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风云百年劫(十六) (2/2)
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一个人的甲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都是看到了的,朕励精图治,惟求国家振兴,你们心中也是明白的。既然太后她治理不好这个国家,就让朕来担起这付担子,朕是皇上,名分大义也理当如此!所以朕不仅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还会要这治理天下的权力,这里面不仅是私心,更是公义,因为朕要做的,是一扫国家的颓势,建立一个傲然于世界各国之间的崭新国家,不管是谁,只要挡住朕的步伐,朕都会坚决的扫除之。"
一向隐忍的皇上,此刻忽然说出如此坚决的话语,吴绍基和杜怀川两人就是再糊涂,也是明白了皇上的心意。皇上绝不会再隐忍下去了,这一战过后立时便是皇上和太后之间的朝局之争,皇上亮明了自己的态度,也是在看自己的态度。
两人不敢迟疑,当即俯身说道,"臣必一心追随皇上,以求国家振兴!"
光绪点了点头,眼前这两人的立场和态度他并不怀疑,但是见识却未必能看的那么深。
"朕不调一兵一卒回师京畿,就是要让天下人看到朕的态度,朕也要看看这满朝文武大臣们的态度,眼前也是到了要让有些人掂量掂量,重新排队站位的时候了,至于京畿的安危..."
光绪抬起头,目光有些深沉的望向远处,另一个时空里面,这个国家经历的灾难和创痛何止眼前这些,可是这个国家却始终未亡。这个国家就算肌体再腐烂,国势再衰弱,但是传承数千年的国家气运,何尝没有包蕴着一份心志与力量,虽百折而不挠!
"京畿的安危朕不担心,这场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区区一万多日军,那么长的补给线,怎么可能一路攻掠到京畿,以此时日本的国力,不过是摆个样子吧了。况且朕始终相信一点,当我们这个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麻木不仁的。朕已经去电给李鸿章,朕相信他不会让朕失望的。"
"微臣或许多虑了,但是微臣还是觉得,京畿安危乃是国本,调聂士成所部前往京师,对于稳定直隶的局势,为皇上收天下的民心人望不无裨益,还望皇上三思!"吴绍基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再次劝谏道。
"聂士成所部朕另有安排。"光绪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吴绍基,心中也明白,吴绍基这话未尝不是从大局着想,但是他毕竟不像自己,对于甲午这场战争的态势不会看得那么透彻分明。
"聂士成所部全歼日军第五师团残部后,朕将下旨让他们挥军东进,日军在朝鲜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光绪说着,大步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上平壤的位置说道,"他们的目标是朝鲜的平壤!收复平壤,将会给日本的士气以重创。当然,从军事的角度看,这样做对于战局并没有多大的用处,但是挥师朝鲜不仅是打给日本人看的,也是打给西洋各国看的。再过几日,英法美三国公使就要到达田庄台了,朕这样做,是为了将来布局..."
吴绍基和杜怀川不由得都是一怔,对于皇上所布下的这步棋一时都有些看不明白,他们此刻担心的是眼前的战局,把有限的兵力投到朝鲜去,能不能顺利收复平壤暂且不提,万一战局有所变化,连应变的手段都没有了。
眼前自己身边这两个人看不明白,光绪也不想过多解释,此时的他已经越来越体会到了身居上位者的感受,不是要让下面的人洞悉自己的心意,而是要让他们跟随自己。
"今日朕给你们交了底,就是要让你们对眼前的局面有个掌握,不要只是盯着和日本人的战争,目光要放得长远点了,多想想朝局里面的事情。杜怀川,朕看你这些日子总有些神不守舍的样子,怎么回事啊?"
杜怀川吓得心中一震,赶忙说道,"微臣兼管着军法处和全军的后勤补给,眼下还有陆续从田庄台撤往锦州的上万名伤员要救治,事情千头万绪,下面又缺少得力的人手,所以心中焦虑,难免顾此失彼。"
刚才的话只是敲打一下,光绪摆了摆手,"事情再多再繁杂,也要咬牙挺过去,还有一点,你是户部的人,翁同龢那里要多联系一下了,有些个风声也可以透露一点,未雨绸缪,明白吗?"
