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家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着手指滚滚而下这一记耳光完全把他打楞了,本能地想说几句软话向父亲赔罪,却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了何处‘功名但在马上取’,族里的祖训和先生的教诲都如此,偏偏此道理在自己父亲面前变成了忤逆不孝的言辞
李懋看看儿子,再看看妻子,心中一痛,火气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重重跌坐回胡凳上,沮丧地说道:“明天你向夫子辞了行,准备出塞!你哥已经做了孤魂野鬼,我不能再送你出去,那样,将来我死了,也没脸去见祖宗”
听丈夫说起长子,李张氏更是悲从心来,抱着儿子的肩头,呜咽出声:“旭子,听你爹的话娘不指望你光宗耀祖只指望你平平安安地过完这辈子,娶个媳妇,生个儿子你哥当年跟着高大人出塞,三百个人里骑射最精…….”
在李旭的记忆里,已经根本不记得哥哥的模样开皇十八年他才两岁,据娘说终日骑在哥哥的脖颈上看过兵后来哥哥也被征入伍,再后来,记忆里只剩下了父亲的叹息和母亲的眼泪…….
县学的杨老夫在李旭眼里总是那么睿智当他喃喃地说出自己准备辞学,替父亲跑塞外行商时,杨老夫子立刻惊叫道:“难道又要打仗了么?你连书都顾不得读?”
“先生,父命,父命难违!”李旭登时面红过耳,低着头,声音细若蚊蚋
“也难怪,也难怪,你在家中已是独子而令尊年近五十,若让你去做辽东枯骨,你们李家就得断了香火唉,只可惜你一笔文章,我本来给几个旧友写了信,准备在来年明经试后,叫他们照看一二的!”杨老夫子的话语里没有任何责怪之意,只是带着股说不出的惋惜
“多谢先生抬爱,弟子虽然福薄,这份恩情,却永不敢忘!”李旭俯下身去,长揖及地求学这几年来,杨夫子对他颇为看顾,人后小灶不知开了多少回从经、算诸学到诗歌策论,几乎是倾囊相受甚至连当年追随越公杨素南征时于军旅中写下的笔记,都不禁止他这个挂名弟子翻阅只是以李旭的年龄和见识,背诵起来可以做到滚瓜烂熟,真正理解,却十中不及一二
杨老夫子摆了摆手,回以一声长叹“罢了,你爹这么做,自有他的有道理此番东征,有败无胜升斗小民看得出,可朝廷诸公,却做了睁眼瞎子!”
“弟子受教多年,无以为报这几坛淡酒,不值一醉!”李旭叹了口气,指着放于院外的几坛老酒说道东征成败,与他已经无关今日之后,他就不再算良家子弟,按汉代以来的规矩,商乃贱业,像东征这等国家大事,商人是没有资格议论的此后,杨老夫子的家门,非有事相求,他也不能再像原来那样随便来访否则,即便杨家老小不赶他出门,其他饱学鸿儒也要嘲笑杨老夫子交游不甚,自甘于商人为伍
杨老夫子对于这个赖上门来,又主动请辞的弟子,向来觉得投缘他半生沉浮,见得风lang颇多,到老时心里也没那么多羁绊笑了笑,说道:“人家说行商是贱业,为师从来没这么看人之贵贱在乎于心,其心贵,虽为贩夫走卒,难掩浩然之气其心贱,纵立身于庙堂之上,亦是卑鄙龌龊,臭名远播你的表字为我所赐,自然是我名下弟子一日为师,终生为师无论将来为商为盗,师门终是向你敞开!”
“多谢师父指点!”李旭撩起长衣下摆,拜了下去自幼读的是圣贤书,各行各业的高低贵贱早已如铭文一样刻在了他的心里所以自从昨晚得知自己难脱行商命运来,李旭一直为此耿耿于怀杨老夫子的一句话,等同于在他头顶上开了一扇窗让他在突然变得灰蒙蒙的天空中,瞬间看到了阳光的颜色
“你起来,为师授业多年,弟子之中,你天分不算高,但胜在性子耿直,心地淳厚”杨老夫子阅人多年,岂又听不出李旭话语中的不甘有心再指点此子一次,语重心长地说道:“恐怕你将来吃亏,也要吃在这耿直与淳厚上!须知人生充满变数,是非善恶,俱不在表面眼中看到的未必是事实,亲耳听到的,也未必是真相!”
