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碧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黄杨的冲锋线撞上苏合骑兵时稍稍停顿了一下。但也只是稍稍,随即就海浪般席卷了过去。
好吧,就算苏合人因为是在营地里,提不起速度。好吧,再算上敌明我暗,占了大便宜。可也不至于顺到这个地步吧!——黄杨简直不敢相信眼前正在发生的情景。
做出有效抵抗的只是最初扑上来的那些人。不等他们的弯刀和铁蒺藜近前,近一丈长的骑枪已经抢先用血光发了言。苏合人最后一些有战斗力的勇士们因为缺乏指挥,被轻易穿刺在地上。讽刺的是,他们确实对国防军造成了损失,但不是在活着的时候。连人带马倒在地上的苏合士兵无意中变成了障碍物,绊倒了好几十个黄杨的部属。如果在平时,骑兵们仅凭本能也不会去踩滑溜的尸体,但这是朔夜,对双方都很公平的黑暗。
这些战士是黄杨冲锋稍微受阻的原因。如果营地里所有苏合人都做出同样的行动,少将师长恐怕又要面临一次生死考验。但战争没有如果。张彪的兵分三路进攻将苏合人能够调动的兵力剥离开,此时营区里剩下的人足有近三万。但很不幸,百分之三十多的夜盲症发病率决定了这些士兵的抵抗效率。
被亲卫保护着冲锋的黄杨从没有过这么畅通无阻的踏营经历,即使在袭击苏合平民时也没有。一万人,五百乘二十的队列,按理说会因为一些顽强抵抗的点而变得错乱。但在这拂晓前最黑暗的时刻,冲锋线开始时是什么样,现在仍是什么样。
苏合士兵们抵抗了。他们虽然只能看见火堆照亮的一小片地方,但还可以听声音分辨敌人来袭的方向。草原战士们很极端。他们会在战斗处于绝对劣势时逃跑,却不会连起码的交战都不进行。这些连衣服都没穿全的苏合人提着五花八门的武器,也零零落落放了些箭,虽然不知有多少能蒙中一个目标,然后发现黑暗隐藏了很多细节。比如被平端着,看起来只是一个小点的枪尖。
这一战是国防军轻型枪骑兵的巅峰,此后这个兵种再没有哪次单独作战能够达成如此惊人的战果。在特定环境下,骑枪的威力被成倍放大——因为对手没法做出防御。
经过多次实战,骑枪的使用技巧被普及到了每个军人。其实很简单:距离敌人三百步时举枪,枪身与地面平行,用右臂夹在身侧,尾部露出。握在靠后的三分之一处,那儿有一根横向阻杆抵着持枪的手。接敌时,人应当稍向前倾,给枪杆的反馈力留出缓冲,但不要趴在马上,枪头位置在敌人的齐胸处,这是能保证让他们在第一击就失去战斗力的要诀——腹部虽然是致命伤,但拖着肠子作战的苏合人并不罕见。
当枪尖刺入人体时,会被胸骨阻一下。不过三棱柳叶形枪头的造型就像楔子,能借着冲力从骨间挤进胸腔。此时枪杆会沿着预制的破坏线向枪骑兵的右侧折断,保护士兵的手不骨折,同时也避免断枪反刺入主人。
中原的马槊和长枪对士兵的武艺要求高。骑枪则很简单。练上两三次就能掌握要领,在战场上随时都可以形成一支攻击力惊人的突击力量。
不同于重甲的欧洲骑兵。对付苏合人机动性更加重要,因此才有了这么个类似战列巡洋舰的古怪兵种。兼具速度和冲击力,为此牺牲一些防护也值得。
枪骑兵在战场上的天敌是敌人的骑射。但这是朔月之夜,黑暗的保护比任何铠甲都有效。
没法使出看家本领,又看不清事物的苏合士兵只能发挥出平时两成的战斗力,甚至不如国防军屠灭部族时那些抵抗到最后的普通牧民。一个个躯体被枪杆穿透,从马上栽下,在地上竖起一片光秃秃的断枪之林。没了骑枪的士兵们抽出马刀或拉弓搭箭,相邻的几人组成战斗小组,由近战单位保护骑射手。而浸过粪便的三棱箭头则有着清晰明了的目标——火堆旁的苏合人。
从这点上来说,通**下令熄灭一半篝火的命令是正确的。哪怕火光再亮,有迷彩色保护,很难分辨轮廓的国防军们仍然占据着优势,而苏合人只会更多暴露在箭雨下。
转眼间,黄杨的万人横队已经扫过大半个营区,留下一地尸体。如果通**知道那些躺在地上的十五个里头才有一个敌人,撤退的命令可能会下得更早些。可惜在躲避黄杨的冲锋线时大家都乱做一团,刚有些样子的部队再次被打散,直到敌人全部通过后才能判断出到底损失了多少。
黄杨的两个旅刚像铁梳子一样划拉一遍,把苏合营地硬生生踏平了一半,李铁胆驱赶着败兵来到战场。
万夫长宝音率领的第二波截击部队确实遇上了他。但出乎苏合士兵的预料,从黑暗中钻出来的并不是敌人,首先是穿着一样衣服,说着一样语言,拿着一样武器的同胞。
“往两侧跑!两侧!”不用宝音吩咐,前排的苏合士兵下意识地对败兵们喊道,“快拐弯,别冲了我们的队伍!”
