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23wx.cx,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主张,便怂恿道光皇帝与英国人妥协议和,遂使道光皇帝罢免林则徐。道光皇帝厌战,而穆彰阿则顺其意,竭力主和。终道光一朝,穆彰阿始终受宠不衰,主要得力于他的“媚”功。
穆彰阿“自嘉庆以来,主持过乡试三次,会试五次。凡复试、殿试、朝考、教习庶吉士散馆考差,大考翰詹,每年都参加选拔文才的盛会。国史、玉牒、实录诸馆,都是他做总裁”。多年来,穆彰阿利用选拔人才的大权,网罗党羽,培植亲信,使其门生故吏遍于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一时号为穆党。而对于那些不附于己者,则极力加以排挤。相传何桂清、张芾、罗婷三人同年中进士,主考官即穆彰阿,张、何都投靠了穆,惟有罗不肯相投。庶吉士散馆三人同得考差,罗又不去拜见穆彰阿。“次日忽传旨,罗婷年纪太轻,不能担当翰林,让他不用来了,另派某某人去。”其实,当年罗婷十九岁,张芾十八岁,何桂清才只有十七岁,张、何二人的岁数都比罗婷还小。
另外,据说清朝“已放差而收回成命的”,仅罗婷“一人而已”。对于这次罕有的异常更动,时人都认为是“穆彰阿所为”,并有“其权回天”之叹。
曾国藩的机遇与张芾颇为相类,只是时间稍后,机会也来得晚一些。曾国藩戊戌年会考得中,正主考就是穆彰阿,二人遂有了师生之谊,曾国藩便抓住这个机会经常与穆彰阿往来。由于曾国藩勤奋好学,颇有几分才干,对穆彰阿经常以晚辈求学的身份向他请教,实际上以此来接近穆彰阿,所以很得穆彰阿的器重和赏识,处处得到穆彰阿的关照。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大考翰詹,穆彰阿为总考官,交卷之后,穆彰阿便向曾国藩要应试诗赋,曾国藩随即回住处誊清,亲自送往穆宅。这一次拜访似乎成为曾国藩后来飞黄腾达的起点。
在此之前,曾国藩的官职一直滞留不动。从此之后,几乎是年年升迁,岁岁加衔,五年之内由从七品一跃而成为二品大员,前后的变化真是太明显了。
徐珂在《清稗类钞》中对曾国藩官运的这一转机作过生动的描述:一天,曾国藩忽然接到次日召见的谕旨,当晚便去穆彰阿家中暂歇。第二天被带到皇宫某处,环顾四周,却发现并非往日等候召见的地方,结果白白等了半天,只好又回到穆宅,准备次日再去。晚上,穆彰阿问曾国藩说:“你看到壁间(白天被带到的地方)所悬字幅了吗?”见曾国藩答不上来,穆怅然曰:“机缘可惜”。踌躇了很久,召来自己的仆从嘱咐说:“你快拿银四百两交给某内监,让他把某处壁间字幅秉烛代录,这钱给他做报酬也。”当天夜里,仆从将太监抄录的壁间的字副送给穆彰阿。穆彰阿即令曾国藩熟记于心。第二天召见时,皇帝所问的果然正是壁间所悬历朝圣训,因此奏对称旨,曾国藩大受皇帝赏识,道光皇帝并对穆彰阿说:“汝言曾某遇事留心,诚然。”从此,曾国藩便“仕途亨通”。
当然,知恩图报的曾国藩对穆彰阿也极为感激。穆彰阿被罢斥后,曾国藩每当经过穆宅,总不免感慨一番。20年后,曾国藩赴任直隶总督前进京陛见时,还专程拜访穆宅。后来曾国藩赴天津办理教案,怕自己再无机会进京,又专门写信让其子曾纪泽再次前往穆宅,向穆彰阿的儿子穆萨廉致意。
咸丰元年(公元1850年),咸丰皇帝对穆彰阿的惩处,曾国藩虽受穆彰阿的知遇,由于政见不同,不算穆党,丝毫没有受到牵连,但却使他失去了一个有力的后台。
从此以后,每当遇到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皇帝身边很少有人为曾国藩说话,办起事情来也就很难再像以前那样顺利。整个咸丰年间,清政府对曾国藩时冷时热,忽信忽疑,久久不愿把地方督抚大权交到他的手里,致使曾国藩在政治上事事棘手,处处碰壁,可能与此有很大关系。
曾国藩的超常升迁告诉人们,做官要想升得快,只有找一个靠山,才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山”升了,自己的官也跟着升了。当官最忌“十三不靠”,单打独斗,如果像苏轼那样特立独行,新党也排挤,旧党也排挤,那就不但官做不成,没准连命都可能白搭上。穆彰阿就是曾国藩的“靠山”,是曾国藩的“大树”。正是因为背靠这颗“大树”,年纪轻轻的曾国藩才创造了10年连升十级的奇迹。(未完待续)
