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新战国策——二战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十六回慕尼黑绥靖卖捷克
张伯伦祸水引东方
198年月11日,希特勒在奥地利得手后,虽然向世界宣称德国对捷克绝无侵略意图。但两个月后的5月8日,他就改换了腔调:“我有无可动摇的决心,要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去。”他将魔爪伸向捷克的苏台德地区,令部下拟定计划,在10月1日前完成这一目标,然后再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苏台德区位于德捷边界,境内波西米亚和莫拉维亚多山,形成了捷克对德国的天然屏障。割让这块土地,不但使捷克失去了矿业与工业基地,而且失去了坚固的堡垒防线。德国一旦占领地处欧洲中心的捷克,就可以把它作为向东进攻苏联的跳板,向西进击英法的重要后方。5万居住在这一区域的苏台德德意志人,在希特勒的唆使下,由被称为“小希特勒”的汉伦,发动反布拉格政府,要求苏台德“自治”,实际上是要脱离捷克,归并德国。希特勒日益强烈坚持,要求捷克割让苏台德地区。
197年5月8日,张伯伦登上英国首相宝座,便推行绥靖政策。他上台后的第一个外交行动,就是向希特勒传送秋波,表示出“友好姿态”,邀请德国外长访问英国。但遭到希特勒拒绝。当希特勒在纽伦堡公开扬言,要对捷克发动战争吞并捷克时,张伯伦顿时失去了方寸。他认为,捷克一旦遭受德国攻击,法国和苏联不会信守它们援助捷克的承诺,英国决不能自找麻烦。他无奈地说:“我们除了接受屈辱,没有其他选择。”表示英国不会为捷克的独立而投入战争,要求法国摆脱对捷克的条约义务,并敦促捷克让步。
英国推行绥靖政策并非偶然,战后英国经济长期处境萧条,政府财政困难,被迫紧缩国防开支,军事力量孱弱。国内和平思潮盛行,执政党为争取选票,高唱和平颂歌,对来自德、意的战争危险,不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英国经济对海外的依赖性很大,因此需要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英国为维持自身利益,企图把德国扩张的矛头引开,准备牺牲中东欧弱小国家和苏联,来满足德国的扩张欲望。
法国走上绥靖与英国不尽相同。德国的扩张对法国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0年代前半期,法国力图联合小协约国,与苏联、英国、意大利结成联盟来对付德国。在经济危机冲击下,法国经济长期萧条,国防费用减少,军事实力开始落后于德国。195年,法国同苏联签订互助条约,但法国对苏联存有戒心,担心联苏会使国内革命势力抬头。在法国看来,联合东欧小国是不足与德国相抗衡的,只有同英国一道行动。
法国政府追随英国,主张改变捷克斯洛伐克边界现状。美国统治集团亦提出,在损害弱小国家利益的情况下,修改欧洲边界和国际条约。正是在西方绥靖政策的纵容下,希特勒加快了他扩张的步伐。
198年9月15日清晨,张伯伦第一次坐上飞机飞抵慕尼黑,随后乘车小时,到达阿尔卑斯山区希特勒的别墅伯希特斯加登。希特勒没有到火车站迎接,张伯伦只好乘汽车沿蜿蜒山路行进。在高山别墅的一间密室里,张伯伦与希特勒的艰难谈判开始了。在小时的谈判中,希特勒根本没给张伯伦讲话的机会,他口若悬河,自我吹嘘一番后,接着就提出了苏台德归并德国的要求。并声称这是他在欧洲的最后领土要求。不等张伯伦插嘴就猛然问道:“英国是否同意割让苏台德?”
希特勒突然发问,并没有使张伯伦吃惊。他来谈判之前,已经与法国商定,决定牺牲捷克。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个人同意,但要取得内阁批准。”最后达成协议:在几天内,两人再次会晤前,德国不采取任何行动。
捷克人担心会被出卖,事实上他们猜得一点不错,他们相信让苏台德人举行公民投票,是由希特勒要求,而经张伯伦同意的。但这是捷克所“无法接受”的。
张伯伦16日回到伦敦,当晚召集内阁会议。他说:只有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才能阻止希特勒进犯捷克。两天后,愁眉苦脸的法国总统达拉第赶到伦敦,英法合伙炮制了迫使捷克向德国投降、将苏台德区转让给德国的方案。
9月日,张伯伦带着装有英法方案的公文包,第二次求见希特勒。此时希特勒心情恶劣,神经十分紧张,在德雷森旅馆平台上走着,每隔几步,他的右肩就神经质地耸起,左脚同时啪地一声靠拢。
当天,张伯伦捞到了首先发言的机会,像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一样,花费了一个钟头,自夸他和法国人曾如何迫使捷克让步。
希特勒听后问道:“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英国、法国和捷克政府已经同意把苏台德移交给德国?”
