆过生活而奋斗的人士,随着愿望一步步的满足,最后反倒把这过程中获得权力或者财富,当成了人生的全部。至于食欲和性欲,倒是其次了。 但是食色不同。这个最基本的人性是如此的纯朴,即使人类再在宇宙中存活亿万年,恐怕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褪色。原因就是这个特点,是从娘肚子里就带来的,从生物的基因里就深埋了亿万年。 然而食色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个特点是如此的简单而明晰。尽管从来没有人把它说出来,可是一旦说出来,你无法有丝毫的抵赖。这个特点就是:对于食色,当我们得到的时候,它就成了一件极其琐碎的小事,可是一旦缺失,它就立马变得比天还要大,甚至直逼生死。也就是这么两件可大可小的事情,在我看来,就组成了我们的基本生活,并且衍生出了那么多平淡如水或者惊心动魄的故事。可是无论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但凡缺少了这两件因素,这个故事毕竟无法讲述下去,更不要提什么有趣了。因为第一,我们的主人公不吃饭,如何可以继续生活下去。第二,我们的主人公不做ài,如何可以有小孩子来把没有完成的故事情节给补充起来。现实的情况中,性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对象,因为食物的丰足,已经不能让我们对它产生太多的向往。可是对于性的关注,却远远超过食物翻新花样可以达到的程度。因为社会上总是有小孩子,那些尚不能得到性行为的群体。而对于已经拥有性行为的成人,他们则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于是各种描写离奇的性行为的电影逐渐多了起来。这个也是对于性这种人性的进一步延伸,甚至有了变态的嫌疑。 先不要说这部电影。我首先就特别喜欢饮食男女这四个字带给我的感觉。这是一种质朴而健康的感觉,这是一种满足而快乐的感觉。一个人有了果腹的食物,还有了心旷神怡的性生活,之后无论再在生活中遭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也就如此了。人生百年,无非如此,还能怎样。基本的欲望满足之后,我们大多会产生出一些别样的动机出来,似乎要为自己的人生,再创造出一些更加伟大的东西出来,所谓的立功立德立言。说的宏大一些,也就是为人类的文明,添砖加瓦。可是一旦少吃一顿饭,几天没有做ài,恐怕整个的想法,又要掉个个了。这里我们又回归到食色的基本特点上来,那就是不可缺但有则无足轻重。 饮食男女正是一部平淡似水的片子,正如李安先前的任何一部片子。可是在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片子中,饮食男女无疑是最好看的一部。幸亏我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正好是吃过大餐的,不然看到老头子做的那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真的不知道究竟是应该继续耐着肚子中的饥饿,把片子看下去,还是应该赶快出门去,美美的饱餐一顿。 饮食男女中,李安似乎把中国菜的推广,也作为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推崇。每一次片中各个人物的见面,各个人故事的汇集,以及家庭的冲突,矛盾的展示,都集中在了一次盛大的晚宴上。面对着一桌令人眼花缭乱的菜肴,各个人物的故事,就如同一道道不同口味不同色彩的菜品,让人调动起了各种感官,仔细的玩味。 片中的每一个人,似乎对于食物的兴趣并不巨大。老头子虽然是个高级厨师,可是在片子一出场,就是一个丧失了味觉的愁苦人物。三个女儿的心思,则根本不在食物上面。恰恰相反,她们的年龄和机遇,正是令她们为性痴狂的时候。实际上饭桌上的女人,兴趣反倒在饭桌下面的双腿之间。另外我前面就说了,人生之中,性就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任何一部电影,怎能不讲这个事情。电影中大女儿的问题是迟迟嫁不出去,成了一个为家庭而正在牺牲自己青春的老处女。并且也有哀怨,更有心理愈加焦躁的倾向。二女儿似乎情况好些,事业成功并且生活中并不缺乏可以互相慰籍的对象。