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三国之傲视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S:九月最后一天冲刺中,三十号第一更【加长篇】,已经奉上。
非常感谢朋友们对风华的订阅支持,马上就要到月底了风华会继续努力的,同时也希望朋友们加把劲能够继续订阅支持风华,让《傲视》最终留在沙场榜上!风华拜谢了!)
--------------------------------------------------
“先到许县!”
说到许县。许县又叫许昌,也就是三国时期所称的许都,枭雄曹操的大本营。许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一万五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远古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东汉建安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慢慢的许昌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曹氏父子雄踞许昌,虎视天下,运筹帷幄,图谋霸业。大兴屯田,广纳人才,下令求贤,倡导文学。数年间,猛将如云,文臣如雨,粮秣丰富,仓廪皆满,许昌成为他们抗衡蜀、吴和最后统一中国北方的大本营。
公元220年,曹丕在许昌登基创建魏国,而许昌也就成为五都之一。
当王天杰踏入许县开始,就强烈的感受到许县所蕴藏着深厚积淀的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三国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的三国文化,也正是如此不但使得这里人才辈出,更造就了日后许县的波澜壮阔。
从这点就不难看出曹操其战略眼光的独到之处。
许县和阳翟一样也许由于其深厚文化氛围的积淀,使得许县也基本上没有遭到战火的波及。城中到处可见文人雅士来往穿梭,相互攀谈。
随着中原各地区战火的不断升级,以及朝廷政局的严重不断恶化,王天杰这次明显感觉出这些文人雅士们已经开始注意起天下动荡的时局,而不向以往是夸夸其谈,附庸风雅。
越是这样越是王天杰非常高兴。因为,说不定就可以从他们当中自己所欣赏的谋士。
可是接下来,事与愿违让王天杰非常失望。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可以看的出他们大都是些泛泛之辈。他们这些人与王天杰心中期望的人才相产差实在太远了。
当然,并不是说他们一无事处。如果让他们治理一个小县之类这样地方的话还是绰绰有余,但是却不堪大用,不能独当一面。
经过辽东这几年的不断努力培养下,像他们这样的人才在辽东遍地都是,多如牛毛,很显然这些人并不是王天杰所要寻找的人才。
一连几天下来,在王天杰不断努力寻找下,却依然没有找到他所欣赏的上等人才。
“看来,并不是所有好的人才能被自己所得到,为自己所用啊!”王天杰微微有些失望的感慨道。
“也许,由于时间短暂好的人才还没有来得及被自己发现,但是时间宝贵,不能再在这里耽搁了。”多日在许县寻访未果,王天杰已经打算准备离开许县。
许县的城门在望,眼看就要走出许县的时候。
王天杰被一阵交谈声所留意到。只见,在城门旁边的小茶铺中一些文人三三两两坐在茶桌前谈论着当前天下局势。突然王天杰心中一动,说不定他们之中就有自己所希望寻找的人才。
于是停下来驻足来到小茶铺中,对茶铺掌柜说道:“掌柜的,来几壶茶水!”
王天杰坐在这些文人旁边一边品着茶一边静静的听着。
“哎!随着黄巾动乱的爆发,现在的天下是越来越乱了,真不知道今后天下究竟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这些文人何时才是出头之日?”一个文人叹气着说道,仿佛他生不逢时似的。
“是啊!”周围一些人出声附和着。
“文采兄,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您认为今后天下时局会怎样发展呢?”另一个文人对身边穿的似模似样的文雅之人恭维道。
“咳,咳……。恩,依我我看呐,天下这动乱只是暂时的,现在黄巾动乱已经基本上被朝廷以及天下各路的诸侯给联合最终镇压下去,相信天下就又会安定下来。
到时候,我们就会有用武之地。就是将来出将入相又有何难?”这个叫文采兄的人故做姿态的说道。
“哇!文才兄实在是高见啊!犹如拨开云雾,一语中的啊!佩服,实在佩服!”刚才恭维之人立刻再次恭维逢迎道。
而旁边茶桌的一些文人也无不出声附和恭维着这位文采兄。
“呵呵!掌柜的,今天在座的所有人的茶水全都由我一个人付了!”听着众人的恭维,这位文才兄已经开始飘飘然,非常豪爽的说道。
一时间,传来更多的恭维献媚之声。
这位文采兄轻轻摇着折扇,但是脸上却满是得意的神色,看样子仿佛他已经高人一等似的。
“哼,人模狗样!”坐在王天杰身旁的典韦鄙夷道。
王天杰笑了笑,这种人自古以来比比皆是!
“陈群,你不要光顾着自己喝茶,今天不如就说说你的看法!”刚才恭维之人对着单独一人一直默默喝茶的文士说道,但话语中却满是挑衅语气。
“陈群?陈群!难道是……?”王天杰突然心中一阵狂喜又有些不敢相信。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三国时曹魏名臣。
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谓宗人父老曰:“此儿必兴吾宗。”
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陈群在任,每有卓见,如曹真建议明帝伐蜀,陈群上书认为天时、地利、人和、财力都不具备,明帝从其谏。明帝青龙年间,大造宫室,陈群根据当时的鼎立局势和国力虚弱的情况力行劝止。... -->>
(PS:九月最后一天冲刺中,三十号第一更【加长篇】,已经奉上。
非常感谢朋友们对风华的订阅支持,马上就要到月底了风华会继续努力的,同时也希望朋友们加把劲能够继续订阅支持风华,让《傲视》最终留在沙场榜上!风华拜谢了!)
