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大隋第三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废物,统统都是废物。”
当李渊得知隋军秘密出征高句丽的消息,已经是一个月后的事情了。
听到消息的时候,李渊大发雷霆,这么重要的情报,居然要一个月之后才传长安。
“父皇,此事是儿臣办事不利,属下未能及时打探得到这个消息。”
“圣上!”陈叔达适时出声,他起身道:“长安大兴宫,李建成苦笑的看着李渊。事实上也怪不了李建成,他们的情报组织因为粮价事件,在邺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之后隋朝对往来人员进行了严格管控,迟迟无法发展开来。而且隋五军不像常驻军队那样驻守在邺城,他们时不时进入太行山、阳曲山、历山、王屋山、恒山、小五台山、五台山等山脉打击残余山贼,离开邺城一两个月是很正常的事情,也因此,人们对隋五军的行动习以为常了,邺城情报人员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至于建设在渤海的水军军港,远离大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从来没有被关注。此事委实不是太子殿下的错误。”
看到陈叔达说话了,李世民不由得看了一眼自己最重要的谋臣裴寂,可惜裴寂低着头、眯着双眼,好似睡着了过去似的,一句话都没有说。李世民与裴寂同事多年,自然知道对方的心思:这件‘小事’并不能动摇李建成在李渊心目中的地位,而且眼下的大唐需要一力对外,还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等多个小错误其中到一起爆发的时候,那才是对李建成发动致命一击的时候。
“臣附议!”“臣附议!”
陈叔达出马之后,窦威、刘文静站出来赞同道,他二人如今已是李建成的人,自然要为李建成站队。
萧瑀心中微微一叹,这就是纵容嫡子之争的后果,正所谓上行下效,自从‘政事堂’六相中的五相各自依附在李建成、李世民之后,下面的文武百官纷纷效仿,虽不至于发展到一方支持、另一方必反对的地步,但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因为党同伐异而被拖延、被取消。
虽然下面的臣子官小权微,但也是臣,他们的力量集合在一起,照样能够翻江倒海,没办法,因为他们依附的一方如果败了,另一方继承大业的话,如果对小官们不满了,那日子就没法过了,也因此,下面的臣子斗得相当厉害。
倒是他们这些位高权重的重臣,他们虽然站了队,但他们却一点都不惧,因为他们是“政事堂”的相,不管谁上了位,他们的地位都不会受到太大威胁,再不济,保住一家安全是没问题的。也因此,能够客观看问题。
“无妨,此乃邺城的情报不力,皇儿要引以为鉴,让他们时刻监督杨侗等核心人员的行动。”对于儿子和宗室,李渊历来宽容。
“儿臣多谢父皇!”李建成暗自松了口气。
李渊点了点头:“对于杨侗远征高句丽的战事,大家有何看法?”
薛梁联军、吐谷浑、隋军就如同是三把锋利的匕首抵在唐朝头顶和脖子上的大动脉,使李渊如鲠在喉、如芒刺背,也正是这个缘故,李渊与隋军停战以后,便毫不犹豫的赔偿了大隋,不再与大隋纠结一起,而是调头对付更加软弱的萧铣。
但隋军过于强势,且时不时的入关吓他一吓,使得唐军始终不敢放开手脚打过一仗,也因此,入关之后的李唐处处被动,行事和打仗都束手束脚。
杨侗现如今远征高句丽,李渊觉得他的机会来了。因为高句丽是公认的难打。
开皇十七年,大隋攻灭陈国面天下一统,高句丽王汤知道后十分害怕,因为之前趁着中原内乱之际,高句丽趁机吞并了辽东,并且还与东突厥和陈国暗传秋波,干涉中原王朝统一战争,所以十分害怕隋文帝进行报复。于是修筑边境军事防御设施,深沟高垒,积蓄粮草,整军备战。
隋文帝念在天下初定,不愿再兴刀兵,只是下诏斥责。高句丽王十分惶恐,上表以示归顺。到了第二年,新任高句丽王高元纵兵劫掠辽西,隋文帝听后大怒,派汉王杨谅、高颎、王世积率水路大军三十万征伐高句丽,可惜天不佑大隋,陆军所行道路泥泞不堪,粮草不济,水军也遭遇大风而覆灭,隋军因为“死者十八九”而无奈撤军。
杨广即位后,曾与高句丽恢复短暂的外交关系。但是到了大业七年,杨广出巡涿郡的时候,让高句丽王高元前来朝见,桀骜不驯的高句丽人直接拒绝了杨广。杨广一怒之下发动了高句丽之战,他发举国之兵一百一十三万御驾亲征,水路并进,气势汹汹的扑高句丽。可惜天不遂人愿,杨广被高句丽人不断施以缓兵之计,加上天气恶劣,粮草不济,四十多万大军在萨水以南被全歼。
到了大业九年,杨广再次亲征高句丽,最后激起杨玄感起兵造反,被迫班师回国平叛,第二次征高句丽就这样草草收场。第二年,杨广第三次兴兵征伐高句丽,高句丽虽屡次击败隋军,但本身家底薄,杀敌一万,自损八千,也撑不住了,于是上表请降。杨广也就坡下驴,撤兵回国了。
以上的四次高句丽战争,隋朝始终没有占到便宜,虽说在‘第五次高句丽之战’中,杨... -->>
“废物,统统都是废物。”
当李渊得知隋军秘密出征高句丽的消息,已经是一个月后的事情了。
听到消息的时候,李渊大发雷霆,这么重要的情报,居然要一个月之后才传长安。
“父皇,此事是儿臣办事不利,属下未能及时打探得到这个消息。”
“圣上!”陈叔达适时出声,他起身道:“长安大兴宫,李建成苦笑的看着李渊。事实上也怪不了李建成,他们的情报组织因为粮价事件,在邺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之后隋朝对往来人员进行了严格管控,迟迟无法发展开来。而且隋五军不像常驻军队那样驻守在邺城,他们时不时进入太行山、阳曲山、历山、王屋山、恒山、小五台山、五台山等山脉打击残余山贼,离开邺城一两个月是很正常的事情,也因此,人们对隋五军的行动习以为常了,邺城情报人员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至于建设在渤海的水军军港,远离大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从来没有被关注。此事委实不是太子殿下的错误。”
看到陈叔达说话了,李世民不由得看了一眼自己最重要的谋臣裴寂,可惜裴寂低着头、眯着双眼,好似睡着了过去似的,一句话都没有说。李世民与裴寂同事多年,自然知道对方的心思:这件‘小事’并不能动摇李建成在李渊心目中的地位,而且眼下的大唐需要一力对外,还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等多个小错误其中到一起爆发的时候,那才是对李建成发动致命一击的时候。
“臣附议!”“臣附议!”