可是也始终没有寻到一个可以既在肉体上又在心灵上可以互通的人,并且与父亲的关系并不和谐,一直处在情感的迷惘当中。三女儿活泼可爱,正当豆蔻年华,却又无意间抢走了自己好朋友的男朋友,并且与之有了小孩。还有老头子的邻居,一个孀居的年轻寡妇,带着一个年幼的孩子,无依无靠,人生不可捉摸。而她的母亲,虽然风姿已逝,容貌不再,还在野心勃勃的企图找一个有良好背景的老伴,度过自己颓废的晚年。这6个人,6种生活,正如6道菜,6种不同的风景,构成这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故事。平淡之中,波折不断,起伏之中,日子缓缓向前滑动。 故事的推动之中,李安犹如审判者,或者生活无形的手,在片子即将结束之时,自然顺畅的给每个人的生活,给与了一个恰当的安排。大小女儿分别出嫁,有了自己的归宿。而二女儿,自己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最终也导致了别人对待她的不负责任。终于在片末之时,仍旧没有得到一个个人的归宿。看来只有飞到大洋彼岸的阿姆斯特丹,才会有另外一段姻缘在等待着已经更加成熟的她。而最出人意料的则是李安最后抖的这个包袱:老头子在饭桌上居然宣布要和年轻的邻居寡妇走到一起,而且言语之中表明,他们早就相好许久。这个惊人的决定让大家大惊失色,更加让年轻寡妇的母亲,那个老寡妇顿时失望的昏了过去。没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老头子,居然早就在暗地里,悄悄成为了自己的女婿。不过这也毫不稀奇,在争夺男人的战斗中,年老色衰者,肯定是失败的一方,女儿赢了自己的母亲,更加没有多大的悬念。这时候留给我们的震撼倒是:老头子是如此的胸有城府,深藏不露。或者我们要说,李安是如此的狡猾而富于心计,居然做到了瞒天过海,骗了所有的人。 可是无论怎样,问题还是解决了。老头子最终和年轻寡妇走到了一起。当我们再次看到他们的时候,年轻寡妇的肚子已经大了起来。这时候我们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我们低估了老头子对于生活的需求程度,我们也低估了老头子的生活热情。这个时候,一切就又走上了正道。我们明白了老头子为什么之前一直闷闷不乐,原来孩子们不出去,也在变相的毁掉他的生活。而对于他的生活而言,三个女儿却怎样也无法和这个年轻的寡妇相比。只有这个年轻寡妇,才可以给与他真正的幸福。(这个幸福与老头子的下半身有关) 片子的末尾,老头子的旧房子似乎被自己的二女儿买下了。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寓意。难道李安有意的安排二女儿在这里继续父亲的生活,而使得片子的结构最终有一个循环的联想。可是明显的一点是,在品尝二女儿做的菜时,老头子的味觉忽然恢复了。这是一个重大的信息。意味深长不说,还有现实的意义。从象征的意义上说,我们可以理解为老头子和二女儿的关系和好了,并且老头子真正幸福的生活开始了。从现实的意义上讲,老头子又可以重新出山,出去赚大钱了。因为此时他也有必要再重新具有这样一种强大的经济能力,毕竟他又要有一个孩子要抚养了。 饮食男女另外一点吸引我的,是李安所表现出来的含蓄和隐忍。我们常说惜墨如金,可是李安在这部片子的剪辑中,做到了惜镜头如金。每一个情节的讲述当中,所用的镜头都非常的简短并且含蓄。尤其把事情的倾向性表述完结的那个镜头,似乎更加是小心翼翼,唯独过分用力的叙述,会把故事讲述的太直白露骨。这让我想起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寥寥几笔,就要把整个的境界给表述的干干净净。唯恐多余的一笔一画,就要把一张清新图像的淡雅美感,给破坏的意境全无,了无生趣了。 4卧虎藏龙,对于道的追求,技术和思想的完美结合 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一生都在追求一种极其模糊的道,到了身中毒箭,将死之时,居然说出了一句惊人之语:我已经浪费了我的整整一生。现在,我要用尽我平生的最后一口气力,告诉你(俞秀莲),我一生都在深爱着你。看片到此时,作为观众的我们,不禁和片中的俞秀莲一起,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爱情何其美好而且珍贵,竟然足以和道如此宏大的字眼相提并论。