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23wx.cx,倾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也通过和叶应武超乎君臣的关系,而将整个大明各阶层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成为一个相互牵连的利益共同体。单单就是这朝堂之上,六部、御史台和翰林院,掌权之人和叶应武基本上都是沾亲带故,更不要说外面那些统兵大将了,不是和叶应武从小一起玩大的,就是被叶应武提拔于草莽微末之中,对于叶应武可以称得上是忠心耿耿。
苏刘义虽然现在已经算是离开了军队,但是走起路来依旧带着军人的风范,步履铿锵,仿佛这个家伙不是来上朝的,而是来打仗的。尤其是他这一次节制两淮诸军北上,在前线来往奔波,原本将养几个月身上好不容易长出来的零星肉膘,这个时候也都消散殆尽,使得这位右丞相看上去更多了三分威武杀气,那些武将见到他也是毕恭毕敬的行礼。
当初叶应武制定了练兵纲要之后,就一直东奔西跑,所以作为大明底子的各路主力军队当中的骨干老卒,实际上都是苏刘义一手操练出来的。而苏刘义也因为这个原因,早早地被打上了叶应武一党的标签,两厢作用之下,使得这位当初背了包袱不得不屈身叶应武手下的将领,不得不紧紧的保持和叶应武的联系。
而叶应武独具一格的精兵路线和几次实打实的大捷,也让苏刘义彻底站在了叶应武这边。对于苏刘义这种天生死认理的家伙,叶应武也没有过多的拉拢甚至想方设法结个亲家,因为他知道苏刘义认准了方向十驾马车都拉不回来,如果自己再想办法拉拢,反倒是显得自己对苏刘义不信任。
“任忠。”文天祥冲着苏刘义微微点头。
“宋瑞相公。”苏刘义露出一抹笑容。
三个人就这么负手站在台阶之下,而他们的身后,文武百官,群英荟萃。
此时此刻,大明的菁英,已经尽数在此!
——————————————
当朝堂的大门打开,当文武百官鱼贯而入,站在殿门两侧,身为禁卫军统帅、殿前兵马都指挥使的江铁和吴楚材,下意识的对望一眼,然后手按佩剑、挺直腰杆,纹丝不动的伫立。
不只是他们两个,从大殿门口向内、向外,禁军将士肃然伫立,在朝阳之中如同一根根永远不会倾倒的旗杆。
这些从北方血火当中厮杀出来的汉子,只是在这里一站,就有一种浓烈的令人难以直视的冰冷杀气,只有敌人颈中的鲜血经过千军万马的厮杀锤炼,才能够锻造出这种凛然的杀气。
文天祥等人在走过殿门的时候,都是冲着江铁两人点头微笑,而后面那些远道而来的指挥使、都虞候,更是冲着他们拱手打招呼。大家当初追随着明王殿下走南闯北,都是在一口锅里面舀饭吃,就算是长时间不见,这种曾经生死相托的战友情谊还是消磨不掉的。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如果没有禁卫军骑兵万里驰援,最后一战定鼎,恐怕大明不可能取得关中大捷这样的胜利,从而为浩浩荡荡的北伐蒙上一丝本不应该有的阴霾。
这是大明的禁卫军,也是大明的英雄。
至于那些前朝留任的官员,在走过如狼似虎的禁卫军士卒时候,心中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前朝禁卫军的颓废样子,他们可是心知肚明,那不过就是一些朝廷花钱养着、给皇帝和大臣们找点儿安慰感和安全感的花拳绣腿罢了,别说让他们打仗了,就是真的拉出去操练操练,都有可能闹出什么难以想象的笑话。
当初靖康时候,汴梁八十万禁军一哄而散,甚至不如奋起抵抗的民壮。后来咸淳二年蒙古鞑子攻破临安,禁军更是连一点儿像样的防御都没有,就这么竖起白旗、作鸟兽散。
可是现在,眼前的这支禁卫军,已经截然不同!
