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莫等闲 (2/2)
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一个人的甲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起来却是艰难万分,而且以北洋出面办理又恐招来朝野上下的猜忌和非议,所以一直没有找到着手的机会。没想到林启兆居然想到了由将来大清的银行来做这件事情,这简直绝妙之极。
但是真正让李鸿章惊叹动心的,还是林启兆提出的第二条,由朝廷明发旨意,将全国各地解往京师的京饷兵饷统一由将来的大清银行负责办理汇兑。李鸿章从筹办淮军开始,就离不开粮饷二字,对其中的名堂清楚的很。朝廷每年的收入有八千万两左右,刨开河海漕运那部分粮食以及其它的实物,其余的银两大都是通过钱庄和票号来办理汇兑,总不能每年运一大堆银子进京吧。
所以倘若将来由大清的银行来办理汇兑业务,单单只是其中的汇费一项,就足以让银行狠狠的赚上一笔,由此必将把钱庄和票号的存款都吸引过来,再加上银行本身的存贷收益,这办理银行这步棋就算是彻底活了,朝廷和北洋也能真正松口大气。
待到盛宣怀看完条陈,也是满脸的惊诧和赞赏之情,拍着手说道,"精当妥帖,这两条都直指我大清财政的弊端,中堂大人,倘若照此办理,不出三年,我大清的财政就可摆脱眼前窘迫的困境,于我北洋也是受益匪浅啊。"
"就照这个条陈,你们回去后再细细商议一下,拟出个具体的章程,过几日我就进京面呈太后和皇上。"李鸿章站起身来,用长者那般温和的目光望着林启兆又说道,"这办理银行的具体事务就拜托子华多多费心了,过几日也随我一同进京吧。"
这话就算是正式让林启兆接手银行的事情了,方才李鸿章一直没有明确的意思,也是有些拿不准这个年轻人是不是有真本事,心里多少有些犹豫不决,此刻却再也没有什么顾虑了。有这样深远精当的见识,难怪唐杰臣会竭力向自己举荐。
林启兆也慌忙站起来一辑到底说道,"中堂大人吩咐,晚侄敢不从命,只是..."
他抬起头,一脸的沉静神色,只是眉头微微皱着,像是有些心事。
"这里都是自家人,子华有什么难处想法尽管开口。"李鸿章此刻的心情算是真正舒畅了,压在心里这么些天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还收获了这么一个人才。眼下更加是要好好笼络住这个林启兆,将来才好真正为北洋做事。
"晚侄并没有什么难处,晚侄担心的是这和洋人合办银行一事恐怕眼下根本行不通。"林启兆犹豫了一下,断然说道。
此语一出,石破天惊。刚刚还满堂笑意顿时冷了下来,众人的目光都有些不知所措的看着林启兆。
唐杰臣站在旁边急的直咬牙,怎么也没想到林启兆这时候会忽然来这么一出。这银行是从洋人那里引来的新鲜事物,办起来自然困难重重,可像林启兆这么一句话就说死了,连一点挽回的余地都没有,他实在想不明白林启兆究竟是怎么个想法。要是不愿意,又何必辛苦跟着自己赶到津门,还特意写了份折子,要是愿意,刚才又为何浇下这一头的冷水。
想着这些便暗暗的冲林启兆使眼色。林启兆却似没有看到一样,默默的望着李鸿章。
"为何?"李鸿章目光一沉,直直的盯着林启兆。
林启兆微微避开李鸿章那份锐利的目光,收起几分慌乱的心情,徐徐说道。"晚侄以为今日我大清,无论朝廷上下,还是世间百姓,有几人真正知道银行为何物,为什么非要办银行,又是做什么用的?更何况任何事情但凡沾着洋人二字,必定会招致非议,甚至被斥责为卖国,所以朝廷未必会同意合办银行的事情。其二,以前我大清只有英国人的银行,后来法国人德国人纷纷开办,到现在就连俄国人日本人也一拥而入,看中的正是这其中天大的利益。中堂大人和美国人合办银行,要是其他各国纷纷阻挠,要求我大清与他们合办,又将如何?"
