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_3 (1/2)
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日本沉没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3
这一天——197×年7月26日中午11点26分,伊豆天城山出现火山喷发,附近一带也有地震发生。后来才搞清楚,并不是天城山的喷发直接引起这些地震,而是震源在相模湾西南海底十公里处的浅源性地震诱发了早就传得沸沸扬扬的天城山的喷发。这一现象在众多火山爆发中,还是很少见的。仅就地震本身而言,六点五级的较大型地震——在近期日本根本算不上什么。但是,由于它与普通的地质构造性地震不同,它让一直没有喷发征兆的死火山几乎完全突然地喷发,所以才让人感到很有些异常。
天城山喷发八分钟后,伊豆大岛的三原山也开始喷发,紧接着,位于天城山东北的大室山也伴随着一阵轰响显出喷发的迹象。在热川一带,河水的的确确在发热,强烈的高压蒸汽从温泉的泉眼中冒出。伊豆半岛的环岛公路和环岛铁路从伊豆到东伊豆路段停运,熔岩流开始向热川城里涌来。地震和海啸瞬息之间就使整个城市处于毁灭状态,救援工作只能靠海上输送的船舶和汽艇了。震源在北纬三十四度五十九分十秒、东经一百三十九度十四分三十秒附近海底的地震引起的海啸袭击了伊豆半岛东岸、伊豆大岛为中心的相模湾沿海一带,伊东、热海、小田原、大矶、平冢、逗子、叶山和三浦等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虽然地震的强度与昭和五年11月26日的北伊豆大地震相比算不了什么,但作为一个东海道上的巨大城市——在当时集结了高密度投资的太平洋环状地带的中间地区,它的实际损失程度是相当厉害的。加上暑期旅游旺季,住在这一带避暑的游客也蒙受了巨大的灾难。经历了漫长停滞期又突然活跃起来的天城山喷出的烟雾,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还伴着远雷般的轰鸣缭绕在空中,随风飘来的火山灰夹杂在雨中洒向湘南一带的各个地方。东海道线、新干线停运,国道一号停运,东名公路部分地段单行,各地停电,部分地区电话不通……大地还在无情地抖动,黑洞般深不可测的海底周期性地发出怪兽般的海鸣声,劫后余生的沿岸民众又陷入无尽的恐惧和不安之中。
当时,小野寺正和那些死活要回东京的同事在一起,乘着气垫船行驶在海面上。位于海面五十米高处的玲子的别墅,除了那个鼓出来的卵形房屋因山崖崩塌而稍微倾斜,以及下海用的电梯被海啸冲得七零八落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损失。但是,由于突然停电,加上山崖崩塌滚落下来的石块堵住下山的道路,所以,大家显得格外紧张,竟不知如何是好。特别是部长,虽然强作镇静,但看见海上燃烧得通红的喷火,也吓得嘴唇都在发抖。茫然不知所措的玲子接到了她父亲从静冈打来的询问电话。几个同伴说是第二天一早在东京有急事要办,大吵大嚷着非要回去不可。由于汽车不通,于是,只能动用小型气垫船,由小野寺驾驶,同他们一起赶回东京去。(这气垫船是威士特兰·M公司出产的交通工具,售价两千万日元,把它作为娱乐之用,未免太过于奢侈。)气垫船吊在车库里,因为有卷帘门遮挡,所幸未遭海啸破坏。小野寺以时速七十公里的速度向前飞驰,火山灰颗粒从天空中唰唰地飘下,不一会儿又夹杂着雨水散落在海面上。灯光照射使直泻的蒙蒙灰尘就像被劈开了一样。小野寺不时地把视线从雷达的荧光屏上移开,投向远处染红了夜空的天城山。心中难以言状的惶恐与不安,就像令人心惊肉跳的黑色潮水,从丹田处哗哗地涌上来……他一时还弄不清楚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但却隐隐约约地感到,这同他当初在遥远的日本海沟南端、八千米海底深处所看到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确切地说,与他在深海潜艇中,耐压外壳每平方厘米承受一吨压力的情况下所切身感受到的那种可怕的、巨大的不可名状的冲动有关。
“小野寺君……”气垫船绕油壶航行时,有人在船舱后面喊他,“东京来的电话,给你的,私人电话……”
小野寺虽然听到了,但仍在那儿犹自发呆,回味着那轻轻萦绕在内心深处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过了一阵子,他才恢复正常,喃喃道:“私人电话?”
他想起了:原来,电话电报公司在两三年前终于开辟了欧美国家已经广泛使用的那种定向传呼服务。
“请拨到这边来……”说着他就戴上了耳机,用手旁的开关把海洋无线电转拨到船上电话来。
“喂,喂……”声音有些耳熟,但并不是经常听到的那个粗犷嗓门。
“我是小野寺……”他答道。
“是我,田所……”对方答道,“找你好半天了,天城山的情况怎么样?”
“仍在继续喷发……”小野寺朝被雨水弄脏的船窗瞥了一眼说道,“三原山好像也冒着很大的烟雾。”
“你们公司的山城常务董事听吉村部长说,两星期前搞的相模湾海底调查记录好像在你那儿……”
“哦,本来打算先在家整理一下再转给调查部,所以把一部分复印件带回家里了,原件在公司里。提交报告的时间还早着呢……”
“其中有没有相模湾海底深部最近异常情况的记录?”
