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新战国策——二战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十六回芦沟桥全面抗战起
委员长庐山谈话行
法肯豪森的战略建议,逐项被蒋介石所采纳,于是他以这份建议书为蓝图,逐步开展布署。法肯豪森根据德国重建国防军的经验,助蒋以全副德式装备训练与装备8万中国军队,另成立若**兵团与装甲旅,准备战事一旦发生,迅速驰援前线。其中第86、88师重点驻扎在宁沪国防要地,在“八一三松沪”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19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革命军陆军为18个师,又46个旅;骑兵9个师,又6个独立旅;炮兵4个旅,又0个独立团,总计约170万人。空军拥有飞机600架,(其中战斗机为05架)海军军舰约11万吨位。
“七.七”事变前夕,中日双方军事力量相差悬殊。此时日本已是世界军事大国,197年,日本已武装50万人,可供前线使用的兵力超过100万,还有预备役兵员00万。日军经长期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训练,陆军武器装备比中国先进得多。海军舰艇190万吨。航空队拥有飞机约700架,其中陆军飞机1480架,海军飞机10架。
中国历来是军事弱国,虽然经过战前整顿,能够用于前线者只有百余万人,装备落后,训练很差,没有预备役制度;海军仅为日本1/18,空军能用于战斗的飞机不过00架左右。
日本近卫内阁于197年6月上台,即鼓吹战争,扩大侵略。6月5日,被派往中国东北、华北等地打探情况的陆军教育总监本部部长香月清司,向日本内阁和参谋本部报告说:“华北形势相当紧迫。因此,中国驻屯军增强兵力很有必要。”6月9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在对政府的建议中说:“从准备对苏作战的观点来观察目前中国的形势,如我武力许可,则应首先对南京政府加以一击,以除去我背之威胁,相信此为最。”
于是日本增兵华北,分驻于丰台、通县、南口、古北口、喜峰口和冷口等地。日军在华北各地遍设特务机关,刺探情报。为了准备战争,日军连续派人到华北视察、“旅行”。197年春夏间,公平少佐和井本大尉来华北后,乘汽车沿北平、张家口、归绥、大同、太原、济南、青岛视察。他们在北平甚至视察了第9军的西苑、北苑、清河、南苑驻军的装备与防务。还到芦沟桥察看了永定河西岸和长辛店西北地区,并以十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与现地进行对照。
日军经常在平、津近郊进行军事演习,从6月开始,这种演习频繁起来。尤其是驻丰台的日军,竟以攻夺苑平城为目标,不分昼夜举行演习,有数次演习部队竟要求穿城而过。6月1日,日本华北驻屯军紧急成立临时作战课,一时间,平、津氛围诡谲。日本东京政界消息灵通人士盛传:“七夕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
此时北平处于被三面包围态势,自丰台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有日军重兵驻扎;东面有日军卵翼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北面和西面有察北的伪军;仅西南面为国军宋哲元部第9军驻守。自从日军侵占丰台,切断了华北与南方的联系后,北平西南约15公里,位于平汉铁路线上的芦沟桥,便成为北平对外联系的唯一咽喉要道。
面对日军随时即可发动战争的紧张局面,驻守北平的中国军队采取严密警戒,密切监视日军行动。从6月开始,第9军加强了对北平市区、郊区的巡逻和城门的守卫。在芦沟桥一带既设阵地,也增加了兵力,并对沙岗实行夜间警戒,由第7师师长冯治安负责指挥。
197年7月7日下午7时0分,驻丰台日军河边正三旅团第1联队第大队,在芦沟桥北,进行以芦沟桥为进攻目标的挑衅性军事演习。午夜1时许,日军借口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听到宛平城的枪声。断言志村菊次郎被中国军队打死,要求进城搜查,并鸣枪示威。
