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大时代1900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凯跟萍石商量一下。"
"可以!"
李大成转身离开船舱之后,袁世凯跟杨士骧就交流了起来,事情其实也简单,就是如何让桂贝勒罢手而已,两人拢了拢桂贝勒那边的筹码,再看看了己方的筹码,知道山东两道的官产是非让不可了。
让自然也不可能全让,能让的也只有官田荒山这一类的土地而已,矿场名山,是不可能让的,即便两人不点头,京师的那些官员也会点头,他们能做的不过是拖延一些时间而已。
时候不大,两人就给了李大成准确的说法,可以让,但需要时间,李大成这边自然也点头认可,许多事儿急不来的。
"除此之外,这几个人你们要杀掉!"
认可了谈判的基本条件之后,李大成接茬开价,拿出一份名单放在了两人的面前,名单上的名字不多,只有五六个。
"二爷,不是说事情揭过去了吗?为何还要杀人?"
不看名单,袁世凯直接提出了疑问,服软归服软,但桂贝勒也不能欺人太甚的。
"你自己看看都是什么人,这几个,挪用医府的粮食,高价卖给山东粮商,威胁振威军要解散学童营,你们真以为贝勒爷是软柿子呐?
实话告诉你们俩,这几个人属于贝勒爷必杀之人,你们可以不认,但以后出了事儿,就别想坐下来谈了。"
名单上的几个人,也算是胆大包天之辈了,威胁解散学童营,倒卖学童的口粮,这几个官员南北都有,李大成早已派人出去控制他们的家眷了,银子的事儿,李大成可以睁一眼闭一眼,但学童伙食的事儿不成,这几个人必须死的灭门死的绝后,不然不足以泄愤。
"咱们认了!"
扫了一眼名单上的人,见都是些六七品的小官,袁世凯也不犹豫,点头认可,杀就杀了吧!桂贝勒总要找回些面子的。
"还有!"
"还有?二爷,您这是要逼兔子咬人呐!"
一听还有,袁世凯的脸色更为难看了,虽说在静海谈过一场,但袁世凯也没把李大成的话当真,他跟桂顺走不到一路,弄不好以后真的会对上,李二爷现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欺压,就是在损伤他的名声呐!
一旦没了响当当的名声,他袁世凯靠什么在官场立足?
"这是好事儿,涉及山东民生的好事儿!"
"即是好事儿,贝勒爷自己挑头去干就好,没必要牵扯咱们吧..."
不管好事儿坏事儿,袁世凯都不打算认下了,土地之事,需要京师的官员们说话,杀人的事儿,也是刑部该做的,再谈到山东的问题,就是他袁世凯自己的事儿了,宴无好宴、再一再二不再三,这位李二爷就是个扒皮的主儿,跟他谈好事儿,多半都是他的好事儿吧?
"老袁莫急,听我说完,这好事儿就是在山东推广卢粟的栽植,说到卢粟,你老袁可能不知道是个啥,这东西就是甜高粱。
不惧水旱盐碱,亩产三五百斤,青杆还能制糖,即便不能制糖也能喂养一些大牲口。
山东尤其是鲁中济东泰武临道一带,这几年频发洪水,山东全境栽植甜高粱,虽说不能避免水灾旱灾,但能保证一定数量的粮食产量。
老袁,咱们与老百姓是不同的,咱们做事要有其前瞻性,黄河夺泗之后,山东的河道大多淤塞,这才是山东连年灾荒的原因所在。
老百姓不知情,只以为是天时不好,但真正做的不好的是山东的官员,今年以及今后许多年的山东必然年年水灾,所以咱们在谋划之时,必须要避免这些,这就是前瞻性!
运河工程即将上马,山东段的河道疏通,也要纳入河道工程之中,河道未疏通之前,唯一的保粮手段,就是在粮食种类上下功夫,这推广甜高粱栽植可谓是正当其时呐!"
李大成哗啦啦说完这些,不仅老袁愣住了,杨士骧的眼神里也充满了疑惑,这位是要干什么,按说他就是个杀人的屠户,为山东百姓着想?莫不是这甜高粱之事有诈?
