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徐霞客游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于是在耿店停宿。二十日从小路往南走二十五里,沿途都是土冈和不规则的高地。走了很久,才看到一条溪水。渡过溪水,往南从冈梁上行走,往下俯瞰就看到了石涂。我自从进入开封府,地势平坦舒展、宽阔无边,古人称之为“陆海”平地上难以有泉水,有了泉水又难以有岩石。走近嵩山开始看到蜿蜒起伏的众多山峰,北边有景溪、须溪等河流,南边有颖水,但这些河流都盘绕隐伏在土堆沙滩中。只有登封县东南三十里的石涂河,是嵩山东面山谷中的流水,将往下流入颖水。一路上地形高低不平、弯转曲折,水都在地面下流,流到这里忽然遇到形状峥嵘的巨石。巨石突立在高高的山冈和峡谷之间,有一夫当关、扼险制要的气势。水浸泡到巨石胁下,从此水石交融,形态峭丽,变化万端。流水环绕的两岸崖石,像天鹅延颈而立,又像大雁成行而飞;矗立在水中的岩石,则犹如犀牛饮水、猛虎卧伏。低矮的形成小岛,高大的形成平台,岩石越高大,则距离水面越远,却又中空而形成石窟和石洞。估计每块岩石的间隔,要以八尺计算,水流最大时的水面,要以数丈计算。水在山崖中间流淌,岩石峙立水上,石态水色,如肤如骨,景致极其妍丽。想不到茅草芦苇之中,竟令人顿时眼目一新。、登上田中高地,往西走十里,是告成镇,古代告成县所在地。测景台在镇北。往西北走二十五里,到中岳庙。进入东华门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心中想往着去卢岩寺,就从中岳庙东北沿山行。越过数道高低不平的坡地,走十里,转进山,到达卢岩寺。寺外几步远之处,就有铿然作响的流水坠入石峡中。峡谷两边的山色,雾气弥漫,蕴为云霞。溯流上到寺后,峡谷底部陡崖矗立,如半圆环绕,上部倾覆,下部凹削。飞流的泉水从空中直泻而下,仿佛丝绸凌空飘舞,细雨般的水珠洒满山谷,和武彝山的水帘洞不相上下。因此山以有水为奇,而水又得岩石映衬,岩石又能助水而不是阻水,从而使得泉水飞流,于是大大胜过武彝山了。在瀑布下徘徊,僧人梵音用茶点款待我们。急忙返回中岳庙,天已经昏黑。
二十一日早晨,祭拜嵩山之神岳帝。走出大殿,向东攀登太室山绝顶。据考证,嵩山位于天地正中,祭祀的顺序为五岳之首,所以称为嵩高。嵩山和少室山并排峙立,山下洞窟很多,所以又名太室山。太室山、少室山远看犹如双眉并列,但少室山嶙峋,而太室山雄厉、独居尊位,俨然像背靠屏风的帝王。从翠色弥漫的山脚而上,连绵的山崖横亘不断,好似排列的屏风、伸展的旗帜,因此更觉得高峻威严。尊崇、祭祀嵩山从远古就开始了,汉武帝因为嵩山山呼“万岁”的奇异,特别增加了奉祀岳神的嵩高邑。宋朝因嵩山靠近京城附近,祭山的典礼十分完备。至今绝顶上还留下铁梁桥、避暑寨的名称。当时的盛况,完全可以想见。
