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河朔儿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元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元世祖忽必烈采纳谋士刘秉忠建议后,便挑选几个智囊团出使南宋。经过再三斟酌筛选,一代大儒、着名思想家政治家郝经成为了首选。并授郝经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令其出使南宋议和。此次随行人员都是满腹经纶治国有方的良臣。郝经一行,以何源、刘仁节为副使,高翿为参议,苟宗道为书佐,随团成员还有马德磷、孔晋等几十人。
看官也许要问了,这郝经究竟何许人也?且容小的一一表白。
郝经(1222-1275),字伯常,始祖郝仪由太原迁至潞州(今长治市),八世祖郝祚又迁至泽州(今晋城市)陵川。郝经的祖先自八世祖以下皆同居,业儒、匮徒不仕,教授乡里,为一郡望族。郝经的祖父郝天挺以教学有方闻名,郝天庭是金国文学家元好问的老师。
郝经出生于金末乱世。金正大八年(1231),随父母避难于河南鲁山。次年,蒙古兵锋南下,郝经又随父母北渡黄河,来到保州(河北保定)。在保州,郝经的弟弟郝彝、郝庸与一个妹妹相继出生。他的父亲郝思温仍然以教书育人为业,微薄的收入,勉勉强强维持家庭生活。迫于贫困的压力,父亲想让长大了的郝经辍学理家,却遭到夫人许氏的强烈反对。夫人动情地对郝思温说:“自从我进了你郝家门,方知道郝氏祖先是做学问的,书香门第,个顶个饱读诗书,受人尊敬,如果让孩子失学,你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穷苦的生活我跟了你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为了这个家,我就是砸锅卖铁,使死、累死、饿死也心甘情愿,孩子不能不上学。”郝思温听罢感动不已,遂咬紧牙关让郝经上学。是年,郝经十二岁。
郝经十六岁时,父亲给他找到保塞铁佛寺僧张仲安,并在铁佛寺租了几间屋给他居住。郝经收了十几个童子,一边教书一边苦读,收入微薄也能给家里缓解了贫困之苦,郝经也分担了父亲的部分责任。孔子云:学而优则仕。同年,蒙古大汗下诏书“试天下士”,选拔读书人充实各级衙门,郝经获悉后跃跃欲试想参加考试,可他的父亲不愣着脑袋就是不同意。父亲语重心长地对郝经说:“国家在打仗,没有实行科举制,你年纪轻轻,不必为这种考试费心劳神,社会上流行的诗作、歌赋、记事类的文章都不是打根基的学问,你现在要钻研与探究学问的根本,而不是其他。”接着,父亲把郝氏先祖总结归纳的学习次序告诉了儿子:“其一是天人之际、道德之理、性命之原、经术之本,其二是诸子百家、史学、典故,最后是诸先正文集。”父亲还不时提醒儿子郝经做学问要“专”,而不是其他。父亲郝思温谆谆教诲道:“你六世祖曾经师从南朝儒学代表人物程颢,受益颇深,你要多学习研究理学鸿儒的经典。你先祖告诫子孙忍穷为务学之本,只有耐得住贫穷,耐得住寂寞,才能学有所成,成为栋梁之材。”郝经铭记父亲的教诲,在铁佛寺发奋攻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郝经在铁佛寺苦心孤诣钻研经典,收获颇丰。凡五年。他以兴复斯文,道济天下为己任。读书则专治六经,潜心伊洛之学,涉猎诸史子集。
由于郝经以其学问品行逐渐出众,以致后二年(1243)以后,他先后被蒙古元帅贾辅和张柔聘请,在他们家中设馆教书。张柔家中富有藏书,郝经尽得观览,眼界更加开阔。
张柔,河朔地区易州定兴人,本来是金国驻中都经略使苗道瑞的部将,因与蒙古交战失败而投降。后来,在蒙古政权扶持下,张柔以满城为大本营,向外发展革命根据地。随着张柔势力不断强大,原本狭小的满城满足不了革命条件,遂迁移保州,后升为顺天府。起初为蒙古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1232年,张柔率军反戈金国,兵临汴京城下,因军功卓着升为汉军万户。喜欢儒学的张柔对中原文化与社会贤达人士给予了充分的保护与照顾,于是,他笼络天下名士于麾下。其中不乏大师鸿儒,其中就有金国初期监察御史乐夔、理学大师赵复、金末状元王鹗等。张柔此举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良好效果,时人称赞“政化修明、人有生赖、既富而教、太平盛况。”
张柔评价郝经为人中和,对深厚的中华文化融会贯通,颇具大家风范。他想先进行考核然后再提拔也不迟。一天吃过晚饭,张柔走到郝经书房,看见郝经秉烛夜读奋笔疾书。因郝经全神贯注发奋学习,浑然不觉张柔来到了自己跟前。郝经看见张柔便连忙搬过椅子让坐下,忙不迭问道:“大帅什么时候回来的呀?”张柔经常领兵打仗,因此难得回家一趟。张柔让郝经坐下,促膝而谈道:“今天后晌回来,这不,特地过来看看你,与你谈谈。”随后,郝经沏茶递给张柔,说道:“大帅,我有一事相求,不知该说不该说。”看到张柔首肯后,他说:“想请大帅给通融通融,我想加入大王忽必烈的金莲川幕府。”金莲川幕府是忽必烈智囊团成员组织,那里大师云集人才济济。张柔身为元帅经常与这些幕僚打交道,从中觅得妙计。此时他一听很高兴,小酌茶水后,说道:“这事真好,不过本帅问问,你除了会教书,还懂得哪些治国经略?”郝经把自己刚刚誊写好的文章递上去,忐忑不安道:“大帅请过目,还望大帅多多赐教!”
