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盛唐不遗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李安连忙开口反对道:“不妥,还是细水长流比较好,这样可以持续得到收入,另外,为了增加竞争,可以把技术多卖给几家,这样相互竞争,效率才会更高,购买的人越多,技术费就能更好的分担,还可以降低风险,至于生产电池的数量,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儿,所有从工坊生产出来的电池的包装箱子都必须有朝廷的批号才能在市场上销售,而朝廷开批号的时候,就是收钱的时候。”
“一个电池只能使用几个时辰,这可是消耗品啊!对产量的要求很高,绝对是挣钱的买卖,多让几家参与进来完全可行。”
一名大臣支持。
“好了,不用争论了,这个电池是李爱卿发明的,这件事情就交给李爱卿全权负责吧!”
李隆基拍板道。
李安非常高兴的说道:“谢陛下信任,之所以发明电池,是因为电池是万里传音计划的一部分,没有电池的话,万里传音计划就没有办法实行,至于手电筒,只不过是万里传音计划的副产品罢了,算是顺带发明的东西。”
李隆基闻言,颇为兴奋,开口道:“这么说来,电池发明出来了,就意味着万里传音计划又进了一步?好,太好了。”
随后早朝继续进行,各种朝廷大事儿,一件件的汇报上来,让李隆基去处理。
退朝之后,李安刚刚走出宣政殿,就被尾随而至的一大群大臣被包围了,他们都是奔着李安所掌握的电池技术来的,这么实用的电池,只要是掌握了这项技术,是肯定能挣大钱的。
“李侍郎打算如何处置电池之事?”
一众大臣对这个问题都非常的关心,他们似乎也想分一杯羹。
李安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公开招标,但中标的不是一家,而是三家,报价最高的三家会获得这项技术,这还是一次性的费用,日后生产的产品还要缴税,如此,可以最大化的为朝廷提供源源不断的收入。
当李安把自己的想法,如实的告诉众大臣的时候,他们都觉得李安太阴险了,居然想出这么阴损的办法。
只要把这项技术宣传出去,只要是个商人都能看出这其中的商业价值,如此,愿意购买这项技术的人,必然是非常多的,而人越多竞争就越是激烈,到时候价格越来越高,朝廷能得到的收入就更高,而很多想买这项技术的人就比较吃亏了,不但前期买技术投入大,中期办工坊更是一笔很大的投入,后期生产出来的电池,每一个都要缴税,实在是太坑了。
不过,就算如此,因为电池的前景非常好,所以,即便有这么多的花费,也非常值得争夺一下。
这些朝廷重臣,私底下都是有各自的产业的,也有很多大商人与他们关系良好,经常性的孝敬他们,所以,他们自然都看上了这项很有用处的技术,希望能够拿下这项技术。
最近这些年,凡是被李安照顾的权贵,拥有了独一无二技术的,基本上全都发了大财了,比如杨国忠控制下的护舒宝产品,已经彻底的推广到全大唐了,每天都能获得不菲的收入,李安自己的玻璃产业,也是个极其挣钱的行当,为李安的家庭带来了庞大的收入。
总之,所有采用李安提供的技术,生产垄断产品的权贵,全都富得流油,朝廷因为垄断了铁路等暴力行业,也让国库的收入不断的增加,从而有更多的资金用来大搞建设。
李安看出来了,这些大臣的表情各异,似乎都有各自的打算,他们都盯上了电池这个行业,但公开的进行竞争,他们大部分都显得底气不足,毕竟,有钱有势的人这么多,只有前三位才能获得机会,这太难得了。
而且,这一次的技术居然不是垄断,而是要分给三家来共同经营,如此,三家相互竞争,根本形不成垄断的条件,远不如只有一家掌握的效果好。
如此一来,便有好多大臣陷入了纠结之中,他们不太好判断,不知道这三家共同掌握这项技术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会不会造成恶性的竞争,从而不但不挣钱,反而还要亏很多钱,若是亏本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不过,拥有铁矿,进行炼铁业务的权贵那么多,哪一个不是挣钱的,也没见哪位权贵开铁矿亏本了的,所以,倒也是可以试一试的,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能不能挣钱,万一要是能挣钱呢?
进行公平竞争的前提,是要让参与竞争的人,了解产品的特点和市场前景,只有他们全都对产品了解了,知道是个挣钱的行业,才会愿意花费很大的代价来竞争。
李安已经发给众大臣几十个手电筒了,这就是很好的宣传手段,李安相信,很快整个京城的权贵都会了解手电筒整个新鲜的事物,从而愿意花费巨大的代价来竞争这个行业。
虽说自古以来,官员是不能经商的,但这只是表面上的规定罢了,其实,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的遵守这一规定的。
当然,为了表面的清廉,当官的官员不会用自己的名字,明目张胆的经商,但会在私底下,让自己的仆人或者能控制的亲人和朋友去经营商业,从而躲避朝廷有关官员不许经商的规定。
另外,有一些商人世家的孩子,因为脑子聪明考了科举,成为朝廷的重臣,而他们的家族都是经商的,说他不会帮助自己的家族,又有谁会相信。
比如,儿子当上了大官,但父亲一直都是大商人,这种情况下,难道为了让儿子好好的做官,父亲把自己的商人全部废弃,做一个农民或者什么都不做吗?