说完,光绪又转向吴绍基说道,"军情处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朕另有安排,你的长处在于政务,朝廷里面的事情要多留心一下,各部该联络的官员也要开始着手了。朕和英法美三国公使谈完,这一战也差不多该结束了,精力要放在朝廷中了。"
吴绍基愣了一下,慌忙俯身说道,"微臣明白。"
皇上今日的这一番话他是明白的,但是皇上为何忽然在这个时候收去自己军情处的权力?吴绍基心中一惊,他倒是不担心皇上会怀疑自己的忠诚,只是皇上这样做到底又是为何呢?难道皇上在背后还暗藏着什么伏笔?再联想到即将面临的朝局中的狂风骤雨,一向机谋灵变的他也有些茫然无措了。
......…
日暮,残阳如血,而那个叫赵家屯的小村庄燃起的熊熊大火,却在这一刻让整个天空都仿佛变成了一片火焰。
此战中俘虏的日军都被驱赶到距离赵家屯不远处的树林边,一个个面色苍白的蜷缩在一起,身体不停的发抖,目光呆滞的望着那片大火,不少的日军俘虏此时都跪在了地上,口中喃喃自语也不知道是在祷告什么。不时有一阵阵声嘶力竭的惨叫声传来,日军俘虏中便是一阵骚动。
有几个日军俘虏似乎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场面了,厉声嚎叫着便冲了出来,没跑几步,便被一旁警戒的新建陆军第三镇的士兵用枪托重重的击倒在地。对于这些日军俘虏,上面倒是有严令,不能杀,况且自古杀俘都是不祥之举,守卫的士兵心里有再多的火气,也不敢开枪。但是都是打红眼了的,下起手来却是极重,当即便把那几个骚动的俘虏打得不能动弹了。
聂士成带着各部站在赵家屯外的阵地后面,默然无语的望着眼前的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一群群的日军士兵试图冲出火焰,这些明显已经弹药耗尽的日军士兵挥动着手中的步枪,还没有跑出几步,就被阵地上密集的枪声击毙,随着火势越来越大,赵家屯里也似乎变得慢慢安静下来。
而阵地各处,此刻也是一片沉默。没有高喊着复仇的场面,也没有欢庆胜利的呼喊,所有人的脸上都是紧绷绷的,咬着牙面色凝重。
"宋庆老将军在天之灵可以瞑目了..."长久之后,聂士成长叹一声,转身缓缓的走下阵地。
"军门,烧死的日军怎么处置?"跟在身后的军官低声问道。
"埋了吧..."聂士成停顿了一下,忽然回身望着那片大火,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让人立块碑在那里,刻上一句话,自古知兵非好战!"
光绪二十年十月,除藤原幸之助带着几十名日军参谋,护卫着第五师团的军旗撤回凤凰城,其后收束日军残部经由朝鲜仁川登船回国外,日军第五师团所部被全歼于辽河一线,第五师团师团长野津道贯剖腹自杀,其尸体因烧毁无法辨认。(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都是看到了的,朕励精图治,惟求国家振兴,你们心中也是明白的。既然太后她治理不好这个国家,就让朕来担起这付担子,朕是皇上,名分大义也理当如此!所以朕不仅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还会要这治理天下的权力,这里面不仅是私心,更是公义,因为朕要做的,是一扫国家的颓势,建立一个傲然于世界各国之间的崭新国家,不管是谁,只要挡住朕的步伐,朕都会坚决的扫除之。"
一向隐忍的皇上,此刻忽然说出如此坚决的话语,吴绍基和杜怀川两人就是再糊涂,也是明白了皇上的心意。皇上绝不会再隐忍下去了,这一战过后立时便是皇上和太后之间的朝局之争,皇上亮明了自己的态度,也是在看自己的态度。
两人不敢迟疑,当即俯身说道,"臣必一心追随皇上,以求国家振兴!"
光绪点了点头,眼前这两人的立场和态度他并不怀疑,但是见识却未必能看的那么深。
"朕不调一兵一卒回师京畿,就是要让天下人看到朕的态度,朕也要看看这满朝文武大臣们的态度,眼前也是到了要让有些人掂量掂量,重新排队站位的时候了,至于京畿的安危..."
光绪抬起头,目光有些深沉的望向远处,另一个时空里面,这个国家经历的灾难和创痛何止眼前这些,可是这个国家却始终未亡。这个国家就算肌体再腐烂,国势再衰弱,但是传承数千年的国家气运,何尝没有包蕴着一份心志与力量,虽百折而不挠!
"京畿的安危朕不担心,这场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区区一万多日军,那么长的补给线,怎么可能一路攻掠到京畿,以此时日本的国力,不过是摆个样子吧了。况且朕始终相信一点,当我们这个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麻木不仁的。朕已经去电给李鸿章,朕相信他不会让朕失望的。"
"微臣或许多虑了,但是微臣还是觉得,京畿安危乃是国本,调聂士成所部前往京师,对于稳定直隶的局势,为皇上收天下的民心人望不无裨益,还望皇上三思!"吴绍基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再次劝谏道。
"聂士成所部朕另有安排。"光绪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吴绍基,心中也明白,吴绍基这话未尝不是从大局着想,但是他毕竟不像自己,对于甲午这场战争的态势不会看得那么透彻分明。
"聂士成所部全歼日军第五师团残部后,朕将下旨让他们挥军东进,日军在朝鲜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光绪说着,大步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上平壤的位置说道,"他们的目标是朝鲜的平壤!收复平壤,将会给日本的士气以重创。当然,从军事的角度看,这样做对于战局并没有多大的用处,但是挥师朝鲜不仅是打给日本人看的,也是打给西洋各国看的。再过几日,英法美三国公使就要到达田庄台了,朕这样做,是为了将来布局..."
