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明末之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听了李啸这番话,杨嗣昌微微一怔,脸上的笑容便有些僵硬,他低低道:“却不知,唐国公要何等条件,才可与朝廷议和?”
李啸微笑道:“杨阁部,本公这第一个条件,便是朝廷为本公恢复名誉、官职与爵位,同时严惩挑唆小人,以还本公一个清白。”
杨嗣昌沉吟了一下,便道:“唐国公这条要求,实是自然之事。朝廷既愿与唐国公和好,这名誉、官职爵位,自是要全部恢复。另外,至于惩治那些调唆小人,请唐国公放心,待本阁回禀皇上,自会对其加以惩处,为唐国公申得公道。”
李啸头,又道:“至于第二个条件,那便是,从今之后,我唐军若要再去海外拓展领地,征伐异邦,朝廷不得反对或干涉。所有新占土地,虽为大明疆土,但只能由李某自派官吏治理,朝廷不得再另行派任官员。”
听了李啸这番话,杨嗣昌脸上一颤,却不觉陷于沉吟。
李啸这个条件,说起来,其实很有飞扬跋扈的味道了。他身为大明臣子,为大明开疆拓土,虽有大功,但其却要自行治理,从这来说,李啸这手,伸得有长呢。
只是,自已能反对他么?
为了争夺台湾的治理权,李啸已与朝廷刀兵相向,金汤城外一战,让朝廷灰头土脸,脸面尽失。若是李啸将来获占更多海外土地的话,朝廷复来争占,只怕这内讧之战,又要重起了。
只不过,这些海外之地,若无李啸去征战夺取,现在这千疮百孔气机奄奄的大明帝国,怕是永远也没可能占到一分土地。
也就是说,这些海外土地,既然大明帝国没有能力获取,而李啸能力战得来,那么,就由他自已安排治理,却也勉强说得过去。
想到这里,杨嗣昌一声轻叹,苦笑道:“唐国公既有志于拓展海外之地,朝廷也再不会多加干涉。这些海外之地,本是化外之所,至于安排官员之类,由李大人自行作主,亦无不可。”
见到杨嗣昌虽这般说,脸上却是极为难堪的样子,李啸轻笑一下,朗声道:“杨阁部,有道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李啸既是大明臣子,却也理当为朝廷颜面考虑。这样吧,从现在开始,我台湾一府两县之地,虽不由朝廷派人治理,却也与国中各州县一样,向朝廷按额交纳税赋。至于其他海外之地,因土地荒僻,人民稀少,若要开出来,都将颇费功夫时日,本公还需投入巨大成本,这些地方,就没有税赋可纳了。”
李啸说完,一脸笑吟吟地望向杨嗣昌。
他在心下算得清楚,现在大明朝内,一般州县,每年税赋,折成银两,也不过数百两而已。而自已这台湾之地中,有高雄府、彰化县、台北县三地,每年税赋,就算折成银子两千两,对于自已来说,也不过九牛一毛而已。这银子,不过是台湾高雄府中,数日的商税份额罢了。
而有了这银子上交,皇帝与朝廷的颜面,却是大大得到了满足。对于他们来说,这样不需花任何治理成本,就能凭白获的收益,倒是更划算的买卖。
果然,李啸这话一说完,杨嗣昌脸上便露出灿烂笑容,他捋须叹道:“李大人果是重情重义的干城之士也!这台湾之地,由唐国公连败西班牙人与荷兰人,辛苦血战得来,却又未花朝廷半两银子,完全由李大人一手将这化外生番之地治理开出来,何其不易也。现在这台湾新设州县,竟也能向国朝交纳税赋,本阁心下,不胜感佩之至!哼,本阁倒要看看,唐国公这般深明大义,那朝中的一众小人,却还有谁,还能多嘴多舌,搬弄是非了。”
见杨嗣昌一脸欢喜之状,李啸微笑着,说出了自已的最后一个要求:“杨大人,本公再说下最后一个条件。”
“唐国公但请明言。”
”那便是,自此之后,为免君臣生隙,本公希望,朝廷若无紧急事宜,不得宣诏让本公入京。且本公治下军兵建制,自此以后,朝廷亦不得过问。“李啸淡淡道。
“唐国公,这。。。。。。”杨嗣昌脸色又难看起来。
如果说,李啸前两个条件,虽多有跋扈之处,但归根结底,多有情有可原之处,朝廷也还可以容忍。但象这一条,几乎是摆明了,李啸本人,及其治下的唐军,再不受朝廷约束,在大明帝国中,相当于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藩镇般的存在。
这样一来,李啸虽明为大明臣子,但朝廷却对他,再没有半约束力可言了。
这是一个危险的开端。
见到杨嗣昌面有难色,李啸冷笑一下道:“杨大人,可是觉得本公这个条件,颇有过分之处么?那本公再明白相告,我部军兵,虽不受朝廷直接制约,但诸如剿灭流贼,抗击鞑虏之事,本公亦皆会派兵参加,绝不置身事外。而且我部军兵,全部粮饷皆是自行筹备,不费国家半份钱粮。并且在大明国中,就以现有地界为限,也不会再与朝廷争权夺地,以致再生内讧。可以说,大明只以这登州府一府之地,再加上单县与塞外的金汤城,便再不花半文钱半粒米,就稳获了本公这支战力强大的精锐部队,这样的好事,又何乐不而为呢?”