太室山东南的一支山脉,名黄盖峰。峰脚就是中岳庙,庙的规模宏伟壮观。庭院中碑刻林立,都是宋、辽以来的题刻。登高山的正道是在万岁峰下,位于太室山正南方。我昨天奔向卢岩寺时,首先经过东峰,途中看见峰峦秀丽突出,中部裂开如同门扇,有人指着说是金峰玉女沟,顺沟也有路登上绝顶,于是寻找打柴的人,约好作向导,今天就从这里上绝顶。走近秀峰突出处,山路渐渐断开,险要到了极点,不可能直接越过去。往北靠土山走,路窄得好像一根线,只容向上攀爬,大约二十里路,才越过东峰,不久转到裂门上面。往西翻越狭窄的山脊,看着绝顶往前走。这一天,浓黑的云如同用墨染过,我没有因此停步。此时雾气越来越阴沉,稍稍晴开时就可以朝下俯视到绝壁重崖,似丝织品罗列、玉石剖开;云雾聚合时,则如同在大海中前进。五里,到达天门峰。上下都是重叠的石崖,路上积雪很多。向导指着最陡峻的地方,称为大铁梁桥。转向西走,又三里,绕着山峰往南下,到登高岩。大凡幽深处山岩多数不畅通,畅通处岩石又缺少曲折、隐蔽以及互相映衬的景致。此岩上靠层层山崖,下临陡峭的深壑,洞门重山族拥,左右环靠平台及屏障般的山峰。一上登高岩,就有又深又大的洞穴,洞壁斜穿;在洞中穿行数步,山崖忽然从中断开五尺,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向导是当地的老樵夫,敏捷得好似猿猴,侧身跳到断崖对面,取来两枝树千,横架在断崖上形成阁道。过了断崖,拱形的岩石高高覆盖在上方,当中有乳泉、丹灶、石榻等名胜。从岩边攀登而上,另外又有一平台,三面悬空在极深的沟壑中。向导说:“往下可以俯视登封县,远处看得到箕山、颖水。”当时四周浓雾迷漫,什么都看不见。走出登高岩,转北行二里,到白鹤观遗址。遗址在山间平地上,远离险峻而靠近平坦的地方,独自挺立着一棵松树,有一种旷达的情趣。又往北上三里,才登上绝顶,顶上有真武庙,分为三列。旁边有一口井,井水十分清莹,名御井,是宋真宗到顶上避暑时开掘的。在真武庙中吃饭。询问下山的路,向导说:“正道顺万岁峰下到山脚,有二十里,如果顺西沟悬空滑行而下,可以省掉一半的路程,但是道路极其险峻。”我面露喜色,原来认为嵩山不奇,因为没有险峻之处。赶忙跟随向导,拄着手杖往前走。开始还傍靠着岩石穿越,拨开丛密的草木往下走。接着就从两石峡中滑行直下,仰望夹在两旁的崖壁几乎逼近天际。在这之前,峰顶上的雾气像雨一样往下滴,下到这里雾气渐渐散开,景色也渐渐奇异。但一直是垂直的沟谷,没有石阶,不要说不能行走,而且无法停留下来。越往下滑,崖壁的气势愈壮观,下完一道峡谷,又转入另一道峡谷。我的眼睛不敢斜视,我的脚不能止住。就这样一f了十里,才走出峡谷,到达平地,上了正道。经过无极洞,往西翻越山岭,在草丛中急行,五里,到法皇寺。寺里有金莲花,是本地特产,其它地方没有。山雨忽然降临,于是在僧人的小屋留宿。寺东石峰对峙,每当月亮初升时,正好照在峡谷中间,是所谓的“嵩山待月”想来我先前所下的峡谷,就在这道峡谷上面,现在面对面地坐下来,只觉得上面云气出没,哪里知道自己是从中下来的呢。
二十二日出了山,往东行五里,到达荒废的嵩阳宫遗址。遗址上只郁郁葱葱、岿然如山的三棵将军柏,这是汉朝封的名称;大的一棵有七人围抱粗,中等的要五人围抱,小的三人围抱。柏树北边,有三排房屋,祭祀程颐、程颖两位先生。柏树西边,有一根旧殿石柱,大半截埋在土中,上面有很多宋代人的题名,可以分辨出来的有范阳人祖无择、上谷人寇武仲和苏才翁等数人。柏树西南,是石碑雄伟巨大,四面雕刻的龙形装饰图非常精致。右边是块唐代的石碑,碑文为裴迥撰写,徐浩用八分书书写。又往东走二里,经过崇福宫旧址,崇福宫又叫万寿宫,是宋朝宰相提点官处。再东边是启母石,有几间屋那么大,旁边有一块像磨刀石一样的平石。又往东走八里,回到中岳庙吃饭,观看宋代、元代的碑刻。
