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23wx.cx,元首的愤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默打算采取小心而慎重的策略,使得战略退却和战术上的进攻相结合,在把时间拖上大半个月,那时候就是四月份,苏联已经完全解冻,路面情况和天气就完全对德军有利了,此时在发动大会战,就可以使苏军陷入极大的混乱,从而可以更好的保存自己的兵力和兵器。而与此同时苏军那种不顾损失而强行进攻的原则也会最终使得他们自食恶果。
苏联严酷的天气和路面积雪,让德军被迫选择了战略上的退却,到了1943年的2月,他们已经加快了退却步伐,于是,苏军紧踏着德军的足迹进行追击,德军撤退了大约三百多公里。随后苏军收复哈尔科夫,抵近了第聂伯河。但在2月底时,南线德军在李默的率领下实施了一个反突击,重新占领了哈尔科夫,并在一段时期以内使苏军丧失了平衡。此时的苏军正好也和初期的德军一样,向前伸展得过度了,拉长了自己的交通线,不停地跟踪追击,使补给品一时接济不上来。德军则好象滚雪球一样,向着自己的基地和补给方向退去,因而使自己的力量得以恢复和加强。
李默的部队于3月14日重新攻克哈尔科夫后,苏军西南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正在向后方败退,德军穷追不舍,一路跟踪,并开始威胁中央方面军的后方。苏军最高统帅急调第21集团军和坦克第1集团军,及第64集团军增援。才稳住阵脚。此时,德军因使用兵力有限进攻也告一段落。在3月下旬,双方暂作休整,战场上出现了暂时的宁静。这时,双方战线态势如下:德军己撤过罗斯托夫,整个南翼战线已收口并拉直,但在库尔斯克地区,苏军形成一片向西楔入德军战线的巨大突出部。它在北西南三面与德军保持接触。库尔斯克突出部正面宽100英里,北面深150英里,南面深50英里。
自此。整条战线就形成了一个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状态。
哈尔科夫反击战之后。虽然整个东线趋于稳定,但德国最高统帅部却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危险的战局迫使其必须面对以下两种选择:
1 回缩战线,将部队进一步后退。在东线全面转入防御。
2 进行一些有限目的的进攻。以求削弱苏军的进攻力量。
为此李默向希特勒提出了两个东线战场作战计划草案:一是主动放弃顿聂茨河和米乌斯河防线。把苏军诱入顿河下游,再使用预先集结在那里的德军装甲部队攻击苏军侧面,将其围歼;二是先发制人。在苏军补充冬季损失之前,向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地区发动攻击,争取将其围歼或者重创。
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方案都有着各自的风险,诱敌深入固然可行,但这无意于将主动权交于苏军且之后对于敌人的主攻方向较难判断。先发制人,可以取得突袭的先机,但问题是苏军在突出部的集结力量仍要超越德军,而德军如果不能获得足够的突击力量,也将难以保证战役的彻底胜利。
对此李默更倾向于第一套方案,并指出:此时德军需要采取机动作战的办法才能获得胜利,因此他建议将右翼部队撤到第聂伯河一线,尔后由哈尔科夫地域实施反击,一举摧毁苏军主力。
但希特... -->>
李默打算采取小心而慎重的策略,使得战略退却和战术上的进攻相结合,在把时间拖上大半个月,那时候就是四月份,苏联已经完全解冻,路面情况和天气就完全对德军有利了,此时在发动大会战,就可以使苏军陷入极大的混乱,从而可以更好的保存自己的兵力和兵器。而与此同时苏军那种不顾损失而强行进攻的原则也会最终使得他们自食恶果。
苏联严酷的天气和路面积雪,让德军被迫选择了战略上的退却,到了1943年的2月,他们已经加快了退却步伐,于是,苏军紧踏着德军的足迹进行追击,德军撤退了大约三百多公里。随后苏军收复哈尔科夫,抵近了第聂伯河。但在2月底时,南线德军在李默的率领下实施了一个反突击,重新占领了哈尔科夫,并在一段时期以内使苏军丧失了平衡。此时的苏军正好也和初期的德军一样,向前伸展得过度了,拉长了自己的交通线,不停地跟踪追击,使补给品一时接济不上来。德军则好象滚雪球一样,向着自己的基地和补给方向退去,因而使自己的力量得以恢复和加强。
李默的部队于3月14日重新攻克哈尔科夫后,苏军西南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正在向后方败退,德军穷追不舍,一路跟踪,并开始威胁中央方面军的后方。苏军最高统帅急调第21集团军和坦克第1集团军,及第64集团军增援。才稳住阵脚。此时,德军因使用兵力有限进攻也告一段落。在3月下旬,双方暂作休整,战场上出现了暂时的宁静。这时,双方战线态势如下:德军己撤过罗斯托夫,整个南翼战线已收口并拉直,但在库尔斯克地区,苏军形成一片向西楔入德军战线的巨大突出部。它在北西南三面与德军保持接触。库尔斯克突出部正面宽100英里,北面深150英里,南面深50英里。
自此。整条战线就形成了一个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状态。
哈尔科夫反击战之后。虽然整个东线趋于稳定,但德国最高统帅部却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危险的战局迫使其必须面对以下两种选择:
1 回缩战线,将部队进一步后退。在东线全面转入防御。
2 进行一些有限目的的进攻。以求削弱苏军的进攻力量。
为此李默向希特勒提出了两个东线战场作战计划草案:一是主动放弃顿聂茨河和米乌斯河防线。把苏军诱入顿河下游,再使用预先集结在那里的德军装甲部队攻击苏军侧面,将其围歼;二是先发制人。在苏军补充冬季损失之前,向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地区发动攻击,争取将其围歼或者重创。
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方案都有着各自的风险,诱敌深入固然可行,但这无意于将主动权交于苏军且之后对于敌人的主攻方向较难判断。先发制人,可以取得突袭的先机,但问题是苏军在突出部的集结力量仍要超越德军,而德军如果不能获得足够的突击力量,也将难以保证战役的彻底胜利。
对此李默更倾向于第一套方案,并指出:此时德军需要采取机动作战的办法才能获得胜利,因此他建议将右翼部队撤到第聂伯河一线,尔后由哈尔科夫地域实施反击,一举摧毁苏军主力。
但希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