小野寺这才恍然大悟。
“有的。”他说道,“只是……因为过去的海底状态详细记录不够清晰,所以这份记录只是同以前观察得到的印象做了一番比较而得出的目测记录而已。的确,海底斜坡深处和以前所看到的海底地形相比,到处都发生了令人吃惊的变化。说是以前,也只不过是大约半年以前而已。当然,这完全是我个人的记忆……”
“不管怎么说,这次搞的应该算是海底地形图和观测记录吧。”
“是的,虽然只是非常粗略地描画了一下,但如果海底发生的异常也包括这次观测中认为异常的地带的话,那范围可就相当广了啊……”
“你什么时候到东京?”田所博士用毫无通融余地的口气说道,“你大概已经够累的了,可是,我希望尽快看到你这份记录。我现在在本乡我自己的研究所里。你住哪儿?”
“青山……”小野寺看了看手表,是凌晨一点三刻,“快的话,可能在天亮时送到。地点是……”
“本乡第二条街。快到时给我来个电话。”
“那份资料……同这次地震有关联吗?”
“这次地震?”田所博士的语气带着一股怒气,“没准我画出的地形图比这更严重!反正我这会儿正为它瞎忙活着呢。这需要大量资料,就是把现在手头所有的一切资料都用上去,也还不够。但是……”
突然,田所博士的声音中断了。“喂,喂……”小野寺以为田所博士已经挂上了电话。
“我也许有些失常了,”这次听到的声音和刚才迥然不同,显得非常无奈和疲惫,“……这很可能是胡思乱想,可我总对它放心不下。就是为了这个,我才彻夜不眠啊。不好意思,拜托了。”
“知道啦。”小野寺回答说。
开大节流阀,气垫船在城之岛的海面划出一个很大的弧形,引擎声和振动声在加剧,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出产的“塔德X型”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轰轰吼叫,速度表的指针摇摇晃晃向八十公里、九十公里——进而向一百公里的刻度上攀升。小野寺有点担心,在如此漆黑的夜里,以这样的高速航行,万一被海上巡逻艇抓住可就麻烦了。雨刮器不停地拂去飞溅到前窗的水花,小野寺屏住呼吸注视着前方,同时,两眼不停地扫着雷达荧光屏上的海岸地形,想尽量顺着海岸航行。这样,利用空气流在水面滑行的气垫船,就大可不必担心吃水的深浅了,真是谢天谢地。陆运局那帮饭桶!如果他们不是那么磨磨蹭蹭,而早些制定出气垫船在陆地上驾驶的交通规则,那么就可以在随便什么地方直接驶离水面驶入高速公路了……坐在旁边的建筑师拧开了收音机。地震的新闻已经结束,紧接着是喧闹的音乐。深夜唱片节目的主持人,用带着鼻音的声调,又开始了令人讨厌得几乎起鸡皮疙瘩的饶舌。先是东京深夜节目,例行公事似的播报了一番伊豆的地震、天城山的喷发和相模湾的海啸。然后,像往日一样,照旧开始彻夜不眠地播放起那令人倦怠的歌曲来。
小野寺听着收音机,立刻又想起了乡六郎:是啊,他死掉了,而且是自杀。他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真的是自杀吗?谁相信他会自杀?他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绝不会自杀的!
“开得这么快,没事吧?”坐在旁边的男人不无担心地问道。这一问,提醒了小野寺,他连忙抓起广播用的麦克风:“请大家把安全带系好!”说着他瞟了一眼燃油表,问题不大,到晴海绰绰有余……
2月27日上午,内阁召开例行会议。作为这次会议的临时议题,由首相府的总务长官简单报告了这次伊豆地震的受灾情况。当然,就目前而言,准确的数字还无从知晓,但海啸、地震和火山喷发所造成的房屋倒塌和流离失所已达几千户,遭受不同程度损失的受害者已超过几万户。天城山的熔岩已溢流至热川前沿,铁路、公路、工厂和观光设施等方面的损失总额,估计已超过几千亿日元……
“无论是喷发还是地震,都没发出预报或警报吗?”刚刚出国访问归来的首相,面带倦容地喃喃问道,“政府不是早就拿出一笔相当可观的预算,请人研究地震预报吗?……”
“唉,据学者们说,撇开喷发暂且不论,就地震一项,想在五年十年之内搞出预报是根本办不到的……”阁僚中年纪最轻的科学技术厅长官首先开口,“更何况目前连地震的原因都还讲不清楚呢。特别是现在,地震频发,想在某个地方搞清地震的先兆,绝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气象厅的有关人员也是这么说……”自治省大臣说道,“这次也可能有过什么迹象,就是人们所说的先兆吧。如果用电波术语来比喻,就是说相当于杂音的微震时有发生,而想从中找出明显的迹象却难乎其难,对吧?”