往西走八里,进入登封县。再往西走五里,顺小路往西北行。又五里,到会善寺“茶榜”碑刻在寺中西边小屋里,是元代刻的。背后有一块石碑倒在墙脚,是唐朝贞元年间(785一804)刻的戒坛记,碑文为汝州刺史陆长源撰写,河南人陆邹书写。再西边是荒废的戒坛遗址,石上的雕刻极其精致工整,但都残缺不齐地扔在荒草碎石之中。往西南行五里,出到大路上,又走十里,到达郭店。转向西南走,是去少林寺的路。五里,进入少林寺,在僧人瑞光房中住宿。二十三日云雾完全散去。进正殿,拜完佛后攀登南寨。南寨是少室山绝顶,高度与太室山相等,但峰峦陡峭挺拔,享有“九鼎莲花”的盛名。低环在少室山后的是九乳峰,峰峦向东蜿蜒伸去,和太室山相连,少室山北面就是少林寺。少林寺十分庄严华丽,庭院中新旧碑刻森林般地排列成行,都很完好。台阶两侧的两棵松树,高大雄壮而且整齐,如同用尺量裁过一样。少室山横障在寺前,抬头看不到山顶,游人像面对墙壁而立,于是就认为少室山的景致,以远看为好。我昨天傍晚进寺时,就打听登少室山的路,都说雪深路断,肯定去不了。一般情况,在晴朗的天气登山最好。我登太室山时,云烟雾气弥漫,有人认为是山神拒绝游客,却不知道太室山雄伟高大,恰好只需露出半面。如果少室山的优美之处在于山石云雾互相掩映,那么,虽然是薄薄的云彩,山色又怎能被遮蔽呢?今天则十分晴朗,巧遇这样的机会,有什么能够阻止我登山呢!于是从寺南渡过山涧登山,走六七里,到达二祖庵。到这里山忽然明显没有土而全是石头,石崖往下坠落,形成深坑。坑的半中腰有泉,泉水越过岩石,飞速下泻,也用“珠帘”命名。我拄着拐杖独自往前走,愈下去愈没有路,很久才到崖底。其岩比不上卢岩雄伟开阔,但幽深峻峭则超过卢岩。岩下一潭碧绿的清泉,四周积雪板结。又往上走,到炼丹台。台三面悬空,一面斜靠青翠的崖壁,台上有亭,名小有天,游人的足迹,从来没到过这里。从这里过去都是顺石脊抬着头直直往上攀登,两旁陡岩高万初,石脊悬挂在陡崖之中,几乎没有一寸土,手足竭尽全力地交替使用,才能升登。一共七里,才登上大峰。大峰的地势宽阔平坦,刚才都是陡直的岩石,现在又突然全是土。从草丛荆棘中莽撞地往南上,大约五里,就登上南寨顶,屏蔽在岩石上的土到这里完全消失。南寨其实是少室山北顶,就少林寺而言,才是南寨。原来少室山顶从中裂开,横断为南北两部分,北顶像屏风伸展,南顶像利刃排列峙立,两座山顶前沿相距仅八尺到一丈,中间是深谷,陡直下陷如同用刀剖开一样。两边山崖相夹,从底部奇特地耸起一座山峰,高出众峰之上,就是所说的摘星台,为少室山的正中央。绝顶和北部山崖若即若离,彼此间断开不能越过。低头看绝顶下面,只有很少的一点和北崖相连。我脱掉衣服顺着走,登上绝顶,南顶的九峰森林般地峙立在前面,北顶的半壁屏障横列在后面,东西两面都是深坑,低头看不见底,狂风忽然刮来,令人几乎想像羽毛那样乘风飞去。-
沿南寨往东北转,下土山,忽然看见有升那么大的老虎足迹。在草丛中行五六里,到茅庵,用打火石取火,把带来的米煮成粥,喝了三四碗,饥渴迅速消失。请庵中的僧人指引去龙潭的路。下一座峰,峰脊渐渐狭窄,土石交互出现,荆棘藤蔓覆盖,抓着树枝荡着行走,岩石忽然耸立万丈,必定过不去。转向上攀,从峰势蜿蜒处往下走,但岩石又像前面一样陡然突立。来来回回不止数里,才迂绕过一道山坳,又走五里后才有路,是龙潭沟。仰望刚才迷路之处,陡峭的崖壁、倾斜的岩石,都在万初高的绝壁上。清流从中喷涌,高峻阴森的崖石,都披上了云霞。峡谷夹着山涧转,两边崖上的静室如同蜂房燕窝一样。共走了五里,一处幽静碧绿的龙潭,深得无法丈量。又经过两处龙潭,于是走出峡谷,住在少林寺。