"二爷,您的说法让世凯不明白了,即是好事儿,贝勒爷一力担当就好,山东官府参不参与,并不影响大局吧?"
袁世凯的疑问,让李大成很无奈,自己的说法在他们看来,恐怕就是事出反常必有妖了,这事儿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呐!
"让我直说?那好,咱们就直说,还是牵扯到了振威军,几十万振威军,就是几十万大肚汉,振威军多半是山东跟直隶人氏,粮食解决不了,贝勒爷这边就会有麻烦,所以么...
这推广甜高粱栽植的事儿,你们最好能延伸到直隶,这事儿说实话也不太好做,甜高粱的产量虽说不少,但高粱米不值钱,百姓不愿栽植,相对于谷麦棉花,种甜高粱的收益要小一些,所以我才会求你们出面。
不是是求你们出面!而是要求你们必须出面!
当然这事儿对你们也是有好处的,高粱米虽说不是好粮,但产量是有保证的,百姓的收入少了,但直隶山东的粮食多了,这样也能为你们减去一些麻烦的。
我的法子其实也简单,不是让你们减税,而是加税,将甜高粱之外的作物加税三成,那种高粱就跟种谷麦棉花的收益差不多了,你们在直隶山东下政令,贝勒爷这边提供种子,直鲁两地,十万石应该差不多了,种子钱咱们不取分毫,这样老百姓有粮食果腹,振威军在北方有粮源,直鲁两地的官员可以有政绩,一石三鸟的好计策,两位不该拒绝吧?"
用政令强行推广甜高粱,也是李大成的无奈之举,这段时间,大成公在胶州府试过,那边种植谷麦的比较多,谷麦的产量跟高粱差不许多,而价钱差了一半多,胶州府那边免费发放的卢粟种子,大多被百姓转身做了口粮,说制糖的事儿,百姓大多不信,为了粮食产量,为了大成公这边的经济结构,李大成只能向京师的官员们求助了,当然这个忙,他们也不能不帮不得不帮,不帮就是不想接着谈了。(未完待续)
凯跟萍石商量一下。"
"可以!"
李大成转身离开船舱之后,袁世凯跟杨士骧就交流了起来,事情其实也简单,就是如何让桂贝勒罢手而已,两人拢了拢桂贝勒那边的筹码,再看看了己方的筹码,知道山东两道的官产是非让不可了。
让自然也不可能全让,能让的也只有官田荒山这一类的土地而已,矿场名山,是不可能让的,即便两人不点头,京师的那些官员也会点头,他们能做的不过是拖延一些时间而已。
时候不大,两人就给了李大成准确的说法,可以让,但需要时间,李大成这边自然也点头认可,许多事儿急不来的。
"除此之外,这几个人你们要杀掉!"
认可了谈判的基本条件之后,李大成接茬开价,拿出一份名单放在了两人的面前,名单上的名字不多,只有五六个。
"二爷,不是说事情揭过去了吗?为何还要杀人?"
不看名单,袁世凯直接提出了疑问,服软归服软,但桂贝勒也不能欺人太甚的。
"你自己看看都是什么人,这几个,挪用医府的粮食,高价卖给山东粮商,威胁振威军要解散学童营,你们真以为贝勒爷是软柿子呐?
实话告诉你们俩,这几个人属于贝勒爷必杀之人,你们可以不认,但以后出了事儿,就别想坐下来谈了。"
名单上的几个人,也算是胆大包天之辈了,威胁解散学童营,倒卖学童的口粮,这几个官员南北都有,李大成早已派人出去控制他们的家眷了,银子的事儿,李大成可以睁一眼闭一眼,但学童伙食的事儿不成,这几个人必须死的灭门死的绝后,不然不足以泄愤。
"咱们认了!"
扫了一眼名单上的人,见都是些六七品的小官,袁世凯也不犹豫,点头认可,杀就杀了吧!桂贝勒总要找回些面子的。
"还有!"
"还有?二爷,您这是要逼兔子咬人呐!"