驻宛平的国军第7师19团,团长吉星文拒绝了日方的无理要求。第9军副军长秦德纯为避免事态扩大,乃派人与日本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久太郎等进行交涉。日军在失踪士兵业已归队,借口不复存在的情况下,派兵包围宛平城。
8日晨4时,中日双方交涉人员正在宛平城内实地调查时,由丰台站出动的日军偷渡到永定河以西,包围了芦沟桥,并向宛平城开炮攻击。中国守军吉星文团三营,在营长金振中的带领下,奋起抗击。奉命到铁路桥头助李毅岑排守卫的第10连申仲明排长,被日军突然开枪打死。
申排长的鲜血,激怒了第9军战士,他们在李排长的指挥下,打响了保卫芦沟桥的战斗。两个排的战士,面对几百日军毫不畏惧,机关枪和步枪一齐,喷射出仇恨的子弹。当日军冲上阵地,战士们抡起大刀,冲入敌群,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两个排的勇士几乎全部战死在桥头阵地上。日军攻占了龙王庙和铁路桥东头,在东河堤上丢下了上百具日寇的尸体。
与此同时,日军另一部分兵力向宛平县城东门发起进攻,并用大炮轰击城墙。守军营长金振中负伤。面对日寇的进攻,战士们沉着应战,待日军进入我有效射程时,再予以猛烈射击,日军伤亡惨重,一次又一次冲锋被打退。
芦沟桥战斗打响后,秦德纯、冯治安、张自忠等召集了紧急会议,第9军军部发出命令:“芦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英勇的第9军官兵奋勇杀敌,表现了中国军人的气质。
7月8日1时,牟田从北平到达宛平城东北的沙岗前线,亲自指挥作战。下午时50分,华北驻屯军步兵旅团长河边正三,也赶到丰台督战。日军几次进攻都被打退,河边正三命令第大队在龙王庙附近渡过永定河,占领西岸,待援军到达后,9日拂晓再攻宛平城。
日军欺我城内只有1个营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用8辆坦克向阵地冲来,妄图一举突破我军的防线,占领宛平城。
第9军官兵不惧危险,用手中的步枪,手榴弹等武器,硬是把日寇的8辆坦克全部打退。日寇完全没有料到,他们的挑衅会遭到如此强硬的抵抗。这时,何基沣旅长率西苑驻军已开到八宝山一带,正向大井村等地截断日军的后路,日军感到形势不妙,悉紧急退缩。
8日夜,细雨纷霏,吉星文团突击队用绳梯爬出城,在青纱帐的掩护下,沿永定河两岸,向铁路桥靠近。夜1时,突击队员秘密接近铁路桥,出敌不意两头夹击,大刀在敌群中翻飞闪耀,日寇猝不及防,有的成为刀下之鬼,有的跪地求饶,日军1个中队被全歼在铁路上。9日凌晨,中国军队收复了失地,完全恢复了永定河东岸的态势,减少了宛平城侧后的威胁。收复阵地后,我军军心为之大振。
事变发生后,7月8日,蒋介石电令在山东乐陵老家的宋哲元,速返保定坐镇指挥,作出了“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必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的指示。同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声明,提出抗议,要求日本停止军事行动。
7月9日,蒋介石密电第6路军孙连仲部,由平汉线方面调两个师,第40军庞炳勋部1个师另1个旅、万福麟的第5军以及商震部向石家庄、保定方向开进;令第10师、第17师、第1师、第5、第8师,以及第军集结待命。
宋哲元于9日复电蒋介石表示:华北部队守土有责,自当努力应付当前现状,坚决遵守“不丧权,不失地”之意旨,誓与周旋。
蒋介石仍放心不下,又于次日连续给宋哲元电报两封,令宋哲元:从速构筑预定之国防线工事,星夜赶筑,如限完成为要。并强调“守土应具决死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应付。至谈判,尤须防其奸狡之惯伎,务期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吾兄忠直亮节,中所素稔。此后尚希共为国家民族前途互勉。”
同日,国民政府决定设立石家庄行营,以徐永昌为主任,督导冀察军事行动。