二十四日从寺西边往北行,经过甘露台,又经过初祖庵。往北四里,登上五乳峰,探游初祖洞。洞有二丈深,宽不到二丈,是达摩面壁九年的地方。洞门下对少林寺,正对少室山。地下没有泉水,所以没人居住。往下到初祖庵,庵中供奉着达摩影石。影石不到三尺高,白色的石质、黑色的花纹,俨然一幅胡僧站立的图像。中殿六祖慧能亲手种的柏树,已经有三人围抱粗了,碑文记载说,树是慧能放在钵中从广东带到这里来的。台阶两侧的两棵松树不如少林寺的松树。少林寺的松柏都是挺拔雄伟,不像中岳庙的仰倒、仆伏而盘曲,这里的松柏也是直立的。下到甘露台,土山矗立,山上有藏经殿。从甘露台下去,经过三层殿宇,各种碑刻遍布,令人目不暇接。后面有千佛殿,其雄壮华丽的建筑,很少有比得上的。出殿到僧人瑞光房中吃饭。鞭赶着马走上登封的大路,经过辍辕岭,在大屯住宿。
二十五日往西南行五十里,山冈忽然被劈断,这就是伊网山。伊水从南边流来经过山下,水的深度可以通行载重数石的船。伊网山相连的山冈,从东往西横贯,伊水上架有木桥。渡水到西岸,崖壁更加陡削、高耸。一座山都劈成崖壁,整个崖壁上全部雕刻有佛像。有几十个大洞,高达数十丈。大洞外峭壁直插山顶,顶上文凿有小洞,洞中都雕刻有佛像。即使是一尺一寸大小的表层,也都雕满了,看上去无法计算。山洞左边,泉水从山上流下来,汇聚成方池,其余的泻入伊水。一伊网山高不过百丈,却有源源不断的涂涂清流,这在当地很难得。山前人挤着人,车挨着车,是湖北、河南通往西北陕西关中的大路。我从这里取道去西岳华山。
于是在耿店停宿。二十日从小路往南走二十五里,沿途都是土冈和不规则的高地。走了很久,才看到一条溪水。渡过溪水,往南从冈梁上行走,往下俯瞰就看到了石涂。我自从进入开封府,地势平坦舒展、宽阔无边,古人称之为“陆海”平地上难以有泉水,有了泉水又难以有岩石。走近嵩山开始看到蜿蜒起伏的众多山峰,北边有景溪、须溪等河流,南边有颖水,但这些河流都盘绕隐伏在土堆沙滩中。只有登封县东南三十里的石涂河,是嵩山东面山谷中的流水,将往下流入颖水。一路上地形高低不平、弯转曲折,水都在地面下流,流到这里忽然遇到形状峥嵘的巨石。巨石突立在高高的山冈和峡谷之间,有一夫当关、扼险制要的气势。水浸泡到巨石胁下,从此水石交融,形态峭丽,变化万端。流水环绕的两岸崖石,像天鹅延颈而立,又像大雁成行而飞;矗立在水中的岩石,则犹如犀牛饮水、猛虎卧伏。低矮的形成小岛,高大的形成平台,岩石越高大,则距离水面越远,却又中空而形成石窟和石洞。估计每块岩石的间隔,要以八尺计算,水流最大时的水面,要以数丈计算。水在山崖中间流淌,岩石峙立水上,石态水色,如肤如骨,景致极其妍丽。想不到茅草芦苇之中,竟令人顿时眼目一新。、登上田中高地,往西走十里,是告成镇,古代告成县所在地。测景台在镇北。往西北走二十五里,到中岳庙。进入东华门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心中想往着去卢岩寺,就从中岳庙东北沿山行。越过数道高低不平的坡地,走十里,转进山,到达卢岩寺。寺外几步远之处,就有铿然作响的流水坠入石峡中。峡谷两边的山色,雾气弥漫,蕴为云霞。溯流上到寺后,峡谷底部陡崖矗立,如半圆环绕,上部倾覆,下部凹削。飞流的泉水从空中直泻而下,仿佛丝绸凌空飘舞,细雨般的水珠洒满山谷,和武彝山的水帘洞不相上下。因此山以有水为奇,而水又得岩石映衬,岩石又能助水而不是阻水,从而使得泉水飞流,于是大大胜过武彝山了。在瀑布下徘徊,僧人梵音用茶点款待我们。急忙返回中岳庙,天已经昏黑。