“新‘新干线’的工程是不是又要因为这次地震而推迟呢?”通商产业大臣问道。
“国铁总裁也是牢骚满腹哩。他说什么地震固然是个问题,但是,纳入工程计划的地段接二连三出现地盘偏移的问题,光是重新测量这一项,承包商就已经有些吃不消啦……”世故老人——运输大臣说道,“新干线的治安工作也闹得鸡犬不宁……工期可能要往后拖了。今年,国营铁路和私营铁路都会出现很大的赤字。”
“除了梅雨季节的水灾之外,今年以来,单是因为地震而适用《灾害救济法》规定的,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大藏大臣愁眉苦脸地说道,“从各种情况来看,要总是这样,就非得追加预算不可。明年的预算可就够呛喽。”
“看来,今后在制订年度计划时,都得把地震和天灾这些因素充分考虑在内才行啊……”建设大臣边擦眼镜边说道,“由于天灾,而使计划的执行出问题,这种趋势在逐年加强。如果每次再出现其他什么岔子,新闻报道方面就要把这说成是‘人祸’了,人言可畏……”
会场静默片刻。建设大臣的一席话,多少又撩起了隐藏在每个内阁成员内心深处的茫然和不安。日本制定了名目繁多的长期规划,在狭窄的国土上层层叠叠地拟订出建设规划或城市、地区和产业地带的再布局规划,比如:运输高速化七年计划、通信器材五年计划、农业结构调整十五年计划、自动控制八年计划、土地重新规划十年计划、社会福利计划、新住宅五年计划等等。经济增长率说的是百分之八点四,实际则为百分之六点九。虽说同几年前相比,增长速度稍嫌缓慢,但用国际水准来衡量,仍然是很高的,而且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实质性的国民总收入的上升率也在开始增大,各项计划大多可望提前或在年度内完成。近一两年里,“灾害”对中央各部厅来说,几乎不构成什么威胁。去年从整体来看,可以说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即使是灾害影响比较大的运输省和建设规划部门,其影响程度也没有超过往常——包括灾害最严重的年度。
可是,今年呢?
新的财政年度刚开始还不到四个月,一种不可名状的暗淡阴影便笼罩在各种计划中,甚至几乎遍及一切领域……
单就每一个个案来说,也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像日本这样一个饱受台风袭击、地震频发、雨雪不断的狭窄而历经沧桑的国度,同自然灾害的斗争,历来就是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尽管接连不断地遭受天灾,恢复工作进行得还是迅速而积极的。日本民众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已经锻炼出克服灾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连外国人都为此惊叹不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经历一次地震和战争的灾难,特别是大灾大难,日本的面目就会为之焕然一新,从而大踏步地前进一步。灾难,似乎还有这么一层意义,那就是:对于从不喜欢新旧事物激烈冲突的这个国家来说,不如说是天然而非人为地把天灾当作上苍赐予的灵丹妙药,用这剂妙方把那些无法应付的旧事物从地面上彻底扫除,并已然成了一种民族特征。
这个国家的政治也并非得益于合理的、理性的、图解式的思维,而是更多地借助于那种非意识性的敏锐的直觉。在这个自古以来高度密集的社会里,似乎天生具备了一种全民性的政治传统:尽管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有意识地要利用灾难,可结果大家都利用了灾难。但是,这次却迥异于往昔。就局部而言,看起来很像是年复一年的、同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一个延续,但如果我们把开始受到影响的每一个局部放到一起做个宏观透视,就会发现,它就像一幅琢磨不透的镶嵌画,模糊而略带一点阴影,整个轮廓若隐若现。虽然并非所有的内阁成员都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在一些人的心底里,已经感到了某种扑朔迷离和令人不寒而栗的苗头。
“问题的关键是人心的动摇……”首相刚刚开了个头,就把已到嘴边的话又吞回去了。于是,他把视线移向桌上的茶碗。窗外射进来的光线,反射在那杯已冷却了的黄色液体上,几道小而圆的涟漪在光亮的水面上重重叠叠,微波荡漾。
“地震究竟还要持续多久呢?”首相突然换了副口气,“最近全国各地的地震好像也太多了一些……”
“从统计数字看,一般来说,夏天比冬天多。”自治省大臣回答。
“而且,喷发也多……”首相接过话茬,“是不是到了那个什么大的变动的时期了?是不是啊?”
“曾经有过可能发生第二次关东大地震的说法,”防卫厅长官说道,“但这已经是好久以前的事了,目前,这种说法已经销声匿迹了。”
“总而言之,从今往后,地震是多还是少呢?”首相有些焦灼地问道。他那平素没有表情的脸庞抽搐似的痉挛了一下,“不过我想,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把这一点搞清楚,那么,在各种计划中,就应该考虑把地震和海啸的对策也制定进去。”
总务长官心中暗想:首相在这方面倒是有些神经过敏。与其说是对付地震,还不如说是为了那事。因为前不久,在嫡系门派中就闹出了涉及某大公司非法融资的丑闻。
“关于地震,是不是先听听学者们的意见?”厚生大臣建议,“我们也想听听学者们的想法。”
