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梁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祖驾崩后,晋王梁广继位,是为太宗。
太宗雄才大略,继位以后励精图治。他经常以亡陈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太宗在亡陈的中央官员管理制度上,加以改进,便有了今日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六部以外,单设大理寺、御史台及皇城司。其中,大理寺负责审判事物,负责审理朝廷文武百官犯罪以及京城徒刑以上案件;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至于皇城司,就比较神秘了,负责宫禁护卫,刺探情报,直接听命于皇帝。
之后,太宗有感于前朝科举制度的不足,故而在其基础上加以修改。所以,今朝的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城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一开始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太宗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学院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此后,我朝便是儒门和道宗并行,各有倚重,但绝不偏斜。故,我朝才能如此繁华,才有此盛世。
太宗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效率。
经太宗君臣二十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太宗晚年,由于宠爱第四子魏王泰,而导致太子承乾与魏王一方争夺储位。贞观十七年,由于太子与汉王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太子承乾被废黜。于是太宗下定决心,带着晋王治驾临两仪殿,在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等重臣面前因为诸子诸弟争位之事而欲拔剑自杀。长孙无忌等出面阻拦,表示晋王治可立为储君。同年四月七日,太宗亲驾承天门,下诏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太宗每次上朝,常令太子治在旁边,让他观看自己决断各种政务,有时候让他参加议事,太宗多次称赞他的才能。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的翠微宫。二十七日,以礼部尚书、兼太子少师、黎阳县公于志宁为侍中,太子少詹事、兼尚书左丞张行成为兼侍中、检校刑部尚书,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代理户部尚书高季辅为兼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太子左庶子、高阳县男许敬宗兼礼部尚书。二十八日,太子治回京。六月一日,高宗即皇帝位,时年二十二岁。六月十日,诏令其舅父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英国公李勣为开府仪同三司。以二人为辅政大臣。八月十八日,将太宗安葬在昭陵。九月十二日,加授鄜州刺史、荆王梁元景为司徒,前安州都督、吴王恪为司空兼梁州刺史。二十四日,赠梁国公房玄龄为太尉;赠... -->>
太祖驾崩后,晋王梁广继位,是为太宗。
太宗雄才大略,继位以后励精图治。他经常以亡陈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太宗在亡陈的中央官员管理制度上,加以改进,便有了今日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六部以外,单设大理寺、御史台及皇城司。其中,大理寺负责审判事物,负责审理朝廷文武百官犯罪以及京城徒刑以上案件;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至于皇城司,就比较神秘了,负责宫禁护卫,刺探情报,直接听命于皇帝。
之后,太宗有感于前朝科举制度的不足,故而在其基础上加以修改。所以,今朝的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城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一开始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太宗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学院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此后,我朝便是儒门和道宗并行,各有倚重,但绝不偏斜。故,我朝才能如此繁华,才有此盛世。
太宗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效率。
经太宗君臣二十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太宗晚年,由于宠爱第四子魏王泰,而导致太子承乾与魏王一方争夺储位。贞观十七年,由于太子与汉王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太子承乾被废黜。于是太宗下定决心,带着晋王治驾临两仪殿,在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等重臣面前因为诸子诸弟争位之事而欲拔剑自杀。长孙无忌等出面阻拦,表示晋王治可立为储君。同年四月七日,太宗亲驾承天门,下诏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太宗每次上朝,常令太子治在旁边,让他观看自己决断各种政务,有时候让他参加议事,太宗多次称赞他的才能。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的翠微宫。二十七日,以礼部尚书、兼太子少师、黎阳县公于志宁为侍中,太子少詹事、兼尚书左丞张行成为兼侍中、检校刑部尚书,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代理户部尚书高季辅为兼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太子左庶子、高阳县男许敬宗兼礼部尚书。二十八日,太子治回京。六月一日,高宗即皇帝位,时年二十二岁。六月十日,诏令其舅父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英国公李勣为开府仪同三司。以二人为辅政大臣。八月十八日,将太宗安葬在昭陵。九月十二日,加授鄜州刺史、荆王梁元景为司徒,前安州都督、吴王恪为司空兼梁州刺史。二十四日,赠梁国公房玄龄为太尉;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