二十一日早晨,祭拜嵩山之神岳帝。走出大殿,向东攀登太室山绝顶。据考证,嵩山位于天地正中,祭祀的顺序为五岳之首,所以称为嵩高。嵩山和少室山并排峙立,山下洞窟很多,所以又名太室山。太室山、少室山远看犹如双眉并列,但少室山嶙峋,而太室山雄厉、独居尊位,俨然像背靠屏风的帝王。从翠色弥漫的山脚而上,连绵的山崖横亘不断,好似排列的屏风、伸展的旗帜,因此更觉得高峻威严。尊崇、祭祀嵩山从远古就开始了,汉武帝因为嵩山山呼“万岁”的奇异,特别增加了奉祀岳神的嵩高邑。宋朝因嵩山靠近京城附近,祭山的典礼十分完备。至今绝顶上还留下铁梁桥、避暑寨的名称。当时的盛况,完全可以想见。
太室山东南的一支山脉,名黄盖峰。峰脚就是中岳庙,庙的规模宏伟壮观。庭院中碑刻林立,都是宋、辽以来的题刻。登高山的正道是在万岁峰下,位于太室山正南方。我昨天奔向卢岩寺时,首先经过东峰,途中看见峰峦秀丽突出,中部裂开如同门扇,有人指着说是金峰玉女沟,顺沟也有路登上绝顶,于是寻找打柴的人,约好作向导,今天就从这里上绝顶。走近秀峰突出处,山路渐渐断开,险要到了极点,不可能直接越过去。往北靠土山走,路窄得好像一根线,只容向上攀爬,大约二十里路,才越过东峰,不久转到裂门上面。往西翻越狭窄的山脊,看着绝顶往前走。这一天,浓黑的云如同用墨染过,我没有因此停步。此时雾气越来越阴沉,稍稍晴开时就可以朝下俯视到绝壁重崖,似丝织品罗列、玉石剖开;云雾聚合时,则如同在大海中前进。五里,到达天门峰。上下都是重叠的石崖,路上积雪很多。向导指着最陡峻的地方,称为大铁梁桥。转向西走,又三里,绕着山峰往南下,到登高岩。大凡幽深处山岩多数不畅通,畅通处岩石又缺少曲折、隐蔽以及互相映衬的景致。此岩上靠层层山崖,下临陡峭的深壑,洞门重山族拥,左右环靠平台及屏障般的山峰。一上登高岩,就有又深又大的洞穴,洞壁斜穿;在洞中穿行数步,山崖忽然从中断开五尺,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向导是当地的老樵夫,敏捷得好似猿猴,侧身跳到断崖对面,取来两枝树千,横架在断崖上形成阁道。过了断崖,拱形的岩石高高覆盖在上方,当中有乳泉、丹灶、石榻等名胜。从岩边攀登而上,另外又有一平台,三面悬空在极深的沟壑中。向导说:“往下可以俯视登封县,远处看得到箕山、颖水。”当时四周浓雾迷漫,什么都看不见。走出登高岩,转北行二里,到白鹤观遗址。遗址在山间平地上,远离险峻而靠近平坦的地方,独自挺立着一棵松树,有一种旷达的情趣。又往北上三里,才登上绝顶,顶上有真武庙,分为三列。旁边有一口井,井水十分清莹,名御井,是宋真宗到顶上避暑时开掘的。在真武庙中吃饭。询问下山的路,向导说:“正道顺万岁峰下到山脚,有二十里,如果顺西沟悬空滑行而下,可以省掉一半的路程,但是道路极其险峻。”我面露喜色,原来认为嵩山不奇,因为没有险峻之处。赶忙跟随向导,拄着手杖往前走。开始还傍靠着岩石穿越,拨开丛密的草木往下走。