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敕勒歌:两魏英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现在的局势跟一两年前相比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洛阳西边是宇文泰,南边是贺拔胜,这俩都是劲敌,非当年的尔朱兆等人可比,如果真逼急了元修跑到任何一边,自己都会很被动。
高欢的想法是速战速决,在元修还没准备好的时候,迅速拿下洛阳,然后把首都迁到邺城去,离宇文泰和贺拔胜远一点儿。
他让弟弟高琛在晋阳看家,自己开始调集兵马,准备进军洛阳。
虽是迫不得已,但毕竟是以臣伐君,需要有个名头。
于是高欢发布檄文昭告天下:我当初是因为尔朱氏专权擅命,不得已才挺身而出平定四海,之后又拥立了当今皇上。我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国家社稷考虑,赤诚之心,天日可表,但现在却被斛斯椿这个奸臣横加构陷,诬陷为谋逆。我被逼无奈,只能出兵去诛杀斛斯椿,以清君侧。
说是斛斯椿的责任,但本质上还是元修的问题。此时高欢又想起了高乾对自己说过的话,不禁感到深深的懊悔,如果当时听他的建议改立一个好相处的皇帝,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但后悔已经晚了,自己当初埋下的祸根,只能自己再出手解决掉。
大军两路并进。山西的部队由高欢亲自带领,以高敖曹为先锋,由上党出太行陉从北面进攻洛阳;河北的部队由窦泰、韩贤等人带领,负责清剿元修在河南的力量,之后从东面进攻洛阳。
元修得知高欢这次玩真的了,也紧张得要命,但毕竟之前说了那么多狠话,如果不比划比划转身就跑有点儿太丢人,无论如何也得支撑一下再说。
于是元修决定亲自领兵屯扎在河桥南侧,负责对付高欢北面的大军,派斛斯椿和长孙稚、元斌之镇守虎牢,派贾显智和斛斯椿的弟弟斛斯元寿镇守滑台地区,负责对付高欢东面的大军。
但元修这些拼凑起来的人马如何是高欢精锐部队的对手,斛斯元寿抵挡不住窦泰的攻势,直接缴械投降。窦泰进军长寿津(古黄河渡口,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跟贾显智的部队隔岸对峙。
结果贾显智跟他哥贾显度一个秉性,他见高欢的兵力占优,又决定改投高欢这边了,他跟窦泰暗地里联系,直接让出长寿津,退到滑台城里。
贾显智手下的军司元玄觉察出有些不对头,他飞马跑回洛阳,请元修再多派些人过来增援,于是元修又派大都督侯几绍领军到滑台协助防守。
窦泰大军渡过黄河之后,在滑台城东跟元修的部队正面交锋。侯几绍本来在全力督战,没想到后面贾显智的部队直接倒戈了。两面夹击之下,侯几绍当场阵亡,滑台失守。
窦泰占领滑台之后,大军继续东进,兵锋直指虎牢关。
与此同时,北路大军的进展也非常顺利。
这主要得益于高欢前期成功的策反工作。
北魏设有东西南北四个中郎将,驻守在京城四周,负责首都洛阳四个方向的安全警戒。这个部署最初来源于东汉,当时四方中郎将的权力很大,但到了北魏一朝,四方中郎将的品级降了很多,能管辖的兵马数量也非常有限,不足以抵御强敌,主要职能也变成了军事情报的侦察和预警。
目前负责北方警戒的是北中郎将田怙(hu)。
田怙本是尔朱氏的旧部,跟高欢不是一个阵营的,所以元修对他还比较放心,完全根据他的情报来做安排部署。
但元修没想到的是,田怙早就被高欢策反了。他故意拖延时间,跟元修汇报说高欢的大军离洛阳还很远,大家不用太紧张。
