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重启汉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袁本初?”荀彧闻言摇了摇头道:“袁本初的确能力不凡,家世显赫,但此人终究成不了大器,固守有余,进取不足,而此人家室太过显赫,必然多人追捧,我荀家虽有盛名,但实力大损,辅佐此人恐怕争斗不断。”
荀攸闻言陷入了沉思,荀彧却是吸了一口气拍了拍荀攸的肩膀说道:“好了公达,先去做吧,这后路还是靠你选择,我时日不多,就安心做你的副手,无论是你选孟德也好,选吴缘华也罢。”
..........
一个时辰过去了,洛阳城中的讨论还没有停息,人们一边日常生活着,一边和身旁的人讨论着,而在消息最灵通的酒肆之中也在讨论着吴禹究竟是什么。
“吴将军肯定是神仙!我那些亲戚都亲眼看见了,坐在空中,头顶冒金光,这不是神仙是什么啊?!”
“不对是妖怪,他肯定是妖怪,一心只想霍乱天下,他才黄口之龄就那么厉害不是妖怪是什么?而且他得了吴郡之后,天下就大乱了,这不是霍乱天下是什么?!”
“你傻不傻,厉害的当然是神仙啊,妖怪怎么会比神仙厉害。”
“是妖怪!”
“是神仙!”
就在一群人争论的时候,一个老夫子模样的人走了进来,用拐杖一敲地板朗声道:“你们平日圣贤书是怎么读的?吴缘华那等妖物是神仙的话也能说的出来?若是神仙如何会推翻祖宗之法?!若是神仙如何会推崇旁门左道?!”
这老夫子一阵气愤之言说完,直接就咳嗽上了,其他人纷纷上前安抚,可见此人德高望重。
“可是刘老,我几个亲戚都亲眼看见了,坐在空中,还头冒金光呢,还有一个特殊的符号呢。”读书人都倔强,还是有人不服的出声了,还将卍字写了出来给这刘老过目。
刘老看了一眼,顿时冷哼道:“难怪你们一个个只能游手好闲,妖怪也是会妖法的!我们刚发现他是妖怪,他自然想要伪装,就用妖法迷惑你们!真是愚笨!还有这个符号!肯定就是他释放妖法的符号!!”
刘老一番话让众人恍然大悟。
“刘老一语惊醒梦中人啊,真是我愚笨了。”
“难怪,我就说我翻阅典籍却找不到任何神仙能和他对上,原来就是妖物啊!!”
“是了是了,我们得赶快通知其他人,不能让这妖物得逞啊。”
而就在众人一边倒要讨伐吴禹的时候,一个长相奇异之人走到了酒肆,用撇脚的汉语问道:“几位施主,不知你们在谈论什么?可是有什么妖魔?”
这长相奇异,口音也奇异的人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一人皱眉反问道:“你是什么人?你不像是我大汉人士。”
“我不是大汉的人,我是天竺的僧,来自西方,已经在大汉白马寺住了很多年了,我叫摩多。”摩多对着众人合十鞠躬自我介绍道。他便是白马寺的僧人之一,因为释迦牟尼佛白毡像的异状而出门寻找那个“缘”字的由来。
酒肆之中青年人为主,自然不清楚白马寺的事情,纷纷看向刘老,刘老也没疑有他,点了点头:“没错,明帝年间是有一白马寺,有许多异域之人,自称为僧,来自天竺。”
“这位施主,你说的对,我们就是从天竺来的僧,不知道施主刚刚在说些什么?”摩多眨巴着纯洁的眼睛疑惑的问道。
众人便七嘴八舌的将吴禹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当然这时候更多的是在说吴禹的坏话。
摩多艰难的听完众人的话,陷入了沉思问道:“不知道那吴缘华发出金光的时候边上有没有一棵大树?”