接着就从两石峡中滑行直下,仰望夹在两旁的崖壁几乎逼近天际。在这之前,峰顶上的雾气像雨一样往下滴,下到这里雾气渐渐散开,景色也渐渐奇异。但一直是垂直的沟谷,没有石阶,不要说不能行走,而且无法停留下来。越往下滑,崖壁的气势愈壮观,下完一道峡谷,又转入另一道峡谷。我的眼睛不敢斜视,我的脚不能止住。就这样一f了十里,才走出峡谷,到达平地,上了正道。经过无极洞,往西翻越山岭,在草丛中急行,五里,到法皇寺。寺里有金莲花,是本地特产,其它地方没有。山雨忽然降临,于是在僧人的小屋留宿。寺东石峰对峙,每当月亮初升时,正好照在峡谷中间,是所谓的“嵩山待月”想来我先前所下的峡谷,就在这道峡谷上面,现在面对面地坐下来,只觉得上面云气出没,哪里知道自己是从中下来的呢。
二十二日出了山,往东行五里,到达荒废的嵩阳宫遗址。遗址上只郁郁葱葱、岿然如山的三棵将军柏,这是汉朝封的名称;大的一棵有七人围抱粗,中等的要五人围抱,小的三人围抱。柏树北边,有三排房屋,祭祀程颐、程颖两位先生。柏树西边,有一根旧殿石柱,大半截埋在土中,上面有很多宋代人的题名,可以分辨出来的有范阳人祖无择、上谷人寇武仲和苏才翁等数人。柏树西南,是石碑雄伟巨大,四面雕刻的龙形装饰图非常精致。右边是块唐代的石碑,碑文为裴迥撰写,徐浩用八分书书写。又往东走二里,经过崇福宫旧址,崇福宫又叫万寿宫,是宋朝宰相提点官处。再东边是启母石,有几间屋那么大,旁边有一块像磨刀石一样的平石。又往东走八里,回到中岳庙吃饭,观看宋代、元代的碑刻。
往西走八里,进入登封县。再往西走五里,顺小路往西北行。又五里,到会善寺“茶榜”碑刻在寺中西边小屋里,是元代刻的。背后有一块石碑倒在墙脚,是唐朝贞元年间(785一804)刻的戒坛记,碑文为汝州刺史陆长源撰写,河南人陆邹书写。再西边是荒废的戒坛遗址,石上的雕刻极其精致工整,但都残缺不齐地扔在荒草碎石之中。往西南行五里,出到大路上,又走十里,到达郭店。转向西南走,是去少林寺的路。五里,进入少林寺,在僧人瑞光房中住宿。二十三日云雾完全散去。进正殿,拜完佛后攀登南寨。南寨是少室山绝顶,高度与太室山相等,但峰峦陡峭挺拔,享有“九鼎莲花”的盛名。低环在少室山后的是九乳峰,峰峦向东蜿蜒伸去,和太室山相连,少室山北面就是少林寺。少林寺十分庄严华丽,庭院中新旧碑刻森林般地排列成行,都很完好。台阶两侧的两棵松树,高大雄壮而且整齐,如同用尺量裁过一样。少室山横障在寺前,抬头看不到山顶,游人像面对墙壁而立,于是就认为少室山的景致,以远看为好。我昨天傍晚进寺时,就打听登少室山的路,都说雪深路断,肯定去不了。一般情况,在晴朗的天气登山最好。我登太室山时,云烟雾气弥漫,有人认为是山神拒绝游客,却不知道太室山雄伟高大,恰好只需露出半面。如果少室山的优美之处在于山石云雾互相掩映,那么,虽然是薄薄的云彩,山色又怎能被遮蔽呢?今天则十分晴朗,巧遇这样的机会,有什么能够阻止我登山呢!于是从寺南渡过山涧登山,走六七里,到达二祖庵。到这里山忽然明显没有土而全是石头,石崖往下坠落,形成深坑。坑的半中腰有泉,泉水越过岩石,飞速下泻,也用“珠帘”命名。我拄着拐杖独自往前走,愈下去愈没有路,很久才到崖底。其岩比不上卢岩雄伟开阔,但幽深峻峭则超过卢岩。岩下一潭碧绿的清泉,四周积雪板结。又往上走,到炼丹台。台三面悬空,一面斜靠青翠的崖壁,台上有亭,名小有天,游人的足迹,从来没到过这里。