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明朝大丈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主意。
这次李景要在大同给后金一个教训,对武器的防护自然更加重视,为此,李景特意从军工厂抽调了一批技工。
如果这次出征的部队全部是李景的嫡系,李景自然放心把技工交给心腹将领,但是曹文诏不行,虽然曹文诏已经投入到自己的麾下,但是从骨子里曹文诏对皇上还是忠心的。
一旦曹文诏把技工送给朝廷,李景便失去了制衡朝廷最有力的武器。
因此李景考虑再三,决定亲自到大同走一趟,只要李景在,谁也不敢动任何心思。
另外李景决定到大同还有一个用意,因为只要济世军正常发挥,此战胜利是肯定的。可是当曹文诏取胜之际,难保他不冒出别的想法,甚至朱由检都会下令曹文诏乘胜追击,那就有违李景的本意了。
李景此战虽然要教训后金,但必须要控制到一定的程度,既要打败后金,还不能打的太狠。
暂时李景还需要后金牵制朱由检,不能让朱由检把精力转移到自己身上。
而要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非得李景亲自在场不可。
当日李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袁可立之后,袁可立也深以为然。
眼下山西境内高迎祥和李自成逃进了太岳山,剿是剿不了的,只能监视他们别到处乱窜,尤其别在李景的地盘闹事儿。
但是高迎祥和李自成真的想要逃出去的话,李景也无法阻挡。
实际上李景现在已经失去了流寇这个挡箭牌,如果再没有后金这个挡箭牌,朱由检自然要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对付李景上面。
那时李景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此在跟袁可立商议了一番之后,李景决定亲赴大同。
对于李景要到大同曹文诏自无不同意见,曹文诏也想见识一下李景指挥打仗的水平。
不过李景却婉拒了曹文诏的提议,他到大同并不是要曹文诏的指挥权。
如果他那样做了,曹文诏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一定认为李景这是不放心他。
让下属猜忌自己,这样的蠢事李景是决不会做的。
当时李景笑着告诉曹文诏,实战指挥依然由曹文诏担任,他只负责帮曹文诏参谋一下。
对李景此举曹文诏十分感动,曹文诏很清楚,在济世军当中,有李景在的情况下拥有军事指挥权的只有高奇一人。
不是李景不放权,而是有李景在场,诸将生怕出错,自然而然地要跟李景请示,这主要是其余诸将对自己信心不足造成的。
高奇是李景最先重用的,哪怕李景不在也可以独当一面,在信心方面远比诸将强得多。
现在李景让曹文诏指挥,至少是把曹文诏放在跟高奇同等的地位上。
其实李景是非常不喜欢诸将事事都跟自己请示的,李景希望手下的将领都能独当一面,但是暂时李景手下的诸将显然还不具有这个能力。
可是曹文诏无疑是有这个能力的。
曹文诏身经百战,从一名小兵做到总兵,可以说什么样的场面都经历过,信心方面绝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对曹文诏这样的名将都做不到放权,那李景恐怕不比朱由检高明到哪里去。
崇祯六年九月中旬,李景和曹文诏率领两万大军开赴大同,平阳府一切事务交给袁可立和高奇处理。
由于事先早有准备,大军行动极为迅速。
曹文诏乃是大同人,对大同的地理环境十分熟悉,大军抵达之后,马上开始布防。
而李景则静下心来研究后金的动向。
李景虽然对满清不感冒,但是对清朝的几位皇帝还是比较佩服的,尤其是对康熙和雍正这两位皇帝最为佩服。
在李景佩服的这几位皇帝当中还有一位就是皇太极。
清朝能有后期的基业实际上有一多半是皇太极的功劳,正是皇太极重用汉臣,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才得到汉人的拥护。
不过皇太极此时的地位并不稳固,本身皇太极能当上后金的大汗,乃是得到大哥代善及其子岳托和萨哈廉的支持才得以继位。
另外皇太极虽为大汗,但是权力却并未掌握在他一人之手,而是分属四人,这四人分别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自己,也就是俗称的四大贝勒。崇祯四年,皇太极就以永平之战失利的理由将阿敏幽禁,次年,莽古尔泰跟皇太极发生口角时竟然拔刀相向,被皇太极借机革去贝勒衔。崇祯六年正月,皇太极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而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以突出汗位独尊的地位,继而迅疾消除异己,铲除了威胁汗位的三大贝勒的势力,使大权得到了巩固。
