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太平盛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倪裳和威尔是这样认识的。
那是一九九八年的夏天,距离香港回归中国刚好一周年。倪裳一九九七年开始念商学院,一九九八年的暑假她从波士顿回到北京,在麦肯锡咨询公司实习。倪裳小时候生活在上海,从来没有去过北方,也没有看见过长城。她小学还没有毕业就去了美国,所以对上海也没有具体的印象。若说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就是除夕时候,在城隍庙出售的兔子灯笼,火红色的兔子形状的灯笼。但是她的母亲告诉她,兔子灯笼是元宵节的事,而且那是白色的。这就是倪裳对她的家乡的印象,另外的就是从父母那里听来的家族历史。所以对于她来说,去中国工作一个暑假是相当有必要的事。她觉得这样的经历可以拉近她与家乡的距离。
一九九八年的北京,城市的高速公路已经修建起来,呈环状,围绕着这城市的旧城和新区,一圈一圈,自城中心向城郊扩大延伸,那时候一共有三环,这样的工程还在继续营建当中。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城市一样,北京有相当严重的交通堵塞这样的问题。北京的新机场还没有建好,所以倪裳所乘的飞机降落的地方是停机坪,然后由大巴士将他们载到出口去。机场有穿着绿色军装的地勤,倪裳站在大巴士里,看着他们搬运货物,启动运行李的小车,三三两两地走在一起,她吃不准他们是不是军人,后来别人告诉她,那些都是武警。大巴士很快将停机坪甩在后面,那些飞机的轮廓也消失在暮色里。当时,倪裳有很强烈的回到中国的感觉,那些穿绿衣服的武警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起“红色中国”这类的词来,就像好莱坞电影里的镜头,带着一些不太真实的异国情调。那是黄昏,所以一切像梦境。等她在这个城市安顿下来,才发现自己的第一印象并不那么准确,一九九八年的北京对于她那样的过客来说没有那么强烈的政治气候,她意识到自己对于家乡实际上缺乏了解。
从机场进入市区的出租车里,司机播放着那英和王菲合唱的《相约九八》:
打开心灵/剥去春的羞涩/舞步飞旋/踏破冬的沉默/融融的暖意带着深情的问候/绵绵细雨沐浴那昨天昨天激动的时刻/你用温暖的目光/迎接我从昨天带来的欢乐/来吧/来吧/来吧/相约九八/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相约在银色的月光下/相约在温暖的情意中/来吧/来吧/相约九八/来吧/来吧/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心相约/心相约/相约一年又一年/无论咫尺天涯/歌声悠悠/穿透春的绿色/披上新装/当明天到来的时刻/悄悄无语聆听那轻柔的呼吸/那么快让我们拥抱拥抱……
倪裳断断续续地抓住歌声里的几个句子,那旋律让她觉得灵魂的深处喷发出一些东西来,于是她好像明白了歌词的大意。她问司机,这是谁唱的?
司机说,王菲和那英,是两个天后。
天后?
司机说,小姐,你不是本地人吧。是从美国来的?刚才那班飞机是从哪里来的?旧金山?还是底特律?
倪裳说,王菲和那英?我知道她们的。然后像忘了司机的问题,靠在椅背上,看着外面的景色不再说话。当然,她不是美国的土生儿,对于中国的事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一点儿也不了解。
高速公路上奔驰着各种各样的车子,日本车、欧洲车、美国车,出租车大多是红色的。公路外边有高层的公寓,玻璃的办公大楼,街道上有骑单车的人。倪裳想,这跟所有的城市没有大的两样。
车子开到城市中心就慢了下来,在高架桥上一点点地挪动,就在这时候,倪裳看到了路边上的那幢城楼,非常巍峨的一幢城楼,站在周围的现代建筑物当中,有一种无可替代的独特美质,一看就是在历史中幸存下来的,顶天立地,让倪裳想起天地洪荒那样的词来。就是以那一刻为界线,倪裳感到自己回到了中国。她想,自己的中文还不错啊,居然能想起那样的形容词来。这时候,司机在前面告诉她,这是德胜门。原先周围的城墙没有拆的时候才壮观呢。
是吗?是什么时候拆的?
