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影子银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了。他话还没说完,亚东就笑了。亚东的笑很克制,但是酣畅,像是终于出尽了心头的恶气。指望得很深,也太久了,再好一盘菜,也捂出了馊味。好几次想放弃,一度失去过耐心,以为看不见结果了,全当是自己一厢情愿。双奎和赵部长来来回回,这样的拉锯战,让亚东有时候会忽然觉得失去了胜算。拉锯战里全是成本的铺张,结局就像潮水过后的沙滩,最后一地荒凉。但亚东一直没放弃,他不断在他们身上加注。他们向他借钱,他就给。好几次,赵部长借的钱都拖了时间,违约了亚东也没有计较。他有伏笔。忍耐超过了资金,成了他最大的投入。这样的投入是一种考验,考验的意义甚至超过了结果的胜负。从往他们身上押资金开始那一霎那,他就有胜算,而且从那一刻开始,他就不允许自己失算。现在结果终于出来了,双奎乱了阵脚,眼看他成了最后的胜利者,也是唯一的胜利者。但是这样的结果有些迟了,简直太迟了。憋了他太久,也许再多憋一分钟所他就会放弃。所以他的笑很劳累,嘶哑里的酣畅都是血沫的腥气。但劳累也好,血沫也好,酣畅也好,时间到了。总算是到了。双奎的最后疯狂过后,时间的干柴已经堆满,现在就缺亚东点燃火种,迎来一场火。一场辛店的新火,一场火的裂变。
一切尽在掌握了。双奎是仓促离开的,败走得很没面子。因而胜利的形势远远超过预计,还一副收拾了烂摊子的样子,换来了双奎的连声感谢。但就是这样的好局面跟前,亚东反而心气沉稳了下来。他对亚伟说,人的理想是朵鲜花,鲜花是开不长久的。亚伟很有感触,他说,就像你最初的念头,一心想要办一个私人银行一样。
呵呵,你还记得这个啊。亚东说道,理想的鲜花都开在黑夜里。我倒觉得自己从没失去过理想,我只是在跟着社会调整自己。调整自己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但你当初离开辛店不就是想办一个私人银行吗?
亚东看了一眼亚伟,说,每个奋斗的人都会发现,其实实现理想的价值是付出而不是收获了什么。付出实现的价值,才是理想的实现。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是不是一个私人银行的事,但这样的事让我着迷,让我有实现价值的快感。
亚伟并不能全听懂他的话,就像多年前亚东从辛店出走时一样。这样的感觉让亚伟觉得自己又回到了中学刚毕业的时候,自己懵懵懂懂地看着亚东和李健在那场继承叶腊梅之后的“抬会”风暴中倒下去。叶腊梅出事的时候他还小,民间借贷的风暴在他印象里还只是个影子,但是亚东和李健活生生的,尤其是李健的死和小珠的出走,那是鞭子,抽得亚东只剩下了对女人的仇恨。在他的印象里,亚东那时候走出辛店,应该做成一个正正规规的银行行长,但这么多年过去后,亚东还在昔日叶腊梅走出永嘉老家的泥泞路上盘桓,身陷高利贷的泥淖,有时候就像一团影子,连人的样子也变得模糊不堪。看到亚东这般现状,亚伟不由得感到沮丧和遗憾。他想人是有命的,亚东那么有才,那么想当一个行长却始终未能如愿,而自己一个杂牌军,一个局外人,阴差阳错,反而成了一个行长。可见历史的误会也许就是一种宿命。你讲得也对,他最后对亚东说道。他不再想分辩什么,语气有些无奈。