看了看李旭茫然的脸,老夫子知道自己此刻说这些话,为时尚嫌太早虽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李旭毕竟才十四岁,有些话他根本听不懂有些话即使他能听明白,没有相应的人生波折,他也无法领悟到其中真谛
人生就像一坛子酒,经历过岁月的酝酿,才能酿出其中甘冽味道少年人就如一坛新焙,即便再是精粮所凝,甘泉所制,依然要带着几分摆不脱的青涩
“弟子日后若有所得,必登门来求教!”李旭亦是心思剔透之人,笑了笑,脸上带出了几分讪讪之色
“若能来,则早来过了明年,恐怕为师的安稳日子也到了头,该动一动了!”杨老夫微笑着摇头
“师父难道要去远游么?还是应朝廷之聘?”李旭不解地追问,完全没看见杨夫子笑容里透出的淡淡苦涩
“也是为师命中该有之数毕竟我曾受人之恩!”杨老夫子继续摇头,终是不愿把话说明
“那是,师父曾经教我,受人滴水之恩,必相报以涌泉!”李旭顺着夫子的话回答
“此语未必尽对,但人生在世,心中羁绊几人挣得脱!”老夫子大笑几声,故意把话题岔到了他处,“不提,不提尽人力,安天命而已趁你今日还未出我门,咱师父先论一论东征胜败之道!”
“师父是考我么?”解脱了心结的李旭笑着问他昨晚曾经听父亲说此番朝廷为了东征下足血本现在已经开始筹备粮草、衣甲,明年春天征集举国青壮,冬天或者后年春天才正式开拔以他的理解,这么大个国家,耗费两年的时间来准备一场战争,断然没有战败之理但今天在夫子口中,听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论断
“先生莫非不看好这次东征么?我听父亲说要明春征兵,后年出发朝廷如此充分的准备,想必是谋定而后动,怎会奈何不得一个小小高丽?”按照平日师父所教,反复推敲了大隋与高丽之间的实力差距,李旭依然得出同样的结论“我有备,攻其无防我军械精良,兵多将广…….”
“打仗未必凭得是人多,天时,地利,人和,哪一点能够忽视此去辽东,天时在我么?此去辽东,地利在我么?此去辽东,表面是我大隋征讨高丽,以众击寡实际上,靺鞨、契丹、室韦,还有辽东说不上名字来的数百部族,哪个不是与高丽唇亡齿寒如此一来,人和又岂在我?”谈及军务,杨老夫子脸上颓废之色尽去,须发皆飞扬而起
“可,可我大隋天朝上国,持戟何止百万!”李旭兀自强辩虽然被迫做了逃兵,内心深处,他依然期待着大隋朝能横扫辽东,打出赫赫声威
着手指滚滚而下这一记耳光完全把他打楞了,本能地想说几句软话向父亲赔罪,却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了何处‘功名但在马上取’,族里的祖训和先生的教诲都如此,偏偏此道理在自己父亲面前变成了忤逆不孝的言辞
李懋看看儿子,再看看妻子,心中一痛,火气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重重跌坐回胡凳上,沮丧地说道:“明天你向夫子辞了行,准备出塞!你哥已经做了孤魂野鬼,我不能再送你出去,那样,将来我死了,也没脸去见祖宗”
听丈夫说起长子,李张氏更是悲从心来,抱着儿子的肩头,呜咽出声:“旭子,听你爹的话娘不指望你光宗耀祖只指望你平平安安地过完这辈子,娶个媳妇,生个儿子你哥当年跟着高大人出塞,三百个人里骑射最精…….”
在李旭的记忆里,已经根本不记得哥哥的模样开皇十八年他才两岁,据娘说终日骑在哥哥的脖颈上看过兵后来哥哥也被征入伍,再后来,记忆里只剩下了父亲的叹息和母亲的眼泪…….
县学的杨老夫在李旭眼里总是那么睿智当他喃喃地说出自己准备辞学,替父亲跑塞外行商时,杨老夫子立刻惊叫道:“难道又要打仗了么?你连书都顾不得读?”
“先生,父命,父命难违!”李旭登时面红过耳,低着头,声音细若蚊蚋
“也难怪,也难怪,你在家中已是独子而令尊年近五十,若让你去做辽东枯骨,你们李家就得断了香火唉,只可惜你一笔文章,我本来给几个旧友写了信,准备在来年明经试后,叫他们照看一二的!”杨老夫子的话语里没有任何责怪之意,只是带着股说不出的惋惜
“多谢先生抬爱,弟子虽然福薄,这份恩情,却永不敢忘!”李旭俯下身去,长揖及地求学这几年来,杨夫子对他颇为看顾,人后小灶不知开了多少回从经、算诸学到诗歌策论,几乎是倾囊相受甚至连当年追随越公杨素南征时于军旅中写下的笔记,都不禁止他这个挂名弟子翻阅只是以李旭的年龄和见识,背诵起来可以做到滚瓜烂熟,真正理解,却十中不及一二
杨老夫子摆了摆手,回以一声长叹“罢了,你爹这么做,自有他的有道理此番东征,有败无胜升斗小民看得出,可朝廷诸公,却做了睁眼瞎子!”