“也听不到什么精彩的意见。”技术厅长官苦笑着说,“所谓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它和技术研究不同,耗费大量资金换来的只是极少的研究成果。能说得出个子丑寅卯的,实在少之又少。如果有哪位学者可以断然下结论的话,那他不是江湖骗子,就肯定是个怪物。我在气象厅有一位私交很深的学者朋友,见面时经常问他地震的事,但他也只能给一个含糊其词的回答。”
这位四十出头的科学技术厅长官,是内阁成员中独一无二的研究自然科学出身的人。他在创建宇宙开发和原子能等所谓尖端科学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并因此一步登天,成为所谓“准官僚”的新型政治家。
“那也没有什么关系嘛。”首相的眼光在首相府的总务长官脸上扫了一下,说道,“总之,我倒很想请教一下,地震学者的肚子里到底装有多少东西。但是呢,还不能太兴师动众。要是叫新闻记者给捅出去,可就麻烦啦。挑那么几个人,充分听听他们的意见。请你马上挑选人吧……”
这时,房间蓦地微微晃动起来,一小块灰尘从天花板上轻轻飘下。没过一会儿,又来了个剧烈的震荡,地板忽悠忽悠地摇晃着,伴着地下传来“嘎吱”的一声,墙壁和柱子也随着“咯吱咯吱”响了起来,桌上茶碗里的水也溢出来了。
“好家伙,还挺厉害的……”运输大臣面露惊恐地说道。他刚要从椅子上站起来,振动突然停息了。茶碗里的茶水仍在摇晃,花瓶里的水“咣当咣当”地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两三片泥灰渣从墙上剥落下来。
“没完没了的………”厚生大臣唉声叹气道。下面发出无奈的苦笑声和嘈杂声,嘈杂中,远处什么地方“当”地响了一声。跟着,一个秘书敲开内阁会议室的房门走了进来,向总务长官附耳低声嘀咕了几句什么,总务长官的眉头往里挤了挤,点了点头,然后对大家说:“浅间山开始喷发了……”
田所博士的私人研究所坐落在本乡第二条街。坐在研究所二楼的那个露着弹簧和稻草的破沙发上,小野寺感受到了这次地震。盯着摇晃的天花板和积满灰尘的日光灯,小野寺只觉得像做梦一样恍恍惚惚,直到窗户上的一块玻璃“哐当”一声碎了,沙发下面发出断裂的声音,他才如梦初醒,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这时,地震已经停息,他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突然听见一群人“叮叮咚咚”上楼梯的声音。
“着火了?”他向一个跑在走廊上穿着件破衬衫的年轻人问了一句。
“不,是浅间山喷发。”
他猛地离开了沙发,跟在年轻人后面,从三楼奔向屋顶。几名男女正抓着栏杆指着西北方向,在那里高声嚷嚷。他们的视线被本乡这一带所特有的那些参差不齐的大楼、伸向山顶的高速公路和市中心的超高层建筑群给挡住了,加上那不断腾起的热烘烘的化学烟雾的笼罩,更使他们眼前的视线一片模糊,很难看清地平线远方的天空。然而,即使如此,也还是可以看见一缕黄烟直冲云霄。——“是那个吧?”“不是,那是谁家烟囱里冒出来的烟。”“在那儿,准是那个!”“不可能。离这儿一百多公里,而且,空气又污染得这么厉害,怎么会看得见?”——喧嚣、嘈杂的对话声直逼耳膜,小野寺感到自己比刚才清醒了不少。今天早上天亮之前,小野寺就离开青山的公寓把记录送来了。从昨晚到现在,一直没好好休息,本打算上班前在这里眯瞪一两个小时,结果,睁开眼睛一看手表已经十一点了。虽然已经打了请假的报告,但假期是从明天开始的,所以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赶紧给公司去个电话。他正向楼梯走去,田所博士无精打采地走了上来,他身穿皱皱巴巴的工作服,脚上趿着一双拖鞋,满脸胡子拉碴,两眼通红,双颊肌肉松弛,和一星期前紧紧贴着深海潜艇观测窗时的田所博士相比,憔悴得判若两人。
“是浅间山啊……”田所博士用他那沙哑的声音说道,“不要紧……”
“可是,它是紧接着昨天天城山的喷发哟!”小野寺说,“社会上又要谣言四起了。”
“社会上的议论嘛,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田所博士把刚到嘴边的哈欠咽了回去,惺忪的眼睛泛着泪花,一边抹着眼角一边说道,“只要平息下来,人们马上就会忘掉的。先不说这个了……”
“那么……”小野寺又看了一下手表,“我先告辞了,刚才睡过头了,今天早上已经迟到了。”
“小野寺君……”田所接连打了几个没有打出来的哈欠,接着说,“如果方便,到下面说几句话好吗?刚才看你睡得正香,没好意思把你叫醒。”
“哦……”小野寺说着,在楼梯旁边沉吟了半晌,“没关系,从明天起,我开始休假,今天不过是办办移交,下午露个面就行啦。什么事?”
“到下面谈吧……”田所博士说着,转身对身旁乱作一团的研究员们大声吼道,“喂,别总是那么吵吵嚷嚷的,去把浅间山喷发的情报收集一下。”
“我得先打个电话。”小野寺说。
小野寺打完电话后,就向地下室走去。一楼和地下室是打通的,这里是田所博士私人研究所的计算机中心。整个建筑物中,只有这个房间是用牢固的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它的形状像只箱子,在这间屋子里,还套着一间小巧紧凑、用双层墙隔开的单间,配有空气调节设备。单间里放着大规模集成化的超小型电子计算机,墙外则乱七八糟地放着桌子、文件夹、保险柜、绘图板和早期的磁带式存储器等。伴音打字机一边放着录音带,一边“哒哒”地送出穿孔纸带。
