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盛唐不遗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居安思危是一个聪明人必备的素质,而能够爬到高位的人,必然是属于聪明人的,太笨太蠢的人,就算给他一个梯子,他也爬不上去,贵妃家族的亲属几百上千还是有的,为什么别人都很普通,而只有杨国忠爬到了右相的高位,他的血缘与贵妃也不是最近的,这自然是因为他的身上有可取之处,是一个很会审时度势的聪明人,他或许有很多不足,但身上必然有很多闪光点,否则,皇帝也不会把右相这个高的官位授予他,宰相之首是帝国最大的官,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皇帝就算再昏聩,也不会无缘无故让一个蠢货当宰相之首。
后世的普通人理解不了,自然是因为他们的思考方式,与皇帝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缘故,他们思考的是整个国家的利益,而皇帝思考更多的是自己皇族和自己本身的利益,思考的角度不平,所作出的判断自然也不会相同,所以,才会给人想不通的感觉。
对于自己能够登上右相的高位,杨国忠自然知道是什么原因,除了贵妃的枕边风之外,还与自己的立场和判断力有很大的关系,他虽然在执政能力上不是特别老练和出色,处理具体的事务也不如某些大臣,但他自信对皇帝的了解比任何大臣都要多,应该说他更加的深谙为官之道,尤其是做皇帝身边的大官。
自古以来,想要飞黄腾达做上大官,光靠能力是不够的,很多上级或者说最大的皇帝,他们最看重的并不是你处理事情的能力,也不是你的个人魅力,更不会是你的长相和声音,而是对他们绝对的服从和忠心。
服从和忠心是这些大佬最为看重的品质,只要这个品质足够好,就很容易获得信赖,如此,其它诸如业务能力这些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相反,就算你的能力再高,个人魅力再怎么优秀,若是让大佬感受不到忠心和服从,那就不会受到青睐,甚至还会起疑心,觉得继续成长会威胁自己的地位,从而想办法将其除掉。
服从很好理解,只要领导让你干啥就干啥就行了,但也不能太过于盲目,除了要好好做事之外,还不能把事情做砸了,若是每次都把事情搞砸,那肯定也不行,所以,也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才好,太蠢的人就算服从和忠心也没用,谁会欣赏一头十足的蠢猪呢?
忠心就更好理解了,那就是一心一意,当决定服从一个领导的时候,就要一心一意的为领导服务,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是不忠心,领导尤其是最大的皇帝,对不忠心的属下是最为痛恨的。
杨国忠非常明白这一点,也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他才能顺利的走到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成为权力仅次于皇帝的宰相之首,这一切来得非常不容易。
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和服从,杨国忠的付出不可谓不大,因为也得罪了不少人,皇帝觉得什么人讨厌,想要惩治一下,自己又不太方便出手,唯一能帮皇帝分忧的就是杨国忠了,他充当了狗腿子的角色。
另外,凡是进入老年的皇帝,心里都会变得敏感,因为皇帝老了之后,朝中的大臣就会有支持下一代,从而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打算,甚至直接武力夺取政权,让老皇帝退位的情况也是经常性的发生。
而这样的情况又很难避免,这就会让很多进入老年的皇帝很是头疼,远的暂且不说,大唐早期的玄武门之变,高祖被逼退位,之后,侯君集也是拥立太子,只是失败了而已,后面就更多了,短短的一百多年,各种叛乱和造反几乎就没有停歇过,过不了多久就要来一下。
正是因为臣子拥立皇子篡位的事情,发生的太普遍了,所以,**基心里对此颇为警惕,不但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监视自己的皇子,同时,也非常反感与皇子有过多接触的臣子,尤其是心向某位皇子的臣子,更是会招致他的反感,哪怕是他非常信任的臣子也是一样,丝毫情面都不给。
当初**甫提出让寿王和庆王取代太子的两个建议,都被他硬生生的顶了回去,或许,他心里根本就不希望皇位传承下去,若是能有长生不老药的话,他一定是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做皇帝的,哪怕付出所有皇子都死掉的代价。
杨国忠就是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不与任何皇子走近,甚至,为了表达自己对皇帝的绝对忠诚,不惜与太子交恶,从而断了自己的后路,让皇帝能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他的忠诚。
与其说他被任命为右相,倒不如说是他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换取了右相的高位,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给皇帝了,如此,皇帝又怎么会不安心呢?又怎么会拒绝把最高的官位授予他,而别的臣子就算能力再出众,却难以做到杨国忠这样的决绝。
朝中有资历有能力有威望的就那些,陈希烈是一个老滑头,是绝对不会为了效忠皇帝而得罪任何一个皇子的,年纪也大了些,韦见素太正直,还给太子说过好话,让他不放心,房琯擅长建筑设计,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与他聊天会很舒服,真的让他当右相,能力还不如杨国忠呢?李安的任务太重,要搞机器的研究,没有时间去搞政治,自然也不合适,还有一些都差不多。
所有人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且都不够服从和忠心,更不敢把自己的性命交付到皇帝的手中,而只有杨国忠做到了,这自然让皇帝大为心安,把右相交到杨国忠的手里,他至少是心安的。
至于历史上,由于杨国忠的激进,逼反了安禄山,则根本没在**基的考虑范围内,因为当时大唐有十大节度使,京城还有数量不菲的禁卫军,理论上说,任何要给节度使都不具备造反的实力,只怕就连当初造反的安禄山都不曾想到,自己真的能一路打到长安,将皇帝赶到蜀中。
