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盛唐不遗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南诏是大唐的附属国,与大唐的关系比较友好,至少,就目前的情况看,南诏并没有与大唐对抗的实力,在吐蕃并入大唐之后,南诏只有抱紧大唐帝国的大腿,才能更好的发展自身,这在南诏的高层是有共识的。
不过,当东女国选择并入大唐之后,南诏的北,东,东南和西北几个方向就都是大唐的国土了,南诏几乎是内嵌于大唐帝国之中,这种地缘对于南诏来说可不是太美妙,一旦与大唐的关系破裂,东,北,西北,西南几个方向会同时面临大唐兵马的进攻,想要防守都很难。
所以,南诏自然非常不希望东女国并入大唐,这对于南诏王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东女国的境内,自然有南诏的眼线,他们也算是邻国,派驻眼线和外交机构是最基本的,而这些眼线当然也不是吃素的,经营多年之后,早就已经渗透到东女国的高层,甚至东女王身边都有南诏的眼线,所以,当赵曳夫要求撤销国号并入大唐之后,南诏方面马上就得知了消息。
对于东女国并入大唐,这本来就是东女国与大唐之间的时候,与南诏王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唇亡齿寒的道理南诏自然是明白的,东女国一旦并入大唐,南诏与大唐的边境线就又多了一些,面临的压力也就更大了一分,虽然他们尽力与大唐帝国保持友好,一直安安分分的做附属国,但这种仰人鼻息的日子着实不好过,万一大唐帝国让他们以东女国为榜样,自愿放弃国号并入大唐,那他们该如何选择呢?难道真的照做吗?若是不同意,大唐会不会一怒之下发起进攻。
虽然有山川之险,但大唐如今的实力是一日千里,所谓的山川之险已经不足以挡住大唐的兵马了,在大唐火炮的面前,任何山川要塞都会被轰的粉碎,南诏方面自然明白自己根本挡不住大唐兵马的进攻,若是进入山川游击,或许能拖垮大唐兵马,但那不是人过的日子,享受惯了的高层哪里受得了那份罪,如此受罪还不如去长安城做个归义侯,好吃好喝美女伺候。
任何一个王国都是传承很多年的基业,作为继位者和既得利益者的高层,自然不愿意放弃这份荣耀,让他们并入大唐,他们当然不情愿,就算为此能让老百姓的日子好上很多,他们也是很不情愿的,他们更多的是在乎自己的利益,在乎自己祖上的基业,才不会考虑屁民们的感受。
他们原本是觉得,只要与大唐保持友好,就能够一直维持自己的王国,可若是东女国开了自愿撤销国号并入大唐的先河,那他们南诏就危险了,一旦有了东女国这个先例,像它们南诏这些附属国都会面临同样的压力,或许东女国的自愿并入会刺激大唐帝国的野心,从而妄想别的附属国也自愿撤销国号,并入大唐帝国。
对于东女国发出的这个危险信号,南诏国的国王阁罗凤是坐立不安,他非常清楚东女国一旦真的自愿并入大唐,对于南诏意味着什么,而他显然不愿意就此认命,他要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这个事情的发生。
在王宫之中,阁罗凤一脸的愁苦,东女国突然要并入大唐,这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东女国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这让人万分紧张,担心大唐尝到甜头之后,也要去南诏照做,万一真的如此,那他们南诏的基业就没了。
虽然大唐对待南诏一直比较友好,但随着双方国力差距的进一步增加,这种友好是不是真的能够维持下去,谁也说不好,至少,阁罗凤心里是非常担忧的。
多年前在两爨之地,他已经领教过唐军的厉害了,而那个时候的唐军还不是很强大,也没有装备威力惊人的火炮,可就是这样就把他们南诏的精锐兵马打的满地找牙,若不是唐军手下留情,他当时所带领的两万精锐只怕就要全部覆灭了。
就是因为这一场战斗没有打好,让他的父亲皮逻阁对他大为不满,从而削弱了他的权利,将南诏王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分给他的弟弟于诚杰管理,从而形成了一股与他分庭抗礼的势力,就算他登上南诏的王位,也没有办法完全控制于诚杰负责管理的区域,从而无形中削弱了南诏王国的实力。