有头脑还算冷静的败兵照着做了,催马打横,将正面让给生力军。但他们的行动路线却与其他一门心思逃命的人垂直相交,结果就像是想横穿高速公路的老鼠,少数侥幸活了下来,至少有两百多人被同袍撞翻,踩死在地上。不但他们自己没命,还至少搭上了同等数量的苏合士兵。
对于宝音来说这算是个好消息,毕竟少一个败兵冲过来,自己这边就可能多一个不被误伤的部下能投入抵抗。但这也只是相比较而言。对于一支不过八千人,队形本已散乱的军团来说,三千三百人的冲击和两千八百人的冲击在效果上没多大区别。打个比方,就像被时速百公里的车迎面撞上,对方是集卡还是皮卡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万夫长宝音充分体会到了什么叫兵败如山倒。这对于苏合人来说曾是个无法理解的概念,但现在大家都不得不习惯他。宝音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不自觉放慢了速度的截击部队被乱兵一冲,前面的一千多人也被裹挟着向后跑来,坚守甚至推进立刻会被撞翻踩倒。好在后面的队形稀疏,相邻士兵间宽达三四十米的距离成了泄洪口,让乱兵们得以通过。
还没松口气,真正的麻烦来了。牧人们用皮鞭赶马,驱赶乱兵的则是挟带着破空声的枪头。首先遭殃是因为前头的人被乱兵一同卷走,暴露在第一线的中间层,包括宝音在内。直到骑枪刺到眼前,万夫长仍在做着徒劳的努力,想要约束败兵。
李铁胆从响成一片的惨叫声知道了自己这一万人又撞上批敌军。但现在的情况并不需要他这个师长做什么。队伍排开了,方阵,一行行轮替进攻。李铁胆没玩过保龄球,但他想起了家乡麦收时的情景——男男女女们排成一行埋头收割。等到了田边时,地里只剩下整齐的点和线。点是秸秆的断面,线是铺成一条条的麦穗。
他曾用镰刀割麦,是村中一把好手。现在他也在收割——指挥万人大军,用刀枪收割敌人的头颅和生命。两者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只是“整齐”。夜色中,不成气候的抵抗使得推进部... -->>
黄杨的冲锋线撞上苏合骑兵时稍稍停顿了一下。但也只是稍稍,随即就海浪般席卷了过去。
好吧,就算苏合人因为是在营地里,提不起速度。好吧,再算上敌明我暗,占了大便宜。可也不至于顺到这个地步吧!——黄杨简直不敢相信眼前正在发生的情景。
做出有效抵抗的只是最初扑上来的那些人。不等他们的弯刀和铁蒺藜近前,近一丈长的骑枪已经抢先用血光发了言。苏合人最后一些有战斗力的勇士们因为缺乏指挥,被轻易穿刺在地上。讽刺的是,他们确实对国防军造成了损失,但不是在活着的时候。连人带马倒在地上的苏合士兵无意中变成了障碍物,绊倒了好几十个黄杨的部属。如果在平时,骑兵们仅凭本能也不会去踩滑溜的尸体,但这是朔夜,对双方都很公平的黑暗。
这些战士是黄杨冲锋稍微受阻的原因。如果营地里所有苏合人都做出同样的行动,少将师长恐怕又要面临一次生死考验。但战争没有如果。张彪的兵分三路进攻将苏合人能够调动的兵力剥离开,此时营区里剩下的人足有近三万。但很不幸,百分之三十多的夜盲症发病率决定了这些士兵的抵抗效率。
被亲卫保护着冲锋的黄杨从没有过这么畅通无阻的踏营经历,即使在袭击苏合平民时也没有。一万人,五百乘二十的队列,按理说会因为一些顽强抵抗的点而变得错乱。但在这拂晓前最黑暗的时刻,冲锋线开始时是什么样,现在仍是什么样。
苏合士兵们抵抗了。他们虽然只能看见火堆照亮的一小片地方,但还可以听声音分辨敌人来袭的方向。草原战士们很极端。他们会在战斗处于绝对劣势时逃跑,却不会连起码的交战都不进行。这些连衣服都没穿全的苏合人提着五花八门的武器,也零零落落放了些箭,虽然不知有多少能蒙中一个目标,然后发现黑暗隐藏了很多细节。比如被平端着,看起来只是一个小点的枪尖。
这一战是国防军轻型枪骑兵的巅峰,此后这个兵种再没有哪次单独作战能够达成如此惊人的战果。在特定环境下,骑枪的威力被成倍放大——因为对手没法做出防御。
经过多次实战,骑枪的使用技巧被普及到了每个军人。其实很简单:距离敌人三百步时举枪,枪身与地面平行,用右臂夹在身侧,尾部露出。握在靠后的三分之一处,那儿有一根横向阻杆抵着持枪的手。接敌时,人应当稍向前倾,给枪杆的反馈力留出缓冲,但不要趴在马上,枪头位置在敌人的齐胸处,这是能保证让他们在第一击就失去战斗力的要诀——腹部虽然是致命伤,但拖着肠子作战的苏合人并不罕见。