“是的!”张伯伦满脸得意之色地回答。
“我非常抱歉!”希特勒说:“但是这计划已经不再有任何用处了。”张伯伦听后如遭雷击,突然挺起腰杆,脸色因惊怒而涨得绯红。
希特勒旁若无人,在一张地图上指点着说:“除苏台德区归德国外,整个捷克境内其他操德语的地区也统归德国。”
张伯伦顿时慌了手脚,他乞求希特勒,能照原方案先把苏台德地区接收下来,然后再提出新的要求。可是希特勒一点也不让步,并限定张伯伦,在10月1日前解决这个问题,否则要采取军事行动。在得到希特勒暂不动武之后,张伯伦带着记载希特勒要求的备忘录飞回伦敦。
捷克政府拒绝了希特勒妄图吞并哥德斯堡的要求,法国也认为这项要求无法接受。为了不打乱把祸水东引的战略安排,张伯伦软硬兼施,迫使法、捷就范后致电墨索里尼,要他安排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会议。并且私下写信给希特勒说:我确信您可以不经战争就立即达到您所有的要求。我愿立即亲自来柏林。
此时,希特勒正警觉注视着局势的发展。对他来说,使意大利在欧洲危机中站在自己一边,也是很重要的。墨索里尼希望他可以在埃塞俄比亚自由行动,他虽然获得了英国政府的默许和希特勒的赞成,但最终还需要德国政府明确的肯定。如果这样的话,他必须接受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所要采取的行动作为交换条件。在得到希特勒进一步确认后,墨索里尼就决定,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大剧中大显身手。
这时候,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出来活动,他建议召开不包括苏联在内的“有关国家”,来“和平解决”捷克问题。希特勒9月8日表示,同意召开国际会议,并向英、法、意三国首脑发出了邀请书。
慕尼黑四巨头会议,9月9日在柯尼斯广场元首府里开始。其实,这次会谈不过是尾声,只是办一个正式手续而已。把希特勒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按时交给他。会议一开始,就有“普遍亲善的气氛”,尽管希特勒致开幕词时虚声恫吓,他“无论如何都要在10月1日进军”,但是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理还是拼命迎合他。
会议轮到墨索里尼发言时,接触到实质问题。他说:“为了提供一个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带来了一个明确的书面建议。墨索里尼的折衷方案,原来是前一天在柏林德国外交部由戈林、里宾特里甫等人草拟,并经希特勒认同的。就在墨索里尼要上火车赴慕尼黑之前刚刚收到。所谓“意大利建议”,不但成为这次非正式会议上的唯一议程,而且成为慕尼黑协定的基本条款。
墨索里尼“建议”的措辞,同希特勒被拒绝的戈德斯堡要求极为相似,但对张伯伦和达拉第,或者随他们来参会的英法驻德国大使来说,却并非如此。法国总理“欢迎意大利领袖的建议”,说它是本着客观和现实的精神提出来的;英国首相也欢迎意大利领袖的建议,并宣称他本人也想过“一个同这个建议相似的解决办法”。
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协定,就这样在“友谊亲善”的氛围中拍板成交。9月0日凌晨刚刚敲响不久,希特勒、张伯伦、墨索里尼和达拉第,就顺着这个次序在慕尼黑协定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协定规定,德国军队将如其“元首”一再所预言的那样,在10月1日进军捷克斯洛伐克,并且在10月10日完成对苏台德的占领。
慕尼黑会议结束,张伯伦怀着“胜利的喜悦”回到英国,飞机在赫斯顿着陆,他走下飞机时,挥动着有希特勒签字的这个联合声明,向前来欢迎的显要们宣读。他的汽车由机场开出,在经过欢呼的人群时,他对坐在身旁的哈利法克斯说:“三个月后,这一切将成为过去!”。
张伯伦在唐宁街官邸的窗户前,又挥动着那张纸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 -->>
第二十六回慕尼黑绥靖卖捷克
张伯伦祸水引东方
