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大明漕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闵大人下狱了。
圣上要北征,户部尚书闵肇当着满朝文武百官驳了永乐帝的面儿,帝说:“征调粮食到北方前线,百费仰给。”
闵大人回:“圣上如今再征北漠,出征士兵一十八万名,战马九万匹,如此下来,需要军饷三百二十四万两,粮食一百零八万石,战马饲料则需九十七万石和二万万捆草料,如此消耗,朝廷一时无法供应,圣上三思。”
帝曰:“粮仓中所剩几何。”
闵大人回:“自永乐十九年新春迁都北京,南京城变成了朝廷的后方组织,迁都三年有余,运输到宫廷和宗人府已有大量的食用粮食,旧岁至今,南方已经运粮无数,其中去了壳的大米就有二十一万石有余,各处所费颇多,粮仓中不剩几何。”
帝曰:“宣仓场侍郎。”
户部设有许多粮仓,以便统计漕粮收入,北京及其附近的粮仓是由一名户部侍郎管理负责。永乐帝宣召的仓场侍郎,即为管理粮仓和征税的官员。户部侍郎史纪冬赴任应天巡抚后,户部尚书闵肇亲自负责粮仓管理。
永乐帝召询仓场侍郎,闵大人又上前道:“臣下即为粮仓管理者,现有临清、德州、徐州、淮安几处粮仓都在臣的辖下。”
永乐帝被闵肇弄得失笑,他望向漕运总兵官陈瑄,陈瑄上前一步,回道:“禀圣上,漕粮押送回京之后,接收人正是闵肇闵大人。漕粮重要,此一桩确是由闵大人亲理。”
陈瑄话音刚落,闵肇就接口道:“现京师及其附近粮仓存有粮食二百三十万石,其中四万石是文官及国子监教师的俸给,八万六千石是给宫廷劳动苦力、厨师和工匠的报酬,还有三十九万三千石要分运到前线卫所,剩余不到二百万石是要分发给京师附近卫戍的军队,若是圣上执意北征,朝廷只有这不到二百万石的粮食可用,人马合在一处矣,若需其他,再无更多了。”
此言一出,兵部苏星赋便走了出来,看着闵肇,半笑不笑,只道:“闵大人可知辽东情况?辽东买一弓二两,一矢五六分,更无买处。至于衣甲、撒袋、鞍辔、皮绳诸物,日日装束,时时追逐,补绽缝破,无事不贵。每见军士赔办器物,典卖行囊,身无寸棉,教人心如刀割,而恨不能以身代也。”
兵部尚书苏星赋,此人原为都察院左副都御使,永乐迁都后,官员大量变迁,原兵部尚书邱荆留任南京,苏星赋随上北京,调任兵部。其父苏敏之在洪武年间居银台通政使高位,惠帝时,通政使司改为通政寺,通政使改通政卿,苏敏之卸任。
苏星赋家底丰厚,兼之仕途顺风顺水,哪里知晓底层军士苦处,这一番言语偏又言之凿凿情真意切,直教人深感出征将士苦痛。这人年不过四旬,姿态昂扬,形貌出众,列于一众发须皆白的高阶官员中甚是打眼,闵肇说朝廷不宽裕,他就指摘闵肇不体谅兵士远征辛苦,户部对上兵部,大鬼打架,小鬼瞧热闹,一时间,满朝文武形色各异。
闵肇看苏星赋一眼,转而对永乐帝道:“如今人口较之洪武时耗损,而征税如旧。然每年长江下游都有二十余万石白粮运到北京,白粮运到北京的过程极为昂贵,只是为宫廷提供粮食和酒水一项,就要耗费一百六十万石大米,南方人民实已苦累。若是需要冬装,还需由南方运送棉花和布匹过来才能分配给前线部队,另则,马匹所食用草料也需从南京运来,长途运载,十束在船,十坏六七。”
永乐帝不语。
闵肇再劝:“出征北漠,负担日重,百姓劳苦,望圣上体恤。”
众人沉默。
漕运总兵官陈瑄上前道:“上一次征讨蒙古,长江以南九府交了三百万石税粮到河南,支持军队作战,漕粮运到地方,减损三成。现海运方闭,一应用度都倚仗河运,今年五月水涨,入了六月,恐有水患,那么船只运载之物都有翻船损毁的危险,望圣上三思。”
苏星赋接而言道:“蒙古人私自渡克鲁伦河,如何说?”
闵肇出惊人之语:“克鲁伦河本就是蒙古人领地,何来私自渡河一说。”
满堂寂静。
无人再说一句话,闵大人触碰圣上逆鳞,不知他如何收场。
永乐帝苍老又锋利有如鹰隼一样的利眸扫向同样年事已高的闵尚书,尚书大人竟还坦荡望回去,永乐帝指着大理寺卿,留下一句:“胡言误国,扰乱民心,压入大理寺候审。”
户部尚书闵肇入罪大理寺。
范明瑰唉声叹气,一直问:“闵家哥哥怎么办,圣上会不会连诛啊?”
