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23wx.cx,然后下面没有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很不对劲。
沈德源这次是代太子受过,皇上既然这么安排了,说明他依然是保太子的,那些针对太子的人没有讨到半分好处。若这些人因此怨上了沈德源,那么就算沈德源是被流放去西北的,也可以到了西北以后再弄死沈德源。在矿上,每年累死的犯人还少吗?他们完全可以弄死沈德源后,说他是累死的。
这些人却没有这么做,仅仅是把流放之地改成了南婪。
南婪那地方听上去恐怖,但去了南婪也不一定就死人啊。这种恐怖只源于人们的口口相传,大家都说那地很恐怖,不明真相的人就都信了。像苏氏,当她还是官家夫人时,她在夫人聚会上就听过不少和南婪当地有关的闲话。但真计较起来,只怕在南婪病死的犯人还不如在西北矿上累死的犯人多。
所以,若幕后的人是真的想要弄死沈家人,那么他们这种非要把流放地改成南婪的行为,很可能是做了无用功而已。而若是他们没想要弄死沈家人,他们花力气做了这些事,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沈家不过是被牺牲的棋子而已,他们现在已经是废棋了,根本无法在棋盘上发挥作用。
这样的认知让沈怡有一种非常无力的感觉。他现在不过十六岁,因为自身的特殊经历,手头基本上是没有任何人脉的。就算有父兄的面子,但是他之前“养在深闺”,从未见过父亲的好友们,他自身和他们是没有半点情谊的。更有些事情,比如说这次流放地被改,是连沈德源的好友也帮不上忙的。
而且,沈怡很清楚一点,他总不能一遇到事情就求到别人门上去吧?
他得想方设法自己立起来。
可是,生活却没有给他适应的时间,他刚意识到自己要立起来时,他就已经不得不立着了。
沈怡匆匆换了一身衣服,对苏氏说:“娘,事已至此,您莫要难过了。其实,就算父亲和兄长去了西北,西北也不一定是安全的,听说边界常打仗。一打仗,粮食就需要紧着兵将们来,被流放过去的人只能啃树皮了。南边再怎么说,粮食是充足的。我现在出一趟门……安平伯府里藏书多,应该有介绍南婪那边风土人情的书,我抓紧时间查查南婪的情况,咱们准备充分些,父亲和兄长就更安全些。”
苏氏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又把话咽了回去。他们已经很麻烦安平伯府了,可现在若是不麻烦安平伯府,他们自己能做什么呢?苏氏心里很是羞愧,但到底还是对丈夫和长子的担忧占了上风。
沈怡努力笑了一下,安慰苏氏说:“娘,我心里都记着呢。”这份恩情,他深深地记在心里。
就在这时,阿墨的爹蒋六匆匆跑来。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仆,他现在身兼数职,若家里有人要出去时,他就负责赶车。若家里没人要外出,他就是门房。蒋六有些木讷地说:“太太,边二公子来了。”
“快把人迎进来啊!”沈怡说。
蒋六愣了下,连忙转身跑回去想把被拦在门口的边静玉请进来。要不怎么说蒋六木讷呢,若是一般的不速之客,确实应当在禀告了主人以后再照着主人的意思看要不要把他放进门。可边静玉是一般人吗?他绝对不是不讲理的人,能在这种时间急匆匆地来,肯定是有急事,怎么可以被拦在外面呢?
沈怡忙喊住蒋六,说:“等等,我去迎!我亲自去迎!”
沈宅外,边静玉盯着紧闭的大门陷入了沉思中。你知道你刚刚锁了谁的门吗?是未来姑爷的门!