198年月11日,希特勒在奥地利得手后,虽然向世界宣称德国对捷克绝无侵略意图。但两个月后的5月8日,他就改换了腔调:“我有无可动摇的决心,要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去。”他将魔爪伸向捷克的苏台德地区,令部下拟定计划,在10月1日前完成这一目标,然后再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苏台德区位于德捷边界,境内波西米亚和莫拉维亚多山,形成了捷克对德国的天然屏障。割让这块土地,不但使捷克失去了矿业与工业基地,而且失去了坚固的堡垒防线。德国一旦占领地处欧洲中心的捷克,就可以把它作为向东进攻苏联的跳板,向西进击英法的重要后方。5万居住在这一区域的苏台德德意志人,在希特勒的唆使下,由被称为“小希特勒”的汉伦,发动反布拉格政府,要求苏台德“自治”,实际上是要脱离捷克,归并德国。希特勒日益强烈坚持,要求捷克割让苏台德地区。
197年5月8日,张伯伦登上英国首相宝座,便推行绥靖政策。他上台后的第一个外交行动,就是向希特勒传送秋波,表示出“友好姿态”,邀请德国外长访问英国。但遭到希特勒拒绝。当希特勒在纽伦堡公开扬言,要对捷克发动战争吞并捷克时,张伯伦顿时失去了方寸。他认为,捷克一旦遭受德国攻击,法国和苏联不会信守它们援助捷克的承诺,英国决不能自找麻烦。他无奈地说:“我们除了接受屈辱,没有其他选择。”表示英国不会为捷克的独立而投入战争,要求法国摆脱对捷克的条约义务,并敦促捷克让步。
英国推行绥靖政策并非偶然,战后英国经济长期处境萧条,政府财政困难,被迫紧缩国防开支,军事力量孱弱。国内和平思潮盛行,执政党为争取选票,高唱和平颂歌,对来自德、意的战争危险,不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英国经济对海外的依赖性很大,因此需要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英国为维持自身利益,企图把德国扩张的矛头引开,准备牺牲中东欧弱小国家和苏联,来满足德国的扩张欲望。
法国走上绥靖与英国不尽相同。德国的扩张对法国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0年代前半期,法国力图联合小协约国,与苏联、英国、意大利结成联盟来对付德国。在经济危机冲击下,法国经济长期萧条,国防费用减少,军事实力开始落后于德国。195年,法国同苏联签订互助条约,但法国对苏联存有戒心,担心联苏会使国内革命势力抬头。在法国看来,联合东欧小国是不足与德国相抗衡的,只有同英国一道行动。
法国政府追随英国,主张改变捷克斯洛伐克边界现状。美国统治集团亦提出,在损害弱小国家利益的情况下,修改欧洲边界和国际条约。正是在西方绥靖政策的纵容下,希特勒加快了他扩张的步伐。
198年9月15日清晨,张伯伦第一次坐上飞机飞抵慕尼黑,随后乘车小时,到达阿尔卑斯山区希特勒的别墅伯希特斯加登。希特勒没有到火车站迎接,张伯伦只好乘汽车沿蜿蜒山路行进。在高山别墅的一间密室里,张伯伦与希特勒的艰难谈判开始了。在小时的谈判中,希特勒根本没给张伯伦讲话的机会,他口若悬河,自我吹嘘一番后,接着就提出了苏台德归并德国的要求。并声称这是他在欧洲的最后领土要求。不等张伯伦插嘴就猛然问道:“英国是否同意割让苏台德?”
希特勒突然发问,并没有使张伯伦吃惊。他来谈判之前,已经与法国商定,决定牺牲捷克。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个人同意,但要取得内阁批准。”最后达成协议:在几天内,两人再次会晤前,德国不采取任何行动。
捷克人担心会被出卖,事实上他们猜得一点不错,他们相信让苏台德人举行公民投票,是由希特勒要求,而经张伯伦同意的。但这是捷克所“无法接受”的。
张伯伦16日回到伦敦,当晚召集内阁会议。他说:只有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才能阻止希特勒进犯捷克。两天后,愁眉苦脸的法国总统达拉第赶到伦敦,英法合伙炮制了迫使捷克向德国投降、将苏台德区转让给德国的方案。
9月日,张伯伦带着装有英法方案的公文包,第二次求见希特勒。此时希特勒心情恶劣,神经十分紧张,在德雷森旅馆平台上走着,每隔几步,他的右肩就神经质地耸起,左脚同时啪地一声靠拢。
当天,张伯伦捞到了首先发言的机会,像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一样,花费了一个钟头,自夸他和法国人曾如何迫使捷克让步。
希特勒听后问道:“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英国、法国和捷克政府已经同意把苏台德移交给德国?”