眼前的处境让亚东感触起来。理想决不是一个人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而是每做一件事,能让自己感到有趣有劲,有意义。而有意义的标志就是赚到钱,还有满足感。他也从没想到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会把自己带入这样一个中间地带。这样的中间地带很特殊,位于国家银行和传统的地下银行之间。他曾经深深扎入过叶腊梅的世界。叶腊梅的世界布满陈旧和发霉的气息,加上李健跳楼后脚掌向后的扭曲的腿,几乎让人窒息。而银行呢,因为有了胖子唐行长这样的人,他感到厌恶。这样的空间他不想进去,也走不进去。他是个没有母爱和始终没法找到母爱的人。他的心在流浪,唯有他自己的世界才是他的归宿。他跟着卢林申来到焦店,明目张胆,一心要做一个名正言顺的私人银行。可他万没料到,银行没做成,一口气成立了几家担保公司。世事难料,一切命中注定。光想想的事情实在算不得理想。实践出真知,做了才知道什么才适合自己。适合的才是理想的。银行,那只是一种叫法,一个封号。能说他现在做的就不是银行,能说他没有实现理想吗?现在想想,当时所谓的私人银行,也就是希望叶腊梅式的“抬会”获得一个牌照,规模做大一点而已。而现在这样的操作模式,始料未及,是真正的创新了。是创新把他推在了这样的中间地带,处在正规银行和地下抬会之间,顺风顺水的事业是一场又一场的春风,即使无法名正言顺,即使生长在夹缝里,都已无法阻挡他的发展了。
赚钱是硬道理,亚东最后这话说得很功利,但是饱含激情,底气十足。我回辛店,是来改造辛店的。
对亚东的决定,亚伟并不感到惊奇,只是有些突然。亚东变了,变得单纯和直接,变得不再晦涩和复杂。一个最终没有在现实生活里找到至亲至爱的人,转换了方式,把爱变成一种专注的时候,同样是强大,甚至是感人的。辛店犹如战后伊拉克,一片乱局之下黄金遍地,必然会吸引亚东。可这样的格局在杨肖鸣眼里,就完全不一样了,他看到的是另一种转机。这样的转机对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机,甚至是他下半辈子生命。就在他酝酿和寻找一个最佳时机,要和亚东对接这个想法的时候,影响他前途的另一种情况出现了。
俞申死了。俞申死在一场车祸上,而他坐这趟车,那是为了杨肖鸣的提拔。银行有规矩,当地人不能当一把手行长。这意味着,杨肖鸣在焦店的任职撞上了天花板。杨肖鸣年轻、能干,有大好前途,但要继续走下去,必须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俞申夹在中间,一方面他要为杨肖鸣活动,另一方面他所有的活动又不能让杨肖鸣知道。秋秋事件后,杨肖鸣抵制俞申的帮助,他认为俞申的帮助消减了他个人能力的发挥,在他的世界里,他希望他是杨肖鸣,而不是谁的外甥,谁的侄儿。有一次俞申找了一个省分行行长,准备先让杨肖鸣出去学习,然后调到旁边的城市去当一把手。不曾想走漏了消息,杨肖鸣自己还不知道,外面知道了。再次议论纷纷,杨肖鸣死也不肯去学习。俞申不好做他的工作,杨肖鸣长大后,俞申甚至没有看着杨肖鸣的眼睛说过话。他是姨夫,但是所有人都说杨肖鸣的神态,尤其是眼睛,长得和他一模一样。传说是不能接应的,抵制是徒劳的,时间能冲谈一切。俞申只是默默地为杨肖鸣做实事。上次调动失败后,俞申继续努力,他这次找的是卢林申。卢林申是他的老朋友,在省城当着多家银行的经济顾问。由卢林申出面,能够彻底掩过他的身影,杨肖鸣就能够接受调动和提拔。时令中秋,俞申带着重礼去省城找卢林申,没想到归途一命呜呼。