底层一个金属板条做的狭窄的走廊向外伸出,把三面墙壁团团围住,这里有几间用塑料板和玻璃围起来的房间,里面摆满了电话机、传真机等通信设备——唯一的一面顶到天花板的墙面上,挂着一幅透明磁性塑料板制成的包括近海在内的日本地图,上面吸附着一大堆五颜六色的磁钉。这个环抱计算机机房而建的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作为研究所实在是粗糙至极。墙上到处是裂缝,三楼几乎是歪斜着的。整个建筑外表陈旧、破烂不堪,寒碜得几乎有碍观瞻,越看越像是一个吝啬的不动产开发商或小规模金融业者的联合事务所。门口处,还摆放着几辆破旧不堪的客货两用车和老式轿车。
打完电话后,小野寺进了地下室。地下室的冷气设备功率很大,空气凉爽宜人。大概正值午休时间,地下室空空荡荡,只有田所博士一个人坐在室内一角的椅子上,一只胳臂撑在桌上托着脑袋,嘴里不停地在说着什么。小野寺走到博士身旁,田所博士抬起他那血丝密布的眼睛,像盯着陌生人一样看了小野寺一眼。
... -->>
3
这一天——197×年7月26日中午11点26分,伊豆天城山出现火山喷发,附近一带也有地震发生。后来才搞清楚,并不是天城山的喷发直接引起这些地震,而是震源在相模湾西南海底十公里处的浅源性地震诱发了早就传得沸沸扬扬的天城山的喷发。这一现象在众多火山爆发中,还是很少见的。仅就地震本身而言,六点五级的较大型地震——在近期日本根本算不上什么。但是,由于它与普通的地质构造性地震不同,它让一直没有喷发征兆的死火山几乎完全突然地喷发,所以才让人感到很有些异常。
天城山喷发八分钟后,伊豆大岛的三原山也开始喷发,紧接着,位于天城山东北的大室山也伴随着一阵轰响显出喷发的迹象。在热川一带,河水的的确确在发热,强烈的高压蒸汽从温泉的泉眼中冒出。伊豆半岛的环岛公路和环岛铁路从伊豆到东伊豆路段停运,熔岩流开始向热川城里涌来。地震和海啸瞬息之间就使整个城市处于毁灭状态,救援工作只能靠海上输送的船舶和汽艇了。震源在北纬三十四度五十九分十秒、东经一百三十九度十四分三十秒附近海底的地震引起的海啸袭击了伊豆半岛东岸、伊豆大岛为中心的相模湾沿海一带,伊东、热海、小田原、大矶、平冢、逗子、叶山和三浦等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虽然地震的强度与昭和五年11月26日的北伊豆大地震相比算不了什么,但作为一个东海道上的巨大城市——在当时集结了高密度投资的太平洋环状地带的中间地区,它的实际损失程度是相当厉害的。加上暑期旅游旺季,住在这一带避暑的游客也蒙受了巨大的灾难。经历了漫长停滞期又突然活跃起来的天城山喷出的烟雾,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还伴着远雷般的轰鸣缭绕在空中,随风飘来的火山灰夹杂在雨中洒向湘南一带的各个地方。东海道线、新干线停运,国道一号停运,东名公路部分地段单行,各地停电,部分地区电话不通……大地还在无情地抖动,黑洞般深不可测的海底周期性地发出怪兽般的海鸣声,劫后余生的沿岸民众又陷入无尽的恐惧和不安之中。
当时,小野寺正和那些死活要回东京的同事在一起,乘着气垫船行驶在海面上。位于海面五十米高处的玲子的别墅,除了那个鼓出来的卵形房屋因山崖崩塌而稍微倾斜,以及下海用的电梯被海啸冲得七零八落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损失。但是,由于突然停电,加上山崖崩塌滚落下来的石块堵住下山的道路,所以,大家显得格外紧张,竟不知如何是好。特别是部长,虽然强作镇静,但看见海上燃烧得通红的喷火,也吓得嘴唇都在发抖。茫然不知所措的玲子接到了她父亲从静冈打来的询问电话。几个同伴说是第二天一早在东京有急事要办,大吵大嚷着非要回去不可。由于汽车不通,于是,只能动用小型气垫船,由小野寺驾驶,同他们一起赶回东京去。(这气垫船是威士特兰·M公司出产的交通工具,售价两千万日元,把它作为娱乐之用,未免太过于奢侈。)气垫船吊在车库里,因为有卷帘门遮挡,所幸未遭海啸破坏。小野寺以时速七十公里的速度向前飞驰,火山灰颗粒从天空中唰唰地飘下,不一会儿又夹杂着雨水散落在海面上。灯光照射使直泻的蒙蒙灰尘就像被劈开了一样。小野寺不时地把视线从雷达的荧光屏上移开,投向远处染红了夜空的天城山。心中难以言状的惶恐与不安,就像令人心惊肉跳的黑色潮水,从丹田处哗哗地涌上来……他一时还弄不清楚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但却隐隐约约地感到,这同他当初在遥远的日本海沟南端、八千米海底深处所看到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确切地说,与他在深海潜艇中,耐压外壳每平方厘米承受一吨压力的情况下所切身感受到的那种可怕的、巨大的不可名状的冲动有关。
“小野寺君……”气垫船绕油壶航行时,有人在船舱后面喊他,“东京来的电话,给你的,私人电话……”
小野寺虽然听到了,但仍在那儿犹自发呆,回味着那轻轻萦绕在内心深处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过了一阵子,他才恢复正常,喃喃道:“私人电话?”
他想起了:原来,电话电报公司在两三年前终于开辟了欧美国家已经广泛使用的那种定向传呼服务。
“请拨到这边来……”说着他就戴上了耳机,用手旁的开关把海洋无线电转拨到船上电话来。
“喂,喂……”声音有些耳熟,但并不是经常听到的那个粗犷嗓门。
“我是小野寺……”他答道。
“是我,田所……”对方答道,“找你好半天了,天城山的情况怎么样?”
“仍在继续喷发……”小野寺朝被雨水弄脏的船窗瞥了一眼说道,“三原山好像也冒着很大的烟雾。”
“你们公司的山城常务董事听吉村部长说,两星期前搞的相模湾海底调查记录好像在你那儿……”
“哦,本来打算先在家整理一下再转给调查部,所以把一部分复印件带回家里了,原件在公司里。提交报告的时间还早着呢……”
“其中有没有相模湾海底深部最近异常情况的记录?”