10日晚,军政部长何应钦由重庆飞抵南京,并于次日召开“芦沟桥事件”第一次会议,会商弹药、粮秣、燃料的准备与储存。各地部队的现状与调动,新到武器及空军的使用等。并传达蒋介石指示,在熊斌与曹浩森两位参谋次长中,选派1人赴北平,传达中央坚决抗击的旨意。
1日下午,蒋介石在庐山召集汪精卫、程潜、陈诚等人协商对策,决定了下列方针:应战而不求战,作和战两手准备,力求局部解决,万不得已时不惜一战。基于这个方针,应扩大动员范围。当天下午7时,蒋介石对驻守陕西、湖北、安徽、江苏的国军部队发布动员令,命令上述部队向以郑州为中心的陇海、平汉两条铁路线集结。同时命令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担任津浦路北段的防守;令平汉、陇海、津浦三铁路局集结军用列车,各汽船公司将船只回航到指定地点备用;在南昌的中央军飞机0架,立即编队飞行北上。蒋介石当天在日记中写道:战事势必扩大,不能不亟谋应付之方。
当晚,何应钦在“芦沟桥事件”第二次会议上,决定派熊斌北上,向宋哲元传达蒋介石“不挑战,必抗战”的旨意。
14日,孙连仲部开抵石家庄。熊斌于当日到达保定,并派人赴天津,向宋哲元交待两点:一、中央军北上乃为增援9军;二、如能平和解决,亦可为9军助威。
“芦沟桥事变”发生后,就在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政府作和战双重准备之时,日本帝国主义忙于增兵华北,到7月中旬,日军以为对华作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意扩大侵华战争的意图已表现得相当明了,华北日军云集。
鉴于事态日益严重,中国政府的方针逐渐倾向于战的方面,外交方面渐趋强硬。对日本侵犯中国主权肆意扩大事态,提出严正抗议。同时,将“芦沟桥事件”备忘录送交9国公约签字国及苏联、德国等国家,敦请他们注意。同时宣布:“中国政府已通知各国政府,凡日本强令华北地方当局所缔结之协定,非经中央政府核准者,中国概不承认。”
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他首先... -->>
第十六回芦沟桥全面抗战起
委员长庐山谈话行
法肯豪森的战略建议,逐项被蒋介石所采纳,于是他以这份建议书为蓝图,逐步开展布署。法肯豪森根据德国重建国防军的经验,助蒋以全副德式装备训练与装备8万中国军队,另成立若**兵团与装甲旅,准备战事一旦发生,迅速驰援前线。其中第86、88师重点驻扎在宁沪国防要地,在“八一三松沪”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19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革命军陆军为18个师,又46个旅;骑兵9个师,又6个独立旅;炮兵4个旅,又0个独立团,总计约170万人。空军拥有飞机600架,(其中战斗机为05架)海军军舰约11万吨位。
“七.七”事变前夕,中日双方军事力量相差悬殊。此时日本已是世界军事大国,197年,日本已武装50万人,可供前线使用的兵力超过100万,还有预备役兵员00万。日军经长期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训练,陆军武器装备比中国先进得多。海军舰艇190万吨。航空队拥有飞机约700架,其中陆军飞机1480架,海军飞机10架。
中国历来是军事弱国,虽然经过战前整顿,能够用于前线者只有百余万人,装备落后,训练很差,没有预备役制度;海军仅为日本1/18,空军能用于战斗的飞机不过00架左右。
日本近卫内阁于197年6月上台,即鼓吹战争,扩大侵略。6月5日,被派往中国东北、华北等地打探情况的陆军教育总监本部部长香月清司,向日本内阁和参谋本部报告说:“华北形势相当紧迫。因此,中国驻屯军增强兵力很有必要。”6月9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在对政府的建议中说:“从准备对苏作战的观点来观察目前中国的形势,如我武力许可,则应首先对南京政府加以一击,以除去我背之威胁,相信此为最。”