李鸿章心里一惊,目光深沉的注视着林启兆竟是半天没有说话。刚刚舒展开的心绪顿时又像一团乱麻般搅在一起,生生的搅得他心里一阵阵发慌。
他如何不明白林启兆话里的意思,除了洋人那一条,自己没有想的那么周全外,其他的何尝不是自己心中最深的隐忧。那日在戒台寺,恭亲王也是力劝他暂时退后一步,再等等,不要把自己放在火上烤。
只是,眼下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法子,终于可以让朝廷和北洋喘一口气,他实在不甘心就此罢手,不甘心他二十多年心血打造的北洋,被一个钱字压垮了。大清这一口气要是哪一天真就接不上来了,是要亡国的啊!
他忽然间想到紫禁城中的皇上,心神一收,缓缓的坐下来,吐了一口胸中的浊气,自失一笑说道,"子华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只是天下的事情总是要有人去做的,当年北洋不也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吗?不可为未必不能为。"
"中堂大人明鉴,眼下并非是开办银行的最好时机,晚侄担心此折一上,必定引起朝野震动,举国反对,更加上洋人从中作梗,到时候中堂大人恐怕也会成为千夫所指..."林启兆不无忧虑的提醒道。
李鸿章摆了摆手,冷冷的笑道,"千军万马都过来了,还怕他千夫所指?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你们回头再细细的商议一下,刚才子华说的洋人那条倒是要注意了,这事情没有做成之前,千万不要透出风声出去。等真的办成了,那些洋人再怎么闹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至于朝廷嘛..."
他抬起头,望了望屋外些微的夜色阑珊,暗自在心里叹了口气,"功过就留给后人评说吧,老夫老了,可锐气还没有消磨干净,你们都还年轻,更应该振作精神,大清的国运气数还要靠你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林启兆三人心中一凛,默默的站起身来,向着李鸿章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
昨天太累了,今天补上。(未完待续)
起来却是艰难万分,而且以北洋出面办理又恐招来朝野上下的猜忌和非议,所以一直没有找到着手的机会。没想到林启兆居然想到了由将来大清的银行来做这件事情,这简直绝妙之极。
但是真正让李鸿章惊叹动心的,还是林启兆提出的第二条,由朝廷明发旨意,将全国各地解往京师的京饷兵饷统一由将来的大清银行负责办理汇兑。李鸿章从筹办淮军开始,就离不开粮饷二字,对其中的名堂清楚的很。朝廷每年的收入有八千万两左右,刨开河海漕运那部分粮食以及其它的实物,其余的银两大都是通过钱庄和票号来办理汇兑,总不能每年运一大堆银子进京吧。
所以倘若将来由大清的银行来办理汇兑业务,单单只是其中的汇费一项,就足以让银行狠狠的赚上一笔,由此必将把钱庄和票号的存款都吸引过来,再加上银行本身的存贷收益,这办理银行这步棋就算是彻底活了,朝廷和北洋也能真正松口大气。
待到盛宣怀看完条陈,也是满脸的惊诧和赞赏之情,拍着手说道,"精当妥帖,这两条都直指我大清财政的弊端,中堂大人,倘若照此办理,不出三年,我大清的财政就可摆脱眼前窘迫的困境,于我北洋也是受益匪浅啊。"
"就照这个条陈,你们回去后再细细商议一下,拟出个具体的章程,过几日我就进京面呈太后和皇上。"李鸿章站起身来,用长者那般温和的目光望着林启兆又说道,"这办理银行的具体事务就拜托子华多多费心了,过几日也随我一同进京吧。"
这话就算是正式让林启兆接手银行的事情了,方才李鸿章一直没有明确的意思,也是有些拿不准这个年轻人是不是有真本事,心里多少有些犹豫不决,此刻却再也没有什么顾虑了。有这样深远精当的见识,难怪唐杰臣会竭力向自己举荐。
林启兆也慌忙站起来一辑到底说道,"中堂大人吩咐,晚侄敢不从命,只是..."
