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23wx.cx,游龙戏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诸部羌人都以游牧为生,牛羊自是多得很,只是一向以来少有对外贸易的机会,无他,茂州一道的百姓购买力不高,销售虽有,却少得可怜,至于外贩么,限于商道不畅,诸羌部落根本无力为之,很多时候,为了控制牛羊的数量,不得不将近半的新生牛羊崽子斩杀掩埋,而今,若是茂州官方有意大量购买的话,于诸羌部落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来着,当然了,好事归好事,却断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之事,个中牵涉到的问题多得很,无论对于买方还是卖方,都是如此,显然不可能一次性谈个分明,对此,陈子明自是心中有数得很,与鹿角以及赤鬃两部落头人大体达成了个框架性约定之后,便即谢绝了两部落头人的极力挽留,领着李恒等人策马便赶回了通化县城。
框架性协议是达成了,可接下来的事儿却依旧多如牛毛,不止是腊肉制作工艺工匠须得征召,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还须得发布安民告示,更须得对全局进行统筹安排,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岩盐提纯工坊的建设,而这才是通化腊肉产业链能得以实现的根本所在,偏偏此事除了他陈子明之外,却是没旁人敢为之,故而,一回到了通化县城,陈子明可就忙乎开了,其余诸般事务基本上都丢给了李恒去打理,他自己却是一头便扎进了盐场建设中去,又是带人选定场址,又是召集民壮准备在沿岷江边开挖岩盐提纯池,还得召集一批石匠上西盐山准备开矿事宜,忙得个不可开交。
陈子明只顾着在通化县张罗个不休,却浑然不知他所上的奏本有若炸弹般在朝中激起了惊天骇浪,无他,自古以来,盐这玩意儿只有两个来源,一是暴晒得海盐,二是从盐井里弄出来的井盐,至于岩盐么,关中以及青海、甘肃等地多得是,却因着岩盐有毒素,无法加以利用,只能是置之不理,倘若陈子明真能从岩盐中提纯出精盐,无疑能很大程度上解决内陆地区缺盐之状况,于百姓来说,固然是好事一桩,然,于朝廷来说,就未必如此了。
自古以来,盐、铁二利便是社稷岁入之支柱,大唐也自不例外,盐价虽时有波动,却并不大,通常情况下,一升盐(大约一斤二两)价值十尺绢,换算成铜钱的话,大约是十文左右,至于精盐么,价格还得高上一倍有余,而一斗米(约十五斤)也不过才四文左右,从中便可知盐的利润有多高了的——海盐本身并不算贵重,就算加上运费,抵达长安时,一斤盐的本钱也断不会高过三文,可朝廷卖出来的盐却翻了数倍,利润空间之大,可谓是惊人至极,若非如此,光靠田赋的话,朝廷怕是连运转都难,就更别提四下征战了的,换而言之,若是盐价下跌过巨,对国家岁入来说,或许将会是个灾难来着。
正因为有着各种各样的担心与忧虑,围绕着陈子明的奏本,激烈的政争就此在朝堂上爆发了开来,诸多朝臣们各持己见,有的人认为此乃盐政革新性创举,于民大利,当得推而广之,也有人认为此提纯之法哗众取宠,于盐政管理上实有大弊,就算可行,也须得严加控制,终归须得由户部接手,断不可由地方上胡乱为之,至于陈子明在本章中提及的以利益捆绑来化解夷汉之争一事,反倒没太多的朝臣对此加以关注,无他,自开唐以来,朝廷对外用兵一直是战无不胜,向来以剿为主,抚只是辅助手段,大体上都是因大唐兵锋一时难及,故而姑且让夷人自立,试行以夷制夷之政策,压根儿就没去考虑过甚民族和解不和解的问题。
“报,使君大人,大喜,大喜啊,出盐了,出盐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着,转眼间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见天就将到中秋佳节,然则陈子明却并不曾回治所汶山县,而是始终在通化县忙碌着,不是去盐池工地便是去西盐山视察,忙忙碌碌了两个来月下来,人也真是有些疲了,难得地偷了回闲,尽管同样是一早便起了,但却并未离开驿站,而是在书房里拿着本闲书,躺在了摇椅上,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着,打算好生舒散一下紧绷了多日的神经,只可惜这么个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这不,辰时方才刚过,就见其派驻在盐池工坊处的一名随扈已是满脸喜色地闯了进来,连行礼都顾不上,便已是兴奋奋地嚷嚷了一嗓子。
“哦?走,看看去!”