死讯传来,杨肖鸣有点憋闷。他对俞申的抵制是双重的。除了现实态度,他发现精神实质更进一步。他的生活一直笼罩在俞申的阴影下,不但不冠冕堂皇,而且桃树梨下,被人指指点点。他得到了爱,但在他心里那是畸形的,从小他就觉得自己在被人逼着喝苦药,一旦长大,便不肯再喝。可是药端得习惯了,一直端在面前,云绕雾牵着,即便是苦的味道,也是浓浓的一种热烈,陪伴着生活,习惯了。一旦没有了,便是失落。现在他发现,他的抵制充其量是小孩式样的撒娇而已。那样的抵制,正是一种别样的依靠。现在一切没有的时候,只有靠自己的时候,是一阵惆怅重重掠过。很久很久还笼罩在心间,无法散去。
下午,亚东来找他。亚东是来还贷款的。从辛店回来,他就开始大笔还贷款了。他对杨肖鸣说,我要回辛店了。他说得直截了当,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对杨肖鸣说这话了。杨肖鸣从来不接他这话。他不接他的话,但不是没有反应。他没有接话的反应给了亚东强烈的印象。杨肖鸣欲言又止,好像有很重要的意思要表达。又好像,这样的意思已经表达了出来,只是亚东没有听明白。所以他一遍一遍地说,他要逼杨肖鸣把意思表达清楚。杨肖鸣本来是矜持的,他不能把自己的意思说出来,要这样说出来了,那么他和亚东之间就有了因果关系,他以前为亚东做的一切就有了功利色彩。但是俞申的突然变故让他失去了主心骨,牌局结束了,他的底牌不得不慌慌张张亮出来。杨肖鸣说,我跟着你去辛店。他接着亚东的话说道,一点咯噔也没有。他紧盯着亚东的眼睛,镇静而坚决,信心玻璃一样透亮。
杨肖鸣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他请求亚东去找卢林申,帮他异地调动做工作。最后他对亚东说,我去了辛店,等于帮你在辛店开一个银行,你要多少钱,就会有多少钱。
亚东起先被他说愣了。曾经有好一阵子,亚东在想杨肖鸣的态度。杨肖鸣似乎比他更了解自己,在他需要资金的时候,总是出手相援。不光出手相援,还主动出谋划策。杨肖鸣站在银行角度上,看资金看得比他及时,比他透彻。杨肖鸣的态度不卑不亢,却有着奉承的味道。这让他们原来的交情寡淡了,反而显出了他们的距离。他们是有交情的,但那样的默契在秋秋事件之后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是一只鱼钩,面对上面仅存的鱼饵,他们本来该揣着残余的交情绕过鱼钩,休养生息。亚东在想,秋秋的事,杨肖鸣即使无所谓,也不见得没有一点情绪。即便没有负面情绪,也不见得会对自己增添什么好感。事情不合常理,杨肖鸣帮他好像帮过了头。他们之间早年的默契正在悄然逝去,变成了一种迎合。这样的迎合被动了,还虚假得很,更像是生意人之间的应酬。他着实有些惊讶,如果说他应酬杨肖鸣是想得到贷款支持,那杨肖鸣又为了什么呢?难道要设计一个陷坑,用拖刀计来为秋秋报复他吗?