精锐、英雄、天下第一,无数的光环戴在他们身上,而这之后,是被他们杀得血流成河的一处处沙场。
不少前朝大臣在这一刻都下意识的微微眯眼看着朗朗乾坤。
新朝新气象,这个和前宋截然不同的大明,处处都在流露出蒸蒸日上的气势。无论是身边这些年轻得有些过分的文武勋贵,还是在阳光下站立影不乱的禁卫军士卒。
“年轻,活力,蓬勃。”礼部尚书陈宗礼喃喃说道,旋即微笑着跟在当朝三位相公之后,第一个迈动步伐走入大殿。
不过当明王殿下一身天子着装,出现在大殿上的时候,所有的官员这才意识到,大明之年轻,已经不只局限于军兵,也不只局限于文武百官,更是在这位天子的身上体现的一览无余。年轻有为的君臣、所向披靡的大军,这就是大明带给所有人最鲜明的符号和印象。
叶应武一掀衣袍,端正坐在台阶上的黄金龙椅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官以文天祥为首,武将以苏刘义为首,文官行捧笏躬身礼,武官行单膝拱手礼,一排一排的人群如同风吹麦浪一般倒下,又在这雄浑的声音当中站起来。
左侧文官,右侧武将,泾渭分明,有条不紊。
“诸位卿家免礼。”叶应武微笑着说道。虽然他现在自称还是明王殿下,但是既然已经答应了登基,自然也不会反悔。而且刚才文武百官开口也不再是“殿下”,而是“吾皇”。
这些家伙也是挺识相,或者说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很久了。
不等叶应武开口说话,文天祥就已经毕恭毕敬的站了出来,沉声说道:“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叶应武点了点头,看文天祥这个架势,显然是已经和文武百官商量好了的,然后他作为左丞相代表全部百官发言。至于关乎什么事情,叶应武已经隐约能够猜测到。
“自殿下称王以来,大明一直沿用前宋年号,以待殿下登基之时,并表大明继承前宋之正朔。现而今殿下登基大宝在即,沿用咸淳之年号已大为不妥,臣以为,当改元大明年号,表示殿下正统。”文天祥不紧不慢的说道。
话音刚落,苏刘义、陆秀夫等人就已经站出来:“臣等附议!”
叶应武嗯了一声:“文丞相此言有理。只是不知道诸位臣工以为,何等年号更能体现大明之姿,兼并大明造福天下万民、刷新改良体制之决心?”
这事显然翰林院和学士院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当下里刘辰翁就已经大步出列,朗声说道:“启禀殿下,自汉武帝确立年号之制度以来,凡年号已有数百先例,年号之用处,无需多言,应当讨论之事,为年号之名称蕴含。年号应体现当朝陛下文武德治或期盼四海升平。而今陛下文治武功、实所共鉴,单一以‘文’字或‘武’字为开国年号,似有不妥,故翰林院并学士院以为,应当取后者,祈愿历经战火、百废待兴之大明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不知殿下以为可也?”
“那翰林院和学士院的意思是?”叶应武看着胸有成竹的刘辰翁,便知道他肯定已经想好了最合适的一个,倒不用自己操心了。
刘辰翁在一双双眼睛注视下,微微一顿,接着说道:“翰林院与学士院所列之年号中,臣等以为最为合适的,应当是永乐。天下当永乐,陛下当永乐,万民当永乐!”
时,也通过和叶应武超乎君臣的关系,而将整个大明各阶层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成为一个相互牵连的利益共同体。单单就是这朝堂之上,六部、御史台和翰林院,掌权之人和叶应武基本上都是沾亲带故,更不要说外面那些统兵大将了,不是和叶应武从小一起玩大的,就是被叶应武提拔于草莽微末之中,对于叶应武可以称得上是忠心耿耿。
苏刘义虽然现在已经算是离开了军队,但是走起路来依旧带着军人的风范,步履铿锵,仿佛这个家伙不是来上朝的,而是来打仗的。尤其是他这一次节制两淮诸军北上,在前线来往奔波,原本将养几个月身上好不容易长出来的零星肉膘,这个时候也都消散殆尽,使得这位右丞相看上去更多了三分威武杀气,那些武将见到他也是毕恭毕敬的行礼。
当初叶应武制定了练兵纲要之后,就一直东奔西跑,所以作为大明底子的各路主力军队当中的骨干老卒,实际上都是苏刘义一手操练出来的。而苏刘义也因为这个原因,早早地被打上了叶应武一党的标签,两厢作用之下,使得这位当初背了包袱不得不屈身叶应武手下的将领,不得不紧紧的保持和叶应武的联系。
而叶应武独具一格的精兵路线和几次实打实的大捷,也让苏刘义彻底站在了叶应武这边。对于苏刘义这种天生死认理的家伙,叶应武也没有过多的拉拢甚至想方设法结个亲家,因为他知道苏刘义认准了方向十驾马车都拉不回来,如果自己再想办法拉拢,反倒是显得自己对苏刘义不信任。
“任忠。”文天祥冲着苏刘义微微点头。
“宋瑞相公。”苏刘义露出一抹笑容。
三个人就这么负手站在台阶之下,而他们的身后,文武百官,群英荟萃。
此时此刻,大明的菁英,已经尽数在此!
