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大清巨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京师,紫禁城,军机值房。
随着有线电报的开通,铁路线的不断延伸,军机处也变的越来越繁忙,军机值房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人员也在不断的增加,即便如此,所有的军机大臣依然还是忙碌不堪,见不完的人说不完的事看不完的折子。
肃顺写完一份折子的节略,搁笔端起茶杯才发现茶早就凉了,他也没让人换茶直接端杯就喝,一个章京快步走到他桌前躬身呈上一份折子,道:“上海,镇南王急件。”
一听是易知足的折子,肃顺差点给呛着,易知足一般不上折子,上了折子就准没小事,放下茶杯接过折子,他心里还寻思着,与英法等国在上海的关税协定已经签了,虽谈不上皆大欢喜,但双方也都还能勉强接受,元奇不会是变卦了罢?
翻开折子一看,见是奏请西北建省之事,他心里不由的暗松了口气,新疆本就地域辽阔,元奇在西北又不断扩张,新建行省这是意料中事,易知足拖到这个时候才奏请建省,已经是很沉得住气了。
安西行省?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他很快就联想到了安西都护府,看来,易知足取这个名字应该是寓意恢复唐朝在西域的辉煌!而且安西这个名字本身也甚是吉利。
看到举荐的安西行省总督人选,他倒没觉的意外,冯仁轩在西北带兵多年,在西北威望极高,又是易知足的得力干将,总督安西乃是情理中事,领他意外的是安西居然还设了巡抚,而且举荐的巡抚是李鸿章。
新疆建省,只设总督不置巡抚,这安西不仅设了巡抚,而且这举荐的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这李鸿章是谁?似乎元奇一系三四品大员中没有这么一号人物。
肃顺沉吟了一阵才叫人将折子转给文祥,看过折子,文祥缓步踱了过来,道:“西北筹建新省,东南亚何以迟迟不见建省?安南、暹罗、缅甸都已征占多年......。”
经他一提醒,肃顺也是觉的颇为奇怪,确实,易知足为何迟迟不奏请东南亚建省?略微沉吟,他才道:“想来镇南王另有考虑。”顿了顿,他才道:“这安西巡抚人选,文中堂可熟识?”
文祥点了点头,道:“李鸿章,字渐甫,安徽庐州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散馆后留馆任翰林院编修之职,如今乃政务督办处章京,五品衔,曾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是恭王的人?这个念头一闪,肃顺很快就否定了,不可能,易知足不可能如此擢拔恭王的人,想来应该是曾国藩的举荐或者是这李鸿章有过人之处,安西行省新建,元奇又要在西北持续扩张,易知足对安西巡抚人选不可能轻率。
他也没多问,转念又想到若是慈安皇太后问及东南亚建省之事,当如何回复?略微沉吟,他才写了道电文交给一边侍候的小章京道:“马上去电问问。”
不多时,上海的回电便送到肃顺手中,“东南亚目前不适宜建省,暂且乱上几年。”稍一琢磨,他已是隐隐猜到易知足的意思,这是要让东南亚先乱上几年,再建省图治,以利于长期巩固。
京师官员消息素来最为灵通,关于官员升降的消息尤其灵通,易知足奏请西北建省,并举荐李鸿章为安西行省巡抚的消息很快就传扬开来,虽说这事还没有旨意,但易知足是什么人,这些年来可是奏一本准一本,朝廷鲜见有驳回的,更何况,西北本就是属于‘南选’。
接二连三的有官员前来道贺荐人,身为五品章京的李鸿章这才确信这消息是真的,对他来说,这真可谓是喜从天降,从五品直接擢升二品,直接跨升三品五级,晋升封疆之列,他就是做梦也不敢如此想。
不过,即便是再三的确证了这个消息,他心里还是有几分不敢相信,毕竟他与元奇没有交集,与易知足更是没有半点交情,这种好事怎的就突然落到他头上?很快,他就想到了恩师曾国藩,恩师与易知**情不浅,定然是曾国藩向易知足举荐了他,想到这里,他心里登时莫名的感动。
好不容易等到散衙,李鸿章婉拒了一众同僚好友的庆贺宴请,径直赶往曾府。
西北增建安西行省之事曾国藩也有所耳闻,心里同样觉的奇怪,他是向易知足举荐了不少人,但对于这个年家子他却没举荐,毕竟督办政务处也相当不错,既利于历练,也易于迁升,闻报李鸿章求见,他当即吩咐请他进来。
待的李鸿章进来见礼,不等他开口,曾国藩就径直道:“渐甫是为安西巡抚之事而来罢,此事老夫也是今日方知,不曾向镇南王举荐过。”
没举荐过?李鸿章不由的一呆,回过神来他才道:“学生虽则赞成变法革新,赞成兴办工厂,推行新学,可与元奇没半分交集......?”
