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我可能是个假道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也就在此事,阁罗凤也收到了李唐再度来攻的消息,却是打听到统兵大将乃是自己的好友李宓,一时间整个人都陷入了混乱疑惑之中。按照他和李宓的关系,原本不应该对峙沙场,却是别人不知,李宓又如何不晓,阁罗凤反出李唐,个中情由,李宓应该清楚才是。
好在朝中自有头脑清醒的大臣,也知道阁罗凤与李宓的关系,听闻这个消息以后,便连夜进宫面见了阁罗凤。这位大臣乃是皮罗阁时最器重的清平官张建的儿子,唤作张谦之,如今虽然没有做到清平官的职位,却也颇受到阁罗凤的赏识,以帝师之礼待之,也是知道他们一家,在一统六诏的过程之中,起着莫大作用,乃是南诏的肱骨之臣。
张谦之求见了阁罗凤,阁罗凤自然是连忙接待,却也不在寻常议事的大殿,而是在自己的书房之中,显示了将其看作亲近之人的意思。张谦之与他的父亲一般,也是十分谨慎恭敬,进来之后还是严格行了君臣大礼,才告罪坐到了下手,端着内侍送来的茶水,一时沉默。
阁罗凤也知道张谦之所来缘由,自不催他。待得片刻之后,才听张谦之缓缓开口道:“家父侍奉先王之时,一向对先王恭敬有加,又是挂念南诏国运,时刻陪伴在先王左右。当年松明楼之事时,先王顾念亲族情深,犹豫不决,家父几番劝解,却也不敢违背了君臣之间的本分。”
阁罗凤微微点头,却是不知这张谦之说起此事又是什么意思。松明楼之事,在整个南诏都是一个禁忌话题,却是寻常君臣之间,断断然不会提起。今日张谦之又说张建与先王之事,又提起松明楼之事,一时叫阁罗凤有些摸不着头脑,也不急着说话,只看着他,静候下文。
张谦之见阁罗凤这般,也是微微一笑道:“其实当日局势,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先王仁慈踟躇,家父却是心急如焚,几番劝解,均无成效,却也不敢僭越,一切只待先王做主。好在先王英明果决,顺利一统六诏,否则多作犹豫之下,说不得南诏就有破灭危局。”
喝了口水,张谦之继续道:“当年若是先王执意不愿动手,家父也已经做好了追随先王的打算,却是为人臣子,尽忠报国,唯有忠义,可报君王知遇之恩。”
阁罗凤这下听出了些许味道,一时叹气道:“先生是要劝我,李宓也是唐王的臣子,却是唐王一声令下,出于忠义,李宓不得不从么?”
张谦之点点头道:“不错,而且不是‘不得不从’,而是‘心悦诚服’,却非唐王逼迫,乃是李宓自己的选择。女人们经常唱,‘站在山脚么山顶像针尖,站在山顶么山脚看不见’,所处的位置不同,做出的选择就是不同。先前诏主是唐王异性兄弟,与唐王的臣子怎么相处都是好的;如今两方立场不同,某些事情,也是无可避免。”
阁罗凤一时无言,又是仔细品味张谦之的几句话。与他的父亲张建一样,张谦之也是个大胆直谏,又是言之有理的人物,说出话来,或许没有那么好听,却也的确是金玉良言,直指本质,又是发人深省。
片刻之后,阁罗凤又是轻叹道:“李宓此番来攻,想来也是做出了他自己的选择。只是如此一来,我少不得要与他对峙沙场,却是传扬出去,于情不合,怕是要落人话柄。今后局势扭转,蒙氏在李唐便再无好友相帮了。”
张谦之淡淡一笑,知道阁罗凤已经想清楚了李宓的事情,如今忧心的,不是两人之间的情义,而是天下悠悠众口,却是已经在为南诏国运考虑,实乃好事。只是阁罗凤所忧虑的事情,也是张谦之着重考虑的,却是南诏重归李唐,乃是国运大计,势在必行,若是此番对李宓之事处理不当,只怕会造成李唐朝臣疏远南诏,却是归唐之后,南诏还有诸多麻烦。
张谦之来面圣之前,也曾与诸多朝臣讨论过此事,众人却是除了向吐蕃借兵,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西南多山多水不假,李唐的士兵也不是吃素的,毕竟天朝上邦,泱泱大国,军士中少不了有山地行军作战经验的,却是中原万里之地,山水不可能比一个南诏还少。
众武官先前信誓旦旦,就是依仗着自家山中作战的手段,可一跟李唐大军接触,就发现对方经验手段也好不弱于自己,一时间也就难以抗衡,又是着实吃了不少亏,损兵折将,才借着吐蕃人的大军守住了王城,一举反败为胜。如今李唐再来,只怕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却是大军有所准备之下,南诏的局面只会更加艰难。
张谦之和阁罗凤一时都是陷入沉默,又是忽然听见外面风声大作,似是平地刮起了大风。这风大得有些异乎寻常,却是书房上的瓦片都不正常地互相... -->>
