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唐朝败家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贞观十四年过的很快,恍惚间便到了五六月间。
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侯君集带着大军踏上了远征高昌之路,胜败尚未可知。
皇帝李世民临幸了延康坊魏王府,对魏王李泰编撰《括地志》的进展大加赞赏,多有赏赐。
世子李欣更是备受宠爱,据说皇帝有意给其郡王头衔,但被李泰婉拒了。然而此举传出消息,仍旧更让人大为惊讶。
很多人不由自主想到了当年皇帝还是秦王时,其子李承乾和李恪分别爵封中山郡王和长沙郡王。(李泰当时由李渊做主过继给李世民五弟李智云,得封卫王)
当年秦王时因为赫赫战功,诸子才能早早封王,如今魏王李泰做了什么?《括地志》尚未完稿,算不上于国有大功,就算是完稿,也不过一本书册而已,自己受些赏赐也就罢了,凭什么恩荫儿子呢?
如果要皇孙幼年封王,太子之子倒是有这个资格,但如今东宫的皇孙李象压根没有封王,反倒是魏王府先传说此等消息。
皇帝陛下糊涂了吗?
但凡在太极殿上李世民,谁人敢说英武睿智的皇帝陛下犯糊涂?
既然不糊涂,那么皇帝陛下为什要这么做呢?难道只简简单单是因为宠爱?恐怕不是这简单吧!
有鉴于长安城里疯传的各种消息,很多人似乎都心领神会了皇帝陛下此举的意图。尽管只是提了提,并未落实,但仍旧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皇帝有意册封李欣,李泰理所当然需要谦虚推辞。问题的关键在于,李泰谦虚推辞之后,李世民没有再坚持,顺水推舟便答允了。
皇帝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似乎有些耐人寻味。
但很多人被下一则消息迷惑了,也就将此事抛诸脑后了。因为李世民当众宣布。免除魏王府所在的延康坊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给年六十以上的长者赏赐。
皇恩浩荡啊,延康坊的百姓简直是感恩涕零,虽然只是一年的赋税徭役。但皇帝亲口赏赐,算是莫大的荣耀。尤其是那些得到赏赐的长者,老泪纵横,简直有种光耀门楣的感觉。
不过他们,以及长安城里的官员们都知道。皇帝不会莫名其妙给延康坊百姓赏赐,还不是因为魏王府在这里。
所以与其说赏赐是给延康坊百姓的,还不如说是给魏王殿下的。
然后众人便有了一种感觉,魏王府旁边的寻常百姓都能得到如此厚重的赏赐,那魏王府的属官呢?
等编撰完《括地志》,魏王府那些文人骚客肯定会得到重用,前程似锦。所以啊,现在归于魏王府门下,将来……
动了这样的心思,魏王府顿时又一轮宾客络绎不绝的风潮。声势更加浩大。
至于东宫,似乎门可罗雀的情况越发严重。
不过太子李承乾似乎一点都不着急,表现的相当淡定,东宫依旧平稳如初,但在外人眼里不禁显得有些落寞。
魏王取代太子的传言越发甚嚣尘上,长安城里也越发“热闹”了。
……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比较轰动的事情便是宰相房玄龄请辞一事。
某日的朝会上,左仆射房玄龄突然向皇帝李世民递交了辞呈,声称要辞去宰相之职。
此言一出,顿时满朝哗然。
为什么会这样?好好房玄龄到底是为什么。要做什么?没听说房玄龄犯什么重大失误,更没有听说皇帝对他有什么不满,好好的为什么要请辞呢?
就连皇帝李世民本人都有些许惊讶,有些不太理解房玄龄的做法。
房玄龄对此的解释是。自己身居相位十五年之久,曾于国有共,但如今年级渐长,精力不济,恐怕有负皇帝嘱托和恩赏。
这话说得,不对头啊!
