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明末大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七十章 劝善书
历朝历代无不善待士绅,秉承着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宗旨,但李吴山却对那些个豪门大户非常之不客气,不仅上了绳子,还动了刀子,所作所为简直就是李闯在京城拷掠官员的翻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侍讲,”虽然对李吴山的意见很大,但素来性情平和的太子依旧保持着最基本的尊重,用比较委婉的语气对他说道:“寿州之事……是不是做的有些过了?如此所作所为,李闯就是前车之鉴呐。”
就因为在京城大肆拷掠恶待士绅,李闯才会兵败如山倒,占领了北京城之后还不等屁股坐热乎就不得不退了出去。若是李吴山也跟着李闯学,迟早也会落个和李闯一样的下场。
在这个事情上,李吴山的态度非常直接,老老实实的承认了自己的做法确实有点过分,又在同时为自己的行为作出了强有力的辩解:“我这么做,也是被逼无奈。若不如此,咱们大旗军就支撑不住了。”
携带着数万流离失所的百姓千里迁徙,早已耗干了所有的储备,若不尽快找到足够的钱粮,大旗庄马上就要面临山穷水尽的窘迫境地。
事急从权,眼下形势紧迫,已顾不了那么多了。
“殿下说的没有错,我在寿州的所做所为,和李闯在京城做的一切并没有是差别,但却不必担心走上李闯的老路。”李吴山冷笑着说道:“武力决定一切,就算寿州的豪门士绅对我有所不满,只要有大旗军在那里镇着,他们就不敢动弹一下。若是大旗军败了……寿州的豪门士绅会不会反扑还重要吗?”
只要保证了大旗军的实力,一切都不是问题。若是连大旗军的实力都无法保证了,所有的问题就会全部暴露出来,到时候那些士绅会不会反扑根本就不值得考虑。
“李侍讲身为大旗军主帅,为大旗军考虑本无可厚非,却需顾忌天下人的观瞻……”
大旗军是大行崇祯皇帝钦命成立的军队,又一路保护太子南来,早已和太子划上了等号,基本等同于太子的亲军。就算是出于被逼无奈,总得顾忌一下舆论吧?
若是全天下都是知道太子的亲军是穷凶极恶的虎狼,太子的脸面还往哪里放?天下人又会怎样看到太子?
“这事好办!”李吴山换上一副笑嘻嘻的嘴脸:“我早就替太子殿下想好了退路……殿下之需做出一副完全不知情的样子,把责任全都推到我的身上,严辞申斥一番,做做样子给别人看看也就是了。”
拷掠寿州的事情是我李吴山干的,太子殿下你就当做事先不知道好了。直接把所有的责任和恶名推到我李吴山的头上,严词申斥做做样子就行。
好人你来做,恶名我来承担!
如此一来,就等于是把太子摘干净了,李吴山也没有什么损失,最多落一个“纵兵抢掠”的坏名声而已。
从北京一路南来,沿途抢掠的士绅不在少数,李吴山的名声早就和凶恶挂上钩了,不在乎再多一些不好听的名声,也可以算是对地方上有个交代了。
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这样做可以对颍州、寿州有个交代,但江南那边怎么看?天下的士人会怎么看?
堂堂太子,一国储君,连一个兵头李吴山都约束不住,还怎么树立大明正统的旗号?
“这个简单,我已为殿下拟好了一份章程……”李吴山从怀里摸出一张薄薄的纸片子双手递给太子。
《劝福藩善民书》!
“……太祖洪武高皇帝百战立国,其中艰辛自不待言,我大明垂拱而之天下,唯一善字尔……今遭国变,福藩从权监国,当秉承祖制,以善待天下为要……大局汹汹之际,当思祖宗创业艰难,克勤克俭,亲贤能远幸佞,宜停征选营建事……”
这是一份用太子的口吻书写的文字,大致内容就是劝告江南的弘光帝一定要时时刻刻的想着祖宗创业的艰难,千万不要奢靡,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
这份文字根本就不提“太子”“皇帝”这些个字眼儿,而是以晚辈的身份劝慰堂叔。书文中承认“福藩”监国的事实,但却对他登基为弘光帝一事只字不提,完全避开了“谁才是大明正统”这个敏感话题,说的非常委婉,却带着几分很明显的指责:大明朝已经丢了国都,天下三失其二,你福王还在江南作威作福奢侈淫靡,太对不起创业艰难的列祖列宗了吧?