主张,便怂恿道光皇帝与英国人妥协议和,遂使道光皇帝罢免林则徐。道光皇帝厌战,而穆彰阿则顺其意,竭力主和。终道光一朝,穆彰阿始终受宠不衰,主要得力于他的“媚”功。
穆彰阿“自嘉庆以来,主持过乡试三次,会试五次。凡复试、殿试、朝考、教习庶吉士散馆考差,大考翰詹,每年都参加选拔文才的盛会。国史、玉牒、实录诸馆,都是他做总裁”。多年来,穆彰阿利用选拔人才的大权,网罗党羽,培植亲信,使其门生故吏遍于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一时号为穆党。而对于那些不附于己者,则极力加以排挤。相传何桂清、张芾、罗婷三人同年中进士,主考官即穆彰阿,张、何都投靠了穆,惟有罗不肯相投。庶吉士散馆三人同得考差,罗又不去拜见穆彰阿。“次日忽传旨,罗婷年纪太轻,不能担当翰林,让他不用来了,另派某某人去。”其实,当年罗婷十九岁,张芾十八岁,何桂清才只有十七岁,张、何二人的岁数都比罗婷还小。
另外,据说清朝“已放差而收回成命的”,仅罗婷“一人而已”。对于这次罕有的异常更动,时人都认为是“穆彰阿所为”,并有“其权回天”之叹。
曾国藩的机遇与张芾颇为相类,只是时间稍后,机会也来得晚一些。曾国藩戊戌年会考得中,正主考就是穆彰阿,二人遂有了师生之谊,曾国藩便抓住这个机会经常与穆彰阿往来。由于曾国藩勤奋好学,颇有几分才干,对穆彰阿经常以晚辈求学的身份向他请教,实际上以此来接近穆彰阿,所以很得穆彰阿的器重和赏识,处处得到穆彰阿的关照。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大考翰詹,穆彰阿为总考官,交卷之后,穆彰阿便向曾国藩要应试诗赋,曾国藩随即回住处誊清,亲自送往穆宅。这一次拜访似乎成为曾国藩后来飞黄腾达的起点。
在此之前,曾国藩的官职一直滞留不动。从此之后,几乎是年年升迁,岁岁加衔,五年之内由从七品一跃而成为二品大员,前后的变化真是太明显了。
徐珂在《清稗类钞》中对曾国藩官运的这一转机作过生动的描述:一天,曾国藩忽然接到次日召见的谕旨,当晚便去穆彰阿家中暂歇。第二天被带到皇宫某处,环顾四周,却发现并非往日等候召见的地方,结果白白等了半天,只好又回到穆宅,准备次日再去。晚上,穆彰阿问曾国藩说:“你看到壁间(白天被带到的地方)所悬字幅了吗?”见曾国藩答不上来,穆怅然曰:“机缘可惜”。踌躇了很久,召来自己的仆从嘱咐说:“你快拿银四百两交给某内监,让他把某处壁间字幅秉烛代录,这钱给他做报酬也。”当天夜里,仆从将太监抄录的壁间的字副送给穆彰阿。穆彰阿即令曾国藩熟记于心。第二天召见时,皇帝所问的果然正是壁间所悬历朝圣训,因此奏对称旨,曾国藩大受皇帝赏识,道光皇帝并对穆彰阿说:“汝言曾某遇事留心,诚然。”从此,曾国藩便“仕途亨通”。
当然,知恩图报的曾国藩对穆彰阿也极为感激。穆彰阿被罢斥后,曾国藩每当经过穆宅,总不免感慨一番。20年后,曾国藩赴任直隶总督前进京陛见时,还专程拜访穆宅。后来曾国藩赴天津办理教案,怕自己再无机会进京,又专门写信让其子曾纪泽再次前往穆宅,向穆彰阿的儿子穆萨廉致意。
咸丰元年(公元1850年),咸丰皇帝对穆彰阿的惩处,曾国藩虽受穆彰阿的知遇,由于政见不同,不算穆党,丝毫没有受到牵连,但却使他失去了一个有力的后台。
从此以后,每当遇到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皇帝身边很少有人为曾国藩说话,办起事情来也就很难再像以前那样顺利。整个咸丰年间,清政府对曾国藩时冷时热,忽信忽疑,久久不愿把地方督抚大权交到他的手里,致使曾国藩在政治上事事棘手,处处碰壁,可能与此有很大关系。
曾国藩的超常升迁告诉人们,做官要想升得快,只有找一个靠山,才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山”升了,自己的官也跟着升了。当官最忌“十三不靠”,单打独斗,如果像苏轼那样特立独行,新党也排挤,旧党也排挤,那就不但官做不成,没准连命都可能白搭上。穆彰阿就是曾国藩的“靠山”,是曾国藩的“大树”。正是因为背靠这颗“大树”,年纪轻轻的曾国藩才创造了10年连升十级的奇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