霍青棠思绪飘得很远,齐尚书说:“人于自然,奋力一抗无异于螳臂当车。”
... -->>
闵大人下狱了。
圣上要北征,户部尚书闵肇当着满朝文武百官驳了永乐帝的面儿,帝说:“征调粮食到北方前线,百费仰给。”
闵大人回:“圣上如今再征北漠,出征士兵一十八万名,战马九万匹,如此下来,需要军饷三百二十四万两,粮食一百零八万石,战马饲料则需九十七万石和二万万捆草料,如此消耗,朝廷一时无法供应,圣上三思。”
帝曰:“粮仓中所剩几何。”
闵大人回:“自永乐十九年新春迁都北京,南京城变成了朝廷的后方组织,迁都三年有余,运输到宫廷和宗人府已有大量的食用粮食,旧岁至今,南方已经运粮无数,其中去了壳的大米就有二十一万石有余,各处所费颇多,粮仓中不剩几何。”
帝曰:“宣仓场侍郎。”
户部设有许多粮仓,以便统计漕粮收入,北京及其附近的粮仓是由一名户部侍郎管理负责。永乐帝宣召的仓场侍郎,即为管理粮仓和征税的官员。户部侍郎史纪冬赴任应天巡抚后,户部尚书闵肇亲自负责粮仓管理。
永乐帝召询仓场侍郎,闵大人又上前道:“臣下即为粮仓管理者,现有临清、德州、徐州、淮安几处粮仓都在臣的辖下。”
永乐帝被闵肇弄得失笑,他望向漕运总兵官陈瑄,陈瑄上前一步,回道:“禀圣上,漕粮押送回京之后,接收人正是闵肇闵大人。漕粮重要,此一桩确是由闵大人亲理。”
陈瑄话音刚落,闵肇就接口道:“现京师及其附近粮仓存有粮食二百三十万石,其中四万石是文官及国子监教师的俸给,八万六千石是给宫廷劳动苦力、厨师和工匠的报酬,还有三十九万三千石要分运到前线卫所,剩余不到二百万石是要分发给京师附近卫戍的军队,若是圣上执意北征,朝廷只有这不到二百万石的粮食可用,人马合在一处矣,若需其他,再无更多了。”
此言一出,兵部苏星赋便走了出来,看着闵肇,半笑不笑,只道:“闵大人可知辽东情况?辽东买一弓二两,一矢五六分,更无买处。至于衣甲、撒袋、鞍辔、皮绳诸物,日日装束,时时追逐,补绽缝破,无事不贵。每见军士赔办器物,典卖行囊,身无寸棉,教人心如刀割,而恨不能以身代也。”
兵部尚书苏星赋,此人原为都察院左副都御使,永乐迁都后,官员大量变迁,原兵部尚书邱荆留任南京,苏星赋随上北京,调任兵部。其父苏敏之在洪武年间居银台通政使高位,惠帝时,通政使司改为通政寺,通政使改通政卿,苏敏之卸任。
苏星赋家底丰厚,兼之仕途顺风顺水,哪里知晓底层军士苦处,这一番言语偏又言之凿凿情真意切,直教人深感出征将士苦痛。这人年不过四旬,姿态昂扬,形貌出众,列于一众发须皆白的高阶官员中甚是打眼,闵肇说朝廷不宽裕,他就指摘闵肇不体谅兵士远征辛苦,户部对上兵部,大鬼打架,小鬼瞧热闹,一时间,满朝文武形色各异。
闵肇看苏星赋一眼,转而对永乐帝道:“如今人口较之洪武时耗损,而征税如旧。然每年长江下游都有二十余万石白粮运到北京,白粮运到北京的过程极为昂贵,只是为宫廷提供粮食和酒水一项,就要耗费一百六十万石大米,南方人民实已苦累。若是需要冬装,还需由南方运送棉花和布匹过来才能分配给前线部队,另则,马匹所食用草料也需从南京运来,长途运载,十束在船,十坏六七。”
永乐帝不语。
闵肇再劝:“出征北漠,负担日重,百姓劳苦,望圣上体恤。”
众人沉默。
漕运总兵官陈瑄上前道:“上一次征讨蒙古,长江以南九府交了三百万石税粮到河南,支持军队作战,漕粮运到地方,减损三成。现海运方闭,一应用度都倚仗河运,今年五月水涨,入了六月,恐有水患,那么船只运载之物都有翻船损毁的危险,望圣上三思。”
苏星赋接而言道:“蒙古人私自渡克鲁伦河,如何说?”
闵肇出惊人之语:“克鲁伦河本就是蒙古人领地,何来私自渡河一说。”
满堂寂静。
无人再说一句话,闵大人触碰圣上逆鳞,不知他如何收场。
永乐帝苍老又锋利有如鹰隼一样的利眸扫向同样年事已高的闵尚书,尚书大人竟还坦荡望回去,永乐帝指着大理寺卿,留下一句:“胡言误国,扰乱民心,压入大理寺候审。”
户部尚书闵肇入罪大理寺。
范明瑰唉声叹气,一直问:“闵家哥哥怎么办,圣上会不会连诛啊?”
霍青棠思绪飘得很远,齐尚书说:“人于自然,奋力一抗无异于螳臂当车。”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