现在一切水落石出。杨肖鸣原来是想转正职,要他帮忙,要他在卢林申面前求情,所以再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他贷款。这个伏笔,甚至战胜了秋秋的拖刀计,一路杀到了他们面前。他们之间就是生意,就是还有默契,那也是生意的默契。而秋秋的拖刀计依然是个伏笔。但这样的伏笔在黄金万两的生意面前是黯然失色的,只有在夜深人尽的时候,才会托梦出现一下,引起片刻唏嘘,等一来到光天化日之下,生意声隆隆响过,便立刻作了鸟兽散。
生意的金光是耀眼的。生意统战一切。卢林申抹不开亚东的说服,更因为有了对俞申的疚愧。在某种意义上,俞申是死在给他送礼的归途上的。他年纪大了,顾问不是实职,也不能顾一世。儿子有残疾,老伴有病,这都需要钱,而不是一堆论文,一大把没有报酬的虚职。亚东的金光不再是理想,而是实实在在,卢林申需要的钱。他一直不服老,不服老的时候他想一个人没有什么老不老的说法,至少他想自己活着就不服老,即使死去,也是年轻地,带着活力和理想死去,但是老伴卧床以后,他吃饭要自己解决还好办,随便哪里搓一顿,但还要料理老伴。料理老伴就不是吃饭的问题了,还有日常生活和不间断的治疗。他没有准备,老伴是突然倒下的,他一点准备也没有。他觉得老了。他再也无暇他顾,无法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管做自己的学问。做不了自己事情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老了。卢林申疲倦的时候,会闭上眼睛细细体会,他觉得一个人的老原来是从眼睛开始的。他照照镜子,果然,立刻就有了担心。他担心那天早上醒来,眼睛睁不开了。但是眼睛并不辜负他,在忙碌和操劳下,眼睛反而更亮了。是什么在吸引眼球呢?金光。当亚东的金光牢牢吸引了他的时候,他才觉得,一个人的老去,是老在金光下的。金光并不催人老,而是金光在掩盖着一个人的老去。等到金光散去的时候,人会一下子瘫下来。老得再也爬不起来了。卢林申决定答应亚东,帮杨肖鸣解决问题。
亚东的辛店集团正式挂牌成立的时候,杨肖鸣接到了省分行的调令。他要到辛店任一把手行长,而胖胖的唐行长调到省分行,因为身体原因顶了个闲职的头衔,并没有降低待遇。一切都很自然,没有任何不协调。对于自己的调动,杨肖鸣是满意的。他的仕途上再没有了一点俞申的烙印,从此他得到的是一个可以完全展示自己的平台。不光展示自己,还有被压抑过久的波澜。关于理想的、追求的……来到蓝天碧云下的辛店,杨肖鸣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只有吐出了这口气,他才觉得,这口气憋得他太久太久了。(未完待续)
了。他话还没说完,亚东就笑了。亚东的笑很克制,但是酣畅,像是终于出尽了心头的恶气。指望得很深,也太久了,再好一盘菜,也捂出了馊味。好几次想放弃,一度失去过耐心,以为看不见结果了,全当是自己一厢情愿。双奎和赵部长来来回回,这样的拉锯战,让亚东有时候会忽然觉得失去了胜算。拉锯战里全是成本的铺张,结局就像潮水过后的沙滩,最后一地荒凉。但亚东一直没放弃,他不断在他们身上加注。他们向他借钱,他就给。好几次,赵部长借的钱都拖了时间,违约了亚东也没有计较。他有伏笔。忍耐超过了资金,成了他最大的投入。这样的投入是一种考验,考验的意义甚至超过了结果的胜负。从往他们身上押资金开始那一霎那,他就有胜算,而且从那一刻开始,他就不允许自己失算。现在结果终于出来了,双奎乱了阵脚,眼看他成了最后的胜利者,也是唯一的胜利者。但是这样的结果有些迟了,简直太迟了。憋了他太久,也许再多憋一分钟所他就会放弃。所以他的笑很劳累,嘶哑里的酣畅都是血沫的腥气。但劳累也好,血沫也好,酣畅也好,时间到了。总算是到了。双奎的最后疯狂过后,时间的干柴已经堆满,现在就缺亚东点燃火种,迎来一场火。一场辛店的新火,一场火的裂变。
一切尽在掌握了。双奎是仓促离开的,败走得很没面子。因而胜利的形势远远超过预计,还一副收拾了烂摊子的样子,换来了双奎的连声感谢。但就是这样的好局面跟前,亚东反而心气沉稳了下来。他对亚伟说,人的理想是朵鲜花,鲜花是开不长久的。亚伟很有感触,他说,就像你最初的念头,一心想要办一个私人银行一样。
呵呵,你还记得这个啊。亚东说道,理想的鲜花都开在黑夜里。我倒觉得自己从没失去过理想,我只是在跟着社会调整自己。调整自己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但你当初离开辛店不就是想办一个私人银行吗?