从这里过去都是顺石脊抬着头直直往上攀登,两旁陡岩高万初,石脊悬挂在陡崖之中,几乎没有一寸土,手足竭尽全力地交替使用,才能升登。一共七里,才登上大峰。大峰的地势宽阔平坦,刚才都是陡直的岩石,现在又突然全是土。从草丛荆棘中莽撞地往南上,大约五里,就登上南寨顶,屏蔽在岩石上的土到这里完全消失。南寨其实是少室山北顶,就少林寺而言,才是南寨。原来少室山顶从中裂开,横断为南北两部分,北顶像屏风伸展,南顶像利刃排列峙立,两座山顶前沿相距仅八尺到一丈,中间是深谷,陡直下陷如同用刀剖开一样。两边山崖相夹,从底部奇特地耸起一座山峰,高出众峰之上,就是所说的摘星台,为少室山的正中央。绝顶和北部山崖若即若离,彼此间断开不能越过。低头看绝顶下面,只有很少的一点和北崖相连。我脱掉衣服顺着走,登上绝顶,南顶的九峰森林般地峙立在前面,北顶的半壁屏障横列在后面,东西两面都是深坑,低头看不见底,狂风忽然刮来,令人几乎想像羽毛那样乘风飞去。-
沿南寨往东北转,下土山,忽然看见有升那么大的老虎足迹。在草丛中行五六里,到茅庵,用打火石取火,把带来的米煮成粥,喝了三四碗,饥渴迅速消失。请庵中的僧人指引去龙潭的路。下一座峰,峰脊渐渐狭窄,土石交互出现,荆棘藤蔓覆盖,抓着树枝荡着行走,岩石忽然耸立万丈,必定过不去。转向上攀,从峰势蜿蜒处往下走,但岩石又像前面一样陡然突立。来来回回不止数里,才迂绕过一道山坳,又走五里后才有路,是龙潭沟。仰望刚才迷路之处,陡峭的崖壁、倾斜的岩石,都在万初高的绝壁上。清流从中喷涌,高峻阴森的崖石,都披上了云霞。峡谷夹着山涧转,两边崖上的静室如同蜂房燕窝一样。共走了五里,一处幽静碧绿的龙潭,深得无法丈量。又经过两处龙潭,于是走出峡谷,住在少林寺。
二十四日从寺西边往北行,经过甘露台,又经过初祖庵。往北四里,登上五乳峰,探游初祖洞。洞有二丈深,宽不到二丈,是达摩面壁九年的地方。洞门下对少林寺,正对少室山。地下没有泉水,所以没人居住。往下到初祖庵,庵中供奉着达摩影石。影石不到三尺高,白色的石质、黑色的花纹,俨然一幅胡僧站立的图像。中殿六祖慧能亲手种的柏树,已经有三人围抱粗了,碑文记载说,树是慧能放在钵中从广东带到这里来的。台阶两侧的两棵松树不如少林寺的松树。少林寺的松柏都是挺拔雄伟,不像中岳庙的仰倒、仆伏而盘曲,这里的松柏也是直立的。下到甘露台,土山矗立,山上有藏经殿。从甘露台下去,经过三层殿宇,各种碑刻遍布,令人目不暇接。后面有千佛殿,其雄壮华丽的建筑,很少有比得上的。出殿到僧人瑞光房中吃饭。鞭赶着马走上登封的大路,经过辍辕岭,在大屯住宿。
二十五日往西南行五十里,山冈忽然被劈断,这就是伊网山。伊水从南边流来经过山下,水的深度可以通行载重数石的船。伊网山相连的山冈,从东往西横贯,伊水上架有木桥。渡水到西岸,崖壁更加陡削、高耸。一座山都劈成崖壁,整个崖壁上全部雕刻有佛像。有几十个大洞,高达数十丈。大洞外峭壁直插山顶,顶上文凿有小洞,洞中都雕刻有佛像。即使是一尺一寸大小的表层,也都雕满了,看上去无法计算。山洞左边,泉水从山上流下来,汇聚成方池,其余的泻入伊水。一伊网山高不过百丈,却有源源不断的涂涂清流,这在当地很难得。山前人挤着人,车挨着车,是湖北、河南通往西北陕西关中的大路。我从这里取道去西岳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