对于自己的这个弟弟于诚杰,阁罗凤自然大为讨厌,要不是这个弟弟,他就不会失去王国三分之一土地的控制权了,尽管于诚杰表现上服从他这个哥哥,承认阁罗凤是南诏唯一的王,可仗着大唐帝国的撑腰,他硬是提出了许多自治的要求,俨然已经算是南诏王国的国中之国了,顾忌到大唐的因素,阁罗凤继位多年一直与自己的弟弟井水不犯河水,并没有出兵讨伐自己的兄弟,南诏国内一片和平。
当阁罗凤自己心里非常的清楚,他们南诏的和平是表面上的,内里早就已经是暗潮汹涌了,于诚杰不间断的派遣心腹渗透到南诏朝廷,当然,阁罗凤也在于诚杰身边安插了心腹,敌对的气氛始终笼罩着南诏的内部,从而让表面的和平显得颇为脆弱。
内部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现在东女国又传来要放弃国号,并入大唐的要求,这就更让阁罗凤大为头疼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原本睡眠质量就不太好的阁罗凤,更加的失眠了。
阁罗凤的旁边,站着心腹段俭魏,也是阁罗凤登基之后最信任的大臣,被阁罗凤封为清平官,也就是南诏的宰相,为了表达对段俭魏的重视,阁罗凤甚至给他赐名,叫忠国,也就是忠心国家的意思,与杨国忠的名字几乎是同样的来源。
要说这个段俭魏,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可他的子孙段誉就家喻户晓了,当然,这是文学作品里的段誉了,但文学作品也是来源于现实。
段俭魏的六世孙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而小说里的段誉,段正淳就是段思平的子孙,也就是段俭魏的子孙了。
此刻,段俭魏同样也是一脸的愁苦,对于东女国发生的变故,这位能力高强的宰相也是头痛不已,他也是实在想不明白,一个好好的东女国怎么就会放弃国号呢?大唐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 -->>
南诏是大唐的附属国,与大唐的关系比较友好,至少,就目前的情况看,南诏并没有与大唐对抗的实力,在吐蕃并入大唐之后,南诏只有抱紧大唐帝国的大腿,才能更好的发展自身,这在南诏的高层是有共识的。
不过,当东女国选择并入大唐之后,南诏的北,东,东南和西北几个方向就都是大唐的国土了,南诏几乎是内嵌于大唐帝国之中,这种地缘对于南诏来说可不是太美妙,一旦与大唐的关系破裂,东,北,西北,西南几个方向会同时面临大唐兵马的进攻,想要防守都很难。
所以,南诏自然非常不希望东女国并入大唐,这对于南诏王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东女国的境内,自然有南诏的眼线,他们也算是邻国,派驻眼线和外交机构是最基本的,而这些眼线当然也不是吃素的,经营多年之后,早就已经渗透到东女国的高层,甚至东女王身边都有南诏的眼线,所以,当赵曳夫要求撤销国号并入大唐之后,南诏方面马上就得知了消息。
对于东女国并入大唐,这本来就是东女国与大唐之间的时候,与南诏王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唇亡齿寒的道理南诏自然是明白的,东女国一旦并入大唐,南诏与大唐的边境线就又多了一些,面临的压力也就更大了一分,虽然他们尽力与大唐帝国保持友好,一直安安分分的做附属国,但这种仰人鼻息的日子着实不好过,万一大唐帝国让他们以东女国为榜样,自愿放弃国号并入大唐,那他们该如何选择呢?难道真的照做吗?若是不同意,大唐会不会一怒之下发起进攻。
虽然有山川之险,但大唐如今的实力是一日千里,所谓的山川之险已经不足以挡住大唐的兵马了,在大唐火炮的面前,任何山川要塞都会被轰的粉碎,南诏方面自然明白自己根本挡不住大唐兵马的进攻,若是进入山川游击,或许能拖垮大唐兵马,但那不是人过的日子,享受惯了的高层哪里受得了那份罪,如此受罪还不如去长安城做个归义侯,好吃好喝美女伺候。