张柔接过文章在灯下阅读起来,嘴里还小声嘟囔着,脸上满是悦色。看罢,张柔心的话:年轻就是有资本,满腹经纶,标新立异,高瞻远瞩。他凝视着郝经说道:“果然后生可畏,笔力不凡,且胸怀大略,本帅很是赏识。”郝经一个劲地谦逊着。“好了,赶明个我给河南经略使赵壁写封信,请他向大王推荐推荐你。”郝经听罢激动不已,忙不迭道着谢。
通过张柔推荐,赵壁对要求加入金莲川幕府人员进行严格考核,一旦成绩合格,不论富家子弟还是陋室学子,他都一一录用。赵壁,字宝仁,生于1219年。赵壁对蒙古语颇为精通,他常常给忽必烈翻译一些儒家治国理政的经典文献,不时讲给他听,忽必烈对赵壁的授课,表现出极大的赏识与器重。因此,忽必烈把主管招选人才的重担放在了赵壁肩上。后来,赵壁为忽必烈笼络了一些汉人儒士。忽必烈大受感激并多次接见他,除了赏给三名家童与大量钱财外,还让夫人察必亲自为他量体裁衣,并把所做的衣服增给他。赵壁受到恩宠,自当感恩不尽。
... -->>
元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元世祖忽必烈采纳谋士刘秉忠建议后,便挑选几个智囊团出使南宋。经过再三斟酌筛选,一代大儒、着名思想家政治家郝经成为了首选。并授郝经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令其出使南宋议和。此次随行人员都是满腹经纶治国有方的良臣。郝经一行,以何源、刘仁节为副使,高翿为参议,苟宗道为书佐,随团成员还有马德磷、孔晋等几十人。
看官也许要问了,这郝经究竟何许人也?且容小的一一表白。
郝经(1222-1275),字伯常,始祖郝仪由太原迁至潞州(今长治市),八世祖郝祚又迁至泽州(今晋城市)陵川。郝经的祖先自八世祖以下皆同居,业儒、匮徒不仕,教授乡里,为一郡望族。郝经的祖父郝天挺以教学有方闻名,郝天庭是金国文学家元好问的老师。
郝经出生于金末乱世。金正大八年(1231),随父母避难于河南鲁山。次年,蒙古兵锋南下,郝经又随父母北渡黄河,来到保州(河北保定)。在保州,郝经的弟弟郝彝、郝庸与一个妹妹相继出生。他的父亲郝思温仍然以教书育人为业,微薄的收入,勉勉强强维持家庭生活。迫于贫困的压力,父亲想让长大了的郝经辍学理家,却遭到夫人许氏的强烈反对。夫人动情地对郝思温说:“自从我进了你郝家门,方知道郝氏祖先是做学问的,书香门第,个顶个饱读诗书,受人尊敬,如果让孩子失学,你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穷苦的生活我跟了你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为了这个家,我就是砸锅卖铁,使死、累死、饿死也心甘情愿,孩子不能不上学。”郝思温听罢感动不已,遂咬紧牙关让郝经上学。是年,郝经十二岁。
郝经十六岁时,父亲给他找到保塞铁佛寺僧张仲安,并在铁佛寺租了几间屋给他居住。郝经收了十几个童子,一边教书一边苦读,收入微薄也能给家里缓解了贫困之苦,郝经也分担了父亲的部分责任。孔子云:学而优则仕。同年,蒙古大汗下诏书“试天下士”,选拔读书人充实各级衙门,郝经获悉后跃跃欲试想参加考试,可他的父亲不愣着脑袋就是不同意。父亲语重心长地对郝经说:“国家在打仗,没有实行科举制,你年纪轻轻,不必为这种考试费心劳神,社会上流行的诗作、歌赋、记事类的文章都不是打根基的学问,你现在要钻研与探究学问的根本,而不是其他。”接着,父亲把郝氏先祖总结归纳的学习次序告诉了儿子:“其一是天人之际、道德之理、性命之原、经术之本,其二是诸子百家、史学、典故,最后是诸先正文集。”父亲还不时提醒儿子郝经做学问要“专”,而不是其他。父亲郝思温谆谆教诲道:“你六世祖曾经师从南朝儒学代表人物程颢,受益颇深,你要多学习研究理学鸿儒的经典。你先祖告诫子孙忍穷为务学之本,只有耐得住贫穷,耐得住寂寞,才能学有所成,成为栋梁之材。”郝经铭记父亲的教诲,在铁佛寺发奋攻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郝经在铁佛寺苦心孤诣钻研经典,收获颇丰。凡五年。他以兴复斯文,道济天下为己任。读书则专治六经,潜心伊洛之学,涉猎诸史子集。
