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红楼:我是贾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来请罪的。”
承辉帝摆摆手:“张卿不必揽责,户部那个烂摊子,够你折腾的。”
好嘛,这下其他三位阁臣被架起来了,张廷恩,你怎么能背刺同僚?
事实就是眼见承辉帝没打算大张旗鼓的借题发挥,张廷恩立刻反水了。
各位阁老不想承担责任?呵呵,问过张廷恩没有?
李清站出来道:“陛下,臣请旨彻查此案,为首举人,必须严惩,以儆效尤。臣身为礼部尚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还请陛下责罚。”
这话听着就很有大局观,无论如何,举人闹事,礼部尚书的责任是要担起来的。 梁道远不甘落后,上前一步:“陛下,臣没能及时察觉举人串联,臣有罪。”
这句话就很不真诚,你一个阁臣没事盯着一群举人干啥?
要说善于琢磨承辉帝心思的阁臣,还得是孔照啊,首辅大人上前说的是:“陛下,举人为国家储备之才,有缺则补。眼下国家周边不靖,彼等不能体会陛下一番苦心,聚众闹事,以鸣冤之名,行谋私利之举。臣以为,为首者当除去功名,从者十年不可补缺。”
一番话说完,承辉帝面无表情的看着孔照,看似这番处置够狠了,实际上却是在堵皇帝的嘴。孔照很清楚,承辉帝实际上是动了杀心的。作为首辅,孔照必须站出来,阻止承辉帝杀举人。所以才说以上一番举人不能体会陛下苦心的话,堵住承辉帝说出【形同谋反】的话。
嗯,多亏了郭尚书此前的提醒。孔照才有了准备,抢先提出处置结果。
有了一个参照物锚定后,多数情况下,皇帝很自然的会受到影响。
承辉帝是个仁厚之君,也很能隐忍,但你得分事情吧?
“各位爱卿,朕已经愤怒过了,最新的消息,想必各位爱卿还不知道,夏守忠,说说。”
承辉帝招招手,夏守忠上前来见礼后,将目前掌握的信息徐徐道来。
得知贾琏中的箭头上有毒之后,诸位阁臣脸都绿了。好在是肩膀中箭,这要是命中心脏,这人还有救么?当场就可以准备丧事了。就这还想轻描淡写的不流血就过去了?问过皇帝的感受没有?问过贾府没有?更别提,京城那么多勋贵,此刻都在看着呢。
“为避嫌,眼下京中各家勋贵,纷纷闭门不出。”
夏守忠提到勋贵时,李清立刻追问:“贾家呢?作何反应?”
夏守忠看一眼李清道:“贾家的事情,李相去贾家看看便知。”
很客气了,就差没怼他,贾家是受害者,你还想约束人家?
实际上贾家跟别的勋贵一样,大门紧闭,没人在外流窜。夏守忠的人传出来的消息,贾家的姑奶奶贾敏请了贾母的命令,按住了家中老小,无论荣禧堂还是东跨院,隔壁的东府,都被贾敏吩咐家将给把守住了,一个人都不许外出,安心的等待结果。
承辉帝嘴上不说,心里对于贾家的反应是赞许的。宫里的元春,只是来问了问,便回去焚香拜佛求菩萨保佑,贾家人也没闹事,相信皇帝会给个交代。
再看看这几位阁臣的反应,承辉帝说不失望是不可能的。
失望归失望,皇帝与内阁之间的关系不会变化,即便换了全部的阁臣,有的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谁来都会做出相似的举动。
这是本朝太祖在确定内阁制度之时就刻在每一个文臣心里的信念。
内阁辅助皇帝治理国家,同时也是全体文官与皇帝合作的代表。
身为孤臣的张廷恩,此刻也要站出来道:“陛下,事情还在调查,不可轻启杀戮。”
别人说这话,承辉帝能像贾珍让小厮吐贾蓉一脸那样给他一脸,但张廷恩这么说,张廷恩只能听着,听不进去也不会反驳。
怎么讲呢?这是一个文臣的基本要素。
嗯,没哪个文臣希望看见,当朝的皇帝是朱元璋和朱棣。为了预防,文臣们在皇帝准备亮刀子的时候,肯定是要齐心协力的按住皇帝的手,能安抚就一定安抚,能忽悠就忽悠。
这杀人的刀子一旦亮出来,往往很难收回去。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朱元璋那种简单粗暴的手段,对付文官太有效了。可不敢让皇帝尝到甜头,回头收不住怎么好?
