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名门艳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午,寨子里别的人家已炊烟四起,都在忙着做年饭。
原本,我们的过年,应该在汉人农历的十月。
可是现在的情况,变了。
变得让我们也同他们过同样的年,每每想起这些。
一村子的人,都有些伤感。
我们的祖先,后辈们很难回到那个几千年传承的文明中去了,千万别骂我们。
……
汉收和汉粮围着火塘烤火,看阿姐汉晨做千疤衣,一点也没有过年的气氛。
他们虽然都小,但都明白家里发生的事,是不可抵挡的难关。
所以,都不愿多说话,更不愿再搞出什么乱子。
这时,阿乌胡妈和曲比胡爹从后门推门进屋来:“二女子!二女子!快来。”
汉晨抬头,看见阿乌胡妈和曲比胡爹站在后门的灶头边。
手提了一块约七八斤重的猪肉和一斗白花花的包谷米,站在那儿很关心地说:“来,拿去弄过年饭。”
汉晨起身,走到他们面前说:“这东西我不能收,拿回去吧!”
曲比胡爹说:“你看不起我们曲比家人是不是?叫你拿来弄年饭,就不要推了。等会儿,你大阿哥就要回来吃饭呢,你的阿妈给我讲过。”
“不行,胡爹!我不能收您们的东西。”
汉晨的声音极小,边说边往堂屋这边退过来。
阿乌胡妈心头一动说:“这不是送,是还给你们,去年我在你阿妈手上借的腊肉和包谷,她叫我拿来还你们,你记不起?去年我来借的时候你阿哥还在场。”
汉晨知道阿乌胡妈在说假,便说:“您从来就没向我妈借过腊肉,我的记性好,哄人,如果我收了您的东西,阿爸都不依。”
“不要推,就算我们借给你们吃行不行?明年还我。”
曲比胡爹一边说着,一边将肉和包谷米放在灶上,拉起阿乌胡妈就走。
出门时,又回头丢下一句话:“我明天要到医院去看你的阿爸和老六,有啥事就喊一声,阿乌胡妈她会帮你。”
曲比胡爹本名曲比阿桑,建立公社时,有工作组的人帮他取了个汉名,叫胡传统。全村人喊来叫去,就直接喊成了曲比胡爹。
阿乌胡妈没姓只有名,也是工作组的人帮她取了个叫魏贞芳的汉名。
他俩原先是我们阿诺土司家族的长工,也是被我阿爸他父亲一手养大的孤儿。
后来土改,三清四查的时候,便离开了我们家族。
他们自立门户,结婚生子,膝下有四女三儿,其中最小的儿子叫曲比曲波,汉名叫胡清泉,刚满八岁就被远在华阳的大户人家包养去了。
阿爸的父亲一家人挨批斗的时候,他们俩也少不了私下的救亡活动,以报抚养之恩。
再后来,阿爸在村子里的最好亲朋,就只剩下他们俩,而且年年都相互帮忙种庄稼。
阿爸的父亲,对那些斗垮自己家庭的所谓贫下中农,恨之入骨。
因为这些人,当初都享受过自己家族的长期照顾。
自己靠勤劳创建的财产,却被视为剥削阶级一类,发展到顶峰时期,也没压迫过任何一名长工、短工。
这些事实,曲比胡爹、阿乌胡妈是最清楚不过的。
阿爸长大成人后,也对村里的一些贫下中农极为不满。
但苦于历史背景,只好忍气吞声。
平常也只和曲比胡爹他们来往,叫“曲比胡爹”、“阿乌胡妈”是我们一家人对他俩的尊称。(未完待续)
中午,寨子里别的人家已炊烟四起,都在忙着做年饭。
原本,我们的过年,应该在汉人农历的十月。
可是现在的情况,变了。
变得让我们也同他们过同样的年,每每想起这些。
一村子的人,都有些伤感。
我们的祖先,后辈们很难回到那个几千年传承的文明中去了,千万别骂我们。
……
汉收和汉粮围着火塘烤火,看阿姐汉晨做千疤衣,一点也没有过年的气氛。
他们虽然都小,但都明白家里发生的事,是不可抵挡的难关。
所以,都不愿多说话,更不愿再搞出什么乱子。
这时,阿乌胡妈和曲比胡爹从后门推门进屋来:“二女子!二女子!快来。”
汉晨抬头,看见阿乌胡妈和曲比胡爹站在后门的灶头边。
手提了一块约七八斤重的猪肉和一斗白花花的包谷米,站在那儿很关心地说:“来,拿去弄过年饭。”
汉晨起身,走到他们面前说:“这东西我不能收,拿回去吧!”
曲比胡爹说:“你看不起我们曲比家人是不是?叫你拿来弄年饭,就不要推了。等会儿,你大阿哥就要回来吃饭呢,你的阿妈给我讲过。”
“不行,胡爹!我不能收您们的东西。”
汉晨的声音极小,边说边往堂屋这边退过来。
阿乌胡妈心头一动说:“这不是送,是还给你们,去年我在你阿妈手上借的腊肉和包谷,她叫我拿来还你们,你记不起?去年我来借的时候你阿哥还在场。”
汉晨知道阿乌胡妈在说假,便说:“您从来就没向我妈借过腊肉,我的记性好,哄人,如果我收了您的东西,阿爸都不依。”
“不要推,就算我们借给你们吃行不行?明年还我。”
曲比胡爹一边说着,一边将肉和包谷米放在灶上,拉起阿乌胡妈就走。
出门时,又回头丢下一句话:“我明天要到医院去看你的阿爸和老六,有啥事就喊一声,阿乌胡妈她会帮你。”
曲比胡爹本名曲比阿桑,建立公社时,有工作组的人帮他取了个汉名,叫胡传统。全村人喊来叫去,就直接喊成了曲比胡爹。
阿乌胡妈没姓只有名,也是工作组的人帮她取了个叫魏贞芳的汉名。
他俩原先是我们阿诺土司家族的长工,也是被我阿爸他父亲一手养大的孤儿。
后来土改,三清四查的时候,便离开了我们家族。
他们自立门户,结婚生子,膝下有四女三儿,其中最小的儿子叫曲比曲波,汉名叫胡清泉,刚满八岁就被远在华阳的大户人家包养去了。
阿爸的父亲一家人挨批斗的时候,他们俩也少不了私下的救亡活动,以报抚养之恩。
再后来,阿爸在村子里的最好亲朋,就只剩下他们俩,而且年年都相互帮忙种庄稼。
阿爸的父亲,对那些斗垮自己家庭的所谓贫下中农,恨之入骨。
因为这些人,当初都享受过自己家族的长期照顾。
自己靠勤劳创建的财产,却被视为剥削阶级一类,发展到顶峰时期,也没压迫过任何一名长工、短工。
这些事实,曲比胡爹、阿乌胡妈是最清楚不过的。
阿爸长大成人后,也对村里的一些贫下中农极为不满。
但苦于历史背景,只好忍气吞声。
平常也只和曲比胡爹他们来往,叫“曲比胡爹”、“阿乌胡妈”是我们一家人对他俩的尊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