杨嗣昌闻言,心下长长地一声叹息。
李啸话说得这般明白,杨嗣昌知道,这事情,已然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不过,话说回来,李啸这个条件,虽有国家无法管控约束之嫌,但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能让这样一支强悍能战的精锐之师效忠自已,剿灭流贼,抗击鞑虏,也还是可以勉强接受吧。
想到这里,杨嗣昌脸上泛起淡淡苦笑,便说道:”好吧,这个条件,本阁也答应了。如唐国公再无他议,那可否就此签下文书协议,让杨某带回京城,由皇上签字定夺后,唐国公与朝廷之间,就可就此议和了。”
李啸大笑道:“本公之条件,已然说完,却是再无他议,若杨阁部也无意见,那就按本公这三道条件,签下协议吧。”
很快,李啸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与杨嗣昌逐条拟好条款,便一式两分,分别签字落款。
随后,杨嗣昌揣好干透的协议纸张,便起身向李啸告别。
“李大人,杨某即刻回京,请暂侯消息。”
... -->>
听了李啸这番话,杨嗣昌微微一怔,脸上的笑容便有些僵硬,他低低道:“却不知,唐国公要何等条件,才可与朝廷议和?”
李啸微笑道:“杨阁部,本公这第一个条件,便是朝廷为本公恢复名誉、官职与爵位,同时严惩挑唆小人,以还本公一个清白。”
杨嗣昌沉吟了一下,便道:“唐国公这条要求,实是自然之事。朝廷既愿与唐国公和好,这名誉、官职爵位,自是要全部恢复。另外,至于惩治那些调唆小人,请唐国公放心,待本阁回禀皇上,自会对其加以惩处,为唐国公申得公道。”
李啸头,又道:“至于第二个条件,那便是,从今之后,我唐军若要再去海外拓展领地,征伐异邦,朝廷不得反对或干涉。所有新占土地,虽为大明疆土,但只能由李某自派官吏治理,朝廷不得再另行派任官员。”
听了李啸这番话,杨嗣昌脸上一颤,却不觉陷于沉吟。
李啸这个条件,说起来,其实很有飞扬跋扈的味道了。他身为大明臣子,为大明开疆拓土,虽有大功,但其却要自行治理,从这来说,李啸这手,伸得有长呢。
只是,自已能反对他么?
