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皇后心计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我道:“郭氏不得人心,她的手下也是阳奉阴违。儿臣虽遭绑架,却也没有遭罪。”
太后不咸不淡道:“皇后真是幸运。”饮了口药,太后又问我,“听说皇上三番五次召你回来,你都已各种理由拒绝了,如今怎么肯回来?”
我看了看萧琰,淡淡道:“儿臣起先是为了安危考虑,毕竟大辽在侧虎视眈眈,儿臣怕三个孩子有危险。后来孩子们被鹰王带走,儿臣身体不济一下病倒,便又拖了良久。”
太后闻言,懒懒的闭上眼睛,然后慢条斯理地说:“皇后的考虑倒是不错,只是哀家听说,你在暄化与近襄侯同吃同住,就连德妃也不知避嫌。”她忽的睁开眼睛,冷声喝道,“你们身为皇上的后妃,居然如此不知廉耻,哀家即刻可赐你们死罪!”
萧琰吓得哆嗦,连忙出声似是打算为我辩护。然他将将出声,就被太后喝止,遂不敢再多言。
我淡淡道:“母后当时身在剑南,后来又到了白帝城一贯安稳恐怕不知,暄化狭小之城却容纳了三万军队和十余万百姓。起初虽然拥挤,但是儿臣和德妃还是与成年男子分开居住。只是后来战事吃紧伤兵众多,我们不得已才让出了居所。”
太后冷笑道:“即便如此,哀家不信连一间房屋也没有富余,你与近襄侯分明是故意为之。”
萧琰听了这话,不自觉地横扫我一眼。我坦然道:“起初近襄侯住在暄化城守备将军府中,后来儿臣居住的院落被派作他用,守备将军不敢委屈儿臣,便将儿臣接入府邸中同住。虽说是同住,可他与近襄侯疲于应对辽兵和城防,少有时间回府休息。更何况,”我抬眼深深望了太后一眼,道,“暄化的守备将军窦化之,是儿臣的亲舅舅,儿臣以为国难当头自家人,无需太过避嫌。”
太后乍闻此言,大惊之下不觉向后仰去。郑尚宫眼疾手快扶住了太后,一个凌厉眼色朝我扫了过来。萧琰不明所以,见太后变色连忙一个箭步跨过去:“母后您怎么了?”
太后拂开萧琰,眼睛里掩饰不住的惊恐,盯着我道:“你都知道了?”
太后口中的都知道,意思自然是指先帝同我母亲在暄化那一段纠葛。我嘴角噙了一丝笑意,颔首道:“舅舅见到儿臣,十分欢喜。儿臣也与舅舅投契,没过几日舅舅便都告诉我了。”
太后神色呆滞,僵了良久嘴角溢出了一丝苦笑,道:“他竟然不怕惹来杀身之祸。”
蓦地,太后眼中闪过一丝阴鸷,沉沉扫了郑尚宫一眼。郑尚宫低头,想来已经会意。我看在眼底,情知太后对我和舅舅都起了杀心。
陈年旧事,掩埋了前朝最不光彩的一段历史,于皇家天威有损,太后又岂会容忍。
我遂在此刻清脆问道:“舅舅不过与儿臣相认,何来的杀身之祸?”太后闻言嗤地一笑,眼神中写满了不屑与不信。我也不急,放缓了声音凉凉道,“何况半年前那场恶战中,舅舅失了一臂很快亡故。再有人想杀他,也不能了。”
想到他临死前还记挂的人是眼前的太后,我心底不禁泛起一阵酸涩。我无法把他口中当年温柔娇羞的孙纯宁,和如今心狠手辣的太后联想成一人。
思绪忽然翻转,我记起了十年前初见孙仪蓝的景象。那时候的孙仪蓝沉静温和,袅娜窈窕,的确是名门闺秀的气度。那么当年的太后,是不是与最初的孙仪蓝有着同样的风韵呢?
倒的确能让人一见倾心。
“亡故了……”太后喃喃一句,“他竟然死了?”
我被太后的话拉回现实,平静道:“是,舅舅在半年前就已经亡故了。”
“母后,您到底怎么了?”萧琰茫然地看着呆滞的太后,又看了看平静的我。
太后仍不理他,目光一聚又问我:“你是说他只是与你相认,那么他有没有说过别的?”
我一愣,反问道:“自然只是相认,难道……还有什么别的么?”