房玄龄好像还不到六十岁。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没看出什么精神不济的地方啊!更没有什么失误,用这个理由请辞似乎有些不充分。
可以肯定,这不是他的真心话。
有心人则注意到了,房相似乎话里有话,也许后半句才是他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身居相位十五年,这是个要点,一个人身居中枢要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十多年,这可是过往从未有过的事情。
仔细想想,着实有些可怕。
至于可怕在何处,有心人显然明白,毕竟宰相和皇帝历来就是一对潜在的敌人,君臣虽然可以相得益彰。但是现在的矛盾和威胁,或者让皇帝产生猜忌,可就麻烦了。
再者,房玄龄特意点名了恩赏二字。
想想也是,房玄龄是宰相,梁国公,宋州刺史,他的儿子房遗爱与高阳公主定亲了。他的妹妹嫁给了韩王,夫人则出身于山东崔家,豪门贵族,皇亲国戚,可谓是盛极一时。
但有道是盛极必衰,有见识的人往往在烈火烹油之时感受到危机,也许房玄龄现在就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他主动请辞了,大抵是想要给房家降降温。或者房玄龄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危险气息,毕竟身居高位,且老谋深算,看到一些旁人看不到的东西也不奇怪。
急流勇退需要莫大的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然而房玄龄的请辞被拒绝了,皇帝李世民压根不同意,根本没有给房玄龄说下去的机会,便直接打断。
甚至直接走下丹陛,拍着房玄龄的肩膀,句句语重心长。
说什么高昌之乱尚未平定,薛延陀尚不安稳,天下黎民尚未安居乐业,怎么能离开爱卿辅佐云云。
一句话,就是不让房玄龄请辞。
宰相仍旧让他安安稳稳地当下去,为了安房玄龄之心,还让殿中省立即准备,让太史局当即择个好日子,尽快把高阳公主和房遗爱的婚事给办了。
高阳公主的年纪尚且不大,原本可以再等上一两年再办婚事,但现在这局势。肯定是等不及了。
除此之外,还特意给房夫人加了诰命,名义上是作为高阳公主对婆婆的孝敬,但现在更多是对房玄龄的安抚。
皇帝厚待到了这个程度。房玄... -->>
贞观十四年过的很快,恍惚间便到了五六月间。
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侯君集带着大军踏上了远征高昌之路,胜败尚未可知。
皇帝李世民临幸了延康坊魏王府,对魏王李泰编撰《括地志》的进展大加赞赏,多有赏赐。
世子李欣更是备受宠爱,据说皇帝有意给其郡王头衔,但被李泰婉拒了。然而此举传出消息,仍旧更让人大为惊讶。
很多人不由自主想到了当年皇帝还是秦王时,其子李承乾和李恪分别爵封中山郡王和长沙郡王。(李泰当时由李渊做主过继给李世民五弟李智云,得封卫王)
当年秦王时因为赫赫战功,诸子才能早早封王,如今魏王李泰做了什么?《括地志》尚未完稿,算不上于国有大功,就算是完稿,也不过一本书册而已,自己受些赏赐也就罢了,凭什么恩荫儿子呢?
如果要皇孙幼年封王,太子之子倒是有这个资格,但如今东宫的皇孙李象压根没有封王,反倒是魏王府先传说此等消息。
皇帝陛下糊涂了吗?
但凡在太极殿上李世民,谁人敢说英武睿智的皇帝陛下犯糊涂?
既然不糊涂,那么皇帝陛下为什要这么做呢?难道只简简单单是因为宠爱?恐怕不是这简单吧!
有鉴于长安城里疯传的各种消息,很多人似乎都心领神会了皇帝陛下此举的意图。尽管只是提了提,并未落实,但仍旧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皇帝有意册封李欣,李泰理所当然需要谦虚推辞。问题的关键在于,李泰谦虚推辞之后,李世民没有再坚持,顺水推舟便答允了。
皇帝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似乎有些耐人寻味。
但很多人被下一则消息迷惑了,也就将此事抛诸脑后了。因为李世民当众宣布。免除魏王府所在的延康坊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给年六十以上的长者赏赐。
皇恩浩荡啊,延康坊的百姓简直是感恩涕零,虽然只是一年的赋税徭役。但皇帝亲口赏赐,算是莫大的荣耀。尤其是那些得到赏赐的长者,老泪纵横,简直有种光耀门楣的感觉。
不过他们,以及长安城里的官员们都知道。皇帝不会莫名其妙给延康坊百姓赏赐,还不是因为魏王府在这里。
所以与其说赏赐是给延康坊百姓的,还不如说是给魏王殿下的。
然后众人便有了一种感觉,魏王府旁边的寻常百姓都能得到如此厚重的赏赐,那魏王府的属官呢?