一听还有,袁世凯的脸色更为难看了,虽说在静海谈过一场,但袁世凯也没把李大成的话当真,他跟桂顺走不到一路,弄不好以后真的会对上,李二爷现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欺压,就是在损伤他的名声呐!
一旦没了响当当的名声,他袁世凯靠什么在官场立足?
"这是好事儿,涉及山东民生的好事儿!"
"即是好事儿,贝勒爷自己挑头去干就好,没必要牵扯咱们吧..."
不管好事儿坏事儿,袁世凯都不打算认下了,土地之事,需要京师的官员们说话,杀人的事儿,也是刑部该做的,再谈到山东的问题,就是他袁世凯自己的事儿了,宴无好宴、再一再二不再三,这位李二爷就是个扒皮的主儿,跟他谈好事儿,多半都是他的好事儿吧?
"老袁莫急,听我说完,这好事儿就是在山东推广卢粟的栽植,说到卢粟,你老袁可能不知道是个啥,这东西就是甜高粱。
不惧水旱盐碱,亩产三五百斤,青杆还能制糖,即便不能制糖也能喂养一些大牲口。
山东尤其是鲁中济东泰武临道一带,这几年频发洪水,山东全境栽植甜高粱,虽说不能避免水灾旱灾,但能保证一定数量的粮食产量。
老袁,咱们与老百姓是不同的,咱们做事要有其前瞻性,黄河夺泗之后,山东的河道大多淤塞,这才是山东连年灾荒的原因所在。
老百姓不知情,只以为是天时不好,但真正做的不好的是山东的官员,今年以及今后许多年的山东必然年年水灾,所以咱们在谋划之时,必须要避免这些,这就是前瞻性!
运河工程即将上马,山东段的河道疏通,也要纳入河道工程之中,河道未疏通之前,唯一的保粮手段,就是在粮食种类上下功夫,这推广甜高粱栽植可谓是正当其时呐!"
李大成哗啦啦说完这些,不仅老袁愣住了,杨士骧的眼神里也充满了疑惑,这位是要干什么,按说他就是个杀人的屠户,为山东百姓着想?莫不是这甜高粱之事有诈?
"二爷,您的说法让世凯不明白了,即是好事儿,贝勒爷一力担当就好,山东官府参不参与,并不影响大局吧?"
袁世凯的疑问,让李大成很无奈,自己的说法在他们看来,恐怕就是事出反常必有妖了,这事儿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呐!
"让我直说?那好,咱们就直说,还是牵扯到了振威军,几十万振威军,就是几十万大肚汉,振威军多半是山东跟直隶人氏,粮食解决不了,贝勒爷这边就会有麻烦,所以么...
这推广甜高粱栽植的事儿,你们最好能延伸到直隶,这事儿说实话也不太好做,甜高粱的产量虽说不少,但高粱米不值钱,百姓不愿栽植,相对于谷麦棉花,种甜高粱的收益要小一些,所以我才会求你们出面。
不是是求你们出面!而是要求你们必须出面!
当然这事儿对你们也是有好处的,高粱米虽说不是好粮,但产量是有保证的,百姓的收入少了,但直隶山东的粮食多了,这样也能为你们减去一些麻烦的。
我的法子其实也简单,不是让你们减税,而是加税,将甜高粱之外的作物加税三成,那种高粱就跟种谷麦棉花的收益差不多了,你们在直隶山东下政令,贝勒爷这边提供种子,直鲁两地,十万石应该差不多了,种子钱咱们不取分毫,这样老百姓有粮食果腹,振威军在北方有粮源,直鲁两地的官员可以有政绩,一石三鸟的好计策,两位不该拒绝吧?"
用政令强行推广甜高粱,也是李大成的无奈之举,这段时间,大成公在胶州府试过,那边种植谷麦的比较多,谷麦的产量跟高粱差不许多,而价钱差了一半多,胶州府那边免费发放的卢粟种子,大多被百姓转身做了口粮,说制糖的事儿,百姓大多不信,为了粮食产量,为了大成公这边的经济结构,李大成只能向京师的官员们求助了,当然这个忙,他们也不能不帮不得不帮,不帮就是不想接着谈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