太后眯着眼盯着我,锐利的目光几乎把我刺穿。我眨了眨眼,只做不知。
末了,太后疲倦地挥挥手,道:“罢了,他应当不会……”
若非我发现了金纸黑印,若非我本身就知道内情,他的确不会吐露一字。这份缄默并非是顾忌自身安危,而是他能给太后的最后一份情义。
萧琰探寻地看着我,问我道:“既然是你舅舅,又为何去驻守暄化?朕记得窦氏一族大部分人在江南原籍,只有少数在外任官,却也没有人在西北当差。”
我道:“舅舅没说,儿臣也不清楚。但舅舅为人好静,大概是喜欢西北的宁静吧。”
萧琰道:“早知是你舅舅,朕便该把他调回来。京城虽然浮华,但他亦可闭门谢客安度晚年,不至于战伤致死。”
话音未落,萧琰神色已变。的确,如今提起京城不相适宜,那里已经是楚王的京城,皇宫也已经是楚王妃的皇宫。
周晗想要的未央宫,终究得到了。
太后见萧琰变色,便拍拍他的手背,道:“你不必忧心,玓儿意在清君侧,如今郭氏已死,他没有理由再占据京城。”
萧琰眼神骤冷,阴沉沉道:“母后当真以为他是为了郭氏么?”
太后安然道:“他自有他的考量,但是没了名头便是谋反,绝不会得到天下人心,又怎会成功?”说罢,太后看向我,“皇后,你说是不是?”
我道:“楚王罔顾骨肉之情,君臣之义,兴兵二十万虎踞北方和荆州,恐怕不会轻易退兵。”
太后凝眉而冷笑:“那依皇后之见该当如何?”
我敛袖俯身跪下,郑重道:“依儿臣所见,楚王虽然是皇上胞弟,母后的次子,但他大逆不道假以清君侧之名起兵意图谋夺皇位,这样的人必要严惩,才能显得皇上和母后并无偏私。”
“皇后。”萧琰小心地唤我,暗示我不要把话说的这样露骨。
我假作未闻,继续说道:“儿臣这几个月被困在郭氏手中消息不通,方才来母后宫中时,皇上大约向臣妾讲了讲这几个月发生的事。儿臣思量良久,以为如今是剿灭楚王最好的时机。”
萧琰的脸色已然白了,太后由郑尚宫扶着,倒还算平静。
“如何是最好的时机?”太后缓声问道。
我心内一阵翻覆,盘算了这么久,我真正想说的话想做的事,终于可以痛快一吐了。
“儿臣听闻楚王曾经兵分两路,一路自荆州西击白帝城,一路从京城南下向川蜀靠拢。如今西击一路已然兵败退回荆州,白帝城不再受重兵威胁,便只剩下楚王一路在西北与虎贲军御林军对阵。皇上何不出兵北上支援,既能解近襄侯之围,又有能击溃楚王的胜算……”
萧琰听见这话,面色从惨白变得铁青。他一步上前握住我的手将我拉起,冷喝道:“皇后,你果真与他有私情,竟然为了他求朕出兵!”
我猛然被他拉起,眼前晕眩,好容易站稳了脚跟当即问道:“皇上此言何意,臣妾与谁有私情?”
“自然是魏瑾!”萧琰咬牙切齿。
我凝眉道:“臣妾不过实话实话,何来的私情。便是有私心,也是为了臣妾的哥哥和皇上的江山。”
萧琰只是不信,看着我的眼神愈加冷淡。我看着他怒火中烧的样子,继续说道:“皇上都不肯听臣妾分辩一句么?”
太后此刻淡淡开口道:“皇帝,你先放开皇后。”
太后开口,萧琰少不得给几分面子,忍了怒气松开了我。我屈膝一拜,口中说道:“臣妾的哥哥统帅数万御林军,但是御林军并非善战之兵,如果没有近襄侯或是其他兵马为援,极容易陷于被动。臣妾自暄化前线而来,深知百姓处于战火中是怎样的苦痛,实在于心不忍,想要早些结束战事。”
太后颔首:“你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很识大体。以往郭氏还在的时候,只会抱怨楚王野心勃勃,从未考虑过百姓生死。她还妄图皇后之位,真是痴心妄想。”
我轻轻道:“母后夸奖,儿臣愧不敢当。”
太后眼波一转,不疾不徐道:“皇后有心便可,至于是否出兵一事,需要由皇上来抉择,可由不得你干政。”
我忙道:“儿臣不敢干政。”
太后“嗯”了一声,又补上一句:“你也要懂得避嫌才是。”
我闻言淡然一笑,道:“儿臣光明磊落,无需避嫌。”
萧琰冷哼一声,不再肯看我。我思量片刻,走到他面前盈盈欠身,然后说道:“臣妾虽未女流不懂朝政,也无心干政,但是臣妾身为国母,又在西北住了许久深知那里情形,实在不得不多说一句。近襄侯若危矣,西北战事便已败了一半,太子他们也很难回归故国了。皇上当真不肯相救么?”
