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淡菊如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又是一年的腊月初八了,年就是从这时开始进行冲刺,冲向春天的。天不算很冷,校园里的好几棵桂树上还挂着桂花,那些淡黄的花儿,从秋天一直挂到冬天,没有凋谢,似乎是被冷空气凝结在枝头,别是一番情趣。
早就跟儿子约好,要煮腊八粥的。每年的腊八,我都会记得,记得给家人煮一锅香浓的腊八粥。在冬天刚来的时候就记挂着这个似乎总粘稠着甜味儿的日子。在新的年历一到的时候,我就会有用笔把这个日子圈起来,圈出内心的一片温暖。对于腊八这份独特的青睐和情愫来自于童年那遥远的香甜的回味。
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裤腿总赶不上个子,鼻涕比冬天还长。艰苦的日子里,吃饱穿暖几乎也是奢侈的愿望。清苦的日子让孩子们懂得珍惜每个简单的满足,把简单满足成长长的、甜甜的快乐。再艰苦的日子,年总是要过的,腊八粥总是要喝的。童年的腊八,是在孩子们的渴盼里姗姗而来的。记得腊八这天,妈妈会早早起来,柜子、箩筐、篮子、缸里一顿翻找,妈妈的竹淘箩里就神奇地缤纷起来——淡黄的大豆、红衣的花生米、细瘦瘦的绿豆、圆溜溜的赤豆,还有一种黑里透白的羊眼睛似的黄豆,花花绿绿的挤在一块儿,不时从颠动的竹箩边滚落到中间,一时间,陈旧的竹箩里也有了一番别样的繁华。所有这些零散的豆子、花生米都是妈妈一点一点拾掇、收藏起来的,装在一个个褪色的甚至缝着补丁的小布袋里,像传说中的布袋和尚用布袋收藏着什么禅机、谒语。豆子什么的,都被浸泡在土钵里,妈妈拿着铁锹钻到屋后,在硬邦邦的地里使劲地挖上几锹,便揪出几根胡萝卜来,萝卜身上结着一些褐色的冻土,被妈妈在铁锹边一顿敲打,萝卜便露出光鲜红艳的身姿来。一会儿妈妈又从从灶膛前的草垛里摸出几个红薯,萝卜、红薯装在竹篮里,一根用来扒草木灰的棒子,在井边的缸里搅呀、捣啊,换了几回水,红薯、萝卜就洗净了,好些还被蹭破了皮,那些伤口水灵透亮惹人怜爱。
尽管肚子里的馋虫早已按捺不住,而腊八粥却是要到晚上才能吃到的。看豆子、花生米在土钵里发胖,看萝卜、红薯在竹篮里风干,看日头从邻家的草房子顶落下,看灶膛的火升起,孩子们的心也跟着风箱有节奏地“哐啷——哐啷——”风箱那老牛拖破车似的喘息却听来无比的欢快、悦耳,像胜利的冲锋号,吹得我的心里鼓起了风帆
喝腊八粥是不需要就咸菜的,一海碗粥(连同被热气熏落的鼻涕),埋下头来“呼哧呼哧”不消几分钟,碗底就能朝天。妈妈看着我们兄妹俩鼻头冒汗、小脸通红,便用她围裙的背面在我们脸上一顿擦,粗糙的老布擦在脸上有些生疼,我却快乐得想喊出来。一会儿,又一碗腊八粥摆在面前。一家人围着桌子,在热气、香气的笼罩下,喝着粥,咀嚼着粥里的香甜,享受着生活的恩赐。那时候,没有莲子、红枣,没有雪糯、苡仁,对我们而言,能喝上妈妈做的五彩香甜的腊八粥,能每天在妈妈的围裙上擦鼻涕,就很幸福、很满足了。记忆是要学会删选的,保存下来的是永久性文件,不管过多久,一旦点击那个温暖的文件名,温暖如初、快乐如初。儿时那种简单的满足,满足的甜蜜,是氤氲心头的挥不去的甜甜的味道。
多年以后,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我也喜欢给孩子、给家人做腊八粥。莲子、桂园、红枣、葡萄干、西米什么的,远远超过“八”种料,高压锅熬出一大锅粘稠的、香糯、甜甜的粥,一家子或者邀几个好朋友,围成一桌,就一桌熟食卤菜,吃得其乐融融。现在吃腊八粥,不是用来解馋,而是享受一种气氛,亲情、友情,你你我我,像锅里的各种干果、米粒一般,拥抱、融合、彼此牵连、渗透,煮的是一团和气,吃的是一份和谐。
今年的腊八没能够在家煮腊八粥,同事乔迁,大家都去贺喜,在饭店里用丰厚的酒菜代替了腊八粥。其实,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特别是年轻人)记得“腊八”像儿时的我那么期盼“腊八”了,每天都像过年,饭店比什么都多,觥筹交错里,满包厢的是客套,橡胶的嘴脸变换着表情,酒水只代表嘴,空调也改变不了体温。每当这时,就特别怀念小时候吃腊八粥的情景,那种真实、简单的满足,那份质朴、融洽的亲情真的会温暖一生的。真的,有些好的传统,我们最好还是坚持下去。