“是的!”张伯伦满脸得意之色地回答。
“我非常抱歉!”希特勒说:“但是这计划已经不再有任何用处了。”张伯伦听后如遭雷击,突然挺起腰杆,脸色因惊怒而涨得绯红。
希特勒旁若无人,在一张地图上指点着说:“除苏台德区归德国外,整个捷克境内其他操德语的地区也统归德国。”
张伯伦顿时慌了手脚,他乞求希特勒,能照原方案先把苏台德地区接收下来,然后再提出新的要求。可是希特勒一点也不让步,并限定张伯伦,在10月1日前解决这个问题,否则要采取军事行动。在得到希特勒暂不动武之后,张伯伦带着记载希特勒要求的备忘录飞回伦敦。
捷克政府拒绝了希特勒妄图吞并哥德斯堡的要求,法国也认为这项要求无法接受。为了不打乱把祸水东引的战略安排,张伯伦软硬兼施,迫使法、捷就范后致电墨索里尼,要他安排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会议。并且私下写信给希特勒说:我确信您可以不经战争就立即达到您所有的要求。我愿立即亲自来柏林。
此时,希特勒正警觉注视着局势的发展。对他来说,使意大利在欧洲危机中站在自己一边,也是很重要的。墨索里尼希望他可以在埃塞俄比亚自由行动,他虽然获得了英国政府的默许和希特勒的赞成,但最终还需要德国政府明确的肯定。如果这样的话,他必须接受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所要采取的行动作为交换条件。在得到希特勒进一步确认后,墨索里尼就决定,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大剧中大显身手。
这时候,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出来活动,他建议召开不包括苏联在内的“有关国家”,来“和平解决”捷克问题。希特勒9月8日表示,同意召开国际会议,并向英、法、意三国首脑发出了邀请书。
慕尼黑四巨头会议,9月9日在柯尼斯广场元首府里开始。其实,这次会谈不过是尾声,只是办一个正式手续而已。把希特勒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按时交给他。会议一开始,就有“普遍亲善的气氛”,尽管希特勒致开幕词时虚声恫吓,他“无论如何都要在10月1日进军”,但是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理还是拼命迎合他。
会议轮到墨索里尼发言时,接触到实质问题。他说:“为了提供一个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带来了一个明确的书面建议。墨索里尼的折衷方案,原来是前一天在柏林德国外交部由戈林、里宾特里甫等人草拟,并经希特勒认同的。就在墨索里尼要上火车赴慕尼黑之前刚刚收到。所谓“意大利建议”,不但成为这次非正式会议上的唯一议程,而且成为慕尼黑协定的基本条款。
墨索里尼“建议”的措辞,同希特勒被拒绝的戈德斯堡要求极为相似,但对张伯伦和达拉第,或者随他们来参会的英法驻德国大使来说,却并非如此。法国总理“欢迎意大利领袖的建议”,说它是本着客观和现实的精神提出来的;英国首相也欢迎意大利领袖的建议,并宣称他本人也想过“一个同这个建议相似的解决办法”。
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协定,就这样在“友谊亲善”的氛围中拍板成交。9月0日凌晨刚刚敲响不久,希特勒、张伯伦、墨索里尼和达拉第,就顺着这个次序在慕尼黑协定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协定规定,德国军队将如其“元首”一再所预言的那样,在10月1日进军捷克斯洛伐克,并且在10月10日完成对苏台德的占领。
慕尼黑会议结束,张伯伦怀着“胜利的喜悦”回到英国,飞机在赫斯顿着陆,他走下飞机时,挥动着有希特勒签字的这个联合声明,向前来欢迎的显要们宣读。他的汽车由机场开出,在经过欢呼的人群时,他对坐在身旁的哈利法克斯说:“三个月后,这一切将成为过去!”。
张伯伦在唐宁街官邸的窗户前,又挥动着那张纸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