萧琰气急败坏:“朕看在母后的面子上不跟你计较,你到底还要求多久?朕此刻发兵相助容易,可如果荆州兵卷土重来,白帝城难道要你来把守么?”
我闻言后退三步,再次郑重下拜,朗声道:“皇上若是担心此事,那大可不必。臣妾今早已经修书一封发至江南,请求臣妾父亲整兵襄助,平定楚王之乱。”
萧琰闻言不自觉的张大嘴巴,太后也是一惊,不自觉地问道:“你说什么?”
我朗朗道:“臣妾的父亲身为定国公,纵然已无官位在朝,但每年仍享朝廷爵位俸禄。如今家国有难,他岂能坐视。父亲在江南颇有些旧名,只要他振臂一呼,江南数州一定俯首听命。到时候可趁楚王不在奇袭荆州,楚王前后受敌,一定手忙脚乱。皇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请皇上速下决断吧!”
萧琰恍恍惚惚:“皇后,你没骗朕?”
我黯了声音:“皇上到此刻,还不肯相信臣妾么?”
他忽而大喜,道:“有定国公襄助,楚王之乱一定能平。”
他喜得将我扶起,来回踱步,过了片刻神色又僵了下来:“你的二妹周晗是楚王妃,你父亲真的忍心攻打楚王?”
事情至此,他还有这么多的犹疑,还有那么多的不信任。我心内腻烦地厉害,几乎都要作呕,只忍着恶心道:“臣妾的母家世受皇恩,还分得清是非黑白。楚王谋逆是大不敬,臣妾的妹妹非但不劝却与之同流合污也一样不值得顾忌。”我顿了顿,抬眼直视他问道,“皇上疑心臣妾父亲,是否也疑心臣妾的哥哥会因为妹妹而倒戈,所以迟迟不肯援兵西北?”
他连忙摇头,道:“朕自然不会疑心。既然定国公肯相助,朕即刻召重臣入宫,商议战事。”
我道:“皇上慢走,太后这里臣妾会照顾好。”
他伸手想拍拍我的肩,却终究没有落手,只道:“皇后辛苦。”
萧琰走后,太后所居的宫室登时冷清下来。我转身看着这个平素精明犀利的女人眉眼里露出了些许疲倦,在眨眼间衰老的像个寻常老妇。
“太后要保重身体。”郑尚宫轻声开口。
太后晃了晃神,看着我问道:“你方才说你爹会来,可是认真的么?”
我拢了拢袖子,道:“父亲会竭力收拢江南各部,重兵压境钳制楚王。但是他未必会来白帝城,毕竟江南和白帝城相距太远。”
太后嘴角轻轻一扯,似乎是苦笑了一下。这大殿里的时光悄悄流逝,安静地有几分怕人。郑尚宫看了看天色,说天色不早要安置太后小憩,我正欲离开却听到太后唤我。
“皇后,你再留下陪哀家说说话吧。”太后褪去了以往的强势,轻轻对我说道。
郑尚宫不安地看了我一眼,道:“太后,是该午睡的时候了。”
“哀家知道,你先出去吧。”太后吩咐道。
郑尚宫无法,只得出去。我挪动步子走到太后榻前,问道:“母后想同儿臣说什么?”
太后把手伸向我,示意我靠的更近。我犹豫一会儿,也伸手握住了太后的手。
十年了,太后再未拉过我的手。依稀记得我大婚入宫的第二日清早去给太后请安时,太后给我戴上了祖传的镯子,并拉着我的手笑道:“阿暄,真是个好孩子。”
那日也不过是貌合神离,随着贤妃和我的矛盾日深,随着我愈加了解眼前这个女人,我同她之间除了无尽无休的剑影刀光,再也没有了温情脉脉。
此刻,她拉住我的手,似乎是真心地问我:“皇后,你舅舅临终之前,可有什么话?”