很久以前的事了!五十年代的事儿,你还没出生呢,连我也没有呢。这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倪裳注意到司机说话声里的卷舌音,与她父母的南方口音迥然不同。
倪裳变本加厉地把关于中国的传统东西一股脑儿地兜起来,迫不及待地作各式各样的尝试,买了布鞋,做了旗袍,喝茶,听京戏,在大排档吃烤羊肉,找人开车去古北口看古长城,逛胡同,在别人的家门口张头张脑,看别人摇着蒲扇,就也买了一把。她想,在这样的时候,应该会遇见一个中国的男孩吧,在这个古都谈一场恋爱,肩并着肩坐在故宫里看日落。
当时,倪裳不知道在故宫无法看到真正的日升日落,而她那样热衷的这些活动也不是真正的本地人的兴趣所在,在那样的圈子里转来转去,遇见威尔简直是无法避免的。威尔也是暑假实习生,在一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实习,还有一年就从法学院毕业了。他们俩所在的公司有业务上的来往,即使不是这样,所有这些美国公司的外派人员还是有很多相熟的机会的。
对于这次恋爱,倪裳一点准备也没有,等到发现的时候,她想这样暖洋洋的感觉真是不舍得拒绝,那么就一脚踏下去吧。本来,她一直很刻意地抗拒与异国男孩子交朋友,后来才意识到,很多事情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思前想后各种假设都不及事实本身有说服力。反正他们的恋爱是在北京开始的,他们相遇在一九九八年,正像那首歌唱的一样,相约九八。
关于北京,倪裳有如下的记忆,这些记忆大多与威尔有关,真是不可思议。倪裳常常想,如果他们在美国,会不会有开始的机会?当然这样的问题并不重要了。
记忆一。
他们相识是在一场大雨里。几个人都没有带伞,从故宫的前门跑出来,就到了天安门广场上,广场上水茫茫一片,雨像牛筋一样劈头盖脸地浇下来,大家不停地抹脸,眼睛才睁得开。全身都湿透了,倒也没有人着急,回头看故宫的方向,建筑物都被埋在水幕后面了。那一段的长安街不能停车,他们在雨里走了段时间,走到小街上才叫到计程车,乱哄哄的他们两个被塞进同一辆车里,有人大声地叫,说他俩住的地方最近。话没说完,门就“砰”的一声被关上了,那个朋友像被夹了尾巴一样跳到另一辆车里去了。都已经被淋得透湿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怕多淋几滴雨。两个人相视,就哈哈地笑起来。
威尔自我介绍说,我是威尔,威尔?史密斯。
倪裳伸出手,说,倪裳。
威尔将手在身上擦了擦才伸出去握手,但两只手还是湿漉漉的。
>
倪裳和威尔是这样认识的。
那是一九九八年的夏天,距离香港回归中国刚好一周年。倪裳一九九七年开始念商学院,一九九八年的暑假她从波士顿回到北京,在麦肯锡咨询公司实习。倪裳小时候生活在上海,从来没有去过北方,也没有看见过长城。她小学还没有毕业就去了美国,所以对上海也没有具体的印象。若说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就是除夕时候,在城隍庙出售的兔子灯笼,火红色的兔子形状的灯笼。但是她的母亲告诉她,兔子灯笼是元宵节的事,而且那是白色的。这就是倪裳对她的家乡的印象,另外的就是从父母那里听来的家族历史。所以对于她来说,去中国工作一个暑假是相当有必要的事。她觉得这样的经历可以拉近她与家乡的距离。
一九九八年的北京,城市的高速公路已经修建起来,呈环状,围绕着这城市的旧城和新区,一圈一圈,自城中心向城郊扩大延伸,那时候一共有三环,这样的工程还在继续营建当中。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城市一样,北京有相当严重的交通堵塞这样的问题。北京的新机场还没有建好,所以倪裳所乘的飞机降落的地方是停机坪,然后由大巴士将他们载到出口去。机场有穿着绿色军装的地勤,倪裳站在大巴士里,看着他们搬运货物,启动运行李的小车,三三两两地走在一起,她吃不准他们是不是军人,后来别人告诉她,那些都是武警。大巴士很快将停机坪甩在后面,那些飞机的轮廓也消失在暮色里。当时,倪裳有很强烈的回到中国的感觉,那些穿绿衣服的武警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起“红色中国”这类的词来,就像好莱坞电影里的镜头,带着一些不太真实的异国情调。那是黄昏,所以一切像梦境。等她在这个城市安顿下来,才发现自己的第一印象并不那么准确,一九九八年的北京对于她那样的过客来说没有那么强烈的政治气候,她意识到自己对于家乡实际上缺乏了解。
从机场进入市区的出租车里,司机播放着那英和王菲合唱的《相约九八》:
打开心灵/剥去春的羞涩/舞步飞旋/踏破冬的沉默/融融的暖意带着深情的问候/绵绵细雨沐浴那昨天昨天激动的时刻/你用温暖的目光/迎接我从昨天带来的欢乐/来吧/来吧/来吧/相约九八/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相约在银色的月光下/相约在温暖的情意中/来吧/来吧/相约九八/来吧/来吧/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心相约/心相约/相约一年又一年/无论咫尺天涯/歌声悠悠/穿透春的绿色/披上新装/当明天到来的时刻/悄悄无语聆听那轻柔的呼吸/那么快让我们拥抱拥抱……
倪裳断断续续地抓住歌声里的几个句子,那旋律让她觉得灵魂的深处喷发出一些东西来,于是她好像明白了歌词的大意。她问司机,这是谁唱的?