无论如何,事情查清楚之前,君臣之间先进行了一场博弈。
这叫定调子。
阁臣们的意思,能不杀人就不要杀人。
皇帝的意思,朕前脚赐了工匠的官,后脚亲手点的状元,负责具体工作的贾琏就遇刺。
阁臣要维护读书人的利益,朕能理解也能接受,但请问各位,朕的威严何在?
张廷恩的话,看似在拦着皇帝杀人,实际上却是在表示,可以有限度的杀几个。
最终目的,还是在控制打击范围。不让杀人的目的已经无法达到了,退而求其次。
主动把话说出来,还是为了堵皇帝的嘴,可见在堵皇帝的嘴这一点上,阁臣都熟练的很。
孔照跟上:“陛下,张相所言极是。”
梁道远跟上:“陛下,张相之言,老成谋国,善之善者也。”
李清最后,简简单单道:“臣,也以为善。”
承辉帝的心情在此刻达到了不悦的顶点,本身朕也没打算大开杀戒,怎么一个一个的跟防贼似的,不放心朕么?承辉帝心里忍不住想起大内密不外传的《太祖手记》里的一句话。
【君王退一步,臣子便进三步,君王进一步,臣子便退一步。】
以前虽然也能看的懂,只是没有今天的体会如此深刻。
是啊,从人数上来讲,君臣之间的较量,皇帝处在天然的劣势。
【朕虽以仁厚立身,也要分事情?
拿定主意的承辉帝决定使用制度赋予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利。
“各位爱卿,欲逼宫耶?”
(本章完)
是来请罪的。”
承辉帝摆摆手:“张卿不必揽责,户部那个烂摊子,够你折腾的。”
好嘛,这下其他三位阁臣被架起来了,张廷恩,你怎么能背刺同僚?
事实就是眼见承辉帝没打算大张旗鼓的借题发挥,张廷恩立刻反水了。
各位阁老不想承担责任?呵呵,问过张廷恩没有?
李清站出来道:“陛下,臣请旨彻查此案,为首举人,必须严惩,以儆效尤。臣身为礼部尚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还请陛下责罚。”
这话听着就很有大局观,无论如何,举人闹事,礼部尚书的责任是要担起来的。 梁道远不甘落后,上前一步:“陛下,臣没能及时察觉举人串联,臣有罪。”
这句话就很不真诚,你一个阁臣没事盯着一群举人干啥?
要说善于琢磨承辉帝心思的阁臣,还得是孔照啊,首辅大人上前说的是:“陛下,举人为国家储备之才,有缺则补。眼下国家周边不靖,彼等不能体会陛下一番苦心,聚众闹事,以鸣冤之名,行谋私利之举。臣以为,为首者当除去功名,从者十年不可补缺。”
一番话说完,承辉帝面无表情的看着孔照,看似这番处置够狠了,实际上却是在堵皇帝的嘴。孔照很清楚,承辉帝实际上是动了杀心的。作为首辅,孔照必须站出来,阻止承辉帝杀举人。所以才说以上一番举人不能体会陛下苦心的话,堵住承辉帝说出【形同谋反】的话。
嗯,多亏了郭尚书此前的提醒。孔照才有了准备,抢先提出处置结果。
有了一个参照物锚定后,多数情况下,皇帝很自然的会受到影响。
承辉帝是个仁厚之君,也很能隐忍,但你得分事情吧?