小野寺这才恍然大悟。
“有的。”他说道,“只是……因为过去的海底状态详细记录不够清晰,所以这份记录只是同以前观察得到的印象做了一番比较而得出的目测记录而已。的确,海底斜坡深处和以前所看到的海底地形相比,到处都发生了令人吃惊的变化。说是以前,也只不过是大约半年以前而已。当然,这完全是我个人的记忆……”
“不管怎么说,这次搞的应该算是海底地形图和观测记录吧。”
“是的,虽然只是非常粗略地描画了一下,但如果海底发生的异常也包括这次观测中认为异常的地带的话,那范围可就相当广了啊……”
“你什么时候到东京?”田所博士用毫无通融余地的口气说道,“你大概已经够累的了,可是,我希望尽快看到你这份记录。我现在在本乡我自己的研究所里。你住哪儿?”
“青山……”小野寺看了看手表,是凌晨一点三刻,“快的话,可能在天亮时送到。地点是……”
“本乡第二条街。快到时给我来个电话。”
“那份资料……同这次地震有关联吗?”
“这次地震?”田所博士的语气带着一股怒气,“没准我画出的地形图比这更严重!反正我这会儿正为它瞎忙活着呢。这需要大量资料,就是把现在手头所有的一切资料都用上去,也还不够。但是……”
突然,田所博士的声音中断了。“喂,喂……”小野寺以为田所博士已经挂上了电话。
“我也许有些失常了,”这次听到的声音和刚才迥然不同,显得非常无奈和疲惫,“……这很可能是胡思乱想,可我总对它放心不下。就是为了这个,我才彻夜不眠啊。不好意思,拜托了。”
“知道啦。”小野寺回答说。
开大节流阀,气垫船在城之岛的海面划出一个很大的弧形,引擎声和振动声在加剧,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出产的“塔德X型”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轰轰吼叫,速度表的指针摇摇晃晃向八十公里、九十公里——进而向一百公里的刻度上攀升。小野寺有点担心,在如此漆黑的夜里,以这样的高速航行,万一被海上巡逻艇抓住可就麻烦了。雨刮器不停地拂去飞溅到前窗的水花,小野寺屏住呼吸注视着前方,同时,两眼不停地扫着雷达荧光屏上的海岸地形,想尽量顺着海岸航行。这样,利用空气流在水面滑行的气垫船,就大可不必担心吃水的深浅了,真是谢天谢地。陆运局那帮饭桶!如果他们不是那么磨磨蹭蹭,而早些制定出气垫船在陆地上驾驶的交通规则,那么就可以在随便什么地方直接驶离水面驶入高速公路了……坐在旁边的建筑师拧开了收音机。地震的新闻已经结束,紧接着是喧闹的音乐。深夜唱片节目的主持人,用带着鼻音的声调,又开始了令人讨厌得几乎起鸡皮疙瘩的饶舌。先是东京深夜节目,例行公事似的播报了一番伊豆的地震、天城山的喷发和相模湾的海啸。然后,像往日一样,照旧开始彻夜不眠地播放起那令人倦怠的歌曲来。
小野寺听着收音机,立刻又想起了乡六郎:是啊,他死掉了,而且是自杀。他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真的是自杀吗?谁相信他会自杀?他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绝不会自杀的!
“开得这么快,没事吧?”坐在旁边的男人不无担心地问道。这一问,提醒了小野寺,他连忙抓起广播用的麦克风:“请大家把安全带系好!”说着他瞟了一眼燃油表,问题不大,到晴海绰绰有余……
2月27日上午,内阁召开例行会议。作为这次会议的临时议题,由首相府的总务长官简单报告了这次伊豆地震的受灾情况。当然,就目前而言,准确的数字还无从知晓,但海啸、地震和火山喷发所造成的房屋倒塌和流离失所已达几千户,遭受不同程度损失的受害者已超过几万户。天城山的熔岩已溢流至热川前沿,铁路、公路、工厂和观光设施等方面的损失总额,估计已超过几千亿日元……
“无论是喷发还是地震,都没发出预报或警报吗?”刚刚出国访问归来的首相,面带倦容地喃喃问道,“政府不是早就拿出一笔相当可观的预算,请人研究地震预报吗?……”
“唉,据学者们说,撇开喷发暂且不论,就地震一项,想在五年十年之内搞出预报是根本办不到的……”阁僚中年纪最轻的科学技术厅长官首先开口,“更何况目前连地震的原因都还讲不清楚呢。特别是现在,地震频发,想在某个地方搞清地震的先兆,绝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气象厅的有关人员也是这么说……”自治省大臣说道,“这次也可能有过什么迹象,就是人们所说的先兆吧。如果用电波术语来比喻,就是说相当于杂音的微震时有发生,而想从中找出明显的迹象却难乎其难,对吧?”