吴绍基和杜怀川不由得都是一怔,对于皇上所布下的这步棋一时都有些看不明白,他们此刻担心的是眼前的战局,把有限的兵力投到朝鲜去,能不能顺利收复平壤暂且不提,万一战局有所变化,连应变的手段都没有了。
眼前自己身边这两个人看不明白,光绪也不想过多解释,此时的他已经越来越体会到了身居上位者的感受,不是要让下面的人洞悉自己的心意,而是要让他们跟随自己。
"今日朕给你们交了底,就是要让你们对眼前的局面有个掌握,不要只是盯着和日本人的战争,目光要放得长远点了,多想想朝局里面的事情。杜怀川,朕看你这些日子总有些神不守舍的样子,怎么回事啊?"
杜怀川吓得心中一震,赶忙说道,"微臣兼管着军法处和全军的后勤补给,眼下还有陆续从田庄台撤往锦州的上万名伤员要救治,事情千头万绪,下面又缺少得力的人手,所以心中焦虑,难免顾此失彼。"
刚才的话只是敲打一下,光绪摆了摆手,"事情再多再繁杂,也要咬牙挺过去,还有一点,你是户部的人,翁同龢那里要多联系一下了,有些个风声也可以透露一点,未雨绸缪,明白吗?"
说完,光绪又转向吴绍基说道,"军情处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朕另有安排,你的长处在于政务,朝廷里面的事情要多留心一下,各部该联络的官员也要开始着手了。朕和英法美三国公使谈完,这一战也差不多该结束了,精力要放在朝廷中了。"
吴绍基愣了一下,慌忙俯身说道,"微臣明白。"
皇上今日的这一番话他是明白的,但是皇上为何忽然在这个时候收去自己军情处的权力?吴绍基心中一惊,他倒是不担心皇上会怀疑自己的忠诚,只是皇上这样做到底又是为何呢?难道皇上在背后还暗藏着什么伏笔?再联想到即将面临的朝局中的狂风骤雨,一向机谋灵变的他也有些茫然无措了。
......…
日暮,残阳如血,而那个叫赵家屯的小村庄燃起的熊熊大火,却在这一刻让整个天空都仿佛变成了一片火焰。
此战中俘虏的日军都被驱赶到距离赵家屯不远处的树林边,一个个面色苍白的蜷缩在一起,身体不停的发抖,目光呆滞的望着那片大火,不少的日军俘虏此时都跪在了地上,口中喃喃自语也不知道是在祷告什么。不时有一阵阵声嘶力竭的惨叫声传来,日军俘虏中便是一阵骚动。
有几个日军俘虏似乎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场面了,厉声嚎叫着便冲了出来,没跑几步,便被一旁警戒的新建陆军第三镇的士兵用枪托重重的击倒在地。对于这些日军俘虏,上面倒是有严令,不能杀,况且自古杀俘都是不祥之举,守卫的士兵心里有再多的火气,也不敢开枪。但是都是打红眼了的,下起手来却是极重,当即便把那几个骚动的俘虏打得不能动弹了。
聂士成带着各部站在赵家屯外的阵地后面,默然无语的望着眼前的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一群群的日军士兵试图冲出火焰,这些明显已经弹药耗尽的日军士兵挥动着手中的步枪,还没有跑出几步,就被阵地上密集的枪声击毙,随着火势越来越大,赵家屯里也似乎变得慢慢安静下来。
而阵地各处,此刻也是一片沉默。没有高喊着复仇的场面,也没有欢庆胜利的呼喊,所有人的脸上都是紧绷绷的,咬着牙面色凝重。
"宋庆老将军在天之灵可以瞑目了..."长久之后,聂士成长叹一声,转身缓缓的走下阵地。
"军门,烧死的日军怎么处置?"跟在身后的军官低声问道。
"埋了吧..."聂士成停顿了一下,忽然回身望着那片大火,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让人立块碑在那里,刻上一句话,自古知兵非好战!"
光绪二十年十月,除藤原幸之助带着几十名日军参谋,护卫着第五师团的军旗撤回凤凰城,其后收束日军残部经由朝鲜仁川登船回国外,日军第五师团所部被全歼于辽河一线,第五师团师团长野津道贯剖腹自杀,其尸体因烧毁无法辨认。(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