就在元修放松警惕的当口,高欢的先锋部队早已悄然杀出了太行山。
高敖曹已经忍了很久,如果不是高欢强按着,他早就要跑过去跟元修拼命了。得到授权之后,高敖曹一天也不想耽搁,率领部队倍道兼行,从晋阳经上党直接杀到野王(今河南沁阳),距离黄河北岸只有十几里的距离。
等到从其它渠道得知高欢大军的动向,元修才发现自己被卖了,他恼羞成怒,命人把田怙抓起来砍掉。
杀了田怙也没用,此时高欢大军已到眼前,再做其他部署也来不及了。而且元修这边也缺乏能打硬仗的人,没办法像陈庆之那样去黄河北岸据守北中城,只能继续堆在南岸,守住河桥的南侧出口。
高欢还想再做一次和平的努力,他派遣使者去元修转达自己的诚意,说只要皇上你放弃抵抗交出斛斯椿,咱们还是可以继续合作的。
元修根本不理。我是个有尊严的皇帝,宁死也不会向叛臣低头。
高欢无奈,好话说尽你不听,那就兵戎相见吧。
可是元修现在领着大军堵在河桥南侧,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如果硬攻河桥的话可能要费一些力气。
高欢没打算硬攻河桥。河桥毕竟太窄,不适合大部队展开,在这里浪费时间和资源没意义。
黄河长得很,就算孟津这段风高浪急不好行船,但只要往上下游多走点路,水流平缓可以渡河的地点有很多。
六月二十六日,高欢组织部队开始分批渡过黄河。
元修从来没打过仗,根本没有跟高欢过招的资格。他得知高欢不按常理出牌,直接绕过河桥从侧面杀过来,大脑立刻就短路了。
现在死守河桥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下一步怎么办?
元修手下的大臣们也乱成一锅粥,有建议他去投奔南梁的,有建议他去荆州找贺拔胜的,有建议他去关中找宇文泰的,居然还有不开眼的建议他君王死社稷,纠集人马去跟高欢拼命。
元修快疯了。枉我平时对你们那么好,关键时刻没一个能出来替我排忧解难的。
其他建议都不靠谱,唯一可行的只有去关中。
就在元修还没最后拿定主意的时候,六月二十七日晚上,他突然得到报告说元斌之跑回来了。
元斌之就是葛荣叛乱时期,在邺城造反的那个安乐王元鉴的弟弟。元鉴的叛乱被源子雍平定后,元斌之跑到了葛荣那里。葛荣被灭之后,元斌之又归降了朝廷。
虽然有这些前科,但元斌之毕竟是皇族出身,不仅没被追究,元修继位之后还把他当作心腹来培养,任命他为左卫将军、骠骑将军,封颍川王。
前段时间,元修刚把元斌之派出去跟斛斯椿、长孙稚一起守卫虎牢关。结果元斌之跟斛斯椿互相争权,谁都不听谁的。斛斯椿好歹有城府,能忍就忍了,但元斌之是个浅薄的人,做事根本不计后果。他见自己说了不算,一气之下弃军跑回洛阳。跟元修说高欢的军队已经全部抵达黄河南岸,马上就要杀到洛阳,再守虎牢关已经没用了。
你不是不听我的么?那咱们谁也别想指挥了。
元修这回彻底崩溃了。他顾不得别的,立刻带着南阳王元宝炬、清河王元亶、广阳王元湛等皇室亲王领着五千骑兵冲出皇城,暂时驻扎在瀍西(chán xi,今洛阳市瀍河西岸),做好随时跑路的准备。
可是就过去一个光杆皇帝也不行,领导班子还是得尽量多搬一些过去。于是元修同时派人把斛斯椿、长孙稚等人调回来,连同朝内的官员一起到瀍西集合,陪着自己一起去关中。
大家知道皇上要逃,顿时人心大乱。现在很明显元修已经失势,再跟着他肯定也没啥前途,于是当天夜里官员们就跑了一多半,连元亶、元湛也偷偷溜回了家。
元修此时已经顾不上这些了,有多少人算多少人吧。
第二天,也就是六月二十八日一大早,元修带着手下的大臣和禁卫部队离开洛阳,狼狈逃往长安。
元修和高欢之间这场历时两年多的君臣斗争,最终以元修的失败逃亡宣告结束。