我怔了怔,然后道:“舅舅说很想念我母亲,后悔没能再见见我母亲。”
“除了这个呢?”
“除了思念我母亲,就是想念我父亲了。舅舅说他们从小就认识,感情极好。可惜后来他到西北暄化驻守,一别近三十年,再未见过我父亲。”
太后闭目凄然一笑:“是啊,他们感情极好极好。”
我沉默不语,太后睁开眼睛又问道:“你在认真想想,除了你父母双亲,他可还提过谁么?”
我转转眼珠,恍如再仔细回想。片刻我说道:“舅舅刚与儿臣相认那会儿,还提过先帝。他说城门口的‘暄化’二字,是先帝当年亲笔所书。先帝过世十余年,可他仍然怀念先帝当年的风采,并且痛惜先帝的两个儿子如今势如水火。”
太后眼神涣散,喃喃道:“先帝……是暴毙。”
我轻声:“恰是暴毙,才让舅舅更加沉痛。”
太后无意识地点点头,又拉住我张开了嘴。然而过了半天,她也没有再说话。
我心里清楚她到底想问的是什么,看她如今的样子,对守备也并非全然无情。只是生于江南孙府,她肩上背负着家族的重任,内心藏有对父亲的些许幻想,让她无视了守备的一片真心。而当守备的死讯传入她耳中之时,她也抑制不住的为其伤感。
多么像萧琰!
宣惠贵妃在世时他未曾多加怜惜,连她的出身背景都一无所知。而当宣惠贵妃去世之后,他又陷入自己脑海中编织出的无限期幻而无力自拔,恍如情根深种。为着这份凭空而来的深切感情,他伤了我,伤了谢之桃,伤了程美人。围绕在他身边那么多的女子,何曾有一个真的能对他从一而终的爱重?
只是这片所谓的“深情”,说穿了也不过是他们自欺欺人的把戏。在蒙蔽了自己的心之后,他们或许还为自己的多情而感动。想想有多么可笑。
> 我道:“郭氏不得人心,她的手下也是阳奉阴违。儿臣虽遭绑架,却也没有遭罪。”
太后不咸不淡道:“皇后真是幸运。”饮了口药,太后又问我,“听说皇上三番五次召你回来,你都已各种理由拒绝了,如今怎么肯回来?”
我看了看萧琰,淡淡道:“儿臣起先是为了安危考虑,毕竟大辽在侧虎视眈眈,儿臣怕三个孩子有危险。后来孩子们被鹰王带走,儿臣身体不济一下病倒,便又拖了良久。”
太后闻言,懒懒的闭上眼睛,然后慢条斯理地说:“皇后的考虑倒是不错,只是哀家听说,你在暄化与近襄侯同吃同住,就连德妃也不知避嫌。”她忽的睁开眼睛,冷声喝道,“你们身为皇上的后妃,居然如此不知廉耻,哀家即刻可赐你们死罪!”
萧琰吓得哆嗦,连忙出声似是打算为我辩护。然他将将出声,就被太后喝止,遂不敢再多言。
我淡淡道:“母后当时身在剑南,后来又到了白帝城一贯安稳恐怕不知,暄化狭小之城却容纳了三万军队和十余万百姓。起初虽然拥挤,但是儿臣和德妃还是与成年男子分开居住。只是后来战事吃紧伤兵众多,我们不得已才让出了居所。”
太后冷笑道:“即便如此,哀家不信连一间房屋也没有富余,你与近襄侯分明是故意为之。”
萧琰听了这话,不自觉地横扫我一眼。我坦然道:“起初近襄侯住在暄化城守备将军府中,后来儿臣居住的院落被派作他用,守备将军不敢委屈儿臣,便将儿臣接入府邸中同住。虽说是同住,可他与近襄侯疲于应对辽兵和城防,少有时间回府休息。更何况,”我抬眼深深望了太后一眼,道,“暄化的守备将军窦化之,是儿臣的亲舅舅,儿臣以为国难当头自家人,无需太过避嫌。”
太后乍闻此言,大惊之下不觉向后仰去。郑尚宫眼疾手快扶住了太后,一个凌厉眼色朝我扫了过来。萧琰不明所以,见太后变色连忙一个箭步跨过去:“母后您怎么了?”