——————————————
当朝堂的大门打开,当文武百官鱼贯而入,站在殿门两侧,身为禁卫军统帅、殿前兵马都指挥使的江铁和吴楚材,下意识的对望一眼,然后手按佩剑、挺直腰杆,纹丝不动的伫立。
不只是他们两个,从大殿门口向内、向外,禁军将士肃然伫立,在朝阳之中如同一根根永远不会倾倒的旗杆。
这些从北方血火当中厮杀出来的汉子,只是在这里一站,就有一种浓烈的令人难以直视的冰冷杀气,只有敌人颈中的鲜血经过千军万马的厮杀锤炼,才能够锻造出这种凛然的杀气。
文天祥等人在走过殿门的时候,都是冲着江铁两人点头微笑,而后面那些远道而来的指挥使、都虞候,更是冲着他们拱手打招呼。大家当初追随着明王殿下走南闯北,都是在一口锅里面舀饭吃,就算是长时间不见,这种曾经生死相托的战友情谊还是消磨不掉的。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如果没有禁卫军骑兵万里驰援,最后一战定鼎,恐怕大明不可能取得关中大捷这样的胜利,从而为浩浩荡荡的北伐蒙上一丝本不应该有的阴霾。
这是大明的禁卫军,也是大明的英雄。
至于那些前朝留任的官员,在走过如狼似虎的禁卫军士卒时候,心中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前朝禁卫军的颓废样子,他们可是心知肚明,那不过就是一些朝廷花钱养着、给皇帝和大臣们找点儿安慰感和安全感的花拳绣腿罢了,别说让他们打仗了,就是真的拉出去操练操练,都有可能闹出什么难以想象的笑话。
当初靖康时候,汴梁八十万禁军一哄而散,甚至不如奋起抵抗的民壮。后来咸淳二年蒙古鞑子攻破临安,禁军更是连一点儿像样的防御都没有,就这么竖起白旗、作鸟兽散。
可是现在,眼前的这支禁卫军,已经截然不同!
精锐、英雄、天下第一,无数的光环戴在他们身上,而这之后,是被他们杀得血流成河的一处处沙场。
不少前朝大臣在这一刻都下意识的微微眯眼看着朗朗乾坤。
新朝新气象,这个和前宋截然不同的大明,处处都在流露出蒸蒸日上的气势。无论是身边这些年轻得有些过分的文武勋贵,还是在阳光下站立影不乱的禁卫军士卒。
“年轻,活力,蓬勃。”礼部尚书陈宗礼喃喃说道,旋即微笑着跟在当朝三位相公之后,第一个迈动步伐走入大殿。
不过当明王殿下一身天子着装,出现在大殿上的时候,所有的官员这才意识到,大明之年轻,已经不只局限于军兵,也不只局限于文武百官,更是在这位天子的身上体现的一览无余。年轻有为的君臣、所向披靡的大军,这就是大明带给所有人最鲜明的符号和印象。
叶应武一掀衣袍,端正坐在台阶上的黄金龙椅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官以文天祥为首,武将以苏刘义为首,文官行捧笏躬身礼,武官行单膝拱手礼,一排一排的人群如同风吹麦浪一般倒下,又在这雄浑的声音当中站起来。
左侧文官,右侧武将,泾渭分明,有条不紊。
“诸位卿家免礼。”叶应武微笑着说道。虽然他现在自称还是明王殿下,但是既然已经答应了登基,自然也不会反悔。而且刚才文武百官开口也不再是“殿下”,而是“吾皇”。
这些家伙也是挺识相,或者说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很久了。
不等叶应武开口说话,文天祥就已经毕恭毕敬的站了出来,沉声说道:“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叶应武点了点头,看文天祥这个架势,显然是已经和文武百官商量好了的,然后他作为左丞相代表全部百官发言。至于关乎什么事情,叶应武已经隐约能够猜测到。
“自殿下称王以来,大明一直沿用前宋年号,以待殿下登基之时,并表大明继承前宋之正朔。现而今殿下登基大宝在即,沿用咸淳之年号已大为不妥,臣以为,当改元大明年号,表示殿下正统。”文天祥不紧不慢的说道。
话音刚落,苏刘义、陆秀夫等人就已经站出来:“臣等附议!”
叶应武嗯了一声:“文丞相此言有理。只是不知道诸位臣工以为,何等年号更能体现大明之姿,兼并大明造福天下万民、刷新改良体制之决心?”
这事显然翰林院和学士院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当下里刘辰翁就已经大步出列,朗声说道:“启禀殿下,自汉武帝确立年号之制度以来,凡年号已有数百先例,年号之用处,无需多言,应当讨论之事,为年号之名称蕴含。年号应体现当朝陛下文武德治或期盼四海升平。而今陛下文治武功、实所共鉴,单一以‘文’字或‘武’字为开国年号,似有不妥,故翰林院并学士院以为,应当取后者,祈愿历经战火、百废待兴之大明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不知殿下以为可也?”
“那翰林院和学士院的意思是?”叶应武看着胸有成竹的刘辰翁,便知道他肯定已经想好了最合适的一个,倒不用自己操心了。
刘辰翁在一双双眼睛注视下,微微一顿,接着说道:“翰林院与学士院所列之年号中,臣等以为最为合适的,应当是永乐。天下当永乐,陛下当永乐,万民当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