元修的这次出逃,标志着昔日强大的北魏从此分裂,高欢和宇文泰之间长达十几年的较量也就此正式拉开序幕。
现在的局势跟一两年前相比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洛阳西边是宇文泰,南边是贺拔胜,这俩都是劲敌,非当年的尔朱兆等人可比,如果真逼急了元修跑到任何一边,自己都会很被动。
高欢的想法是速战速决,在元修还没准备好的时候,迅速拿下洛阳,然后把首都迁到邺城去,离宇文泰和贺拔胜远一点儿。
他让弟弟高琛在晋阳看家,自己开始调集兵马,准备进军洛阳。
虽是迫不得已,但毕竟是以臣伐君,需要有个名头。
于是高欢发布檄文昭告天下:我当初是因为尔朱氏专权擅命,不得已才挺身而出平定四海,之后又拥立了当今皇上。我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国家社稷考虑,赤诚之心,天日可表,但现在却被斛斯椿这个奸臣横加构陷,诬陷为谋逆。我被逼无奈,只能出兵去诛杀斛斯椿,以清君侧。
说是斛斯椿的责任,但本质上还是元修的问题。此时高欢又想起了高乾对自己说过的话,不禁感到深深的懊悔,如果当时听他的建议改立一个好相处的皇帝,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但后悔已经晚了,自己当初埋下的祸根,只能自己再出手解决掉。
大军两路并进。山西的部队由高欢亲自带领,以高敖曹为先锋,由上党出太行陉从北面进攻洛阳;河北的部队由窦泰、韩贤等人带领,负责清剿元修在河南的力量,之后从东面进攻洛阳。
元修得知高欢这次玩真的了,也紧张得要命,但毕竟之前说了那么多狠话,如果不比划比划转身就跑有点儿太丢人,无论如何也得支撑一下再说。
于是元修决定亲自领兵屯扎在河桥南侧,负责对付高欢北面的大军,派斛斯椿和长孙稚、元斌之镇守虎牢,派贾显智和斛斯椿的弟弟斛斯元寿镇守滑台地区,负责对付高欢东面的大军。
但元修这些拼凑起来的人马如何是高欢精锐部队的对手,斛斯元寿抵挡不住窦泰的攻势,直接缴械投降。窦泰进军长寿津(古黄河渡口,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跟贾显智的部队隔岸对峙。
结果贾显智跟他哥贾显度一个秉性,他见高欢的兵力占优,又决定改投高欢这边了,他跟窦泰暗地里联系,直接让出长寿津,退到滑台城里。
贾显智手下的军司元玄觉察出有些不对头,他飞马跑回洛阳,请元修再多派些人过来增援,于是元修又派大都督侯几绍领军到滑台协助防守。
窦泰大军渡过黄河之后,在滑台城东跟元修的部队正面交锋。侯几绍本来在全力督战,没想到后面贾显智的部队直接倒戈了。两面夹击之下,侯几绍当场阵亡,滑台失守。
窦泰占领滑台之后,大军继续东进,兵锋直指虎牢关。
与此同时,北路大军的进展也非常顺利。
这主要得益于高欢前期成功的策反工作。
北魏设有东西南北四个中郎将,驻守在京城四周,负责首都洛阳四个方向的安全警戒。这个部署最初来源于东汉,当时四方中郎将的权力很大,但到了北魏一朝,四方中郎将的品级降了很多,能管辖的兵马数量也非常有限,不足以抵御强敌,主要职能也变成了军事情报的侦察和预警。
目前负责北方警戒的是北中郎将田怙(hu)。
田怙本是尔朱氏的旧部,跟高欢不是一个阵营的,所以元修对他还比较放心,完全根据他的情报来做安排部署。
但元修没想到的是,田怙早就被高欢策反了。他故意拖延时间,跟元修汇报说高欢的大军离洛阳还很远,大家不用太紧张。
就在元修放松警惕的当口,高欢的先锋部队早已悄然杀出了太行山。
高敖曹已经忍了很久,如果不是高欢强按着,他早就要跑过去跟元修拼命了。得到授权之后,高敖曹一天也不想耽搁,率领部队倍道兼行,从晋阳经上党直接杀到野王(今河南沁阳),距离黄河北岸只有十几里的距离。
