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明郑之我是郑克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克臧眉头一凝想起之前的一个疏忽:“洪卿,太仆寺仓、太常寺仓里的存粮有多少,够不够官中的用度,若是大灾之后需要放赈和平粜,这粮食还够不够?”
洪磊眼皮一阵狂跳,郑克臧这话让他很难招架,毕竟他才接手不久有些数据还未落实清楚,所以他不得不用目示意身后的户部郎官们,员外郎蔡济上前一步:“世孙,太仆寺仓、太常寺仓攻击存粮八万五千一百二十石,供应本藩近五万大军可用半年,但若是放赈、平粜恐怕力有不逮,还需立刻从暹罗、安南等地进口粮食。”
“卿是先协理礼官蔡拱枢公之子?”郑克臧探问着,蔡济应声说是,郑克臧满意的点点头。“果然是家学渊源。”边上的郎官们妒忌的看了蔡济一眼,知道这个彩头对方是得定了,此时就听郑克臧再问。“蔡卿,卿以为若是放赈、平粜还需准备多少粮食。”
蔡济扳着手指:“其实去年入台的移民和移屯的百姓多少有过一季的收成,而原来各家的佃户多少也有些存粮,这些多少能撑到夏秋两收,因此关键是本藩各军的用度。”
蔡济的意思是老百姓多少能在旱灾中撑下去,关键是没有多少粮食能上缴出售,所以放赈、平粜倒还不是最关键的:“若旱情持续到秋收之后,那至少要从海外进口二十万石米面以备不时之需。”
二十万石,这个数目显然甚为庞大,但事实上面对三年大旱来说远远不够,就算调用军兵协助抗旱、抢种耐旱作物,这个数目依旧要放大若干倍才可行,然而靠在空空荡荡的户部银库,显然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那就从利民库里调拨三万两先采买起来。”思来想去,郑克臧只能从自己口袋里挖钱,但饶是这样,也填不满这个无底洞。“另外号召军民献粮,献粮十石者封所镇抚,献粮三十石封试百户,百石以下为百户。”
两汉时期百姓纳粟得官是惯例,不过汉代是有民爵、官爵之分的,因此一旁的柯平劝谏道:“世孙,为国者慎器与名,若是只是纳粮就授予显爵,怕是一来使百姓平生幸进之心,二则也让文武堕了报效之情,不如改为表彰如何?”
“柯卿此言那是老成谋国之语,甚好。”郑克臧忙收回自己不成熟的言论,随即眼睛一眨有了新的主意。“那就以童子军成例铸银铜二等乐输保民忠义嘉章,凡十石以上五十石以下授铜嘉章,见七品以下分庭抗礼,五十石以上百石以下授银嘉章,五品以下赞名不拜,官员纳粮则赐勋章,同品相遇佩戴勋章者座次在先。”
“未免过于隆重了。”一边一直闭目打酱油的郑省英忽然开口道。“如此一来些许有些财力便可与官府对抗,怕是未必好事,还请世孙斟酌。”
郑省英显然是觉得郑克臧有些小题大做了,但郑克臧却明白这场抗旱战役的重要性,在东宁政权财力不彰的情况下,这些民间富裕的粮食指不定就是万仞高山的最后一篑土,但这不会明着跟郑省英以及百官们解释,因此郑克臧只是一笑:“参政言重了,姑且不说最终有几人能得到嘉章,就算是有人能得到,参政以为有多少是闽粤琼的新移民又有多少是当年就跟随本藩父祖的老功民呢?”
郑省英心中一动,顿时了然了郑克臧的算盘,原来东宁民间并不富裕,能一下子捐出十石粮食的并不太多更不要说一下子捐出五十石了,既然如此,那郑克臧的主意又打在谁的头上呢,自然是财富较多的东宁百官们,所以郑克臧之前的许诺中最后一条才是真正的关键。
既然明白了郑克臧的想法,郑省英自然就不再劝了,不过他不说话,并不代表别人没有揣摩出郑克臧的心思,其中曾经因为朱锦谥号风波一事牵连的郑斌便是一个:“世孙,东宁乃是大明复兴的根本,本藩也向来善待宗室,如今东宁大灾,是不是也请朱家的龙子龙孙们出来赈抚一下他们的子民?”
“不必了。”郑克臧虽然明白郑斌这是报复,但郑克臧却不愿意让明室的影响力在东宁扩散。“事情还没有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本藩也不过是未雨绸缪而已,暂时还不要惊动了明室。”不过郑斌的话提醒了郑克臧,哪一天郑柔他们几个不乖了,少不得用这个借口教训一二。“倒是各地米行还要镇之以静,”郑克臧吩咐着。“米价或可以略略上调,但必须敞开供应,以免民心动摇。”
“世孙此言甚是。”郑克臧的堂兄郑英平以刑部员外郎的身份进言道。“但也需防得有些囤积居奇。”
郑克臧冷笑一声:“这就要看巡检司的手段了”
克臧眉头一凝想起之前的一个疏忽:“洪卿,太仆寺仓、太常寺仓里的存粮有多少,够不够官中的用度,若是大灾之后需要放赈和平粜,这粮食还够不够?”