等编撰完《括地志》,魏王府那些文人骚客肯定会得到重用,前程似锦。所以啊,现在归于魏王府门下,将来……
动了这样的心思,魏王府顿时又一轮宾客络绎不绝的风潮。声势更加浩大。
至于东宫,似乎门可罗雀的情况越发严重。
不过太子李承乾似乎一点都不着急,表现的相当淡定,东宫依旧平稳如初,但在外人眼里不禁显得有些落寞。
魏王取代太子的传言越发甚嚣尘上,长安城里也越发“热闹”了。
……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比较轰动的事情便是宰相房玄龄请辞一事。
某日的朝会上,左仆射房玄龄突然向皇帝李世民递交了辞呈,声称要辞去宰相之职。
此言一出,顿时满朝哗然。
为什么会这样?好好房玄龄到底是为什么。要做什么?没听说房玄龄犯什么重大失误,更没有听说皇帝对他有什么不满,好好的为什么要请辞呢?
就连皇帝李世民本人都有些许惊讶,有些不太理解房玄龄的做法。
房玄龄对此的解释是。自己身居相位十五年之久,曾于国有共,但如今年级渐长,精力不济,恐怕有负皇帝嘱托和恩赏。
这话说得,不对头啊!
房玄龄好像还不到六十岁。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没看出什么精神不济的地方啊!更没有什么失误,用这个理由请辞似乎有些不充分。
可以肯定,这不是他的真心话。
有心人则注意到了,房相似乎话里有话,也许后半句才是他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身居相位十五年,这是个要点,一个人身居中枢要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十多年,这可是过往从未有过的事情。
仔细想想,着实有些可怕。
至于可怕在何处,有心人显然明白,毕竟宰相和皇帝历来就是一对潜在的敌人,君臣虽然可以相得益彰。但是现在的矛盾和威胁,或者让皇帝产生猜忌,可就麻烦了。
再者,房玄龄特意点名了恩赏二字。
想想也是,房玄龄是宰相,梁国公,宋州刺史,他的儿子房遗爱与高阳公主定亲了。他的妹妹嫁给了韩王,夫人则出身于山东崔家,豪门贵族,皇亲国戚,可谓是盛极一时。
但有道是盛极必衰,有见识的人往往在烈火烹油之时感受到危机,也许房玄龄现在就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他主动请辞了,大抵是想要给房家降降温。或者房玄龄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危险气息,毕竟身居高位,且老谋深算,看到一些旁人看不到的东西也不奇怪。
急流勇退需要莫大的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然而房玄龄的请辞被拒绝了,皇帝李世民压根不同意,根本没有给房玄龄说下去的机会,便直接打断。
甚至直接走下丹陛,拍着房玄龄的肩膀,句句语重心长。
说什么高昌之乱尚未平定,薛延陀尚不安稳,天下黎民尚未安居乐业,怎么能离开爱卿辅佐云云。
一句话,就是不让房玄龄请辞。
宰相仍旧让他安安稳稳地当下去,为了安房玄龄之心,还让殿中省立即准备,让太史局当即择个好日子,尽快把高阳公主和房遗爱的婚事给办了。
高阳公主的年纪尚且不大,原本可以再等上一两年再办婚事,但现在这局势。肯定是等不及了。
除此之外,还特意给房夫人加了诰命,名义上是作为高阳公主对婆婆的孝敬,但现在更多是对房玄龄的安抚。
皇帝厚待到了这个程度。房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