太后拂开萧琰,眼睛里掩饰不住的惊恐,盯着我道:“你都知道了?”
太后口中的都知道,意思自然是指先帝同我母亲在暄化那一段纠葛。我嘴角噙了一丝笑意,颔首道:“舅舅见到儿臣,十分欢喜。儿臣也与舅舅投契,没过几日舅舅便都告诉我了。”
太后神色呆滞,僵了良久嘴角溢出了一丝苦笑,道:“他竟然不怕惹来杀身之祸。”
蓦地,太后眼中闪过一丝阴鸷,沉沉扫了郑尚宫一眼。郑尚宫低头,想来已经会意。我看在眼底,情知太后对我和舅舅都起了杀心。
陈年旧事,掩埋了前朝最不光彩的一段历史,于皇家天威有损,太后又岂会容忍。
我遂在此刻清脆问道:“舅舅不过与儿臣相认,何来的杀身之祸?”太后闻言嗤地一笑,眼神中写满了不屑与不信。我也不急,放缓了声音凉凉道,“何况半年前那场恶战中,舅舅失了一臂很快亡故。再有人想杀他,也不能了。”
想到他临死前还记挂的人是眼前的太后,我心底不禁泛起一阵酸涩。我无法把他口中当年温柔娇羞的孙纯宁,和如今心狠手辣的太后联想成一人。
思绪忽然翻转,我记起了十年前初见孙仪蓝的景象。那时候的孙仪蓝沉静温和,袅娜窈窕,的确是名门闺秀的气度。那么当年的太后,是不是与最初的孙仪蓝有着同样的风韵呢?
倒的确能让人一见倾心。
“亡故了……”太后喃喃一句,“他竟然死了?”
我被太后的话拉回现实,平静道:“是,舅舅在半年前就已经亡故了。”
“母后,您到底怎么了?”萧琰茫然地看着呆滞的太后,又看了看平静的我。
太后仍不理他,目光一聚又问我:“你是说他只是与你相认,那么他有没有说过别的?”
我一愣,反问道:“自然只是相认,难道……还有什么别的么?”
太后眯着眼盯着我,锐利的目光几乎把我刺穿。我眨了眨眼,只做不知。
末了,太后疲倦地挥挥手,道:“罢了,他应当不会……”
若非我发现了金纸黑印,若非我本身就知道内情,他的确不会吐露一字。这份缄默并非是顾忌自身安危,而是他能给太后的最后一份情义。
萧琰探寻地看着我,问我道:“既然是你舅舅,又为何去驻守暄化?朕记得窦氏一族大部分人在江南原籍,只有少数在外任官,却也没有人在西北当差。”
我道:“舅舅没说,儿臣也不清楚。但舅舅为人好静,大概是喜欢西北的宁静吧。”
萧琰道:“早知是你舅舅,朕便该把他调回来。京城虽然浮华,但他亦可闭门谢客安度晚年,不至于战伤致死。”
话音未落,萧琰神色已变。的确,如今提起京城不相适宜,那里已经是楚王的京城,皇宫也已经是楚王妃的皇宫。
周晗想要的未央宫,终究得到了。
太后见萧琰变色,便拍拍他的手背,道:“你不必忧心,玓儿意在清君侧,如今郭氏已死,他没有理由再占据京城。”
萧琰眼神骤冷,阴沉沉道:“母后当真以为他是为了郭氏么?”
太后安然道:“他自有他的考量,但是没了名头便是谋反,绝不会得到天下人心,又怎会成功?”说罢,太后看向我,“皇后,你说是不是?”
我道:“楚王罔顾骨肉之情,君臣之义,兴兵二十万虎踞北方和荆州,恐怕不会轻易退兵。”
太后凝眉而冷笑:“那依皇后之见该当如何?”