等到从其它渠道得知高欢大军的动向,元修才发现自己被卖了,他恼羞成怒,命人把田怙抓起来砍掉。
杀了田怙也没用,此时高欢大军已到眼前,再做其他部署也来不及了。而且元修这边也缺乏能打硬仗的人,没办法像陈庆之那样去黄河北岸据守北中城,只能继续堆在南岸,守住河桥的南侧出口。
高欢还想再做一次和平的努力,他派遣使者去元修转达自己的诚意,说只要皇上你放弃抵抗交出斛斯椿,咱们还是可以继续合作的。
元修根本不理。我是个有尊严的皇帝,宁死也不会向叛臣低头。
高欢无奈,好话说尽你不听,那就兵戎相见吧。
可是元修现在领着大军堵在河桥南侧,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如果硬攻河桥的话可能要费一些力气。
高欢没打算硬攻河桥。河桥毕竟太窄,不适合大部队展开,在这里浪费时间和资源没意义。
黄河长得很,就算孟津这段风高浪急不好行船,但只要往上下游多走点路,水流平缓可以渡河的地点有很多。
六月二十六日,高欢组织部队开始分批渡过黄河。
元修从来没打过仗,根本没有跟高欢过招的资格。他得知高欢不按常理出牌,直接绕过河桥从侧面杀过来,大脑立刻就短路了。
现在死守河桥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下一步怎么办?
元修手下的大臣们也乱成一锅粥,有建议他去投奔南梁的,有建议他去荆州找贺拔胜的,有建议他去关中找宇文泰的,居然还有不开眼的建议他君王死社稷,纠集人马去跟高欢拼命。
元修快疯了。枉我平时对你们那么好,关键时刻没一个能出来替我排忧解难的。
其他建议都不靠谱,唯一可行的只有去关中。
就在元修还没最后拿定主意的时候,六月二十七日晚上,他突然得到报告说元斌之跑回来了。
元斌之就是葛荣叛乱时期,在邺城造反的那个安乐王元鉴的弟弟。元鉴的叛乱被源子雍平定后,元斌之跑到了葛荣那里。葛荣被灭之后,元斌之又归降了朝廷。
虽然有这些前科,但元斌之毕竟是皇族出身,不仅没被追究,元修继位之后还把他当作心腹来培养,任命他为左卫将军、骠骑将军,封颍川王。
前段时间,元修刚把元斌之派出去跟斛斯椿、长孙稚一起守卫虎牢关。结果元斌之跟斛斯椿互相争权,谁都不听谁的。斛斯椿好歹有城府,能忍就忍了,但元斌之是个浅薄的人,做事根本不计后果。他见自己说了不算,一气之下弃军跑回洛阳。跟元修说高欢的军队已经全部抵达黄河南岸,马上就要杀到洛阳,再守虎牢关已经没用了。
你不是不听我的么?那咱们谁也别想指挥了。
元修这回彻底崩溃了。他顾不得别的,立刻带着南阳王元宝炬、清河王元亶、广阳王元湛等皇室亲王领着五千骑兵冲出皇城,暂时驻扎在瀍西(chán xi,今洛阳市瀍河西岸),做好随时跑路的准备。
可是就过去一个光杆皇帝也不行,领导班子还是得尽量多搬一些过去。于是元修同时派人把斛斯椿、长孙稚等人调回来,连同朝内的官员一起到瀍西集合,陪着自己一起去关中。
大家知道皇上要逃,顿时人心大乱。现在很明显元修已经失势,再跟着他肯定也没啥前途,于是当天夜里官员们就跑了一多半,连元亶、元湛也偷偷溜回了家。
元修此时已经顾不上这些了,有多少人算多少人吧。
第二天,也就是六月二十八日一大早,元修带着手下的大臣和禁卫部队离开洛阳,狼狈逃往长安。
元修和高欢之间这场历时两年多的君臣斗争,最终以元修的失败逃亡宣告结束。
元修的这次出逃,标志着昔日强大的北魏从此分裂,高欢和宇文泰之间长达十几年的较量也就此正式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