“新‘新干线’的工程是不是又要因为这次地震而推迟呢?”通商产业大臣问道。
“国铁总裁也是牢骚满腹哩。他说什么地震固然是个问题,但是,纳入工程计划的地段接二连三出现地盘偏移的问题,光是重新测量这一项,承包商就已经有些吃不消啦……”世故老人——运输大臣说道,“新干线的治安工作也闹得鸡犬不宁……工期可能要往后拖了。今年,国营铁路和私营铁路都会出现很大的赤字。”
“除了梅雨季节的水灾之外,今年以来,单是因为地震而适用《灾害救济法》规定的,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大藏大臣愁眉苦脸地说道,“从各种情况来看,要总是这样,就非得追加预算不可。明年的预算可就够呛喽。”
“看来,今后在制订年度计划时,都得把地震和天灾这些因素充分考虑在内才行啊……”建设大臣边擦眼镜边说道,“由于天灾,而使计划的执行出问题,这种趋势在逐年加强。如果每次再出现其他什么岔子,新闻报道方面就要把这说成是‘人祸’了,人言可畏……”
会场静默片刻。建设大臣的一席话,多少又撩起了隐藏在每个内阁成员内心深处的茫然和不安。日本制定了名目繁多的长期规划,在狭窄的国土上层层叠叠地拟订出建设规划或城市、地区和产业地带的再布局规划,比如:运输高速化七年计划、通信器材五年计划、农业结构调整十五年计划、自动控制八年计划、土地重新规划十年计划、社会福利计划、新住宅五年计划等等。经济增长率说的是百分之八点四,实际则为百分之六点九。虽说同几年前相比,增长速度稍嫌缓慢,但用国际水准来衡量,仍然是很高的,而且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实质性的国民总收入的上升率也在开始增大,各项计划大多可望提前或在年度内完成。近一两年里,“灾害”对中央各部厅来说,几乎不构成什么威胁。去年从整体来看,可以说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即使是灾害影响比较大的运输省和建设规划部门,其影响程度也没有超过往常——包括灾害最严重的年度。
可是,今年呢?
新的财政年度刚开始还不到四个月,一种不可名状的暗淡阴影便笼罩在各种计划中,甚至几乎遍及一切领域……
单就每一个个案来说,也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像日本这样一个饱受台风袭击、地震频发、雨雪不断的狭窄而历经沧桑的国度,同自然灾害的斗争,历来就是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尽管接连不断地遭受天灾,恢复工作进行得还是迅速而积极的。日本民众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已经锻炼出克服灾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连外国人都为此惊叹不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经历一次地震和战争的灾难,特别是大灾大难,日本的面目就会为之焕然一新,从而大踏步地前进一步。灾难,似乎还有这么一层意义,那就是:对于从不喜欢新旧事物激烈冲突的这个国家来说,不如说是天然而非人为地把天灾当作上苍赐予的灵丹妙药,用这剂妙方把那些无法应付的旧事物从地面上彻底扫除,并已然成了一种民族特征。
这个国家的政治也并非得益于合理的、理性的、图解式的思维,而是更多地借助于那种非意识性的敏锐的直觉。在这个自古以来高度密集的社会里,似乎天生具备了一种全民性的政治传统:尽管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有意识地要利用灾难,可结果大家都利用了灾难。但是,这次却迥异于往昔。就局部而言,看起来很像是年复一年的、同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一个延续,但如果我们把开始受到影响的每一个局部放到一起做个宏观透视,就会发现,它就像一幅琢磨不透的镶嵌画,模糊而略带一点阴影,整个轮廓若隐若现。虽然并非所有的内阁成员都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在一些人的心底里,已经感到了某种扑朔迷离和令人不寒而栗的苗头。
“问题的关键是人心的动摇……”首相刚刚开了个头,就把已到嘴边的话又吞回去了。于是,他把视线移向桌上的茶碗。窗外射进来的光线,反射在那杯已冷却了的黄色液体上,几道小而圆的涟漪在光亮的水面上重重叠叠,微波荡漾。
“地震究竟还要持续多久呢?”首相突然换了副口气,“最近全国各地的地震好像也太多了一些……”
“从统计数字看,一般来说,夏天比冬天多。”自治省大臣回答。
“而且,喷发也多……”首相接过话茬,“是不是到了那个什么大的变动的时期了?是不是啊?”
“曾经有过可能发生第二次关东大地震的说法,”防卫厅长官说道,“但这已经是好久以前的事了,目前,这种说法已经销声匿迹了。”
“总而言之,从今往后,地震是多还是少呢?”首相有些焦灼地问道。他那平素没有表情的脸庞抽搐似的痉挛了一下,“不过我想,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把这一点搞清楚,那么,在各种计划中,就应该考虑把地震和海啸的对策也制定进去。”
总务长官心中暗想:首相在这方面倒是有些神经过敏。与其说是对付地震,还不如说是为了那事。因为前不久,在嫡系门派中就闹出了涉及某大公司非法融资的丑闻。
“关于地震,是不是先听听学者们的意见?”厚生大臣建议,“我们也想听听学者们的想法。”
“也听不到什么精彩的意见。”技术厅长官苦笑着说,“所谓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它和技术研究不同,耗费大量资金换来的只是极少的研究成果。能说得出个子丑寅卯的,实在少之又少。如果有哪位学者可以断然下结论的话,那他不是江湖骗子,就肯定是个怪物。我在气象厅有一位私交很深的学者朋友,见面时经常问他地震的事,但他也只能给一个含糊其词的回答。”