--------------------------------------------------
“先到许县!”
说到许县。许县又叫许昌,也就是三国时期所称的许都,枭雄曹操的大本营。许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一万五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远古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东汉建安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慢慢的许昌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曹氏父子雄踞许昌,虎视天下,运筹帷幄,图谋霸业。大兴屯田,广纳人才,下令求贤,倡导文学。数年间,猛将如云,文臣如雨,粮秣丰富,仓廪皆满,许昌成为他们抗衡蜀、吴和最后统一中国北方的大本营。
公元220年,曹丕在许昌登基创建魏国,而许昌也就成为五都之一。
当王天杰踏入许县开始,就强烈的感受到许县所蕴藏着深厚积淀的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三国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的三国文化,也正是如此不但使得这里人才辈出,更造就了日后许县的波澜壮阔。
从这点就不难看出曹操其战略眼光的独到之处。
许县和阳翟一样也许由于其深厚文化氛围的积淀,使得许县也基本上没有遭到战火的波及。城中到处可见文人雅士来往穿梭,相互攀谈。
随着中原各地区战火的不断升级,以及朝廷政局的严重不断恶化,王天杰这次明显感觉出这些文人雅士们已经开始注意起天下动荡的时局,而不向以往是夸夸其谈,附庸风雅。
越是这样越是王天杰非常高兴。因为,说不定就可以从他们当中自己所欣赏的谋士。
可是接下来,事与愿违让王天杰非常失望。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可以看的出他们大都是些泛泛之辈。他们这些人与王天杰心中期望的人才相产差实在太远了。
当然,并不是说他们一无事处。如果让他们治理一个小县之类这样地方的话还是绰绰有余,但是却不堪大用,不能独当一面。
经过辽东这几年的不断努力培养下,像他们这样的人才在辽东遍地都是,多如牛毛,很显然这些人并不是王天杰所要寻找的人才。
一连几天下来,在王天杰不断努力寻找下,却依然没有找到他所欣赏的上等人才。
“看来,并不是所有好的人才能被自己所得到,为自己所用啊!”王天杰微微有些失望的感慨道。
“也许,由于时间短暂好的人才还没有来得及被自己发现,但是时间宝贵,不能再在这里耽搁了。”多日在许县寻访未果,王天杰已经打算准备离开许县。
许县的城门在望,眼看就要走出许县的时候。
王天杰被一阵交谈声所留意到。只见,在城门旁边的小茶铺中一些文人三三两两坐在茶桌前谈论着当前天下局势。突然王天杰心中一动,说不定他们之中就有自己所希望寻找的人才。
于是停下来驻足来到小茶铺中,对茶铺掌柜说道:“掌柜的,来几壶茶水!”
王天杰坐在这些文人旁边一边品着茶一边静静的听着。
“哎!随着黄巾动乱的爆发,现在的天下是越来越乱了,真不知道今后天下究竟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这些文人何时才是出头之日?”一个文人叹气着说道,仿佛他生不逢时似的。
“是啊!”周围一些人出声附和着。
“文采兄,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您认为今后天下时局会怎样发展呢?”另一个文人对身边穿的似模似样的文雅之人恭维道。
“咳,咳……。恩,依我我看呐,天下这动乱只是暂时的,现在黄巾动乱已经基本上被朝廷以及天下各路的诸侯给联合最终镇压下去,相信天下就又会安定下来。
到时候,我们就会有用武之地。就是将来出将入相又有何难?”这个叫文采兄的人故做姿态的说道。
“哇!文才兄实在是高见啊!犹如拨开云雾,一语中的啊!佩服,实在佩服!”刚才恭维之人立刻再次恭维逢迎道。
而旁边茶桌的一些文人也无不出声附和恭维着这位文采兄。
“呵呵!掌柜的,今天在座的所有人的茶水全都由我一个人付了!”听着众人的恭维,这位文才兄已经开始飘飘然,非常豪爽的说道。
一时间,传来更多的恭维献媚之声。
这位文采兄轻轻摇着折扇,但是脸上却满是得意的神色,看样子仿佛他已经高人一等似的。
“哼,人模狗样!”坐在王天杰身旁的典韦鄙夷道。
王天杰笑了笑,这种人自古以来比比皆是!
“陈群,你不要光顾着自己喝茶,今天不如就说说你的看法!”刚才恭维之人对着单独一人一直默默喝茶的文士说道,但话语中却满是挑衅语气。
“陈群?陈群!难道是……?”王天杰突然心中一阵狂喜又有些不敢相信。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三国时曹魏名臣。
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谓宗人父老曰:“此儿必兴吾宗。”
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陈群在任,每有卓见,如曹真建议明帝伐蜀,陈群上书认为天时、地利、人和、财力都不具备,明帝从其谏。明帝青龙年间,大造宫室,陈群根据当时的鼎立局势和国力虚弱的情况力行劝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