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大时代1900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请去职御医,各地名医之事,还得辛苦中堂大人。"
选址、定名简单,哪里都可以,什么字号也成,真正难得是请人,桂顺没这个本事,他李大成做个屠夫够资格,请人,只怕会把人吓跑的。
"去职御医、各地名医,教习直鲁学童未免有些小家子气了,哪处州府没有遗孤,小老弟,多选一些吧!"
李二神将是个能成事的,南边药材大卖之余,不忘建造医府,对此李鸿章也是佩服的,但佩服归佩服,该下套的时候,他也不会留手,近些年大清灾荒连连,卖儿卖女的事儿,在大清各地寻常可见,若财大势雄的李二神将,能多担待一些,也算是一桩惠政。
"人太多,养不起!"
"养不起?小老弟,一剂活血解毒汤不过五钱重,却要三两多银子,大清药市一年的大苦大寒药材,何止百万斤?
祛瘟堂所售药材,至今不过十万斤之数,若是全部卖完,金山银海呐!
你手里的银子,只怕早已富可敌国了,几万学童与十几万学童,对你而言又有何区别?"
"老李,你可不能昧着良心说话,此前药材换军械,老子要过朝廷一分钱吗?"
"小老弟,你也不能昧着良心做事儿呐!此前药材大卖,朝廷可收过你一分银子的厘金?"
"你口中的十几万,等做的时候,怕就变几十万了,几十万学童,谁他妈养得起?
即便养得起,山东地少人多,粮食本就不足,多几十万人,就是多几十万张嘴,就是有银子粮食何来?"
"小老弟,此次和谈,借款要用的第一处所在就是运河,此事太后已然点头,漕运一开,山东经略五七省的粮食,这事儿不是你谋划的?
你问我粮从何来,是在说笑吗?"
"聚众几十万,朝廷难免忌惮!"
"这又是说笑了,几十万学童而已,哪个会忌惮?在孔孟之乡开医府,又有哪个敢反对?"
"这么大的学府,总不能以商家的名义开吧?"
"哪个说过用商家的名义开?
罢了!既然贝勒爷有此心,那老李就给你解决一个麻烦,祛瘟堂售药所得,大部用于建造齐鲁医府,此事由老夫牵头,众臣佐之,太后那边也不会多说什么了。"
一番问答之后,李大成算是被老李给套牢了,当然他心甘情愿也是个前提,未来的几十万学童,想想都令人兴奋,至于李鸿章口中的麻烦,在李大成看来却没什么。
诸洋鬼子可不傻,药材获益也就在这段时间,几千万两银子应该可以到手,之后想要劫掠般大赚洋鬼子的钱,没可能的!以货易货人家也会提价,枪炮买卖,人家也可以是暴利的,中医进入欧美各国之后,也能找出相应的替代药物,祛瘟堂的药材,可以赚钱,但暴利也就在这几个月而已。
不要忘了,桂顺身后还有一个振威军,装备三十万振威军,花费也不是一个子儿两个子儿,老娘们老了,只要桂顺能服服帖帖,有些事儿老娘们那边也会大不见小不见,真的要玩杯酒释兵权、火烧功臣楼,老娘们也得好好思量一下。
"就依中堂大人所言,中堂大人筹谋,咱们出银子就好。"
定下了齐鲁医府之事,中医的崛起,也就成了十拿九稳的事儿,将医府放在微山,李大成当然有自己的想法,微山一带也算是他的一个大本营,家乡的父老都在那边,医府建立之后,微山周边也会成为一个特别的所在,做起事儿了也会方便很多。
之后,诸洋鬼子一边谈判一边拉拢中医,李鸿章跟桂顺也是一样,但与诸洋鬼子相比,两人的优势要大的太多太多,一道政令下去,绝大多数郎中都要听令的,中外有别,能被洋鬼子拉拢的中医终是少数,现在这个时候,绝大多数人还是心向大清的。
至于谁主导这个事儿,李大成更不在乎,谁出钱谁主导,而不是谁倡导谁主导,没了银子哪个又能玩的转医府呢?
筹划齐鲁医府,也能看出李鸿章的本事,钱不用他老李出,他自然敢胡咧咧,大清的权贵精英阶层,逃不过立德立功立言这六个字,建齐鲁医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中的利益,对中医名家们来说也是不可抗拒的。
著书立说,医府出钱;整理典籍,还是医府出钱;齐鲁医府筹建之事,被李鸿章说成千年以来杏林第一盛事,也不算什么虚言,立德立功立言,全在齐鲁医府,许多告老的御医、赋闲的名医,都会耐不住寂寞的。
筹建最大的中医学府这事儿,也不会侵害大清官员们的利益,李鸿章振臂一呼,百官自然群起响应,难得,山西的老娘们也发来了八百里加急,除了赞许一下桂顺、李鸿章会办事之外,老娘们也会做人,她在太医院之外建了一座医府,当然这座医府是不存在的,现在只能依附于齐鲁医府,它的作用就是给齐鲁医府的先生们,一个太医院的闲散官职。
李大成虽说也不待见那老娘们,但老娘们的这一手,也委实厉害,许出一些没有俸禄的不入流或是六七品官职,一下就帮着齐鲁医府收拢了很多人心。
老娘们想通过李大成建的医府为大清积累人望、人心,这也是白扯而已,医府的财政抓在他的手里,稍微动作几下,李大成就能让感恩戴德变成怀恨在心,大笔的银子在手,这样的文章太容易做了。
学府的中医们想做事,先来一个朝廷不许,再来一个我来扶持,这样的事儿做个几回,老娘们的手段就会被轻松化解。
筹办医府这事儿,也逃不过... -->>
"请去职御医,各地名医之事,还得辛苦中堂大人。"
选址、定名简单,哪里都可以,什么字号也成,真正难得是请人,桂顺没这个本事,他李大成做个屠夫够资格,请人,只怕会把人吓跑的。
"去职御医、各地名医,教习直鲁学童未免有些小家子气了,哪处州府没有遗孤,小老弟,多选一些吧!"