于是日本增兵华北,分驻于丰台、通县、南口、古北口、喜峰口和冷口等地。日军在华北各地遍设特务机关,刺探情报。为了准备战争,日军连续派人到华北视察、“旅行”。197年春夏间,公平少佐和井本大尉来华北后,乘汽车沿北平、张家口、归绥、大同、太原、济南、青岛视察。他们在北平甚至视察了第9军的西苑、北苑、清河、南苑驻军的装备与防务。还到芦沟桥察看了永定河西岸和长辛店西北地区,并以十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与现地进行对照。
日军经常在平、津近郊进行军事演习,从6月开始,这种演习频繁起来。尤其是驻丰台的日军,竟以攻夺苑平城为目标,不分昼夜举行演习,有数次演习部队竟要求穿城而过。6月1日,日本华北驻屯军紧急成立临时作战课,一时间,平、津氛围诡谲。日本东京政界消息灵通人士盛传:“七夕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
此时北平处于被三面包围态势,自丰台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有日军重兵驻扎;东面有日军卵翼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北面和西面有察北的伪军;仅西南面为国军宋哲元部第9军驻守。自从日军侵占丰台,切断了华北与南方的联系后,北平西南约15公里,位于平汉铁路线上的芦沟桥,便成为北平对外联系的唯一咽喉要道。
面对日军随时即可发动战争的紧张局面,驻守北平的中国军队采取严密警戒,密切监视日军行动。从6月开始,第9军加强了对北平市区、郊区的巡逻和城门的守卫。在芦沟桥一带既设阵地,也增加了兵力,并对沙岗实行夜间警戒,由第7师师长冯治安负责指挥。
197年7月7日下午7时0分,驻丰台日军河边正三旅团第1联队第大队,在芦沟桥北,进行以芦沟桥为进攻目标的挑衅性军事演习。午夜1时许,日军借口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听到宛平城的枪声。断言志村菊次郎被中国军队打死,要求进城搜查,并鸣枪示威。
驻宛平的国军第7师19团,团长吉星文拒绝了日方的无理要求。第9军副军长秦德纯为避免事态扩大,乃派人与日本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久太郎等进行交涉。日军在失踪士兵业已归队,借口不复存在的情况下,派兵包围宛平城。
8日晨4时,中日双方交涉人员正在宛平城内实地调查时,由丰台站出动的日军偷渡到永定河以西,包围了芦沟桥,并向宛平城开炮攻击。中国守军吉星文团三营,在营长金振中的带领下,奋起抗击。奉命到铁路桥头助李毅岑排守卫的第10连申仲明排长,被日军突然开枪打死。
申排长的鲜血,激怒了第9军战士,他们在李排长的指挥下,打响了保卫芦沟桥的战斗。两个排的战士,面对几百日军毫不畏惧,机关枪和步枪一齐,喷射出仇恨的子弹。当日军冲上阵地,战士们抡起大刀,冲入敌群,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两个排的勇士几乎全部战死在桥头阵地上。日军攻占了龙王庙和铁路桥东头,在东河堤上丢下了上百具日寇的尸体。
与此同时,日军另一部分兵力向宛平县城东门发起进攻,并用大炮轰击城墙。守军营长金振中负伤。面对日寇的进攻,战士们沉着应战,待日军进入我有效射程时,再予以猛烈射击,日军伤亡惨重,一次又一次冲锋被打退。
芦沟桥战斗打响后,秦德纯、冯治安、张自忠等召集了紧急会议,第9军军部发出命令:“芦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英勇的第9军官兵奋勇杀敌,表现了中国军人的气质。
7月8日1时,牟田从北平到达宛平城东北的沙岗前线,亲自指挥作战。下午时50分,华北驻屯军步兵旅团长河边正三,也赶到丰台督战。日军几次进攻都被打退,河边正三命令第大队在龙王庙附近渡过永定河,占领西岸,待援军到达后,9日拂晓再攻宛平城。
日军欺我城内只有1个营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用8辆坦克向阵地冲来,妄图一举突破我军的防线,占领宛平城。
第9军官兵不惧危险,用手中的步枪,手榴弹等武器,硬是把日寇的8辆坦克全部打退。日寇完全没有料到,他们的挑衅会遭到如此强硬的抵抗。这时,何基沣旅长率西苑驻军已开到八宝山一带,正向大井村等地截断日军的后路,日军感到形势不妙,悉紧急退缩。