任何一个王国都是传承很多年的基业,作为继位者和既得利益者的高层,自然不愿意放弃这份荣耀,让他们并入大唐,他们当然不情愿,就算为此能让老百姓的日子好上很多,他们也是很不情愿的,他们更多的是在乎自己的利益,在乎自己祖上的基业,才不会考虑屁民们的感受。
他们原本是觉得,只要与大唐保持友好,就能够一直维持自己的王国,可若是东女国开了自愿撤销国号并入大唐的先河,那他们南诏就危险了,一旦有了东女国这个先例,像它们南诏这些附属国都会面临同样的压力,或许东女国的自愿并入会刺激大唐帝国的野心,从而妄想别的附属国也自愿撤销国号,并入大唐帝国。
对于东女国发出的这个危险信号,南诏国的国王阁罗凤是坐立不安,他非常清楚东女国一旦真的自愿并入大唐,对于南诏意味着什么,而他显然不愿意就此认命,他要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这个事情的发生。
在王宫之中,阁罗凤一脸的愁苦,东女国突然要并入大唐,这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东女国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这让人万分紧张,担心大唐尝到甜头之后,也要去南诏照做,万一真的如此,那他们南诏的基业就没了。
虽然大唐对待南诏一直比较友好,但随着双方国力差距的进一步增加,这种友好是不是真的能够维持下去,谁也说不好,至少,阁罗凤心里是非常担忧的。
多年前在两爨之地,他已经领教过唐军的厉害了,而那个时候的唐军还不是很强大,也没有装备威力惊人的火炮,可就是这样就把他们南诏的精锐兵马打的满地找牙,若不是唐军手下留情,他当时所带领的两万精锐只怕就要全部覆灭了。
就是因为这一场战斗没有打好,让他的父亲皮逻阁对他大为不满,从而削弱了他的权利,将南诏王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分给他的弟弟于诚杰管理,从而形成了一股与他分庭抗礼的势力,就算他登上南诏的王位,也没有办法完全控制于诚杰负责管理的区域,从而无形中削弱了南诏王国的实力。
对于自己的这个弟弟于诚杰,阁罗凤自然大为讨厌,要不是这个弟弟,他就不会失去王国三分之一土地的控制权了,尽管于诚杰表现上服从他这个哥哥,承认阁罗凤是南诏唯一的王,可仗着大唐帝国的撑腰,他硬是提出了许多自治的要求,俨然已经算是南诏王国的国中之国了,顾忌到大唐的因素,阁罗凤继位多年一直与自己的弟弟井水不犯河水,并没有出兵讨伐自己的兄弟,南诏国内一片和平。
当阁罗凤自己心里非常的清楚,他们南诏的和平是表面上的,内里早就已经是暗潮汹涌了,于诚杰不间断的派遣心腹渗透到南诏朝廷,当然,阁罗凤也在于诚杰身边安插了心腹,敌对的气氛始终笼罩着南诏的内部,从而让表面的和平显得颇为脆弱。
内部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现在东女国又传来要放弃国号,并入大唐的要求,这就更让阁罗凤大为头疼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原本睡眠质量就不太好的阁罗凤,更加的失眠了。
阁罗凤的旁边,站着心腹段俭魏,也是阁罗凤登基之后最信任的大臣,被阁罗凤封为清平官,也就是南诏的宰相,为了表达对段俭魏的重视,阁罗凤甚至给他赐名,叫忠国,也就是忠心国家的意思,与杨国忠的名字几乎是同样的来源。
要说这个段俭魏,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可他的子孙段誉就家喻户晓了,当然,这是文学作品里的段誉了,但文学作品也是来源于现实。
段俭魏的六世孙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而小说里的段誉,段正淳就是段思平的子孙,也就是段俭魏的子孙了。
此刻,段俭魏同样也是一脸的愁苦,对于东女国发生的变故,这位能力高强的宰相也是头痛不已,他也是实在想不明白,一个好好的东女国怎么就会放弃国号呢?大唐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