亚东看了一眼亚伟,说,每个奋斗的人都会发现,其实实现理想的价值是付出而不是收获了什么。付出实现的价值,才是理想的实现。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是不是一个私人银行的事,但这样的事让我着迷,让我有实现价值的快感。
亚伟并不能全听懂他的话,就像多年前亚东从辛店出走时一样。这样的感觉让亚伟觉得自己又回到了中学刚毕业的时候,自己懵懵懂懂地看着亚东和李健在那场继承叶腊梅之后的“抬会”风暴中倒下去。叶腊梅出事的时候他还小,民间借贷的风暴在他印象里还只是个影子,但是亚东和李健活生生的,尤其是李健的死和小珠的出走,那是鞭子,抽得亚东只剩下了对女人的仇恨。在他的印象里,亚东那时候走出辛店,应该做成一个正正规规的银行行长,但这么多年过去后,亚东还在昔日叶腊梅走出永嘉老家的泥泞路上盘桓,身陷高利贷的泥淖,有时候就像一团影子,连人的样子也变得模糊不堪。看到亚东这般现状,亚伟不由得感到沮丧和遗憾。他想人是有命的,亚东那么有才,那么想当一个行长却始终未能如愿,而自己一个杂牌军,一个局外人,阴差阳错,反而成了一个行长。可见历史的误会也许就是一种宿命。你讲得也对,他最后对亚东说道。他不再想分辩什么,语气有些无奈。
眼前的处境让亚东感触起来。理想决不是一个人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而是每做一件事,能让自己感到有趣有劲,有意义。而有意义的标志就是赚到钱,还有满足感。他也从没想到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会把自己带入这样一个中间地带。这样的中间地带很特殊,位于国家银行和传统的地下银行之间。他曾经深深扎入过叶腊梅的世界。叶腊梅的世界布满陈旧和发霉的气息,加上李健跳楼后脚掌向后的扭曲的腿,几乎让人窒息。而银行呢,因为有了胖子唐行长这样的人,他感到厌恶。这样的空间他不想进去,也走不进去。他是个没有母爱和始终没法找到母爱的人。他的心在流浪,唯有他自己的世界才是他的归宿。他跟着卢林申来到焦店,明目张胆,一心要做一个名正言顺的私人银行。可他万没料到,银行没做成,一口气成立了几家担保公司。世事难料,一切命中注定。光想想的事情实在算不得理想。实践出真知,做了才知道什么才适合自己。适合的才是理想的。银行,那只是一种叫法,一个封号。能说他现在做的就不是银行,能说他没有实现理想吗?现在想想,当时所谓的私人银行,也就是希望叶腊梅式的“抬会”获得一个牌照,规模做大一点而已。而现在这样的操作模式,始料未及,是真正的创新了。是创新把他推在了这样的中间地带,处在正规银行和地下抬会之间,顺风顺水的事业是一场又一场的春风,即使无法名正言顺,即使生长在夹缝里,都已无法阻挡他的发展了。
赚钱是硬道理,亚东最后这话说得很功利,但是饱含激情,底气十足。我回辛店,是来改造辛店的。
对亚东的决定,亚伟并不感到惊奇,只是有些突然。亚东变了,变得单纯和直接,变得不再晦涩和复杂。一个最终没有在现实生活里找到至亲至爱的人,转换了方式,把爱变成一种专注的时候,同样是强大,甚至是感人的。辛店犹如战后伊拉克,一片乱局之下黄金遍地,必然会吸引亚东。可这样的格局在杨肖鸣眼里,就完全不一样了,他看到的是另一种转机。这样的转机对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机,甚至是他下半辈子生命。就在他酝酿和寻找一个最佳时机,要和亚东对接这个想法的时候,影响他前途的另一种情况出现了。