8日夜,细雨纷霏,吉星文团突击队用绳梯爬出城,在青纱帐的掩护下,沿永定河两岸,向铁路桥靠近。夜1时,突击队员秘密接近铁路桥,出敌不意两头夹击,大刀在敌群中翻飞闪耀,日寇猝不及防,有的成为刀下之鬼,有的跪地求饶,日军1个中队被全歼在铁路上。9日凌晨,中国军队收复了失地,完全恢复了永定河东岸的态势,减少了宛平城侧后的威胁。收复阵地后,我军军心为之大振。
事变发生后,7月8日,蒋介石电令在山东乐陵老家的宋哲元,速返保定坐镇指挥,作出了“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必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的指示。同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声明,提出抗议,要求日本停止军事行动。
7月9日,蒋介石密电第6路军孙连仲部,由平汉线方面调两个师,第40军庞炳勋部1个师另1个旅、万福麟的第5军以及商震部向石家庄、保定方向开进;令第10师、第17师、第1师、第5、第8师,以及第军集结待命。
宋哲元于9日复电蒋介石表示:华北部队守土有责,自当努力应付当前现状,坚决遵守“不丧权,不失地”之意旨,誓与周旋。
蒋介石仍放心不下,又于次日连续给宋哲元电报两封,令宋哲元:从速构筑预定之国防线工事,星夜赶筑,如限完成为要。并强调“守土应具决死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应付。至谈判,尤须防其奸狡之惯伎,务期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吾兄忠直亮节,中所素稔。此后尚希共为国家民族前途互勉。”
同日,国民政府决定设立石家庄行营,以徐永昌为主任,督导冀察军事行动。
10日晚,军政部长何应钦由重庆飞抵南京,并于次日召开“芦沟桥事件”第一次会议,会商弹药、粮秣、燃料的准备与储存。各地部队的现状与调动,新到武器及空军的使用等。并传达蒋介石指示,在熊斌与曹浩森两位参谋次长中,选派1人赴北平,传达中央坚决抗击的旨意。
1日下午,蒋介石在庐山召集汪精卫、程潜、陈诚等人协商对策,决定了下列方针:应战而不求战,作和战两手准备,力求局部解决,万不得已时不惜一战。基于这个方针,应扩大动员范围。当天下午7时,蒋介石对驻守陕西、湖北、安徽、江苏的国军部队发布动员令,命令上述部队向以郑州为中心的陇海、平汉两条铁路线集结。同时命令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担任津浦路北段的防守;令平汉、陇海、津浦三铁路局集结军用列车,各汽船公司将船只回航到指定地点备用;在南昌的中央军飞机0架,立即编队飞行北上。蒋介石当天在日记中写道:战事势必扩大,不能不亟谋应付之方。
当晚,何应钦在“芦沟桥事件”第二次会议上,决定派熊斌北上,向宋哲元传达蒋介石“不挑战,必抗战”的旨意。
14日,孙连仲部开抵石家庄。熊斌于当日到达保定,并派人赴天津,向宋哲元交待两点:一、中央军北上乃为增援9军;二、如能平和解决,亦可为9军助威。
“芦沟桥事变”发生后,就在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政府作和战双重准备之时,日本帝国主义忙于增兵华北,到7月中旬,日军以为对华作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意扩大侵华战争的意图已表现得相当明了,华北日军云集。
鉴于事态日益严重,中国政府的方针逐渐倾向于战的方面,外交方面渐趋强硬。对日本侵犯中国主权肆意扩大事态,提出严正抗议。同时,将“芦沟桥事件”备忘录送交9国公约签字国及苏联、德国等国家,敦请他们注意。同时宣布:“中国政府已通知各国政府,凡日本强令华北地方当局所缔结之协定,非经中央政府核准者,中国概不承认。”
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他首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