同时,我们的心中又有疑问,道究竟是什么?而爱情是不是一种道?或者,通过爱情这样一种现实的道路,我们是否可以追寻到道的一部分内容? 道这个词语,最早是老子所使用。道德经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似乎就足以给道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并且把道这个概念,和具体的生活拉开了巨大的距离。叫人望而生畏,不敢谈论。可是对于我们这些比较朴素的人来说,我们所作的一切,就是本着一个最基本的目的,让现实的生活更加愉快。就算偶尔进行一些形而上的思辨,也无非是企图让现实生活在自己的心中,得到一个最大程度的澄清和明晰化,从而可以作为支持我们行为的更进一步的依据和理论指导,可以让我们更有信心的生活下去。于是在我看来,道也不那么稀罕:道就是真理,道就是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道就是我们可以放心走在上面的坦荡大道。一句话:道是让我们生活下去,而不是把我们推上死亡道路的人生观。 所以就此往下说,我就愈发的对这部片子产生了莫大的好奇。李安在这部片子的最后,让两个主角,李慕白和玉蛟龙,都死去了。这不同于李安的一贯手法,这也有悖于娱乐电影的基本格调。可是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整个片子最后所营造的氛围,竟然没有让这部片子以一种悲剧的色彩结束,相反,我们似乎还从中得到了乐观和积极的鼓励,除却了情感的宣泄之外。用一句老话来形容,这部影片做到了哀而不伤。两个主角的死亡,居然如此轻而易举的被我们所接受,并且丝毫不觉得违背常理,煽情做作,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李慕白的死亡可能更加容易理解,因为他毕竟是被动死亡,自己也无可奈何。从李慕白的临终遗言,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如果得到救治的话,李慕白肯定愿意更好的活下去,去迎接他崭新的人生。可是玉蛟龙的死就奇怪了。一方面,玉蛟龙的死不像是李安安排的对于李慕白死亡的进一步加强和引申,因为已经没有这个必要。李慕白自己临死时,就已经否定了自己一生追寻的道。另一方面,我们不肯轻易的相信,玉蛟龙选择死亡是一种意识含糊的举动,只是糊里糊涂的受了李慕白死亡,以及李慕白所一生追寻的道的影响,是一种愚蠢而贸然的行为,有很大的冲动性嫌疑。因为玉蛟龙毕竟不是凡人,能够在一个娃娃的岁数,就能够领略到武功的高深境界,我们不能不相信玉蛟龙有着超强的判断力,并且最后选择的行为,一定是经过了冷静的思考,有着强有力的思想动机。李慕白在否定道肯定爱情的时刻却不得已的死去了,失去了追寻爱情的实践机会。可是玉蛟龙在历经了一切的波折之后,却把摆在自己面前,伸手可及的爱情又给否定了,以死表达了一种类似于追寻道的倾向。这两种死亡,两种态度,叫人无法不感慨其中的古怪。难道我们最后只能得出如此的猜测:那就是玉蛟龙才刚刚踏上李慕白之前曾经走过的道路。 可是这也仅仅是一个猜测,也许是我对于李安心思的猜测,也许是李安对于李慕白心思的猜测,更是李安对于人生的猜测。如果我们不要如此反复的从电影里面进进出出,就让我们干脆进入电影的内部,我们还是感到整个电影所试图表述的一种观点:那就是世界上的确有一种超脱于现实生存的道,值得我们去为之在所不惜,死而无憾。玉蛟龙的死,就似乎在另外一种角度上,可以被如此理解。可是遗憾的是,我们终究还是不知道,这个超脱了生存的道,究竟是什么,是怎样的一种人生体悟,或者艺术境界。我忽然想到孔子的一句话:畏天。天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可是这里我们知道的一点却是,宇宙中有我们所不理解的部分,也许还是我们永远都无法穷尽认识的,对于这些东西,我们必须抱着敬畏之心,更不敢妄下结论。 那么到此为止,我是不是可以这样揣摩李安的心境。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这是一种热爱世界的已知部分,并且尊重世界的未知部分的优雅心态。这种心态可以给与我们一个极其宽容的生存空间,因为我们从此可以从容的在现实生活中游走,却始终有着开拓未来,探索更高境界的可能性。