... -->>
居安思危是一个聪明人必备的素质,而能够爬到高位的人,必然是属于聪明人的,太笨太蠢的人,就算给他一个梯子,他也爬不上去,贵妃家族的亲属几百上千还是有的,为什么别人都很普通,而只有杨国忠爬到了右相的高位,他的血缘与贵妃也不是最近的,这自然是因为他的身上有可取之处,是一个很会审时度势的聪明人,他或许有很多不足,但身上必然有很多闪光点,否则,皇帝也不会把右相这个高的官位授予他,宰相之首是帝国最大的官,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皇帝就算再昏聩,也不会无缘无故让一个蠢货当宰相之首。
后世的普通人理解不了,自然是因为他们的思考方式,与皇帝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缘故,他们思考的是整个国家的利益,而皇帝思考更多的是自己皇族和自己本身的利益,思考的角度不平,所作出的判断自然也不会相同,所以,才会给人想不通的感觉。
对于自己能够登上右相的高位,杨国忠自然知道是什么原因,除了贵妃的枕边风之外,还与自己的立场和判断力有很大的关系,他虽然在执政能力上不是特别老练和出色,处理具体的事务也不如某些大臣,但他自信对皇帝的了解比任何大臣都要多,应该说他更加的深谙为官之道,尤其是做皇帝身边的大官。
自古以来,想要飞黄腾达做上大官,光靠能力是不够的,很多上级或者说最大的皇帝,他们最看重的并不是你处理事情的能力,也不是你的个人魅力,更不会是你的长相和声音,而是对他们绝对的服从和忠心。
服从和忠心是这些大佬最为看重的品质,只要这个品质足够好,就很容易获得信赖,如此,其它诸如业务能力这些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相反,就算你的能力再高,个人魅力再怎么优秀,若是让大佬感受不到忠心和服从,那就不会受到青睐,甚至还会起疑心,觉得继续成长会威胁自己的地位,从而想办法将其除掉。
服从很好理解,只要领导让你干啥就干啥就行了,但也不能太过于盲目,除了要好好做事之外,还不能把事情做砸了,若是每次都把事情搞砸,那肯定也不行,所以,也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才好,太蠢的人就算服从和忠心也没用,谁会欣赏一头十足的蠢猪呢?
忠心就更好理解了,那就是一心一意,当决定服从一个领导的时候,就要一心一意的为领导服务,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是不忠心,领导尤其是最大的皇帝,对不忠心的属下是最为痛恨的。
杨国忠非常明白这一点,也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他才能顺利的走到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成为权力仅次于皇帝的宰相之首,这一切来得非常不容易。
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和服从,杨国忠的付出不可谓不大,因为也得罪了不少人,皇帝觉得什么人讨厌,想要惩治一下,自己又不太方便出手,唯一能帮皇帝分忧的就是杨国忠了,他充当了狗腿子的角色。
另外,凡是进入老年的皇帝,心里都会变得敏感,因为皇帝老了之后,朝中的大臣就会有支持下一代,从而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打算,甚至直接武力夺取政权,让老皇帝退位的情况也是经常性的发生。
而这样的情况又很难避免,这就会让很多进入老年的皇帝很是头疼,远的暂且不说,大唐早期的玄武门之变,高祖被逼退位,之后,侯君集也是拥立太子,只是失败了而已,后面就更多了,短短的一百多年,各种叛乱和造反几乎就没有停歇过,过不了多久就要来一下。
正是因为臣子拥立皇子篡位的事情,发生的太普遍了,所以,**基心里对此颇为警惕,不但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监视自己的皇子,同时,也非常反感与皇子有过多接触的臣子,尤其是心向某位皇子的臣子,更是会招致他的反感,哪怕是他非常信任的臣子也是一样,丝毫情面都不给。
当初**甫提出让寿王和庆王取代太子的两个建议,都被他硬生生的顶了回去,或许,他心里根本就不希望皇位传承下去,若是能有长生不老药的话,他一定是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做皇帝的,哪怕付出所有皇子都死掉的代价。
杨国忠就是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不与任何皇子走近,甚至,为了表达自己对皇帝的绝对忠诚,不惜与太子交恶,从而断了自己的后路,让皇帝能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他的忠诚。
与其说他被任命为右相,倒不如说是他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换取了右相的高位,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给皇帝了,如此,皇帝又怎么会不安心呢?又怎么会拒绝把最高的官位授予他,而别的臣子就算能力再出众,却难以做到杨国忠这样的决绝。
朝中有资历有能力有威望的就那些,陈希烈是一个老滑头,是绝对不会为了效忠皇帝而得罪任何一个皇子的,年纪也大了些,韦见素太正直,还给太子说过好话,让他不放心,房琯擅长建筑设计,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与他聊天会很舒服,真的让他当右相,能力还不如杨国忠呢?李安的任务太重,要搞机器的研究,没有时间去搞政治,自然也不合适,还有一些都差不多。
所有人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且都不够服从和忠心,更不敢把自己的性命交付到皇帝的手中,而只有杨国忠做到了,这自然让皇帝大为心安,把右相交到杨国忠的手里,他至少是心安的。
至于历史上,由于杨国忠的激进,逼反了安禄山,则根本没在**基的考虑范围内,因为当时大唐有十大节度使,京城还有数量不菲的禁卫军,理论上说,任何要给节度使都不具备造反的实力,只怕就连当初造反的安禄山都不曾想到,自己真的能一路打到长安,将皇帝赶到蜀中。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