盐池是前天方才完工的,没旁的,虽说在来通化之前便已做好了相关规划,可毕竟都是纸上谈兵,具体能否完全适用,陈子明自己也没太大的把... -->>
诸部羌人都以游牧为生,牛羊自是多得很,只是一向以来少有对外贸易的机会,无他,茂州一道的百姓购买力不高,销售虽有,却少得可怜,至于外贩么,限于商道不畅,诸羌部落根本无力为之,很多时候,为了控制牛羊的数量,不得不将近半的新生牛羊崽子斩杀掩埋,而今,若是茂州官方有意大量购买的话,于诸羌部落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来着,当然了,好事归好事,却断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之事,个中牵涉到的问题多得很,无论对于买方还是卖方,都是如此,显然不可能一次性谈个分明,对此,陈子明自是心中有数得很,与鹿角以及赤鬃两部落头人大体达成了个框架性约定之后,便即谢绝了两部落头人的极力挽留,领着李恒等人策马便赶回了通化县城。
框架性协议是达成了,可接下来的事儿却依旧多如牛毛,不止是腊肉制作工艺工匠须得征召,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还须得发布安民告示,更须得对全局进行统筹安排,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岩盐提纯工坊的建设,而这才是通化腊肉产业链能得以实现的根本所在,偏偏此事除了他陈子明之外,却是没旁人敢为之,故而,一回到了通化县城,陈子明可就忙乎开了,其余诸般事务基本上都丢给了李恒去打理,他自己却是一头便扎进了盐场建设中去,又是带人选定场址,又是召集民壮准备在沿岷江边开挖岩盐提纯池,还得召集一批石匠上西盐山准备开矿事宜,忙得个不可开交。
陈子明只顾着在通化县张罗个不休,却浑然不知他所上的奏本有若炸弹般在朝中激起了惊天骇浪,无他,自古以来,盐这玩意儿只有两个来源,一是暴晒得海盐,二是从盐井里弄出来的井盐,至于岩盐么,关中以及青海、甘肃等地多得是,却因着岩盐有毒素,无法加以利用,只能是置之不理,倘若陈子明真能从岩盐中提纯出精盐,无疑能很大程度上解决内陆地区缺盐之状况,于百姓来说,固然是好事一桩,然,于朝廷来说,就未必如此了。
自古以来,盐、铁二利便是社稷岁入之支柱,大唐也自不例外,盐价虽时有波动,却并不大,通常情况下,一升盐(大约一斤二两)价值十尺绢,换算成铜钱的话,大约是十文左右,至于精盐么,价格还得高上一倍有余,而一斗米(约十五斤)也不过才四文左右,从中便可知盐的利润有多高了的——海盐本身并不算贵重,就算加上运费,抵达长安时,一斤盐的本钱也断不会高过三文,可朝廷卖出来的盐却翻了数倍,利润空间之大,可谓是惊人至极,若非如此,光靠田赋的话,朝廷怕是连运转都难,就更别提四下征战了的,换而言之,若是盐价下跌过巨,对国家岁入来说,或许将会是个灾难来着。
正因为有着各种各样的担心与忧虑,围绕着陈子明的奏本,激烈的政争就此在朝堂上爆发了开来,诸多朝臣们各持己见,有的人认为此乃盐政革新性创举,于民大利,当得推而广之,也有人认为此提纯之法哗众取宠,于盐政管理上实有大弊,就算可行,也须得严加控制,终归须得由户部接手,断不可由地方上胡乱为之,至于陈子明在本章中提及的以利益捆绑来化解夷汉之争一事,反倒没太多的朝臣对此加以关注,无他,自开唐以来,朝廷对外用兵一直是战无不胜,向来以剿为主,抚只是辅助手段,大体上都是因大唐兵锋一时难及,故而姑且让夷人自立,试行以夷制夷之政策,压根儿就没去考虑过甚民族和解不和解的问题。
“报,使君大人,大喜,大喜啊,出盐了,出盐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着,转眼间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见天就将到中秋佳节,然则陈子明却并不曾回治所汶山县,而是始终在通化县忙碌着,不是去盐池工地便是去西盐山视察,忙忙碌碌了两个来月下来,人也真是有些疲了,难得地偷了回闲,尽管同样是一早便起了,但却并未离开驿站,而是在书房里拿着本闲书,躺在了摇椅上,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着,打算好生舒散一下紧绷了多日的神经,只可惜这么个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这不,辰时方才刚过,就见其派驻在盐池工坊处的一名随扈已是满脸喜色地闯了进来,连行礼都顾不上,便已是兴奋奋地嚷嚷了一嗓子。
“哦?走,看看去!”
盐池是前天方才完工的,没旁的,虽说在来通化之前便已做好了相关规划,可毕竟都是纸上谈兵,具体能否完全适用,陈子明自己也没太大的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