我不得不佩服李安的最后设置。他其实让李慕白和玉蛟龙充当了自己的两个观点,一个代表现实主义态度,一个代表理想主义倾向。他们各自的死,就分别说明了任何一方均不可完全的取得现实生活中的胜利,也表明了这两方的斗争将长期存在,长期转化。李慕白死时的态度,正表明了他刚刚走上的一条否定理想的道路,而玉蛟龙的死,则是另外一种极端,是理想主义开始在她的人生中领军挂帅的开始。可惜他们两人都已经死去了,我们从此就没有了下文,不然我可以蛮有信心的说,我们必将在未来的一天,再次看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发生在他们的身上。 这时候,我们似乎对于李安的用意开始有了准确地把握。他没有回答我们仍旧存在的太多疑虑,那就是我们在文章开始提到的,道和爱情的关系,道能否超脱生死,道可以不可以从爱情之中寻找。他所作的,我们懊恼的发现,居然就是把我们的这些问题,用各个人物的故事给鲜活的表达了出来,他自己也没有答案,他自己也在苦苦追寻这些问题的终极答案。如果说他最终还是对于一种可能存在于世界当中的,比生死还要严重的道,给与了适当的尊重,并且为之留下了存活的空间,那么我看这也仅仅是他所尝试着给出的一种猜测。也就是说,李安的这部电影,就是单纯的呈现,而无所表达。他提出了无数的问题,却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而这一切,正是李安电影思想的道。叙述而不是议论,因为议论必将牵扯到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叙述只需要呈现我们眼中的世界。尽管这个世界之中,有那么多不被我们所理解的部分。 最后再谈谈几点枝节上面的问题。 关于影片中李慕白的死,我认为还可以从技术的角度加以赞赏。我的原因是,如果李慕白不死,我们可以想见的真实爱情的过程,并将让我们无比担心之后李慕白的结局。对于爱情的体悟,恐怕也只能是阶段性的,而不能一旦了悟,就可以万事大吉,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的生活下去。我们无法相信公主和王子,英雄和侠女,从此可以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而死,就给这一切问题,给出了一个彻底而干净的了断,从而可以让观众少却了对于未来的担忧,达到理想的完满,不至于陷入现实的困惑和缺憾。无论是从审美的角度看,还是从观众的心理需求看,还是从艺术制作的技术层次看,李慕白的死,从这个方面,达到了使这部影片最终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而玉蛟龙的死,除却了前面说的各种原因,也稍微的加强了一点悲剧的色彩,让结局更加显得意味深长,美丽动人。这个倒不必细说,因为毁坏美丽的东西,早就成为我们审美中,一个不可改变的原则,也早就被一代一代的电影人所大肆使用。 卧虎藏龙在电影制作上的独特之处,还在于李安成功的把思想和技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运用。中国以前的功夫片拍了何其多,可是让人物在竹林上面写实的打斗,以及在城墙上健步如飞,李安还是第一人。他带给了我们一种新的视野,原来武侠也可以这样拍。有人批评好莱坞的片子场面盛大,情节虚无,这是一种重技术胜过思想的极端。也有人说艺术片艰涩难懂,可看性不强,这又是重思想胜于技术的个案。可是李安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新场面,我们看到了思想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我们看到了电影可以拍的如此动人心魄。就这个意义上,我自己是把卧虎藏龙看成一部艺术片的,而且是一部极其优秀的艺术片。可是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在将来的一天,不再听到什么商业片和艺术片之类的区分,我只想听到这是一部电影。因为怎样的电影,都是一种艺术,而艺术,只有好坏之分,没有种类之别。
2005。12。11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