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23wx.cx,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屈能伸,不要急于与对方发生正面冲突。应先屈居汉中,安抚百姓,招贤纳士,积聚力量,然后以巴蜀为基地,伺机出师关中,逐鹿中原,与项羽争天下。经过沉稳的萧何耐心的劝导,暴怒烦躁的刘邦镇静下来。于是,刘邦听取萧何的意见,并拜萧何为丞相,率师入汉中。萧何作为刘邦的得力助手,在关键时候为刘邦日后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他明确提出了“收用巴蜀,还定三秦”的进军策略。并协助刘邦,加以具体实施,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更深远的一统天下的宏图。为实现这一宏图,萧何除了自己兢兢业业地辅佐刘邦外,他还特别注意为刘邦物色智勇双全的大将。萧何通过与当时任小吏的韩信交谈和接触,看出他的才能,并决计推荐给刘邦。当韩信见重用无望、愤而出走后,萧何便不顾一切,将其追回,并劝刘邦拜这位“国士无双”的当时还默默无名的小卒为大将。刘邦相信萧何的知人之明,便听从其建议,择日斋戒,设坛场具礼,隆重地拜韩信为大将。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果然屡建巨勋,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大功。
从上所述,可以看到,君臣相得要默契。萧何本人并没有身随刘邦参与攻城略地的楚汉大战,而是留守后方根据地,为前方输送士卒粮饷。在刘邦率兵进攻关中的岁月,萧何“留守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当刘邦挥兵出关、乘胜东进时,萧何又留守关中。萧何身居关中,心系天下,为治理好关中,辅佐刘邦创建帝业,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萧何一边侍奉太子,修治临时国都栎阳(今陕西临潼栎阳),建宗庙、社稷;一边制定法令规章,安抚百姓,发展生产,使满目疮痍的关中很快成为富庶兴旺之地,源源不断地为刘邦输送去充足的兵士和粮草。刘邦对后方的萧何也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对他的意见特别尊重。后方的诸军国大事,甚至一些法令的制定和颁布,刘邦也都放手让萧何“便宜行事”,或“先斩后奏”,事后并都予以认可肯定。这样,君臣二人,一位坐镇前线,指挥将帅攻城略地;一位身居后方,足食足兵,不断为前线补充给养。虽君臣分居二地,但两地一心,配合默契。对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巨大作用。如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战中,刘邦前后死伤二十多万人,“睢水为之不流”,项羽将刘邦重重围了三层,最后刘邦只与数十骑兵逃出重围,困守荥阳。在此紧急关头,萧何又紧急动员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补充军力,使汉军军威再振。刘邦这次与后来的几次几乎全军覆没,全赖萧何在关中后方的大力支援,使刘邦重新振作起来。实际上,萧何在关中的所作所为,牵动着刘邦定立天下的全局。
萧何不仅对刘邦始终忠心无二,同心同德,赢得了刘邦的信任和尊宠,而且直到惠帝时,萧何对君王的忠诚一如既往,君主对萧何也同样倚重。萧何临终前,惠帝还就继任丞相的人选征求他的意见,而萧何仍从整个汉王朝的利益出发,临死前再三嘱咐把丞相位传给曾与他有过过结的曹参。结果“萧规曹随”,使西汉国力日益强盛。萧何是中国历史上宰辅的典范,他的成功首先就在于“忠心”二字,有了忠心,让帝王认识到这种忠心,他才可能放手发挥才干,才可能成就一番功业。(未完待续)
屈能伸,不要急于与对方发生正面冲突。应先屈居汉中,安抚百姓,招贤纳士,积聚力量,然后以巴蜀为基地,伺机出师关中,逐鹿中原,与项羽争天下。经过沉稳的萧何耐心的劝导,暴怒烦躁的刘邦镇静下来。于是,刘邦听取萧何的意见,并拜萧何为丞相,率师入汉中。萧何作为刘邦的得力助手,在关键时候为刘邦日后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他明确提出了“收用巴蜀,还定三秦”的进军策略。并协助刘邦,加以具体实施,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更深远的一统天下的宏图。为实现这一宏图,萧何除了自己兢兢业业地辅佐刘邦外,他还特别注意为刘邦物色智勇双全的大将。萧何通过与当时任小吏的韩信交谈和接触,看出他的才能,并决计推荐给刘邦。当韩信见重用无望、愤而出走后,萧何便不顾一切,将其追回,并劝刘邦拜这位“国士无双”的当时还默默无名的小卒为大将。刘邦相信萧何的知人之明,便听从其建议,择日斋戒,设坛场具礼,隆重地拜韩信为大将。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果然屡建巨勋,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大功。
从上所述,可以看到,君臣相得要默契。萧何本人并没有身随刘邦参与攻城略地的楚汉大战,而是留守后方根据地,为前方输送士卒粮饷。在刘邦率兵进攻关中的岁月,萧何“留守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当刘邦挥兵出关、乘胜东进时,萧何又留守关中。萧何身居关中,心系天下,为治理好关中,辅佐刘邦创建帝业,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萧何一边侍奉太子,修治临时国都栎阳(今陕西临潼栎阳),建宗庙、社稷;一边制定法令规章,安抚百姓,发展生产,使满目疮痍的关中很快成为富庶兴旺之地,源源不断地为刘邦输送去充足的兵士和粮草。刘邦对后方的萧何也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对他的意见特别尊重。后方的诸军国大事,甚至一些法令的制定和颁布,刘邦也都放手让萧何“便宜行事”,或“先斩后奏”,事后并都予以认可肯定。这样,君臣二人,一位坐镇前线,指挥将帅攻城略地;一位身居后方,足食足兵,不断为前线补充给养。虽君臣分居二地,但两地一心,配合默契。对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巨大作用。如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战中,刘邦前后死伤二十多万人,“睢水为之不流”,项羽将刘邦重重围了三层,最后刘邦只与数十骑兵逃出重围,困守荥阳。在此紧急关头,萧何又紧急动员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补充军力,使汉军军威再振。刘邦这次与后来的几次几乎全军覆没,全赖萧何在关中后方的大力支援,使刘邦重新振作起来。实际上,萧何在关中的所作所为,牵动着刘邦定立天下的全局。
萧何不仅对刘邦始终忠心无二,同心同德,赢得了刘邦的信任和尊宠,而且直到惠帝时,萧何对君王的忠诚一如既往,君主对萧何也同样倚重。萧何临终前,惠帝还就继任丞相的人选征求他的意见,而萧何仍从整个汉王朝的利益出发,临死前再三嘱咐把丞相位传给曾与他有过过结的曹参。结果“萧规曹随”,使西汉国力日益强盛。萧何是中国历史上宰辅的典范,他的成功首先就在于“忠心”二字,有了忠心,让帝王认识到这种忠心,他才可能放手发挥才干,才可能成就一番功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