这位四十出头的科学技术厅长官,是内阁成员中独一无二的研究自然科学出身的人。他在创建宇宙开发和原子能等所谓尖端科学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并因此一步登天,成为所谓“准官僚”的新型政治家。
“那也没有什么关系嘛。”首相的眼光在首相府的总务长官脸上扫了一下,说道,“总之,我倒很想请教一下,地震学者的肚子里到底装有多少东西。但是呢,还不能太兴师动众。要是叫新闻记者给捅出去,可就麻烦啦。挑那么几个人,充分听听他们的意见。请你马上挑选人吧……”
这时,房间蓦地微微晃动起来,一小块灰尘从天花板上轻轻飘下。没过一会儿,又来了个剧烈的震荡,地板忽悠忽悠地摇晃着,伴着地下传来“嘎吱”的一声,墙壁和柱子也随着“咯吱咯吱”响了起来,桌上茶碗里的水也溢出来了。
“好家伙,还挺厉害的……”运输大臣面露惊恐地说道。他刚要从椅子上站起来,振动突然停息了。茶碗里的茶水仍在摇晃,花瓶里的水“咣当咣当”地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两三片泥灰渣从墙上剥落下来。
“没完没了的………”厚生大臣唉声叹气道。下面发出无奈的苦笑声和嘈杂声,嘈杂中,远处什么地方“当”地响了一声。跟着,一个秘书敲开内阁会议室的房门走了进来,向总务长官附耳低声嘀咕了几句什么,总务长官的眉头往里挤了挤,点了点头,然后对大家说:“浅间山开始喷发了……”
田所博士的私人研究所坐落在本乡第二条街。坐在研究所二楼的那个露着弹簧和稻草的破沙发上,小野寺感受到了这次地震。盯着摇晃的天花板和积满灰尘的日光灯,小野寺只觉得像做梦一样恍恍惚惚,直到窗户上的一块玻璃“哐当”一声碎了,沙发下面发出断裂的声音,他才如梦初醒,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这时,地震已经停息,他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突然听见一群人“叮叮咚咚”上楼梯的声音。
“着火了?”他向一个跑在走廊上穿着件破衬衫的年轻人问了一句。
“不,是浅间山喷发。”
他猛地离开了沙发,跟在年轻人后面,从三楼奔向屋顶。几名男女正抓着栏杆指着西北方向,在那里高声嚷嚷。他们的视线被本乡这一带所特有的那些参差不齐的大楼、伸向山顶的高速公路和市中心的超高层建筑群给挡住了,加上那不断腾起的热烘烘的化学烟雾的笼罩,更使他们眼前的视线一片模糊,很难看清地平线远方的天空。然而,即使如此,也还是可以看见一缕黄烟直冲云霄。——“是那个吧?”“不是,那是谁家烟囱里冒出来的烟。”“在那儿,准是那个!”“不可能。离这儿一百多公里,而且,空气又污染得这么厉害,怎么会看得见?”——喧嚣、嘈杂的对话声直逼耳膜,小野寺感到自己比刚才清醒了不少。今天早上天亮之前,小野寺就离开青山的公寓把记录送来了。从昨晚到现在,一直没好好休息,本打算上班前在这里眯瞪一两个小时,结果,睁开眼睛一看手表已经十一点了。虽然已经打了请假的报告,但假期是从明天开始的,所以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赶紧给公司去个电话。他正向楼梯走去,田所博士无精打采地走了上来,他身穿皱皱巴巴的工作服,脚上趿着一双拖鞋,满脸胡子拉碴,两眼通红,双颊肌肉松弛,和一星期前紧紧贴着深海潜艇观测窗时的田所博士相比,憔悴得判若两人。
“是浅间山啊……”田所博士用他那沙哑的声音说道,“不要紧……”
“可是,它是紧接着昨天天城山的喷发哟!”小野寺说,“社会上又要谣言四起了。”
“社会上的议论嘛,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田所博士把刚到嘴边的哈欠咽了回去,惺忪的眼睛泛着泪花,一边抹着眼角一边说道,“只要平息下来,人们马上就会忘掉的。先不说这个了……”
“那么……”小野寺又看了一下手表,“我先告辞了,刚才睡过头了,今天早上已经迟到了。”
“小野寺君……”田所接连打了几个没有打出来的哈欠,接着说,“如果方便,到下面说几句话好吗?刚才看你睡得正香,没好意思把你叫醒。”
“哦……”小野寺说着,在楼梯旁边沉吟了半晌,“没关系,从明天起,我开始休假,今天不过是办办移交,下午露个面就行啦。什么事?”
“到下面谈吧……”田所博士说着,转身对身旁乱作一团的研究员们大声吼道,“喂,别总是那么吵吵嚷嚷的,去把浅间山喷发的情报收集一下。”
“我得先打个电话。”小野寺说。
小野寺打完电话后,就向地下室走去。一楼和地下室是打通的,这里是田所博士私人研究所的计算机中心。整个建筑物中,只有这个房间是用牢固的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它的形状像只箱子,在这间屋子里,还套着一间小巧紧凑、用双层墙隔开的单间,配有空气调节设备。单间里放着大规模集成化的超小型电子计算机,墙外则乱七八糟地放着桌子、文件夹、保险柜、绘图板和早期的磁带式存储器等。伴音打字机一边放着录音带,一边“哒哒”地送出穿孔纸带。
底层一个金属板条做的狭窄的走廊向外伸出,把三面墙壁团团围住,这里有几间用塑料板和玻璃围起来的房间,里面摆满了电话机、传真机等通信设备——唯一的一面顶到天花板的墙面上,挂着一幅透明磁性塑料板制成的包括近海在内的日本地图,上面吸附着一大堆五颜六色的磁钉。这个环抱计算机机房而建的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作为研究所实在是粗糙至极。墙上到处是裂缝,三楼几乎是歪斜着的。整个建筑外表陈旧、破烂不堪,寒碜得几乎有碍观瞻,越看越像是一个吝啬的不动产开发商或小规模金融业者的联合事务所。门口处,还摆放着几辆破旧不堪的客货两用车和老式轿车。
打完电话后,小野寺进了地下室。地下室的冷气设备功率很大,空气凉爽宜人。大概正值午休时间,地下室空空荡荡,只有田所博士一个人坐在室内一角的椅子上,一只胳臂撑在桌上托着脑袋,嘴里不停地在说着什么。小野寺走到博士身旁,田所博士抬起他那血丝密布的眼睛,像盯着陌生人一样看了小野寺一眼。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