又或者说,一个人当上大官之后,自己家里的亲人都不能经商了吗?这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该经商的还是要经商,而且,肯定会得到当官的本家人的支持和照顾。
自古以来,朝廷规定的当官不能经商,只不过是为了安抚某些小老百姓罢了,其实,根本就是很不现实的规定,随便找个方法就能将其规避。
nbsp; 李安连忙开口反对道:“不妥,还是细水长流比较好,这样可以持续得到收入,另外,为了增加竞争,可以把技术多卖给几家,这样相互竞争,效率才会更高,购买的人越多,技术费就能更好的分担,还可以降低风险,至于生产电池的数量,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儿,所有从工坊生产出来的电池的包装箱子都必须有朝廷的批号才能在市场上销售,而朝廷开批号的时候,就是收钱的时候。”
“一个电池只能使用几个时辰,这可是消耗品啊!对产量的要求很高,绝对是挣钱的买卖,多让几家参与进来完全可行。”
一名大臣支持。
“好了,不用争论了,这个电池是李爱卿发明的,这件事情就交给李爱卿全权负责吧!”
李隆基拍板道。
李安非常高兴的说道:“谢陛下信任,之所以发明电池,是因为电池是万里传音计划的一部分,没有电池的话,万里传音计划就没有办法实行,至于手电筒,只不过是万里传音计划的副产品罢了,算是顺带发明的东西。”
李隆基闻言,颇为兴奋,开口道:“这么说来,电池发明出来了,就意味着万里传音计划又进了一步?好,太好了。”
随后早朝继续进行,各种朝廷大事儿,一件件的汇报上来,让李隆基去处理。
退朝之后,李安刚刚走出宣政殿,就被尾随而至的一大群大臣被包围了,他们都是奔着李安所掌握的电池技术来的,这么实用的电池,只要是掌握了这项技术,是肯定能挣大钱的。
“李侍郎打算如何处置电池之事?”
一众大臣对这个问题都非常的关心,他们似乎也想分一杯羹。
李安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公开招标,但中标的不是一家,而是三家,报价最高的三家会获得这项技术,这还是一次性的费用,日后生产的产品还要缴税,如此,可以最大化的为朝廷提供源源不断的收入。
当李安把自己的想法,如实的告诉众大臣的时候,他们都觉得李安太阴险了,居然想出这么阴损的办法。
只要把这项技术宣传出去,只要是个商人都能看出这其中的商业价值,如此,愿意购买这项技术的人,必然是非常多的,而人越多竞争就越是激烈,到时候价格越来越高,朝廷能得到的收入就更高,而很多想买这项技术的人就比较吃亏了,不但前期买技术投入大,中期办工坊更是一笔很大的投入,后期生产出来的电池,每一个都要缴税,实在是太坑了。
不过,就算如此,因为电池的前景非常好,所以,即便有这么多的花费,也非常值得争夺一下。
这些朝廷重臣,私底下都是有各自的产业的,也有很多大商人与他们关系良好,经常性的孝敬他们,所以,他们自然都看上了这项很有用处的技术,希望能够拿下这项技术。
最近这些年,凡是被李安照顾的权贵,拥有了独一无二技术的,基本上全都发了大财了,比如杨国忠控制下的护舒宝产品,已经彻底的推广到全大唐了,每天都能获得不菲的收入,李安自己的玻璃产业,也是个极其挣钱的行当,为李安的家庭带来了庞大的收入。
总之,所有采用李安提供的技术,生产垄断产品的权贵,全都富得流油,朝廷因为垄断了铁路等暴力行业,也让国库的收入不断的增加,从而有更多的资金用来大搞建设。
李安看出来了,这些大臣的表情各异,似乎都有各自的打算,他们都盯上了电池这个行业,但公开的进行竞争,他们大部分都显得底气不足,毕竟,有钱有势的人这么多,只有前三位才能获得机会,这太难得了。
而且,这一次的技术居然不是垄断,而是要分给三家来共同经营,如此,三家相互竞争,根本形不成垄断的条件,远不如只有一家掌握的效果好。
如此一来,便有好多大臣陷入了纠结之中,他们不太好判断,不知道这三家共同掌握这项技术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会不会造成恶性的竞争,从而不但不挣钱,反而还要亏很多钱,若是亏本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不过,拥有铁矿,进行炼铁业务的权贵那么多,哪一个不是挣钱的,也没见哪位权贵开铁矿亏本了的,所以,倒也是可以试一试的,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能不能挣钱,万一要是能挣钱呢?
进行公平竞争的前提,是要让参与竞争的人,了解产品的特点和市场前景,只有他们全都对产品了解了,知道是个挣钱的行业,才会愿意花费很大的代价来竞争。
李安已经发给众大臣几十个手电筒了,这就是很好的宣传手段,李安相信,很快整个京城的权贵都会了解手电筒整个新鲜的事物,从而愿意花费巨大的代价来竞争这个行业。
虽说自古以来,官员是不能经商的,但这只是表面上的规定罢了,其实,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的遵守这一规定的。
当然,为了表面的清廉,当官的官员不会用自己的名字,明目张胆的经商,但会在私底下,让自己的仆人或者能控制的亲人和朋友去经营商业,从而躲避朝廷有关官员不许经商的规定。
另外,有一些商人世家的孩子,因为脑子聪明考了科举,成为朝廷的重臣,而他们的家族都是经商的,说他不会帮助自己的家族,又有谁会相信。
比如,儿子当上了大官,但父亲一直都是大商人,这种情况下,难道为了让儿子好好的做官,父亲把自己的商人全部废弃,做一个农民或者什么都不做吗?
又或者说,一个人当上大官之后,自己家里的亲人都不能经商了吗?这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该经商的还是要经商,而且,肯定会得到当官的本家人的支持和照顾。
自古以来,朝廷规定的当官不能经商,只不过是为了安抚某些小老百姓罢了,其实,根本就是很不现实的规定,随便找个方法就能将其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