又是一年的腊月初八了,年就是从这时开始进行冲刺,冲向春天的。天不算很冷,校园里的好几棵桂树上还挂着桂花,那些淡黄的花儿,从秋天一直挂到冬天,没有凋谢,似乎是被冷空气凝结在枝头,别是一番情趣。
早就跟儿子约好,要煮腊八粥的。每年的腊八,我都会记得,记得给家人煮一锅香浓的腊八粥。在冬天刚来的时候就记挂着这个似乎总粘稠着甜味儿的日子。在新的年历一到的时候,我就会有用笔把这个日子圈起来,圈出内心的一片温暖。对于腊八这份独特的青睐和情愫来自于童年那遥远的香甜的回味。
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裤腿总赶不上个子,鼻涕比冬天还长。艰苦的日子里,吃饱穿暖几乎也是奢侈的愿望。清苦的日子让孩子们懂得珍惜每个简单的满足,把简单满足成长长的、甜甜的快乐。再艰苦的日子,年总是要过的,腊八粥总是要喝的。童年的腊八,是在孩子们的渴盼里姗姗而来的。记得腊八这天,妈妈会早早起来,柜子、箩筐、篮子、缸里一顿翻找,妈妈的竹淘箩里就神奇地缤纷起来——淡黄的大豆、红衣的花生米、细瘦瘦的绿豆、圆溜溜的赤豆,还有一种黑里透白的羊眼睛似的黄豆,花花绿绿的挤在一块儿,不时从颠动的竹箩边滚落到中间,一时间,陈旧的竹箩里也有了一番别样的繁华。所有这些零散的豆子、花生米都是妈妈一点一点拾掇、收藏起来的,装在一个个褪色的甚至缝着补丁的小布袋里,像传说中的布袋和尚用布袋收藏着什么禅机、谒语。豆子什么的,都被浸泡在土钵里,妈妈拿着铁锹钻到屋后,在硬邦邦的地里使劲地挖上几锹,便揪出几根胡萝卜来,萝卜身上结着一些褐色的冻土,被妈妈在铁锹边一顿敲打,萝卜便露出光鲜红艳的身姿来。一会儿妈妈又从从灶膛前的草垛里摸出几个红薯,萝卜、红薯装在竹篮里,一根用来扒草木灰的棒子,在井边的缸里搅呀、捣啊,换了几回水,红薯、萝卜就洗净了,好些还被蹭破了皮,那些伤口水灵透亮惹人怜爱。
尽管肚子里的馋虫早已按捺不住,而腊八粥却是要到晚上才能吃到的。看豆子、花生米在土钵里发胖,看萝卜、红薯在竹篮里风干,看日头从邻家的草房子顶落下,看灶膛的火升起,孩子们的心也跟着风箱有节奏地“哐啷——哐啷——”风箱那老牛拖破车似的喘息却听来无比的欢快、悦耳,像胜利的冲锋号,吹得我的心里鼓起了风帆
喝腊八粥是不需要就咸菜的,一海碗粥(连同被热气熏落的鼻涕),埋下头来“呼哧呼哧”不消几分钟,碗底就能朝天。妈妈看着我们兄妹俩鼻头冒汗、小脸通红,便用她围裙的背面在我们脸上一顿擦,粗糙的老布擦在脸上有些生疼,我却快乐得想喊出来。一会儿,又一碗腊八粥摆在面前。一家人围着桌子,在热气、香气的笼罩下,喝着粥,咀嚼着粥里的香甜,享受着生活的恩赐。那时候,没有莲子、红枣,没有雪糯、苡仁,对我们而言,能喝上妈妈做的五彩香甜的腊八粥,能每天在妈妈的围裙上擦鼻涕,就很幸福、很满足了。记忆是要学会删选的,保存下来的是永久性文件,不管过多久,一旦点击那个温暖的文件名,温暖如初、快乐如初。儿时那种简单的满足,满足的甜蜜,是氤氲心头的挥不去的甜甜的味道。
多年以后,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我也喜欢给孩子、给家人做腊八粥。莲子、桂园、红枣、葡萄干、西米什么的,远远超过“八”种料,高压锅熬出一大锅粘稠的、香糯、甜甜的粥,一家子或者邀几个好朋友,围成一桌,就一桌熟食卤菜,吃得其乐融融。现在吃腊八粥,不是用来解馋,而是享受一种气氛,亲情、友情,你你我我,像锅里的各种干果、米粒一般,拥抱、融合、彼此牵连、渗透,煮的是一团和气,吃的是一份和谐。
今年的腊八没能够在家煮腊八粥,同事乔迁,大家都去贺喜,在饭店里用丰厚的酒菜代替了腊八粥。其实,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特别是年轻人)记得“腊八”像儿时的我那么期盼“腊八”了,每天都像过年,饭店比什么都多,觥筹交错里,满包厢的是客套,橡胶的嘴脸变换着表情,酒水只代表嘴,空调也改变不了体温。每当这时,就特别怀念小时候吃腊八粥的情景,那种真实、简单的满足,那份质朴、融洽的亲情真的会温暖一生的。真的,有些好的传统,我们最好还是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