司机说,王菲和那英,是两个天后。
天后?
司机说,小姐,你不是本地人吧。是从美国来的?刚才那班飞机是从哪里来的?旧金山?还是底特律?
倪裳说,王菲和那英?我知道她们的。然后像忘了司机的问题,靠在椅背上,看着外面的景色不再说话。当然,她不是美国的土生儿,对于中国的事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一点儿也不了解。
高速公路上奔驰着各种各样的车子,日本车、欧洲车、美国车,出租车大多是红色的。公路外边有高层的公寓,玻璃的办公大楼,街道上有骑单车的人。倪裳想,这跟所有的城市没有大的两样。
车子开到城市中心就慢了下来,在高架桥上一点点地挪动,就在这时候,倪裳看到了路边上的那幢城楼,非常巍峨的一幢城楼,站在周围的现代建筑物当中,有一种无可替代的独特美质,一看就是在历史中幸存下来的,顶天立地,让倪裳想起天地洪荒那样的词来。就是以那一刻为界线,倪裳感到自己回到了中国。她想,自己的中文还不错啊,居然能想起那样的形容词来。这时候,司机在前面告诉她,这是德胜门。原先周围的城墙没有拆的时候才壮观呢。
是吗?是什么时候拆的?
很久以前的事了!五十年代的事儿,你还没出生呢,连我也没有呢。这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倪裳注意到司机说话声里的卷舌音,与她父母的南方口音迥然不同。
倪裳变本加厉地把关于中国的传统东西一股脑儿地兜起来,迫不及待地作各式各样的尝试,买了布鞋,做了旗袍,喝茶,听京戏,在大排档吃烤羊肉,找人开车去古北口看古长城,逛胡同,在别人的家门口张头张脑,看别人摇着蒲扇,就也买了一把。她想,在这样的时候,应该会遇见一个中国的男孩吧,在这个古都谈一场恋爱,肩并着肩坐在故宫里看日落。
当时,倪裳不知道在故宫无法看到真正的日升日落,而她那样热衷的这些活动也不是真正的本地人的兴趣所在,在那样的圈子里转来转去,遇见威尔简直是无法避免的。威尔也是暑假实习生,在一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实习,还有一年就从法学院毕业了。他们俩所在的公司有业务上的来往,即使不是这样,所有这些美国公司的外派人员还是有很多相熟的机会的。
对于这次恋爱,倪裳一点准备也没有,等到发现的时候,她想这样暖洋洋的感觉真是不舍得拒绝,那么就一脚踏下去吧。本来,她一直很刻意地抗拒与异国男孩子交朋友,后来才意识到,很多事情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思前想后各种假设都不及事实本身有说服力。反正他们的恋爱是在北京开始的,他们相遇在一九九八年,正像那首歌唱的一样,相约九八。
关于北京,倪裳有如下的记忆,这些记忆大多与威尔有关,真是不可思议。倪裳常常想,如果他们在美国,会不会有开始的机会?当然这样的问题并不重要了。
记忆一。
他们相识是在一场大雨里。几个人都没有带伞,从故宫的前门跑出来,就到了天安门广场上,广场上水茫茫一片,雨像牛筋一样劈头盖脸地浇下来,大家不停地抹脸,眼睛才睁得开。全身都湿透了,倒也没有人着急,回头看故宫的方向,建筑物都被埋在水幕后面了。那一段的长安街不能停车,他们在雨里走了段时间,走到小街上才叫到计程车,乱哄哄的他们两个被塞进同一辆车里,有人大声地叫,说他俩住的地方最近。话没说完,门就“砰”的一声被关上了,那个朋友像被夹了尾巴一样跳到另一辆车里去了。都已经被淋得透湿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怕多淋几滴雨。两个人相视,就哈哈地笑起来。
威尔自我介绍说,我是威尔,威尔?史密斯。
倪裳伸出手,说,倪裳。
威尔将手在身上擦了擦才伸出去握手,但两只手还是湿漉漉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