而也就在此事,阁罗凤也收到了李唐再度来攻的消息,却是打听到统兵大将乃是自己的好友李宓,一时间整个人都陷入了混乱疑惑之中。按照他和李宓的关系,原本不应该对峙沙场,却是别人不知,李宓又如何不晓,阁罗凤反出李唐,个中情由,李宓应该清楚才是。
好在朝中自有头脑清醒的大臣,也知道阁罗凤与李宓的关系,听闻这个消息以后,便连夜进宫面见了阁罗凤。这位大臣乃是皮罗阁时最器重的清平官张建的儿子,唤作张谦之,如今虽然没有做到清平官的职位,却也颇受到阁罗凤的赏识,以帝师之礼待之,也是知道他们一家,在一统六诏的过程之中,起着莫大作用,乃是南诏的肱骨之臣。
张谦之求见了阁罗凤,阁罗凤自然是连忙接待,却也不在寻常议事的大殿,而是在自己的书房之中,显示了将其看作亲近之人的意思。张谦之与他的父亲一般,也是十分谨慎恭敬,进来之后还是严格行了君臣大礼,才告罪坐到了下手,端着内侍送来的茶水,一时沉默。
阁罗凤也知道张谦之所来缘由,自不催他。待得片刻之后,才听张谦之缓缓开口道:“家父侍奉先王之时,一向对先王恭敬有加,又是挂念南诏国运,时刻陪伴在先王左右。当年松明楼之事时,先王顾念亲族情深,犹豫不决,家父几番劝解,却也不敢违背了君臣之间的本分。”
阁罗凤微微点头,却是不知这张谦之说起此事又是什么意思。松明楼之事,在整个南诏都是一个禁忌话题,却是寻常君臣之间,断断然不会提起。今日张谦之又说张建与先王之事,又提起松明楼之事,一时叫阁罗凤有些摸不着头脑,也不急着说话,只看着他,静候下文。
张谦之见阁罗凤这般,也是微微一笑道:“其实当日局势,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先王仁慈踟躇,家父却是心急如焚,几番劝解,均无成效,却也不敢僭越,一切只待先王做主。好在先王英明果决,顺利一统六诏,否则多作犹豫之下,说不得南诏就有破灭危局。”
喝了口水,张谦之继续道:“当年若是先王执意不愿动手,家父也已经做好了追随先王的打算,却是为人臣子,尽忠报国,唯有忠义,可报君王知遇之恩。”
阁罗凤这下听出了些许味道,一时叹气道:“先生是要劝我,李宓也是唐王的臣子,却是唐王一声令下,出于忠义,李宓不得不从么?”
张谦之点点头道:“不错,而且不是‘不得不从’,而是‘心悦诚服’,却非唐王逼迫,乃是李宓自己的选择。女人们经常唱,‘站在山脚么山顶像针尖,站在山顶么山脚看不见’,所处的位置不同,做出的选择就是不同。先前诏主是唐王异性兄弟,与唐王的臣子怎么相处都是好的;如今两方立场不同,某些事情,也是无可避免。”
阁罗凤一时无言,又是仔细品味张谦之的几句话。与他的父亲张建一样,张谦之也是个大胆直谏,又是言之有理的人物,说出话来,或许没有那么好听,却也的确是金玉良言,直指本质,又是发人深省。
片刻之后,阁罗凤又是轻叹道:“李宓此番来攻,想来也是做出了他自己的选择。只是如此一来,我少不得要与他对峙沙场,却是传扬出去,于情不合,怕是要落人话柄。今后局势扭转,蒙氏在李唐便再无好友相帮了。”
张谦之淡淡一笑,知道阁罗凤已经想清楚了李宓的事情,如今忧心的,不是两人之间的情义,而是天下悠悠众口,却是已经在为南诏国运考虑,实乃好事。只是阁罗凤所忧虑的事情,也是张谦之着重考虑的,却是南诏重归李唐,乃是国运大计,势在必行,若是此番对李宓之事处理不当,只怕会造成李唐朝臣疏远南诏,却是归唐之后,南诏还有诸多麻烦。
张谦之来面圣之前,也曾与诸多朝臣讨论过此事,众人却是除了向吐蕃借兵,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西南多山多水不假,李唐的士兵也不是吃素的,毕竟天朝上邦,泱泱大国,军士中少不了有山地行军作战经验的,却是中原万里之地,山水不可能比一个南诏还少。
众武官先前信誓旦旦,就是依仗着自家山中作战的手段,可一跟李唐大军接触,就发现对方经验手段也好不弱于自己,一时间也就难以抗衡,又是着实吃了不少亏,损兵折将,才借着吐蕃人的大军守住了王城,一举反败为胜。如今李唐再来,只怕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却是大军有所准备之下,南诏的局面只会更加艰难。
张谦之和阁罗凤一时都是陷入沉默,又是忽然听见外面风声大作,似是平地刮起了大风。这风大得有些异乎寻常,却是书房上的瓦片都不正常地互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