曾国藩径直道:“去趟上海罢。”
去上海?李鸿章不由的迟疑了下,道:“安西建省,朝廷还未有旨意......。”
“西北增建安西行省,余朝廷而言,乃是好事,况且,镇南王奏请,朝廷又岂会驳回?”曾国藩说着两眼盯着他道:“渐甫可是觉的元奇名声不好?”
朝廷选官,分为北选和南选,对于北方官员来说,多多少少都有点轻视‘南选官’,在他们看来,毕竟朝廷才是正统,李鸿章倒是不拘南选北选,从五品骤升二品,这种机会在朝廷可说是极为鲜见,已经是不惑之年的他绝对不会允许自己放过这个机会。
他担心的是元奇,虽说元奇一直没有举兵造反,但元奇与朝廷的隐然对立之势,朝野上下但凡是有点眼力劲的都能看的出,朝廷对于元奇是一再忍让,他担心朝廷总有忍让不下去的那天,他一旦出任安西巡抚,几乎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略微沉吟,他才道:“学生并非是觉的元奇名声不佳,这是学生仕途重大的选择,难免犹豫。”
... -->>
京师,紫禁城,军机值房。
随着有线电报的开通,铁路线的不断延伸,军机处也变的越来越繁忙,军机值房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人员也在不断的增加,即便如此,所有的军机大臣依然还是忙碌不堪,见不完的人说不完的事看不完的折子。
肃顺写完一份折子的节略,搁笔端起茶杯才发现茶早就凉了,他也没让人换茶直接端杯就喝,一个章京快步走到他桌前躬身呈上一份折子,道:“上海,镇南王急件。”
一听是易知足的折子,肃顺差点给呛着,易知足一般不上折子,上了折子就准没小事,放下茶杯接过折子,他心里还寻思着,与英法等国在上海的关税协定已经签了,虽谈不上皆大欢喜,但双方也都还能勉强接受,元奇不会是变卦了罢?
翻开折子一看,见是奏请西北建省之事,他心里不由的暗松了口气,新疆本就地域辽阔,元奇在西北又不断扩张,新建行省这是意料中事,易知足拖到这个时候才奏请建省,已经是很沉得住气了。
安西行省?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他很快就联想到了安西都护府,看来,易知足取这个名字应该是寓意恢复唐朝在西域的辉煌!而且安西这个名字本身也甚是吉利。
看到举荐的安西行省总督人选,他倒没觉的意外,冯仁轩在西北带兵多年,在西北威望极高,又是易知足的得力干将,总督安西乃是情理中事,领他意外的是安西居然还设了巡抚,而且举荐的巡抚是李鸿章。
新疆建省,只设总督不置巡抚,这安西不仅设了巡抚,而且这举荐的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这李鸿章是谁?似乎元奇一系三四品大员中没有这么一号人物。
肃顺沉吟了一阵才叫人将折子转给文祥,看过折子,文祥缓步踱了过来,道:“西北筹建新省,东南亚何以迟迟不见建省?安南、暹罗、缅甸都已征占多年......。”
经他一提醒,肃顺也是觉的颇为奇怪,确实,易知足为何迟迟不奏请东南亚建省?略微沉吟,他才道:“想来镇南王另有考虑。”顿了顿,他才道:“这安西巡抚人选,文中堂可熟识?”