“弟子受教多年,无以为报这几坛淡酒,不值一醉!”李旭叹了口气,指着放于院外的几坛老酒说道东征成败,与他已经无关今日之后,他就不再算良家子弟,按汉代以来的规矩,商乃贱业,像东征这等国家大事,商人是没有资格议论的此后,杨老夫子的家门,非有事相求,他也不能再像原来那样随便来访否则,即便杨家老小不赶他出门,其他饱学鸿儒也要嘲笑杨老夫子交游不甚,自甘于商人为伍
杨老夫子对于这个赖上门来,又主动请辞的弟子,向来觉得投缘他半生沉浮,见得风lang颇多,到老时心里也没那么多羁绊笑了笑,说道:“人家说行商是贱业,为师从来没这么看人之贵贱在乎于心,其心贵,虽为贩夫走卒,难掩浩然之气其心贱,纵立身于庙堂之上,亦是卑鄙龌龊,臭名远播你的表字为我所赐,自然是我名下弟子一日为师,终生为师无论将来为商为盗,师门终是向你敞开!”
“多谢师父指点!”李旭撩起长衣下摆,拜了下去自幼读的是圣贤书,各行各业的高低贵贱早已如铭文一样刻在了他的心里所以自从昨晚得知自己难脱行商命运来,李旭一直为此耿耿于怀杨老夫子的一句话,等同于在他头顶上开了一扇窗让他在突然变得灰蒙蒙的天空中,瞬间看到了阳光的颜色
“你起来,为师授业多年,弟子之中,你天分不算高,但胜在性子耿直,心地淳厚”杨老夫子阅人多年,岂又听不出李旭话语中的不甘有心再指点此子一次,语重心长地说道:“恐怕你将来吃亏,也要吃在这耿直与淳厚上!须知人生充满变数,是非善恶,俱不在表面眼中看到的未必是事实,亲耳听到的,也未必是真相!”
看了看李旭茫然的脸,老夫子知道自己此刻说这些话,为时尚嫌太早虽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李旭毕竟才十四岁,有些话他根本听不懂有些话即使他能听明白,没有相应的人生波折,他也无法领悟到其中真谛
人生就像一坛子酒,经历过岁月的酝酿,才能酿出其中甘冽味道少年人就如一坛新焙,即便再是精粮所凝,甘泉所制,依然要带着几分摆不脱的青涩
“弟子日后若有所得,必登门来求教!”李旭亦是心思剔透之人,笑了笑,脸上带出了几分讪讪之色
“若能来,则早来过了明年,恐怕为师的安稳日子也到了头,该动一动了!”杨老夫微笑着摇头
“师父难道要去远游么?还是应朝廷之聘?”李旭不解地追问,完全没看见杨夫子笑容里透出的淡淡苦涩
“也是为师命中该有之数毕竟我曾受人之恩!”杨老夫子继续摇头,终是不愿把话说明
“那是,师父曾经教我,受人滴水之恩,必相报以涌泉!”李旭顺着夫子的话回答
“此语未必尽对,但人生在世,心中羁绊几人挣得脱!”老夫子大笑几声,故意把话题岔到了他处,“不提,不提尽人力,安天命而已趁你今日还未出我门,咱师父先论一论东征胜败之道!”
“师父是考我么?”解脱了心结的李旭笑着问他昨晚曾经听父亲说此番朝廷为了东征下足血本现在已经开始筹备粮草、衣甲,明年春天征集举国青壮,冬天或者后年春天才正式开拔以他的理解,这么大个国家,耗费两年的时间来准备一场战争,断然没有战败之理但今天在夫子口中,听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论断
“先生莫非不看好这次东征么?我听父亲说要明春征兵,后年出发朝廷如此充分的准备,想必是谋定而后动,怎会奈何不得一个小小高丽?”按照平日师父所教,反复推敲了大隋与高丽之间的实力差距,李旭依然得出同样的结论“我有备,攻其无防我军械精良,兵多将广…….”
“打仗未必凭得是人多,天时,地利,人和,哪一点能够忽视此去辽东,天时在我么?此去辽东,地利在我么?此去辽东,表面是我大隋征讨高丽,以众击寡实际上,靺鞨、契丹、室韦,还有辽东说不上名字来的数百部族,哪个不是与高丽唇亡齿寒如此一来,人和又岂在我?”谈及军务,杨老夫子脸上颓废之色尽去,须发皆飞扬而起
“可,可我大隋天朝上国,持戟何止百万!”李旭兀自强辩虽然被迫做了逃兵,内心深处,他依然期待着大隋朝能横扫辽东,打出赫赫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