为了争夺台湾的治理权,李啸已与朝廷刀兵相向,金汤城外一战,让朝廷灰头土脸,脸面尽失。若是李啸将来获占更多海外土地的话,朝廷复来争占,只怕这内讧之战,又要重起了。
只不过,这些海外之地,若无李啸去征战夺取,现在这千疮百孔气机奄奄的大明帝国,怕是永远也没可能占到一分土地。
也就是说,这些海外土地,既然大明帝国没有能力获取,而李啸能力战得来,那么,就由他自已安排治理,却也勉强说得过去。
想到这里,杨嗣昌一声轻叹,苦笑道:“唐国公既有志于拓展海外之地,朝廷也再不会多加干涉。这些海外之地,本是化外之所,至于安排官员之类,由李大人自行作主,亦无不可。”
见到杨嗣昌虽这般说,脸上却是极为难堪的样子,李啸轻笑一下,朗声道:“杨阁部,有道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李啸既是大明臣子,却也理当为朝廷颜面考虑。这样吧,从现在开始,我台湾一府两县之地,虽不由朝廷派人治理,却也与国中各州县一样,向朝廷按额交纳税赋。至于其他海外之地,因土地荒僻,人民稀少,若要开出来,都将颇费功夫时日,本公还需投入巨大成本,这些地方,就没有税赋可纳了。”
李啸说完,一脸笑吟吟地望向杨嗣昌。
他在心下算得清楚,现在大明朝内,一般州县,每年税赋,折成银两,也不过数百两而已。而自已这台湾之地中,有高雄府、彰化县、台北县三地,每年税赋,就算折成银子两千两,对于自已来说,也不过九牛一毛而已。这银子,不过是台湾高雄府中,数日的商税份额罢了。
而有了这银子上交,皇帝与朝廷的颜面,却是大大得到了满足。对于他们来说,这样不需花任何治理成本,就能凭白获的收益,倒是更划算的买卖。
果然,李啸这话一说完,杨嗣昌脸上便露出灿烂笑容,他捋须叹道:“李大人果是重情重义的干城之士也!这台湾之地,由唐国公连败西班牙人与荷兰人,辛苦血战得来,却又未花朝廷半两银子,完全由李大人一手将这化外生番之地治理开出来,何其不易也。现在这台湾新设州县,竟也能向国朝交纳税赋,本阁心下,不胜感佩之至!哼,本阁倒要看看,唐国公这般深明大义,那朝中的一众小人,却还有谁,还能多嘴多舌,搬弄是非了。”
见杨嗣昌一脸欢喜之状,李啸微笑着,说出了自已的最后一个要求:“杨大人,本公再说下最后一个条件。”
“唐国公但请明言。”
”那便是,自此之后,为免君臣生隙,本公希望,朝廷若无紧急事宜,不得宣诏让本公入京。且本公治下军兵建制,自此以后,朝廷亦不得过问。“李啸淡淡道。
“唐国公,这。。。。。。”杨嗣昌脸色又难看起来。
如果说,李啸前两个条件,虽多有跋扈之处,但归根结底,多有情有可原之处,朝廷也还可以容忍。但象这一条,几乎是摆明了,李啸本人,及其治下的唐军,再不受朝廷约束,在大明帝国中,相当于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藩镇般的存在。
这样一来,李啸虽明为大明臣子,但朝廷却对他,再没有半约束力可言了。
这是一个危险的开端。
见到杨嗣昌面有难色,李啸冷笑一下道:“杨大人,可是觉得本公这个条件,颇有过分之处么?那本公再明白相告,我部军兵,虽不受朝廷直接制约,但诸如剿灭流贼,抗击鞑虏之事,本公亦皆会派兵参加,绝不置身事外。而且我部军兵,全部粮饷皆是自行筹备,不费国家半份钱粮。并且在大明国中,就以现有地界为限,也不会再与朝廷争权夺地,以致再生内讧。可以说,大明只以这登州府一府之地,再加上单县与塞外的金汤城,便再不花半文钱半粒米,就稳获了本公这支战力强大的精锐部队,这样的好事,又何乐不而为呢?”
杨嗣昌闻言,心下长长地一声叹息。
李啸话说得这般明白,杨嗣昌知道,这事情,已然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不过,话说回来,李啸这个条件,虽有国家无法管控约束之嫌,但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能让这样一支强悍能战的精锐之师效忠自已,剿灭流贼,抗击鞑虏,也还是可以勉强接受吧。
想到这里,杨嗣昌脸上泛起淡淡苦笑,便说道:”好吧,这个条件,本阁也答应了。如唐国公再无他议,那可否就此签下文书协议,让杨某带回京城,由皇上签字定夺后,唐国公与朝廷之间,就可就此议和了。”
李啸大笑道:“本公之条件,已然说完,却是再无他议,若杨阁部也无意见,那就按本公这三道条件,签下协议吧。”
很快,李啸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与杨嗣昌逐条拟好条款,便一式两分,分别签字落款。
随后,杨嗣昌揣好干透的协议纸张,便起身向李啸告别。
“李大人,杨某即刻回京,请暂侯消息。”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