我敛袖俯身跪下,郑重道:“依儿臣所见,楚王虽然是皇上胞弟,母后的次子,但他大逆不道假以清君侧之名起兵意图谋夺皇位,这样的人必要严惩,才能显得皇上和母后并无偏私。”
“皇后。”萧琰小心地唤我,暗示我不要把话说的这样露骨。
我假作未闻,继续说道:“儿臣这几个月被困在郭氏手中消息不通,方才来母后宫中时,皇上大约向臣妾讲了讲这几个月发生的事。儿臣思量良久,以为如今是剿灭楚王最好的时机。”
萧琰的脸色已然白了,太后由郑尚宫扶着,倒还算平静。
“如何是最好的时机?”太后缓声问道。
我心内一阵翻覆,盘算了这么久,我真正想说的话想做的事,终于可以痛快一吐了。
“儿臣听闻楚王曾经兵分两路,一路自荆州西击白帝城,一路从京城南下向川蜀靠拢。如今西击一路已然兵败退回荆州,白帝城不再受重兵威胁,便只剩下楚王一路在西北与虎贲军御林军对阵。皇上何不出兵北上支援,既能解近襄侯之围,又有能击溃楚王的胜算……”
萧琰听见这话,面色从惨白变得铁青。他一步上前握住我的手将我拉起,冷喝道:“皇后,你果真与他有私情,竟然为了他求朕出兵!”
我猛然被他拉起,眼前晕眩,好容易站稳了脚跟当即问道:“皇上此言何意,臣妾与谁有私情?”
“自然是魏瑾!”萧琰咬牙切齿。
我凝眉道:“臣妾不过实话实话,何来的私情。便是有私心,也是为了臣妾的哥哥和皇上的江山。”
萧琰只是不信,看着我的眼神愈加冷淡。我看着他怒火中烧的样子,继续说道:“皇上都不肯听臣妾分辩一句么?”
太后此刻淡淡开口道:“皇帝,你先放开皇后。”
太后开口,萧琰少不得给几分面子,忍了怒气松开了我。我屈膝一拜,口中说道:“臣妾的哥哥统帅数万御林军,但是御林军并非善战之兵,如果没有近襄侯或是其他兵马为援,极容易陷于被动。臣妾自暄化前线而来,深知百姓处于战火中是怎样的苦痛,实在于心不忍,想要早些结束战事。”
太后颔首:“你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很识大体。以往郭氏还在的时候,只会抱怨楚王野心勃勃,从未考虑过百姓生死。她还妄图皇后之位,真是痴心妄想。”
我轻轻道:“母后夸奖,儿臣愧不敢当。”
太后眼波一转,不疾不徐道:“皇后有心便可,至于是否出兵一事,需要由皇上来抉择,可由不得你干政。”
我忙道:“儿臣不敢干政。”
太后“嗯”了一声,又补上一句:“你也要懂得避嫌才是。”
我闻言淡然一笑,道:“儿臣光明磊落,无需避嫌。”
萧琰冷哼一声,不再肯看我。我思量片刻,走到他面前盈盈欠身,然后说道:“臣妾虽未女流不懂朝政,也无心干政,但是臣妾身为国母,又在西北住了许久深知那里情形,实在不得不多说一句。近襄侯若危矣,西北战事便已败了一半,太子他们也很难回归故国了。皇上当真不肯相救么?”
萧琰气急败坏:“朕看在母后的面子上不跟你计较,你到底还要求多久?朕此刻发兵相助容易,可如果荆州兵卷土重来,白帝城难道要你来把守么?”
我闻言后退三步,再次郑重下拜,朗声道:“皇上若是担心此事,那大可不必。臣妾今早已经修书一封发至江南,请求臣妾父亲整兵襄助,平定楚王之乱。”
萧琰闻言不自觉的张大嘴巴,太后也是一惊,不自觉地问道:“你说什么?”
我朗朗道:“臣妾的父亲身为定国公,纵然已无官位在朝,但每年仍享朝廷爵位俸禄。如今家国有难,他岂能坐视。父亲在江南颇有些旧名,只要他振臂一呼,江南数州一定俯首听命。到时候可趁楚王不在奇袭荆州,楚王前后受敌,一定手忙脚乱。皇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请皇上速下决断吧!”
萧琰恍恍惚惚:“皇后,你没骗朕?”
我黯了声音:“皇上到此刻,还不肯相信臣妾么?”
他忽而大喜,道:“有定国公襄助,楚王之乱一定能平。”
他喜得将我扶起,来回踱步,过了片刻神色又僵了下来:“你的二妹周晗是楚王妃,你父亲真的忍心攻打楚王?”