边静玉口中的沈伯父名为沈德源。
安平伯府于沈德源有恩。当年,沈德源还是个穷书生,进京赶考时,在半路上被人盗了盘缠,一时间身无分文、寸步难行。屋漏偏逢连夜雨,沈德源在惊怒下还大病了一场。恰好安平伯那时回乡祭祖,于巧合下知道了沈德源的遭遇,他抱着日行一善的心思,为沈德源请了大夫,又赠了盘缠给他。
当时,安平伯真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因为那时重病的沈德源看不出资质。而每年进京赶考的书生那么多,谁能猜到这样一个病恹恹的书生腹内真有大才呢?结果,沈德源偏这一次就高中探花、平步青云了!他心里非常感激安平伯,更将安平伯视为了自己的恩人。安平伯这也算是善有善报了。
此后二十多年,沈德源仕途顺达,一路官至吏部侍郎。他与苏氏情投意合,育有两子一女。
因沈德源出生于寒门,沈家的人际关系非常简单。他的妻子苏氏是他年少求学时的学院先生的女儿。长子已经科举出仕且已于两年前娶妻虞氏,女儿则在一年前嫁入了沈德源昔日同窗好友钱家。这两门亲事都可谓是门当户对。至于沈德源的次子,他尚且年少,已于早年定亲,但至今还未到婚期。
与边静玉定亲的便是沈德源的次子沈怡。沈怡出生后,曾啼哭不止。沈家为他请了诸多大夫,却始终看不出毛病。那时沈德源官位不显,见幼子越来越虚弱,不得不厚颜求到安平伯面前。安平伯府再如何没落,也是普通人眼中的高门大户。拿着安平伯的帖子,沈德源终于为幼子请来了一位太医。
可是,请来的太医依然看不出沈怡有什么毛病。
苏氏无奈之下抱着幼子求到了神佛面前去。
当日,有大师言明,沈家幼子是因魂魄不稳才会日夜啼哭。这位大师有慈悲心,就赠了一块平安牌给沈怡,又建议沈家给幼子取女名,且让他在十六岁之前不要见外客。事情便是如此神奇,等苏氏给沈怡佩戴好了平安牌,沈德源又将“沈怡”这个名字写进族谱,唤幼子小名怡娘,沈怡从此就好了。
本朝律法允许男子间结契或女子立女户,虽说男子和男子成亲的事情到底少见,女子也不常立女户,但既然法律不禁止,那这事儿叫世人看来也就不显得稀奇了。常有大家族的嫡母不愿意在分家时叫庶子多占了财产,就用一副嫁妆把庶子发嫁出去的。和分家时的家财比起来,嫁妆自然是小头了。
很不对劲。
沈德源这次是代太子受过,皇上既然这么安排了,说明他依然是保太子的,那些针对太子的人没有讨到半分好处。若这些人因此怨上了沈德源,那么就算沈德源是被流放去西北的,也可以到了西北以后再弄死沈德源。在矿上,每年累死的犯人还少吗?他们完全可以弄死沈德源后,说他是累死的。
这些人却没有这么做,仅仅是把流放之地改成了南婪。
南婪那地方听上去恐怖,但去了南婪也不一定就死人啊。这种恐怖只源于人们的口口相传,大家都说那地很恐怖,不明真相的人就都信了。像苏氏,当她还是官家夫人时,她在夫人聚会上就听过不少和南婪当地有关的闲话。但真计较起来,只怕在南婪病死的犯人还不如在西北矿上累死的犯人多。
所以,若幕后的人是真的想要弄死沈家人,那么他们这种非要把流放地改成南婪的行为,很可能是做了无用功而已。而若是他们没想要弄死沈家人,他们花力气做了这些事,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沈家不过是被牺牲的棋子而已,他们现在已经是废棋了,根本无法在棋盘上发挥作用。
这样的认知让沈怡有一种非常无力的感觉。他现在不过十六岁,因为自身的特殊经历,手头基本上是没有任何人脉的。就算有父兄的面子,但是他之前“养在深闺”,从未见过父亲的好友们,他自身和他们是没有半点情谊的。更有些事情,比如说这次流放地被改,是连沈德源的好友也帮不上忙的。
而且,沈怡很清楚一点,他总不能一遇到事情就求到别人门上去吧?