俞申死了。俞申死在一场车祸上,而他坐这趟车,那是为了杨肖鸣的提拔。银行有规矩,当地人不能当一把手行长。这意味着,杨肖鸣在焦店的任职撞上了天花板。杨肖鸣年轻、能干,有大好前途,但要继续走下去,必须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俞申夹在中间,一方面他要为杨肖鸣活动,另一方面他所有的活动又不能让杨肖鸣知道。秋秋事件后,杨肖鸣抵制俞申的帮助,他认为俞申的帮助消减了他个人能力的发挥,在他的世界里,他希望他是杨肖鸣,而不是谁的外甥,谁的侄儿。有一次俞申找了一个省分行行长,准备先让杨肖鸣出去学习,然后调到旁边的城市去当一把手。不曾想走漏了消息,杨肖鸣自己还不知道,外面知道了。再次议论纷纷,杨肖鸣死也不肯去学习。俞申不好做他的工作,杨肖鸣长大后,俞申甚至没有看着杨肖鸣的眼睛说过话。他是姨夫,但是所有人都说杨肖鸣的神态,尤其是眼睛,长得和他一模一样。传说是不能接应的,抵制是徒劳的,时间能冲谈一切。俞申只是默默地为杨肖鸣做实事。上次调动失败后,俞申继续努力,他这次找的是卢林申。卢林申是他的老朋友,在省城当着多家银行的经济顾问。由卢林申出面,能够彻底掩过他的身影,杨肖鸣就能够接受调动和提拔。时令中秋,俞申带着重礼去省城找卢林申,没想到归途一命呜呼。
死讯传来,杨肖鸣有点憋闷。他对俞申的抵制是双重的。除了现实态度,他发现精神实质更进一步。他的生活一直笼罩在俞申的阴影下,不但不冠冕堂皇,而且桃树梨下,被人指指点点。他得到了爱,但在他心里那是畸形的,从小他就觉得自己在被人逼着喝苦药,一旦长大,便不肯再喝。可是药端得习惯了,一直端在面前,云绕雾牵着,即便是苦的味道,也是浓浓的一种热烈,陪伴着生活,习惯了。一旦没有了,便是失落。现在他发现,他的抵制充其量是小孩式样的撒娇而已。那样的抵制,正是一种别样的依靠。现在一切没有的时候,只有靠自己的时候,是一阵惆怅重重掠过。很久很久还笼罩在心间,无法散去。
下午,亚东来找他。亚东是来还贷款的。从辛店回来,他就开始大笔还贷款了。他对杨肖鸣说,我要回辛店了。他说得直截了当,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对杨肖鸣说这话了。杨肖鸣从来不接他这话。他不接他的话,但不是没有反应。他没有接话的反应给了亚东强烈的印象。杨肖鸣欲言又止,好像有很重要的意思要表达。又好像,这样的意思已经表达了出来,只是亚东没有听明白。所以他一遍一遍地说,他要逼杨肖鸣把意思表达清楚。杨肖鸣本来是矜持的,他不能把自己的意思说出来,要这样说出来了,那么他和亚东之间就有了因果关系,他以前为亚东做的一切就有了功利色彩。但是俞申的突然变故让他失去了主心骨,牌局结束了,他的底牌不得不慌慌张张亮出来。杨肖鸣说,我跟着你去辛店。他接着亚东的话说道,一点咯噔也没有。他紧盯着亚东的眼睛,镇静而坚决,信心玻璃一样透亮。
杨肖鸣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他请求亚东去找卢林申,帮他异地调动做工作。最后他对亚东说,我去了辛店,等于帮你在辛店开一个银行,你要多少钱,就会有多少钱。
亚东起先被他说愣了。曾经有好一阵子,亚东在想杨肖鸣的态度。杨肖鸣似乎比他更了解自己,在他需要资金的时候,总是出手相援。不光出手相援,还主动出谋划策。杨肖鸣站在银行角度上,看资金看得比他及时,比他透彻。杨肖鸣的态度不卑不亢,却有着奉承的味道。这让他们原来的交情寡淡了,反而显出了他们的距离。他们是有交情的,但那样的默契在秋秋事件之后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是一只鱼钩,面对上面仅存的鱼饵,他们本来该揣着残余的交情绕过鱼钩,休养生息。亚东在想,秋秋的事,杨肖鸣即使无所谓,也不见得没有一点情绪。即便没有负面情绪,也不见得会对自己增添什么好感。事情不合常理,杨肖鸣帮他好像帮过了头。他们之间早年的默契正在悄然逝去,变成了一种迎合。这样的迎合被动了,还虚假得很,更像是生意人之间的应酬。他着实有些惊讶,如果说他应酬杨肖鸣是想得到贷款支持,那杨肖鸣又为了什么呢?难道要设计一个陷坑,用拖刀计来为秋秋报复他吗?
