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碧之筱桦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离之愈近,仰之愈高。世间万物,莫不如此。——题记
一
邛州城西南4公里处,大南河畔,s106省道边,有一座高塔耸立,是为回澜塔。远远望去,塔像一柄宝剑直刺苍穹,壮观之极。
据资料载,些塔最初建于明代。由于大南河洪水肆虐,人民深为其苦,有一个叫王志雄的人倡议建一座高塔镇守水患,一呼万应,于是在河心沙洲上建成了这一宝塔,取名镇江塔。明末,张献忠入川,毁于战火。清乾隆年间,地方官重建此塔,种种原因,直到光绪,历170年,才又重新建成,更名为回澜文风塔,简称回澜塔。
回澜塔是六边形楼阁式砖塔,共13层,高75米,在全国古砖塔中名列第三。100多年来,历经风霜雨雪,洪水地震,至今巍然屹立。
二
龙年春节,风寒犹厉,我们来到邛州,登回澜塔。
并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景区,所以没有什么人。守塔人兼做着其它事,见有人到,忙过来收门票,叫我们自便。
一道小小的围墙把塔圈了起来,算是一种保护。塔基每边长7米有余“掘基深宽三丈六尺”“四周各置九巨炉熔铁铸之”“周之壕深宽各三尺六寸,糯粥为浆,渗石灰以护之塔中竖九丈许铁柱为坚。”塔壁很厚,逾1米。因此坚固。也因此塔室逼仄,愈往上愈仄,仄到仅容一人能够通过。这样也好,建塔的目的,本身是用来镇水的,很庄严。塔内有正方形塔心柱,直到第九层底部。塔心柱各层设有殿龛,供奉着一位历史人物神像。因为他们对后世的影响,渐渐地也就成了人们心中的神圣。第一层是镇水之神伍子胥,第二层是福禄来崇范蠡,第三层是忠义两全关羽,第四层是泽被全川李冰,第五层是大文学家苏轼,第六层是北宋状元冯时行,传说他是四川出的第一个状元,第七层是精忠报国岳飞,第八层是主宰文人命运的“奎星”奎星名张亚子,在梓潼七曲山享有大庙,没想到在这高塔之上还受供奉,可见其影响之大。九至十三层叫五常楼,仁义礼智信各一层。从供的神像和楼名看,此塔不仅镇水,还兼教化之功,所以还有“文风”塔之称。
建塔所用青砖多有“商标”一至八层可见“大清同治六年陈国仲官砖”“同治六年周记官砖”等数十种戳记;十一层以上有“光绪八年州牧李玉宣修竟”、“李元舆”等戳记。这些戳记不仅仅只是一个名字,更是责任,所以塔能百年不倒。
三
时光荏苒,弹指百年。追想昔日,河心沙洲,已是河岸。茂林佳树,簇拥掩映,屋舍廊榭,错落连绵。宝塔擎天,登高望远,无限河山,尽在眼前。想古之文人,登临此塔,能不抒怀?
宝塔巍建沙洲间
二百四十入云天
精忠报国是良训
志雄理为王姓先。
清光绪某年,合川书生王懋登塔时很豪气地写了这首诗。他姓王,当然会想到建塔的倡始者。王志雄名不见经传,原建者和重建者也都默默无闻。和泥、制模、捣杵,一块一块烧制,一级一级上砌,怀着崇高和虔诚,把灵魂抬举到令人仰视的高度——他们虽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为后人留下了一座丰碑!
四
从塔上下来,从塔下上望,离之愈近,仰之愈高。
离之愈近,仰之愈高。世间万物,莫不如此。——题记
一
邛州城西南4公里处,大南河畔,s106省道边,有一座高塔耸立,是为回澜塔。远远望去,塔像一柄宝剑直刺苍穹,壮观之极。
据资料载,些塔最初建于明代。由于大南河洪水肆虐,人民深为其苦,有一个叫王志雄的人倡议建一座高塔镇守水患,一呼万应,于是在河心沙洲上建成了这一宝塔,取名镇江塔。明末,张献忠入川,毁于战火。清乾隆年间,地方官重建此塔,种种原因,直到光绪,历170年,才又重新建成,更名为回澜文风塔,简称回澜塔。
回澜塔是六边形楼阁式砖塔,共13层,高75米,在全国古砖塔中名列第三。100多年来,历经风霜雨雪,洪水地震,至今巍然屹立。
二
龙年春节,风寒犹厉,我们来到邛州,登回澜塔。
并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景区,所以没有什么人。守塔人兼做着其它事,见有人到,忙过来收门票,叫我们自便。
一道小小的围墙把塔圈了起来,算是一种保护。塔基每边长7米有余“掘基深宽三丈六尺”“四周各置九巨炉熔铁铸之”“周之壕深宽各三尺六寸,糯粥为浆,渗石灰以护之塔中竖九丈许铁柱为坚。”塔壁很厚,逾1米。因此坚固。也因此塔室逼仄,愈往上愈仄,仄到仅容一人能够通过。这样也好,建塔的目的,本身是用来镇水的,很庄严。塔内有正方形塔心柱,直到第九层底部。塔心柱各层设有殿龛,供奉着一位历史人物神像。因为他们对后世的影响,渐渐地也就成了人们心中的神圣。第一层是镇水之神伍子胥,第二层是福禄来崇范蠡,第三层是忠义两全关羽,第四层是泽被全川李冰,第五层是大文学家苏轼,第六层是北宋状元冯时行,传说他是四川出的第一个状元,第七层是精忠报国岳飞,第八层是主宰文人命运的“奎星”奎星名张亚子,在梓潼七曲山享有大庙,没想到在这高塔之上还受供奉,可见其影响之大。九至十三层叫五常楼,仁义礼智信各一层。从供的神像和楼名看,此塔不仅镇水,还兼教化之功,所以还有“文风”塔之称。
建塔所用青砖多有“商标”一至八层可见“大清同治六年陈国仲官砖”“同治六年周记官砖”等数十种戳记;十一层以上有“光绪八年州牧李玉宣修竟”、“李元舆”等戳记。这些戳记不仅仅只是一个名字,更是责任,所以塔能百年不倒。
三
时光荏苒,弹指百年。追想昔日,河心沙洲,已是河岸。茂林佳树,簇拥掩映,屋舍廊榭,错落连绵。宝塔擎天,登高望远,无限河山,尽在眼前。想古之文人,登临此塔,能不抒怀?
宝塔巍建沙洲间
二百四十入云天
精忠报国是良训
志雄理为王姓先。
清光绪某年,合川书生王懋登塔时很豪气地写了这首诗。他姓王,当然会想到建塔的倡始者。王志雄名不见经传,原建者和重建者也都默默无闻。和泥、制模、捣杵,一块一块烧制,一级一级上砌,怀着崇高和虔诚,把灵魂抬举到令人仰视的高度——他们虽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为后人留下了一座丰碑!
四
从塔上下来,从塔下上望,离之愈近,仰之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