由于郝经以其学问品行逐渐出众,以致后二年(1243)以后,他先后被蒙古元帅贾辅和张柔聘请,在他们家中设馆教书。张柔家中富有藏书,郝经尽得观览,眼界更加开阔。
张柔,河朔地区易州定兴人,本来是金国驻中都经略使苗道瑞的部将,因与蒙古交战失败而投降。后来,在蒙古政权扶持下,张柔以满城为大本营,向外发展革命根据地。随着张柔势力不断强大,原本狭小的满城满足不了革命条件,遂迁移保州,后升为顺天府。起初为蒙古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1232年,张柔率军反戈金国,兵临汴京城下,因军功卓着升为汉军万户。喜欢儒学的张柔对中原文化与社会贤达人士给予了充分的保护与照顾,于是,他笼络天下名士于麾下。其中不乏大师鸿儒,其中就有金国初期监察御史乐夔、理学大师赵复、金末状元王鹗等。张柔此举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良好效果,时人称赞“政化修明、人有生赖、既富而教、太平盛况。”
张柔评价郝经为人中和,对深厚的中华文化融会贯通,颇具大家风范。他想先进行考核然后再提拔也不迟。一天吃过晚饭,张柔走到郝经书房,看见郝经秉烛夜读奋笔疾书。因郝经全神贯注发奋学习,浑然不觉张柔来到了自己跟前。郝经看见张柔便连忙搬过椅子让坐下,忙不迭问道:“大帅什么时候回来的呀?”张柔经常领兵打仗,因此难得回家一趟。张柔让郝经坐下,促膝而谈道:“今天后晌回来,这不,特地过来看看你,与你谈谈。”随后,郝经沏茶递给张柔,说道:“大帅,我有一事相求,不知该说不该说。”看到张柔首肯后,他说:“想请大帅给通融通融,我想加入大王忽必烈的金莲川幕府。”金莲川幕府是忽必烈智囊团成员组织,那里大师云集人才济济。张柔身为元帅经常与这些幕僚打交道,从中觅得妙计。此时他一听很高兴,小酌茶水后,说道:“这事真好,不过本帅问问,你除了会教书,还懂得哪些治国经略?”郝经把自己刚刚誊写好的文章递上去,忐忑不安道:“大帅请过目,还望大帅多多赐教!”
张柔接过文章在灯下阅读起来,嘴里还小声嘟囔着,脸上满是悦色。看罢,张柔心的话:年轻就是有资本,满腹经纶,标新立异,高瞻远瞩。他凝视着郝经说道:“果然后生可畏,笔力不凡,且胸怀大略,本帅很是赏识。”郝经一个劲地谦逊着。“好了,赶明个我给河南经略使赵壁写封信,请他向大王推荐推荐你。”郝经听罢激动不已,忙不迭道着谢。
通过张柔推荐,赵壁对要求加入金莲川幕府人员进行严格考核,一旦成绩合格,不论富家子弟还是陋室学子,他都一一录用。赵壁,字宝仁,生于1219年。赵壁对蒙古语颇为精通,他常常给忽必烈翻译一些儒家治国理政的经典文献,不时讲给他听,忽必烈对赵壁的授课,表现出极大的赏识与器重。因此,忽必烈把主管招选人才的重担放在了赵壁肩上。后来,赵壁为忽必烈笼络了一些汉人儒士。忽必烈大受感激并多次接见他,除了赏给三名家童与大量钱财外,还让夫人察必亲自为他量体裁衣,并把所做的衣服增给他。赵壁受到恩宠,自当感恩不尽。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