文祥点了点头,道:“李鸿章,字渐甫,安徽庐州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散馆后留馆任翰林院编修之职,如今乃政务督办处章京,五品衔,曾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是恭王的人?这个念头一闪,肃顺很快就否定了,不可能,易知足不可能如此擢拔恭王的人,想来应该是曾国藩的举荐或者是这李鸿章有过人之处,安西行省新建,元奇又要在西北持续扩张,易知足对安西巡抚人选不可能轻率。
他也没多问,转念又想到若是慈安皇太后问及东南亚建省之事,当如何回复?略微沉吟,他才写了道电文交给一边侍候的小章京道:“马上去电问问。”
不多时,上海的回电便送到肃顺手中,“东南亚目前不适宜建省,暂且乱上几年。”稍一琢磨,他已是隐隐猜到易知足的意思,这是要让东南亚先乱上几年,再建省图治,以利于长期巩固。
京师官员消息素来最为灵通,关于官员升降的消息尤其灵通,易知足奏请西北建省,并举荐李鸿章为安西行省巡抚的消息很快就传扬开来,虽说这事还没有旨意,但易知足是什么人,这些年来可是奏一本准一本,朝廷鲜见有驳回的,更何况,西北本就是属于‘南选’。
接二连三的有官员前来道贺荐人,身为五品章京的李鸿章这才确信这消息是真的,对他来说,这真可谓是喜从天降,从五品直接擢升二品,直接跨升三品五级,晋升封疆之列,他就是做梦也不敢如此想。
不过,即便是再三的确证了这个消息,他心里还是有几分不敢相信,毕竟他与元奇没有交集,与易知足更是没有半点交情,这种好事怎的就突然落到他头上?很快,他就想到了恩师曾国藩,恩师与易知**情不浅,定然是曾国藩向易知足举荐了他,想到这里,他心里登时莫名的感动。
好不容易等到散衙,李鸿章婉拒了一众同僚好友的庆贺宴请,径直赶往曾府。
西北增建安西行省之事曾国藩也有所耳闻,心里同样觉的奇怪,他是向易知足举荐了不少人,但对于这个年家子他却没举荐,毕竟督办政务处也相当不错,既利于历练,也易于迁升,闻报李鸿章求见,他当即吩咐请他进来。
待的李鸿章进来见礼,不等他开口,曾国藩就径直道:“渐甫是为安西巡抚之事而来罢,此事老夫也是今日方知,不曾向镇南王举荐过。”
没举荐过?李鸿章不由的一呆,回过神来他才道:“学生虽则赞成变法革新,赞成兴办工厂,推行新学,可与元奇没半分交集......?”
曾国藩径直道:“去趟上海罢。”
去上海?李鸿章不由的迟疑了下,道:“安西建省,朝廷还未有旨意......。”
“西北增建安西行省,余朝廷而言,乃是好事,况且,镇南王奏请,朝廷又岂会驳回?”曾国藩说着两眼盯着他道:“渐甫可是觉的元奇名声不好?”
朝廷选官,分为北选和南选,对于北方官员来说,多多少少都有点轻视‘南选官’,在他们看来,毕竟朝廷才是正统,李鸿章倒是不拘南选北选,从五品骤升二品,这种机会在朝廷可说是极为鲜见,已经是不惑之年的他绝对不会允许自己放过这个机会。
他担心的是元奇,虽说元奇一直没有举兵造反,但元奇与朝廷的隐然对立之势,朝野上下但凡是有点眼力劲的都能看的出,朝廷对于元奇是一再忍让,他担心朝廷总有忍让不下去的那天,他一旦出任安西巡抚,几乎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略微沉吟,他才道:“学生并非是觉的元奇名声不佳,这是学生仕途重大的选择,难免犹豫。”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