陈叔达出马之后,窦威、刘文静站出来赞同道,他二人如今已是李建成的人,自然要为李建成站队。
萧瑀心中微微一叹,这就是纵容嫡子之争的后果,正所谓上行下效,自从‘政事堂’六相中的五相各自依附在李建成、李世民之后,下面的文武百官纷纷效仿,虽不至于发展到一方支持、另一方必反对的地步,但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因为党同伐异而被拖延、被取消。
虽然下面的臣子官小权微,但也是臣,他们的力量集合在一起,照样能够翻江倒海,没办法,因为他们依附的一方如果败了,另一方继承大业的话,如果对小官们不满了,那日子就没法过了,也因此,下面的臣子斗得相当厉害。
倒是他们这些位高权重的重臣,他们虽然站了队,但他们却一点都不惧,因为他们是“政事堂”的相,不管谁上了位,他们的地位都不会受到太大威胁,再不济,保住一家安全是没问题的。也因此,能够客观看问题。
“无妨,此乃邺城的情报不力,皇儿要引以为鉴,让他们时刻监督杨侗等核心人员的行动。”对于儿子和宗室,李渊历来宽容。
“儿臣多谢父皇!”李建成暗自松了口气。
李渊点了点头:“对于杨侗远征高句丽的战事,大家有何看法?”
薛梁联军、吐谷浑、隋军就如同是三把锋利的匕首抵在唐朝头顶和脖子上的大动脉,使李渊如鲠在喉、如芒刺背,也正是这个缘故,李渊与隋军停战以后,便毫不犹豫的赔偿了大隋,不再与大隋纠结一起,而是调头对付更加软弱的萧铣。
但隋军过于强势,且时不时的入关吓他一吓,使得唐军始终不敢放开手脚打过一仗,也因此,入关之后的李唐处处被动,行事和打仗都束手束脚。
杨侗现如今远征高句丽,李渊觉得他的机会来了。因为高句丽是公认的难打。
开皇十七年,大隋攻灭陈国面天下一统,高句丽王汤知道后十分害怕,因为之前趁着中原内乱之际,高句丽趁机吞并了辽东,并且还与东突厥和陈国暗传秋波,干涉中原王朝统一战争,所以十分害怕隋文帝进行报复。于是修筑边境军事防御设施,深沟高垒,积蓄粮草,整军备战。
隋文帝念在天下初定,不愿再兴刀兵,只是下诏斥责。高句丽王十分惶恐,上表以示归顺。到了第二年,新任高句丽王高元纵兵劫掠辽西,隋文帝听后大怒,派汉王杨谅、高颎、王世积率水路大军三十万征伐高句丽,可惜天不佑大隋,陆军所行道路泥泞不堪,粮草不济,水军也遭遇大风而覆灭,隋军因为“死者十八九”而无奈撤军。
杨广即位后,曾与高句丽恢复短暂的外交关系。但是到了大业七年,杨广出巡涿郡的时候,让高句丽王高元前来朝见,桀骜不驯的高句丽人直接拒绝了杨广。杨广一怒之下发动了高句丽之战,他发举国之兵一百一十三万御驾亲征,水路并进,气势汹汹的扑高句丽。可惜天不遂人愿,杨广被高句丽人不断施以缓兵之计,加上天气恶劣,粮草不济,四十多万大军在萨水以南被全歼。
到了大业九年,杨广再次亲征高句丽,最后激起杨玄感起兵造反,被迫班师回国平叛,第二次征高句丽就这样草草收场。第二年,杨广第三次兴兵征伐高句丽,高句丽虽屡次击败隋军,但本身家底薄,杀敌一万,自损八千,也撑不住了,于是上表请降。杨广也就坡下驴,撤兵回国了。
以上的四次高句丽战争,隋朝始终没有占到便宜,虽说在‘第五次高句丽之战’中,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