他得想方设法自己立起来。
可是,生活却没有给他适应的时间,他刚意识到自己要立起来时,他就已经不得不立着了。
沈怡匆匆换了一身衣服,对苏氏说:“娘,事已至此,您莫要难过了。其实,就算父亲和兄长去了西北,西北也不一定是安全的,听说边界常打仗。一打仗,粮食就需要紧着兵将们来,被流放过去的人只能啃树皮了。南边再怎么说,粮食是充足的。我现在出一趟门……安平伯府里藏书多,应该有介绍南婪那边风土人情的书,我抓紧时间查查南婪的情况,咱们准备充分些,父亲和兄长就更安全些。”
苏氏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又把话咽了回去。他们已经很麻烦安平伯府了,可现在若是不麻烦安平伯府,他们自己能做什么呢?苏氏心里很是羞愧,但到底还是对丈夫和长子的担忧占了上风。
沈怡努力笑了一下,安慰苏氏说:“娘,我心里都记着呢。”这份恩情,他深深地记在心里。
就在这时,阿墨的爹蒋六匆匆跑来。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仆,他现在身兼数职,若家里有人要出去时,他就负责赶车。若家里没人要外出,他就是门房。蒋六有些木讷地说:“太太,边二公子来了。”
“快把人迎进来啊!”沈怡说。
蒋六愣了下,连忙转身跑回去想把被拦在门口的边静玉请进来。要不怎么说蒋六木讷呢,若是一般的不速之客,确实应当在禀告了主人以后再照着主人的意思看要不要把他放进门。可边静玉是一般人吗?他绝对不是不讲理的人,能在这种时间急匆匆地来,肯定是有急事,怎么可以被拦在外面呢?
沈怡忙喊住蒋六,说:“等等,我去迎!我亲自去迎!”
沈宅外,边静玉盯着紧闭的大门陷入了沉思中。你知道你刚刚锁了谁的门吗?是未来姑爷的门!
边静玉口中的沈伯父名为沈德源。
安平伯府于沈德源有恩。当年,沈德源还是个穷书生,进京赶考时,在半路上被人盗了盘缠,一时间身无分文、寸步难行。屋漏偏逢连夜雨,沈德源在惊怒下还大病了一场。恰好安平伯那时回乡祭祖,于巧合下知道了沈德源的遭遇,他抱着日行一善的心思,为沈德源请了大夫,又赠了盘缠给他。
当时,安平伯真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因为那时重病的沈德源看不出资质。而每年进京赶考的书生那么多,谁能猜到这样一个病恹恹的书生腹内真有大才呢?结果,沈德源偏这一次就高中探花、平步青云了!他心里非常感激安平伯,更将安平伯视为了自己的恩人。安平伯这也算是善有善报了。
此后二十多年,沈德源仕途顺达,一路官至吏部侍郎。他与苏氏情投意合,育有两子一女。
因沈德源出生于寒门,沈家的人际关系非常简单。他的妻子苏氏是他年少求学时的学院先生的女儿。长子已经科举出仕且已于两年前娶妻虞氏,女儿则在一年前嫁入了沈德源昔日同窗好友钱家。这两门亲事都可谓是门当户对。至于沈德源的次子,他尚且年少,已于早年定亲,但至今还未到婚期。
与边静玉定亲的便是沈德源的次子沈怡。沈怡出生后,曾啼哭不止。沈家为他请了诸多大夫,却始终看不出毛病。那时沈德源官位不显,见幼子越来越虚弱,不得不厚颜求到安平伯面前。安平伯府再如何没落,也是普通人眼中的高门大户。拿着安平伯的帖子,沈德源终于为幼子请来了一位太医。
可是,请来的太医依然看不出沈怡有什么毛病。
苏氏无奈之下抱着幼子求到了神佛面前去。
当日,有大师言明,沈家幼子是因魂魄不稳才会日夜啼哭。这位大师有慈悲心,就赠了一块平安牌给沈怡,又建议沈家给幼子取女名,且让他在十六岁之前不要见外客。事情便是如此神奇,等苏氏给沈怡佩戴好了平安牌,沈德源又将“沈怡”这个名字写进族谱,唤幼子小名怡娘,沈怡从此就好了。
本朝律法允许男子间结契或女子立女户,虽说男子和男子成亲的事情到底少见,女子也不常立女户,但既然法律不禁止,那这事儿叫世人看来也就不显得稀奇了。常有大家族的嫡母不愿意在分家时叫庶子多占了财产,就用一副嫁妆把庶子发嫁出去的。和分家时的家财比起来,嫁妆自然是小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