当枪尖刺入人体时,会被胸骨阻一下。不过三棱柳叶形枪头的造型就像楔子,能借着冲力从骨间挤进胸腔。此时枪杆会沿着预制的破坏线向枪骑兵的右侧折断,保护士兵的手不骨折,同时也避免断枪反刺入主人。
中原的马槊和长枪对士兵的武艺要求高。骑枪则很简单。练上两三次就能掌握要领,在战场上随时都可以形成一支攻击力惊人的突击力量。
不同于重甲的欧洲骑兵。对付苏合人机动性更加重要,因此才有了这么个类似战列巡洋舰的古怪兵种。兼具速度和冲击力,为此牺牲一些防护也值得。
枪骑兵在战场上的天敌是敌人的骑射。但这是朔月之夜,黑暗的保护比任何铠甲都有效。
没法使出看家本领,又看不清事物的苏合士兵只能发挥出平时两成的战斗力,甚至不如国防军屠灭部族时那些抵抗到最后的普通牧民。一个个躯体被枪杆穿透,从马上栽下,在地上竖起一片光秃秃的断枪之林。没了骑枪的士兵们抽出马刀或拉弓搭箭,相邻的几人组成战斗小组,由近战单位保护骑射手。而浸过粪便的三棱箭头则有着清晰明了的目标——火堆旁的苏合人。
从这点上来说,通**下令熄灭一半篝火的命令是正确的。哪怕火光再亮,有迷彩色保护,很难分辨轮廓的国防军们仍然占据着优势,而苏合人只会更多暴露在箭雨下。
转眼间,黄杨的万人横队已经扫过大半个营区,留下一地尸体。如果通**知道那些躺在地上的十五个里头才有一个敌人,撤退的命令可能会下得更早些。可惜在躲避黄杨的冲锋线时大家都乱做一团,刚有些样子的部队再次被打散,直到敌人全部通过后才能判断出到底损失了多少。
黄杨的两个旅刚像铁梳子一样划拉一遍,把苏合营地硬生生踏平了一半,李铁胆驱赶着败兵来到战场。
万夫长宝音率领的第二波截击部队确实遇上了他。但出乎苏合士兵的预料,从黑暗中钻出来的并不是敌人,首先是穿着一样衣服,说着一样语言,拿着一样武器的同胞。
“往两侧跑!两侧!”不用宝音吩咐,前排的苏合士兵下意识地对败兵们喊道,“快拐弯,别冲了我们的队伍!”
有头脑还算冷静的败兵照着做了,催马打横,将正面让给生力军。但他们的行动路线却与其他一门心思逃命的人垂直相交,结果就像是想横穿高速公路的老鼠,少数侥幸活了下来,至少有两百多人被同袍撞翻,踩死在地上。不但他们自己没命,还至少搭上了同等数量的苏合士兵。
对于宝音来说这算是个好消息,毕竟少一个败兵冲过来,自己这边就可能多一个不被误伤的部下能投入抵抗。但这也只是相比较而言。对于一支不过八千人,队形本已散乱的军团来说,三千三百人的冲击和两千八百人的冲击在效果上没多大区别。打个比方,就像被时速百公里的车迎面撞上,对方是集卡还是皮卡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万夫长宝音充分体会到了什么叫兵败如山倒。这对于苏合人来说曾是个无法理解的概念,但现在大家都不得不习惯他。宝音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不自觉放慢了速度的截击部队被乱兵一冲,前面的一千多人也被裹挟着向后跑来,坚守甚至推进立刻会被撞翻踩倒。好在后面的队形稀疏,相邻士兵间宽达三四十米的距离成了泄洪口,让乱兵们得以通过。
还没松口气,真正的麻烦来了。牧人们用皮鞭赶马,驱赶乱兵的则是挟带着破空声的枪头。首先遭殃是因为前头的人被乱兵一同卷走,暴露在第一线的中间层,包括宝音在内。直到骑枪刺到眼前,万夫长仍在做着徒劳的努力,想要约束败兵。
李铁胆从响成一片的惨叫声知道了自己这一万人又撞上批敌军。但现在的情况并不需要他这个师长做什么。队伍排开了,方阵,一行行轮替进攻。李铁胆没玩过保龄球,但他想起了家乡麦收时的情景——男男女女们排成一行埋头收割。等到了田边时,地里只剩下整齐的点和线。点是秸秆的断面,线是铺成一条条的麦穗。
他曾用镰刀割麦,是村中一把好手。现在他也在收割——指挥万人大军,用刀枪收割敌人的头颅和生命。两者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只是“整齐”。夜色中,不成气候的抵抗使得推进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