主意。
这次李景要在大同给后金一个教训,对武器的防护自然更加重视,为此,李景特意从军工厂抽调了一批技工。
如果这次出征的部队全部是李景的嫡系,李景自然放心把技工交给心腹将领,但是曹文诏不行,虽然曹文诏已经投入到自己的麾下,但是从骨子里曹文诏对皇上还是忠心的。
一旦曹文诏把技工送给朝廷,李景便失去了制衡朝廷最有力的武器。
因此李景考虑再三,决定亲自到大同走一趟,只要李景在,谁也不敢动任何心思。
另外李景决定到大同还有一个用意,因为只要济世军正常发挥,此战胜利是肯定的。可是当曹文诏取胜之际,难保他不冒出别的想法,甚至朱由检都会下令曹文诏乘胜追击,那就有违李景的本意了。
李景此战虽然要教训后金,但必须要控制到一定的程度,既要打败后金,还不能打的太狠。
暂时李景还需要后金牵制朱由检,不能让朱由检把精力转移到自己身上。
而要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非得李景亲自在场不可。
当日李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袁可立之后,袁可立也深以为然。
眼下山西境内高迎祥和李自成逃进了太岳山,剿是剿不了的,只能监视他们别到处乱窜,尤其别在李景的地盘闹事儿。
但是高迎祥和李自成真的想要逃出去的话,李景也无法阻挡。
实际上李景现在已经失去了流寇这个挡箭牌,如果再没有后金这个挡箭牌,朱由检自然要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对付李景上面。
那时李景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此在跟袁可立商议了一番之后,李景决定亲赴大同。
对于李景要到大同曹文诏自无不同意见,曹文诏也想见识一下李景指挥打仗的水平。
不过李景却婉拒了曹文诏的提议,他到大同并不是要曹文诏的指挥权。
如果他那样做了,曹文诏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一定认为李景这是不放心他。
让下属猜忌自己,这样的蠢事李景是决不会做的。
当时李景笑着告诉曹文诏,实战指挥依然由曹文诏担任,他只负责帮曹文诏参谋一下。
对李景此举曹文诏十分感动,曹文诏很清楚,在济世军当中,有李景在的情况下拥有军事指挥权的只有高奇一人。
不是李景不放权,而是有李景在场,诸将生怕出错,自然而然地要跟李景请示,这主要是其余诸将对自己信心不足造成的。
高奇是李景最先重用的,哪怕李景不在也可以独当一面,在信心方面远比诸将强得多。
现在李景让曹文诏指挥,至少是把曹文诏放在跟高奇同等的地位上。
其实李景是非常不喜欢诸将事事都跟自己请示的,李景希望手下的将领都能独当一面,但是暂时李景手下的诸将显然还不具有这个能力。
可是曹文诏无疑是有这个能力的。
曹文诏身经百战,从一名小兵做到总兵,可以说什么样的场面都经历过,信心方面绝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对曹文诏这样的名将都做不到放权,那李景恐怕不比朱由检高明到哪里去。
崇祯六年九月中旬,李景和曹文诏率领两万大军开赴大同,平阳府一切事务交给袁可立和高奇处理。
由于事先早有准备,大军行动极为迅速。
曹文诏乃是大同人,对大同的地理环境十分熟悉,大军抵达之后,马上开始布防。
而李景则静下心来研究后金的动向。
李景虽然对满清不感冒,但是对清朝的几位皇帝还是比较佩服的,尤其是对康熙和雍正这两位皇帝最为佩服。
在李景佩服的这几位皇帝当中还有一位就是皇太极。
清朝能有后期的基业实际上有一多半是皇太极的功劳,正是皇太极重用汉臣,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才得到汉人的拥护。
不过皇太极此时的地位并不稳固,本身皇太极能当上后金的大汗,乃是得到大哥代善及其子岳托和萨哈廉的支持才得以继位。
另外皇太极虽为大汗,但是权力却并未掌握在他一人之手,而是分属四人,这四人分别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自己,也就是俗称的四大贝勒。崇祯四年,皇太极就以永平之战失利的理由将阿敏幽禁,次年,莽古尔泰跟皇太极发生口角时竟然拔刀相向,被皇太极借机革去贝勒衔。崇祯六年正月,皇太极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而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以突出汗位独尊的地位,继而迅疾消除异己,铲除了威胁汗位的三大贝勒的势力,使大权得到了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