李二神将是个能成事的,南边药材大卖之余,不忘建造医府,对此李鸿章也是佩服的,但佩服归佩服,该下套的时候,他也不会留手,近些年大清灾荒连连,卖儿卖女的事儿,在大清各地寻常可见,若财大势雄的李二神将,能多担待一些,也算是一桩惠政。
"人太多,养不起!"
"养不起?小老弟,一剂活血解毒汤不过五钱重,却要三两多银子,大清药市一年的大苦大寒药材,何止百万斤?
祛瘟堂所售药材,至今不过十万斤之数,若是全部卖完,金山银海呐!
你手里的银子,只怕早已富可敌国了,几万学童与十几万学童,对你而言又有何区别?"
"老李,你可不能昧着良心说话,此前药材换军械,老子要过朝廷一分钱吗?"
"小老弟,你也不能昧着良心做事儿呐!此前药材大卖,朝廷可收过你一分银子的厘金?"
"你口中的十几万,等做的时候,怕就变几十万了,几十万学童,谁他妈养得起?
即便养得起,山东地少人多,粮食本就不足,多几十万人,就是多几十万张嘴,就是有银子粮食何来?"
"小老弟,此次和谈,借款要用的第一处所在就是运河,此事太后已然点头,漕运一开,山东经略五七省的粮食,这事儿不是你谋划的?
你问我粮从何来,是在说笑吗?"
"聚众几十万,朝廷难免忌惮!"
"这又是说笑了,几十万学童而已,哪个会忌惮?在孔孟之乡开医府,又有哪个敢反对?"
"这么大的学府,总不能以商家的名义开吧?"
"哪个说过用商家的名义开?
罢了!既然贝勒爷有此心,那老李就给你解决一个麻烦,祛瘟堂售药所得,大部用于建造齐鲁医府,此事由老夫牵头,众臣佐之,太后那边也不会多说什么了。"
一番问答之后,李大成算是被老李给套牢了,当然他心甘情愿也是个前提,未来的几十万学童,想想都令人兴奋,至于李鸿章口中的麻烦,在李大成看来却没什么。
诸洋鬼子可不傻,药材获益也就在这段时间,几千万两银子应该可以到手,之后想要劫掠般大赚洋鬼子的钱,没可能的!以货易货人家也会提价,枪炮买卖,人家也可以是暴利的,中医进入欧美各国之后,也能找出相应的替代药物,祛瘟堂的药材,可以赚钱,但暴利也就在这几个月而已。
不要忘了,桂顺身后还有一个振威军,装备三十万振威军,花费也不是一个子儿两个子儿,老娘们老了,只要桂顺能服服帖帖,有些事儿老娘们那边也会大不见小不见,真的要玩杯酒释兵权、火烧功臣楼,老娘们也得好好思量一下。
"就依中堂大人所言,中堂大人筹谋,咱们出银子就好。"
定下了齐鲁医府之事,中医的崛起,也就成了十拿九稳的事儿,将医府放在微山,李大成当然有自己的想法,微山一带也算是他的一个大本营,家乡的父老都在那边,医府建立之后,微山周边也会成为一个特别的所在,做起事儿了也会方便很多。
之后,诸洋鬼子一边谈判一边拉拢中医,李鸿章跟桂顺也是一样,但与诸洋鬼子相比,两人的优势要大的太多太多,一道政令下去,绝大多数郎中都要听令的,中外有别,能被洋鬼子拉拢的中医终是少数,现在这个时候,绝大多数人还是心向大清的。
至于谁主导这个事儿,李大成更不在乎,谁出钱谁主导,而不是谁倡导谁主导,没了银子哪个又能玩的转医府呢?
筹划齐鲁医府,也能看出李鸿章的本事,钱不用他老李出,他自然敢胡咧咧,大清的权贵精英阶层,逃不过立德立功立言这六个字,建齐鲁医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中的利益,对中医名家们来说也是不可抗拒的。
著书立说,医府出钱;整理典籍,还是医府出钱;齐鲁医府筹建之事,被李鸿章说成千年以来杏林第一盛事,也不算什么虚言,立德立功立言,全在齐鲁医府,许多告老的御医、赋闲的名医,都会耐不住寂寞的。
筹建最大的中医学府这事儿,也不会侵害大清官员们的利益,李鸿章振臂一呼,百官自然群起响应,难得,山西的老娘们也发来了八百里加急,除了赞许一下桂顺、李鸿章会办事之外,老娘们也会做人,她在太医院之外建了一座医府,当然这座医府是不存在的,现在只能依附于齐鲁医府,它的作用就是给齐鲁医府的先生们,一个太医院的闲散官职。
李大成虽说也不待见那老娘们,但老娘们的这一手,也委实厉害,许出一些没有俸禄的不入流或是六七品官职,一下就帮着齐鲁医府收拢了很多人心。
老娘们想通过李大成建的医府为大清积累人望、人心,这也是白扯而已,医府的财政抓在他的手里,稍微动作几下,李大成就能让感恩戴德变成怀恨在心,大笔的银子在手,这样的文章太容易做了。
学府的中医们想做事,先来一个朝廷不许,再来一个我来扶持,这样的事儿做个几回,老娘们的手段就会被轻松化解。
筹办医府这事儿,也逃不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