事情至此,他还有这么多的犹疑,还有那么多的不信任。我心内腻烦地厉害,几乎都要作呕,只忍着恶心道:“臣妾的母家世受皇恩,还分得清是非黑白。楚王谋逆是大不敬,臣妾的妹妹非但不劝却与之同流合污也一样不值得顾忌。”我顿了顿,抬眼直视他问道,“皇上疑心臣妾父亲,是否也疑心臣妾的哥哥会因为妹妹而倒戈,所以迟迟不肯援兵西北?”
他连忙摇头,道:“朕自然不会疑心。既然定国公肯相助,朕即刻召重臣入宫,商议战事。”
我道:“皇上慢走,太后这里臣妾会照顾好。”
他伸手想拍拍我的肩,却终究没有落手,只道:“皇后辛苦。”
萧琰走后,太后所居的宫室登时冷清下来。我转身看着这个平素精明犀利的女人眉眼里露出了些许疲倦,在眨眼间衰老的像个寻常老妇。
“太后要保重身体。”郑尚宫轻声开口。
太后晃了晃神,看着我问道:“你方才说你爹会来,可是认真的么?”
我拢了拢袖子,道:“父亲会竭力收拢江南各部,重兵压境钳制楚王。但是他未必会来白帝城,毕竟江南和白帝城相距太远。”
太后嘴角轻轻一扯,似乎是苦笑了一下。这大殿里的时光悄悄流逝,安静地有几分怕人。郑尚宫看了看天色,说天色不早要安置太后小憩,我正欲离开却听到太后唤我。
“皇后,你再留下陪哀家说说话吧。”太后褪去了以往的强势,轻轻对我说道。
郑尚宫不安地看了我一眼,道:“太后,是该午睡的时候了。”
“哀家知道,你先出去吧。”太后吩咐道。
郑尚宫无法,只得出去。我挪动步子走到太后榻前,问道:“母后想同儿臣说什么?”
太后把手伸向我,示意我靠的更近。我犹豫一会儿,也伸手握住了太后的手。
十年了,太后再未拉过我的手。依稀记得我大婚入宫的第二日清早去给太后请安时,太后给我戴上了祖传的镯子,并拉着我的手笑道:“阿暄,真是个好孩子。”
那日也不过是貌合神离,随着贤妃和我的矛盾日深,随着我愈加了解眼前这个女人,我同她之间除了无尽无休的剑影刀光,再也没有了温情脉脉。
此刻,她拉住我的手,似乎是真心地问我:“皇后,你舅舅临终之前,可有什么话?”
我怔了怔,然后道:“舅舅说很想念我母亲,后悔没能再见见我母亲。”
“除了这个呢?”
“除了思念我母亲,就是想念我父亲了。舅舅说他们从小就认识,感情极好。可惜后来他到西北暄化驻守,一别近三十年,再未见过我父亲。”
太后闭目凄然一笑:“是啊,他们感情极好极好。”
我沉默不语,太后睁开眼睛又问道:“你在认真想想,除了你父母双亲,他可还提过谁么?”
我转转眼珠,恍如再仔细回想。片刻我说道:“舅舅刚与儿臣相认那会儿,还提过先帝。他说城门口的‘暄化’二字,是先帝当年亲笔所书。先帝过世十余年,可他仍然怀念先帝当年的风采,并且痛惜先帝的两个儿子如今势如水火。”
太后眼神涣散,喃喃道:“先帝……是暴毙。”
我轻声:“恰是暴毙,才让舅舅更加沉痛。”
太后无意识地点点头,又拉住我张开了嘴。然而过了半天,她也没有再说话。
我心里清楚她到底想问的是什么,看她如今的样子,对守备也并非全然无情。只是生于江南孙府,她肩上背负着家族的重任,内心藏有对父亲的些许幻想,让她无视了守备的一片真心。而当守备的死讯传入她耳中之时,她也抑制不住的为其伤感。
多么像萧琰!
宣惠贵妃在世时他未曾多加怜惜,连她的出身背景都一无所知。而当宣惠贵妃去世之后,他又陷入自己脑海中编织出的无限期幻而无力自拔,恍如情根深种。为着这份凭空而来的深切感情,他伤了我,伤了谢之桃,伤了程美人。围绕在他身边那么多的女子,何曾有一个真的能对他从一而终的爱重?
只是这片所谓的“深情”,说穿了也不过是他们自欺欺人的把戏。在蒙蔽了自己的心之后,他们或许还为自己的多情而感动。想想有多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