现在一切水落石出。杨肖鸣原来是想转正职,要他帮忙,要他在卢林申面前求情,所以再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他贷款。这个伏笔,甚至战胜了秋秋的拖刀计,一路杀到了他们面前。他们之间就是生意,就是还有默契,那也是生意的默契。而秋秋的拖刀计依然是个伏笔。但这样的伏笔在黄金万两的生意面前是黯然失色的,只有在夜深人尽的时候,才会托梦出现一下,引起片刻唏嘘,等一来到光天化日之下,生意声隆隆响过,便立刻作了鸟兽散。
生意的金光是耀眼的。生意统战一切。卢林申抹不开亚东的说服,更因为有了对俞申的疚愧。在某种意义上,俞申是死在给他送礼的归途上的。他年纪大了,顾问不是实职,也不能顾一世。儿子有残疾,老伴有病,这都需要钱,而不是一堆论文,一大把没有报酬的虚职。亚东的金光不再是理想,而是实实在在,卢林申需要的钱。他一直不服老,不服老的时候他想一个人没有什么老不老的说法,至少他想自己活着就不服老,即使死去,也是年轻地,带着活力和理想死去,但是老伴卧床以后,他吃饭要自己解决还好办,随便哪里搓一顿,但还要料理老伴。料理老伴就不是吃饭的问题了,还有日常生活和不间断的治疗。他没有准备,老伴是突然倒下的,他一点准备也没有。他觉得老了。他再也无暇他顾,无法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管做自己的学问。做不了自己事情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老了。卢林申疲倦的时候,会闭上眼睛细细体会,他觉得一个人的老原来是从眼睛开始的。他照照镜子,果然,立刻就有了担心。他担心那天早上醒来,眼睛睁不开了。但是眼睛并不辜负他,在忙碌和操劳下,眼睛反而更亮了。是什么在吸引眼球呢?金光。当亚东的金光牢牢吸引了他的时候,他才觉得,一个人的老去,是老在金光下的。金光并不催人老,而是金光在掩盖着一个人的老去。等到金光散去的时候,人会一下子瘫下来。老得再也爬不起来了。卢林申决定答应亚东,帮杨肖鸣解决问题。
亚东的辛店集团正式挂牌成立的时候,杨肖鸣接到了省分行的调令。他要到辛店任一把手行长,而胖胖的唐行长调到省分行,因为身体原因顶了个闲职的头衔,并没有降低待遇。一切都很自然,没有任何不协调。对于自己的调动,杨肖鸣是满意的。他的仕途上再没有了一点俞申的烙印,从此他得到的是一个可以完全展示自己的平台。不光展示自己,还有被压抑过久的波澜。关于理想的、追求的……来到蓝天碧云下的辛店,杨肖鸣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只有吐出了这口气,他才觉得,这口气憋得他太久太久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