“树?”摩多的话让所有人疑惑了,只是他们又不是目睹之人如何知道细节,不过却不知何人偷偷说了一句:“当时是晚上,看不太清,似乎有一颗大树散发着丝丝光芒,然后就不见了。”
这话一出,摩多神情变得虔诚,口宣佛号,身体有些颤抖,双目紧闭也没能阻挡住泪水的流下。
“这人怎么了?!”原本就疑惑的人,现在变得更加疑惑了。
没多久,摩多睁开双眼,声音和身体还是止不住的颤抖道:“诸位施主,他不是妖!他是佛啊!!是佛啊!!”
“佛?!”众人又是一阵骚乱,佛他们听都没听过这字。
摩多用力的点了点头讲解道:“佛乃是..............佛说他日后回重新归来,解救苦难之中的人,没想到佛现在就回来解救我们了。”
众人目瞪口呆的消化着摩多的话,虽然不是很明白,但却发现吴禹似乎真的不是妖魔,甚至有些人居然对着佛开始心生向往。就连刘老都咽了咽口水,一时不知道如何反击,毕竟吴禹做的事情好像都能用佛回归解释通了。
“你如何确认吴缘华就你口中的佛?!”刘老最后还是想抵抗一下,厉声道。
“佛尚未成佛之时,是名王子,在菩提树下静坐成佛,而后在天竺教化苦难人们,今日我出了白马寺就是因为佛的像前突然出现了一个缘字,就是吴缘华的缘,而你们又看见了他坐在空中,金光照耀,还有发光的大树!!他就是佛!他就是回来搭救我们的。”摩多继续颤抖的说着,他不敢相信他能见证佛的归来。
酒肆之中,还有外面的百姓都被摩多说的话所吸引,来听佛,摩多也很是高兴,耐心的讲解佛,至于他认为的“佛”吴禹,他并没有着急去见,因为佛讲究缘法。
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洛阳城其他地方,白马寺一共就十几个僧人,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显字这么大的事情,只留下几人继续在白马寺,剩下十人全出去寻找了,虽然语言有些不通,但这并不影响这十个僧人宣讲佛,毕竟在这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佛比道更能满足百姓的精神需求。(未完待续)
sp; “袁本初?”荀彧闻言摇了摇头道:“袁本初的确能力不凡,家世显赫,但此人终究成不了大器,固守有余,进取不足,而此人家室太过显赫,必然多人追捧,我荀家虽有盛名,但实力大损,辅佐此人恐怕争斗不断。”
荀攸闻言陷入了沉思,荀彧却是吸了一口气拍了拍荀攸的肩膀说道:“好了公达,先去做吧,这后路还是靠你选择,我时日不多,就安心做你的副手,无论是你选孟德也好,选吴缘华也罢。”
..........
一个时辰过去了,洛阳城中的讨论还没有停息,人们一边日常生活着,一边和身旁的人讨论着,而在消息最灵通的酒肆之中也在讨论着吴禹究竟是什么。
“吴将军肯定是神仙!我那些亲戚都亲眼看见了,坐在空中,头顶冒金光,这不是神仙是什么啊?!”
“不对是妖怪,他肯定是妖怪,一心只想霍乱天下,他才黄口之龄就那么厉害不是妖怪是什么?而且他得了吴郡之后,天下就大乱了,这不是霍乱天下是什么?!”
“你傻不傻,厉害的当然是神仙啊,妖怪怎么会比神仙厉害。”
“是妖怪!”
“是神仙!”
就在一群人争论的时候,一个老夫子模样的人走了进来,用拐杖一敲地板朗声道:“你们平日圣贤书是怎么读的?吴缘华那等妖物是神仙的话也能说的出来?若是神仙如何会推翻祖宗之法?!若是神仙如何会推崇旁门左道?!”
这老夫子一阵气愤之言说完,直接就咳嗽上了,其他人纷纷上前安抚,可见此人德高望重。
“可是刘老,我几个亲戚都亲眼看见了,坐在空中,还头冒金光呢,还有一个特殊的符号呢。”读书人都倔强,还是有人不服的出声了,还将卍字写了出来给这刘老过目。
刘老看了一眼,顿时冷哼道:“难怪你们一个个只能游手好闲,妖怪也是会妖法的!我们刚发现他是妖怪,他自然想要伪装,就用妖法迷惑你们!真是愚笨!还有这个符号!肯定就是他释放妖法的符号!!”