他抬起头,一脸的沉静神色,只是眉头微微皱着,像是有些心事。
"这里都是自家人,子华有什么难处想法尽管开口。"李鸿章此刻的心情算是真正舒畅了,压在心里这么些天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还收获了这么一个人才。眼下更加是要好好笼络住这个林启兆,将来才好真正为北洋做事。
"晚侄并没有什么难处,晚侄担心的是这和洋人合办银行一事恐怕眼下根本行不通。"林启兆犹豫了一下,断然说道。
此语一出,石破天惊。刚刚还满堂笑意顿时冷了下来,众人的目光都有些不知所措的看着林启兆。
唐杰臣站在旁边急的直咬牙,怎么也没想到林启兆这时候会忽然来这么一出。这银行是从洋人那里引来的新鲜事物,办起来自然困难重重,可像林启兆这么一句话就说死了,连一点挽回的余地都没有,他实在想不明白林启兆究竟是怎么个想法。要是不愿意,又何必辛苦跟着自己赶到津门,还特意写了份折子,要是愿意,刚才又为何浇下这一头的冷水。
想着这些便暗暗的冲林启兆使眼色。林启兆却似没有看到一样,默默的望着李鸿章。
"为何?"李鸿章目光一沉,直直的盯着林启兆。
林启兆微微避开李鸿章那份锐利的目光,收起几分慌乱的心情,徐徐说道。"晚侄以为今日我大清,无论朝廷上下,还是世间百姓,有几人真正知道银行为何物,为什么非要办银行,又是做什么用的?更何况任何事情但凡沾着洋人二字,必定会招致非议,甚至被斥责为卖国,所以朝廷未必会同意合办银行的事情。其二,以前我大清只有英国人的银行,后来法国人德国人纷纷开办,到现在就连俄国人日本人也一拥而入,看中的正是这其中天大的利益。中堂大人和美国人合办银行,要是其他各国纷纷阻挠,要求我大清与他们合办,又将如何?"
李鸿章心里一惊,目光深沉的注视着林启兆竟是半天没有说话。刚刚舒展开的心绪顿时又像一团乱麻般搅在一起,生生的搅得他心里一阵阵发慌。
他如何不明白林启兆话里的意思,除了洋人那一条,自己没有想的那么周全外,其他的何尝不是自己心中最深的隐忧。那日在戒台寺,恭亲王也是力劝他暂时退后一步,再等等,不要把自己放在火上烤。
只是,眼下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法子,终于可以让朝廷和北洋喘一口气,他实在不甘心就此罢手,不甘心他二十多年心血打造的北洋,被一个钱字压垮了。大清这一口气要是哪一天真就接不上来了,是要亡国的啊!
他忽然间想到紫禁城中的皇上,心神一收,缓缓的坐下来,吐了一口胸中的浊气,自失一笑说道,"子华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只是天下的事情总是要有人去做的,当年北洋不也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吗?不可为未必不能为。"
"中堂大人明鉴,眼下并非是开办银行的最好时机,晚侄担心此折一上,必定引起朝野震动,举国反对,更加上洋人从中作梗,到时候中堂大人恐怕也会成为千夫所指..."林启兆不无忧虑的提醒道。
李鸿章摆了摆手,冷冷的笑道,"千军万马都过来了,还怕他千夫所指?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你们回头再细细的商议一下,刚才子华说的洋人那条倒是要注意了,这事情没有做成之前,千万不要透出风声出去。等真的办成了,那些洋人再怎么闹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至于朝廷嘛..."
他抬起头,望了望屋外些微的夜色阑珊,暗自在心里叹了口气,"功过就留给后人评说吧,老夫老了,可锐气还没有消磨干净,你们都还年轻,更应该振作精神,大清的国运气数还要靠你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林启兆三人心中一凛,默默的站起身来,向着李鸿章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
昨天太累了,今天补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