“各位爱卿,朕已经愤怒过了,最新的消息,想必各位爱卿还不知道,夏守忠,说说。”
承辉帝招招手,夏守忠上前来见礼后,将目前掌握的信息徐徐道来。
得知贾琏中的箭头上有毒之后,诸位阁臣脸都绿了。好在是肩膀中箭,这要是命中心脏,这人还有救么?当场就可以准备丧事了。就这还想轻描淡写的不流血就过去了?问过皇帝的感受没有?问过贾府没有?更别提,京城那么多勋贵,此刻都在看着呢。
“为避嫌,眼下京中各家勋贵,纷纷闭门不出。”
夏守忠提到勋贵时,李清立刻追问:“贾家呢?作何反应?”
夏守忠看一眼李清道:“贾家的事情,李相去贾家看看便知。”
很客气了,就差没怼他,贾家是受害者,你还想约束人家?
实际上贾家跟别的勋贵一样,大门紧闭,没人在外流窜。夏守忠的人传出来的消息,贾家的姑奶奶贾敏请了贾母的命令,按住了家中老小,无论荣禧堂还是东跨院,隔壁的东府,都被贾敏吩咐家将给把守住了,一个人都不许外出,安心的等待结果。
承辉帝嘴上不说,心里对于贾家的反应是赞许的。宫里的元春,只是来问了问,便回去焚香拜佛求菩萨保佑,贾家人也没闹事,相信皇帝会给个交代。
再看看这几位阁臣的反应,承辉帝说不失望是不可能的。
失望归失望,皇帝与内阁之间的关系不会变化,即便换了全部的阁臣,有的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谁来都会做出相似的举动。
这是本朝太祖在确定内阁制度之时就刻在每一个文臣心里的信念。
内阁辅助皇帝治理国家,同时也是全体文官与皇帝合作的代表。
身为孤臣的张廷恩,此刻也要站出来道:“陛下,事情还在调查,不可轻启杀戮。”
别人说这话,承辉帝能像贾珍让小厮吐贾蓉一脸那样给他一脸,但张廷恩这么说,张廷恩只能听着,听不进去也不会反驳。
怎么讲呢?这是一个文臣的基本要素。
嗯,没哪个文臣希望看见,当朝的皇帝是朱元璋和朱棣。为了预防,文臣们在皇帝准备亮刀子的时候,肯定是要齐心协力的按住皇帝的手,能安抚就一定安抚,能忽悠就忽悠。
这杀人的刀子一旦亮出来,往往很难收回去。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朱元璋那种简单粗暴的手段,对付文官太有效了。可不敢让皇帝尝到甜头,回头收不住怎么好?
无论如何,事情查清楚之前,君臣之间先进行了一场博弈。
这叫定调子。
阁臣们的意思,能不杀人就不要杀人。
皇帝的意思,朕前脚赐了工匠的官,后脚亲手点的状元,负责具体工作的贾琏就遇刺。
阁臣要维护读书人的利益,朕能理解也能接受,但请问各位,朕的威严何在?
张廷恩的话,看似在拦着皇帝杀人,实际上却是在表示,可以有限度的杀几个。
最终目的,还是在控制打击范围。不让杀人的目的已经无法达到了,退而求其次。
主动把话说出来,还是为了堵皇帝的嘴,可见在堵皇帝的嘴这一点上,阁臣都熟练的很。
孔照跟上:“陛下,张相所言极是。”
梁道远跟上:“陛下,张相之言,老成谋国,善之善者也。”
李清最后,简简单单道:“臣,也以为善。”
承辉帝的心情在此刻达到了不悦的顶点,本身朕也没打算大开杀戒,怎么一个一个的跟防贼似的,不放心朕么?承辉帝心里忍不住想起大内密不外传的《太祖手记》里的一句话。
【君王退一步,臣子便进三步,君王进一步,臣子便退一步。】
以前虽然也能看的懂,只是没有今天的体会如此深刻。
是啊,从人数上来讲,君臣之间的较量,皇帝处在天然的劣势。
【朕虽以仁厚立身,也要分事情?
拿定主意的承辉帝决定使用制度赋予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利。
“各位爱卿,欲逼宫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