刘老一番话让众人恍然大悟。
“刘老一语惊醒梦中人啊,真是我愚笨了。”
“难怪,我就说我翻阅典籍却找不到任何神仙能和他对上,原来就是妖物啊!!”
“是了是了,我们得赶快通知其他人,不能让这妖物得逞啊。”
而就在众人一边倒要讨伐吴禹的时候,一个长相奇异之人走到了酒肆,用撇脚的汉语问道:“几位施主,不知你们在谈论什么?可是有什么妖魔?”
这长相奇异,口音也奇异的人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一人皱眉反问道:“你是什么人?你不像是我大汉人士。”
“我不是大汉的人,我是天竺的僧,来自西方,已经在大汉白马寺住了很多年了,我叫摩多。”摩多对着众人合十鞠躬自我介绍道。他便是白马寺的僧人之一,因为释迦牟尼佛白毡像的异状而出门寻找那个“缘”字的由来。
酒肆之中青年人为主,自然不清楚白马寺的事情,纷纷看向刘老,刘老也没疑有他,点了点头:“没错,明帝年间是有一白马寺,有许多异域之人,自称为僧,来自天竺。”
“这位施主,你说的对,我们就是从天竺来的僧,不知道施主刚刚在说些什么?”摩多眨巴着纯洁的眼睛疑惑的问道。
众人便七嘴八舌的将吴禹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当然这时候更多的是在说吴禹的坏话。
摩多艰难的听完众人的话,陷入了沉思问道:“不知道那吴缘华发出金光的时候边上有没有一棵大树?”
“树?”摩多的话让所有人疑惑了,只是他们又不是目睹之人如何知道细节,不过却不知何人偷偷说了一句:“当时是晚上,看不太清,似乎有一颗大树散发着丝丝光芒,然后就不见了。”
这话一出,摩多神情变得虔诚,口宣佛号,身体有些颤抖,双目紧闭也没能阻挡住泪水的流下。
“这人怎么了?!”原本就疑惑的人,现在变得更加疑惑了。
没多久,摩多睁开双眼,声音和身体还是止不住的颤抖道:“诸位施主,他不是妖!他是佛啊!!是佛啊!!”
“佛?!”众人又是一阵骚乱,佛他们听都没听过这字。
摩多用力的点了点头讲解道:“佛乃是..............佛说他日后回重新归来,解救苦难之中的人,没想到佛现在就回来解救我们了。”
众人目瞪口呆的消化着摩多的话,虽然不是很明白,但却发现吴禹似乎真的不是妖魔,甚至有些人居然对着佛开始心生向往。就连刘老都咽了咽口水,一时不知道如何反击,毕竟吴禹做的事情好像都能用佛回归解释通了。
“你如何确认吴缘华就你口中的佛?!”刘老最后还是想抵抗一下,厉声道。
“佛尚未成佛之时,是名王子,在菩提树下静坐成佛,而后在天竺教化苦难人们,今日我出了白马寺就是因为佛的像前突然出现了一个缘字,就是吴缘华的缘,而你们又看见了他坐在空中,金光照耀,还有发光的大树!!他就是佛!他就是回来搭救我们的。”摩多继续颤抖的说着,他不敢相信他能见证佛的归来。
酒肆之中,还有外面的百姓都被摩多说的话所吸引,来听佛,摩多也很是高兴,耐心的讲解佛,至于他认为的“佛”吴禹,他并没有着急去见,因为佛讲究缘法。
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洛阳城其他地方,白马寺一共就十几个僧人,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显字这么大的事情,只留下几人继续在白马寺,剩下十人全出去寻找了,虽然语言有些不通,但这并不影响这十个僧人宣讲佛,毕竟在这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佛比道更能满足百姓的精神需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