文中所提到的“征选营建事”,就是在说福王(弘光帝)骄奢淫逸,这一点谁也无法否认,因为证据了掌... -->>
第七十章 劝善书
历朝历代无不善待士绅,秉承着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宗旨,但李吴山却对那些个豪门大户非常之不客气,不仅上了绳子,还动了刀子,所作所为简直就是李闯在京城拷掠官员的翻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侍讲,”虽然对李吴山的意见很大,但素来性情平和的太子依旧保持着最基本的尊重,用比较委婉的语气对他说道:“寿州之事……是不是做的有些过了?如此所作所为,李闯就是前车之鉴呐。”
就因为在京城大肆拷掠恶待士绅,李闯才会兵败如山倒,占领了北京城之后还不等屁股坐热乎就不得不退了出去。若是李吴山也跟着李闯学,迟早也会落个和李闯一样的下场。
在这个事情上,李吴山的态度非常直接,老老实实的承认了自己的做法确实有点过分,又在同时为自己的行为作出了强有力的辩解:“我这么做,也是被逼无奈。若不如此,咱们大旗军就支撑不住了。”
携带着数万流离失所的百姓千里迁徙,早已耗干了所有的储备,若不尽快找到足够的钱粮,大旗庄马上就要面临山穷水尽的窘迫境地。
事急从权,眼下形势紧迫,已顾不了那么多了。
“殿下说的没有错,我在寿州的所做所为,和李闯在京城做的一切并没有是差别,但却不必担心走上李闯的老路。”李吴山冷笑着说道:“武力决定一切,就算寿州的豪门士绅对我有所不满,只要有大旗军在那里镇着,他们就不敢动弹一下。若是大旗军败了……寿州的豪门士绅会不会反扑还重要吗?”
只要保证了大旗军的实力,一切都不是问题。若是连大旗军的实力都无法保证了,所有的问题就会全部暴露出来,到时候那些士绅会不会反扑根本就不值得考虑。
“李侍讲身为大旗军主帅,为大旗军考虑本无可厚非,却需顾忌天下人的观瞻……”
大旗军是大行崇祯皇帝钦命成立的军队,又一路保护太子南来,早已和太子划上了等号,基本等同于太子的亲军。就算是出于被逼无奈,总得顾忌一下舆论吧?
若是全天下都是知道太子的亲军是穷凶极恶的虎狼,太子的脸面还往哪里放?天下人又会怎样看到太子?
“这事好办!”李吴山换上一副笑嘻嘻的嘴脸:“我早就替太子殿下想好了退路……殿下之需做出一副完全不知情的样子,把责任全都推到我的身上,严辞申斥一番,做做样子给别人看看也就是了。”
拷掠寿州的事情是我李吴山干的,太子殿下你就当做事先不知道好了。直接把所有的责任和恶名推到我李吴山的头上,严词申斥做做样子就行。
好人你来做,恶名我来承担!
如此一来,就等于是把太子摘干净了,李吴山也没有什么损失,最多落一个“纵兵抢掠”的坏名声而已。
从北京一路南来,沿途抢掠的士绅不在少数,李吴山的名声早就和凶恶挂上钩了,不在乎再多一些不好听的名声,也可以算是对地方上有个交代了。
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这样做可以对颍州、寿州有个交代,但江南那边怎么看?天下的士人会怎么看?
堂堂太子,一国储君,连一个兵头李吴山都约束不住,还怎么树立大明正统的旗号?
“这个简单,我已为殿下拟好了一份章程……”李吴山从怀里摸出一张薄薄的纸片子双手递给太子。
《劝福藩善民书》!
“……太祖洪武高皇帝百战立国,其中艰辛自不待言,我大明垂拱而之天下,唯一善字尔……今遭国变,福藩从权监国,当秉承祖制,以善待天下为要……大局汹汹之际,当思祖宗创业艰难,克勤克俭,亲贤能远幸佞,宜停征选营建事……”
这是一份用太子的口吻书写的文字,大致内容就是劝告江南的弘光帝一定要时时刻刻的想着祖宗创业的艰难,千万不要奢靡,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
这份文字根本就不提“太子”“皇帝”这些个字眼儿,而是以晚辈的身份劝慰堂叔。书文中承认“福藩”监国的事实,但却对他登基为弘光帝一事只字不提,完全避开了“谁才是大明正统”这个敏感话题,说的非常委婉,却带着几分很明显的指责:大明朝已经丢了国都,天下三失其二,你福王还在江南作威作福奢侈淫靡,太对不起创业艰难的列祖列宗了吧?
文中所提到的“征选营建事”,就是在说福王(弘光帝)骄奢淫逸,这一点谁也无法否认,因为证据了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