洪磊眼皮一阵狂跳,郑克臧这话让他很难招架,毕竟他才接手不久有些数据还未落实清楚,所以他不得不用目示意身后的户部郎官们,员外郎蔡济上前一步:“世孙,太仆寺仓、太常寺仓攻击存粮八万五千一百二十石,供应本藩近五万大军可用半年,但若是放赈、平粜恐怕力有不逮,还需立刻从暹罗、安南等地进口粮食。”
“卿是先协理礼官蔡拱枢公之子?”郑克臧探问着,蔡济应声说是,郑克臧满意的点点头。“果然是家学渊源。”边上的郎官们妒忌的看了蔡济一眼,知道这个彩头对方是得定了,此时就听郑克臧再问。“蔡卿,卿以为若是放赈、平粜还需准备多少粮食。”
蔡济扳着手指:“其实去年入台的移民和移屯的百姓多少有过一季的收成,而原来各家的佃户多少也有些存粮,这些多少能撑到夏秋两收,因此关键是本藩各军的用度。”
蔡济的意思是老百姓多少能在旱灾中撑下去,关键是没有多少粮食能上缴出售,所以放赈、平粜倒还不是最关键的:“若旱情持续到秋收之后,那至少要从海外进口二十万石米面以备不时之需。”
二十万石,这个数目显然甚为庞大,但事实上面对三年大旱来说远远不够,就算调用军兵协助抗旱、抢种耐旱作物,这个数目依旧要放大若干倍才可行,然而靠在空空荡荡的户部银库,显然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那就从利民库里调拨三万两先采买起来。”思来想去,郑克臧只能从自己口袋里挖钱,但饶是这样,也填不满这个无底洞。“另外号召军民献粮,献粮十石者封所镇抚,献粮三十石封试百户,百石以下为百户。”
两汉时期百姓纳粟得官是惯例,不过汉代是有民爵、官爵之分的,因此一旁的柯平劝谏道:“世孙,为国者慎器与名,若是只是纳粮就授予显爵,怕是一来使百姓平生幸进之心,二则也让文武堕了报效之情,不如改为表彰如何?”
“柯卿此言那是老成谋国之语,甚好。”郑克臧忙收回自己不成熟的言论,随即眼睛一眨有了新的主意。“那就以童子军成例铸银铜二等乐输保民忠义嘉章,凡十石以上五十石以下授铜嘉章,见七品以下分庭抗礼,五十石以上百石以下授银嘉章,五品以下赞名不拜,官员纳粮则赐勋章,同品相遇佩戴勋章者座次在先。”
“未免过于隆重了。”一边一直闭目打酱油的郑省英忽然开口道。“如此一来些许有些财力便可与官府对抗,怕是未必好事,还请世孙斟酌。”
郑省英显然是觉得郑克臧有些小题大做了,但郑克臧却明白这场抗旱战役的重要性,在东宁政权财力不彰的情况下,这些民间富裕的粮食指不定就是万仞高山的最后一篑土,但这不会明着跟郑省英以及百官们解释,因此郑克臧只是一笑:“参政言重了,姑且不说最终有几人能得到嘉章,就算是有人能得到,参政以为有多少是闽粤琼的新移民又有多少是当年就跟随本藩父祖的老功民呢?”
郑省英心中一动,顿时了然了郑克臧的算盘,原来东宁民间并不富裕,能一下子捐出十石粮食的并不太多更不要说一下子捐出五十石了,既然如此,那郑克臧的主意又打在谁的头上呢,自然是财富较多的东宁百官们,所以郑克臧之前的许诺中最后一条才是真正的关键。
既然明白了郑克臧的想法,郑省英自然就不再劝了,不过他不说话,并不代表别人没有揣摩出郑克臧的心思,其中曾经因为朱锦谥号风波一事牵连的郑斌便是一个:“世孙,东宁乃是大明复兴的根本,本藩也向来善待宗室,如今东宁大灾,是不是也请朱家的龙子龙孙们出来赈抚一下他们的子民?”
“不必了。”郑克臧虽然明白郑斌这是报复,但郑克臧却不愿意让明室的影响力在东宁扩散。“事情还没有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本藩也不过是未雨绸缪而已,暂时还不要惊动了明室。”不过郑斌的话提醒了郑克臧,哪一天郑柔他们几个不乖了,少不得用这个借口教训一二。“倒是各地米行还要镇之以静,”郑克臧吩咐着。“米价或可以略略上调,但必须敞开供应,以免民心动摇。”
“世孙此言甚是。”郑克臧的堂兄郑英平以刑部员外郎的身份进言道。“但也需防得有些囤积居奇。”
郑克臧冷笑一声:“这就要看巡检司的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